“少爺,茶水來了。”


    興文端著茶水,來到書桌前麵。


    見到陳萼正拿著一本書念誦,他也不敢高聲說話,小心翼翼地將茶水放到一旁,免得驚擾了少爺。


    陳萼將整本《中庸》都念誦一遍,這才停下,閉目思考。


    不偏謂之中,不易謂之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陳萼念誦這本書,沒有再得到什麽新的能力,但是因為“至誠之道”“過目不忘”兩項能力的加成,令他迅速將這本書的一切內容刻在心裏,並且在閉目思索的時候,對照自己前世今生的所有記憶,加以融會貫通。


    中庸之道,是說泯然眾人,是說和光同塵,湊合著過日子嗎?


    當然不是,中庸之道,是秉持天地道理,社會秩序,道德品質,這種種“道”過日子,做到了便已經是“正人君子”,怎麽會是唯唯諾諾,跟上司下屬和稀泥那種所謂的“中庸”呢?


    可以說,陳萼通過通讀這本書,就已經成為精研《中庸》的學子,抵得上一個聰慧學生的數年苦功——某些榆木疙瘩、讀死書的可能一輩子都沒有這等感想感悟。


    思考良久,感覺滿腦子感想感悟漸漸消化完畢,陳萼又拿起一本《論語》。


    這時候三更鼓在外麵響起,興文連忙勸說:“少爺,三更天了,快些歇息吧,明日還要早起念書,可不能毀了自己身子……”


    陳萼點點頭,也沒有勉強。


    雖然悲慘的命運可以預見,但是也不能急在一時。


    端起茶水品嚐一口,有些涼了,陳萼漱漱口,站起身伸了個懶腰。


    轉眼看見興文眼睛巴巴地看著那一盤還沒動的糕點,笑道:“餓了嗎?”


    “不餓,不餓……”興文咽著口水說道。


    “不餓,就是有些想吃。”陳萼笑了笑,拍拍興文肩膀,“吃了吧,明早就說我吃的,免得母親又訓你。”


    興文大喜,往嘴裏塞了一個糕點,一邊大口咀嚼著一邊收拾書桌物品。


    畢竟不是什麽富貴之家,沒什麽森嚴規矩,陳萼也不是那種封建少爺,因此並不放在心上,隻是叮囑他不要漏了嘴巴,髒汙了幾兩銀子一本的書籍。


    興文吞咽下去糕點,拍著胸脯道:“少爺,您放心,我就是把自己舌頭給咬掉,都不能掉一滴血在少爺書上!”


    說著話鋪好床鋪,因為讀書、感悟頗為用腦,陳萼躺在床上也沒多想,轉眼便沉沉睡去。


    第二日一早天色剛明,陳萼起身洗漱,先將四書五經統統溫習一遍。


    這一遍過去,不知不覺就又是一天時光,直到深夜。


    陳萼將四書五經滾瓜爛熟倒背如流不說,更將其中經義領悟透徹,科舉考試已經根本難不倒他,取得狀元之位當然也有運氣因素,但是毫無疑問,他已經有了舉人、狀元之才,麵對科舉考試絕不會露怯。


    而隨著四書五經看遍,紫色霧氣也再一次出現,給陳萼貢獻了第三種能力:“文章正氣。”


    陳萼也仔細品味研究一下這個能力,通過“至誠之道”感覺這個能力應該是說他的文章傳播越廣,文名越被大眾所知,他的文章正氣就越強,他的氣質、氣度甚至會有可能形成實質的威力、說服力。


    這個能力很有趣——如果陳萼選擇將後世膾炙人口的經典文章、詩詞拿出來,再加上他的狀元之名,隻怕自己會成為當世的詩仙、文聖,讀書人個個見了都要拜服。


    不過,陳萼的心中更加清醒的是,這對於更改自己糟糕的既定命運,不會有任何影響。


    對於神仙菩薩們來說,文章寫的再好,也是一手指就能按滅的螻蟻,命運依舊可以隨意安排。


    熟讀四書五經,也隻是最初的準備罷了。


    陳萼真正的想法是,紫色霧氣能夠幫自己讀書的時候提煉某些本領,讀四書五經都能如此,讀道經、誌怪、《搜神記》、《山海經》之類書籍,又會收獲如何的本領?


    會不會因此收獲修煉之道,由此獲得改變命運的契機?


    又是一日天明之後,陳萼取了幾兩銀子,帶上家仆興文走出小院,前往書店。


    一路上海腥味撲麵而來,不時有推著魚或提著海鮮的從身邊走過,這個臨海的城市,仿佛就在海水裏麵醃著一樣,到處都是海洋的味道。


    來到常來的書店,陳萼跟店家招唿一聲,也沒有多問什麽自己便在書店內來迴走動找書。


    書店裏麵一半是四書五經以及名師大儒點評,以及某些經義詳解,都是些常見書籍,陳萼稍作翻動,便確定裏麵偶爾有些觀點的確不錯,但是自己也不差他們太多。


    至於抱著一本書詳細解讀,那是絕不可能的,因為店家和店小二都虎視眈眈看著,防止有人借翻書名義強行背書,再迴家抄寫下來。


    剩下的一半大都是一些演義、小說之類,有的是武王伐紂,有的是楚漢爭雄,都寫的相當簡陋,甚至偶爾還有幾本閨閣解悶小說……


    陳萼要找的誌怪傳奇,也在這裏麵。


    仔細觀察一番,陳萼抽出一本略帶顏色的書來,看了一眼又連忙放迴去,寫的居然還是煬帝豔史……隋朝滅亡這才多少年,真是佩服佩服。


    避開這些簡陋的小說、帶圖的奇怪作品,陳萼找到了第一本誌怪小說《列異傳》、又找到《搜神記》、《幽明錄》、《齊諧記》。


    除了這四本書之外,還有《道德經》《黃庭經》《佛經》三本。


    這七本書擺在一起,興文小聲提醒道:“少爺,我們沒那麽多銀子,這有七本書呢!”


    那店家和店小二也都熱切地看著陳萼,期盼他大手一揮,把這七本書全都揮手買下來。


    陳萼卻是不著急,反而笑道:“興文,你知道嗎?按道理來說,此時此刻,我們不該用銀子……”


    興文訝然:“不用銀子,用什麽?”


    陳萼搖了搖頭:《西遊記》又怎麽會是能夠用尋常道理解釋的……


    從七本書中,陳萼伸手拿下一本佛經,放迴書架,店家和店小二稍有些失望。


    又拿下《列異傳》。


    店家和店小二的表情更加失望。


    緊接著,又把《搜神記》、《幽明錄》、《齊諧記》三本也接連放下。


    店家的臉色迅速冷漠,垮了起來,看上去簡直莫得感情。


    放在手中顛了顛《道德經》和《黃庭經》,陳萼問道:“這兩本多少銀錢?”


    店家總算平衡好心態,又露出笑容:“公子,這兩本是信道之人必需,尋常都賣八兩銀子,如今隻有兩本,隻需六兩銀子。”


    陳萼顛了顛銀子大約五兩,似乎不到六兩,將《道德經》又放迴書架上。


    “啊?”


    店家的臉色頓時變成痛苦麵具。


    興文說道:“少爺,這信道的書就不買了吧?老夫人知道怕是不高興。”


    “啊?”店家眼睛都快瞪出來了。


    陳萼摸出銀子遞給店家,店家約摸一估,喜道:“公子,我看差不多也有六兩,就把那《道德經》也帶迴去,如何?省的小店還要再剪銀子……”


    陳萼沒在說什麽,拿起《道德經》和《黃庭經》,示意興文不必再多說,走出書店。


    剛走出書店,迎頭碰上一隊差役。


    差役們扛著銅鑼,舉著鼓槌,走三步敲一下。


    “聖上有旨意,發招賢文榜,頒布天下!”


    “各府州縣,不拘軍民人等,但有讀書儒流,文義明暢,三場精通者,可前赴長安應試。”


    “此次科舉招賢,隻限貞觀十三年,九月不至者,不得應試!”


    興文聽得大喜:“少爺,朝廷要開考了?”


    陳萼表情卻是沒有多少喜色,反而心中滿是緊迫感。


    這麽快,朝廷要開考了,自己很可能考上狀元……


    在此之前,必須要盡快掌握力量才行。


    否則就隻能接受那等妻離子散、孤身一人的悲慘命運。


    迴到家中,告知母親張氏朝廷開考的消息,張氏大喜:“我兒讀書人,‘幼而學,壯而行’,正該前去求取功名,光大門楣。”


    “但去赴舉,路上還要小心,要知道一路上豺狼虎豹兇險,又聽聞山精野怪傷人,也有的是喪良心的壞人,須得事事小心。”


    “是,母親。”


    陳萼迴到房中,示意興文出去燒茶煮飯,自己攤開了《道德經》,低聲念誦。


    一遍念完,陳萼麵前浮現出紫色霧氣,微微晃神之後看到三個能力之上,浮現出一個新的能力“太清法”。


    老子做《道德經》,被後世神話尊為道教始祖,太清聖人。


    如今陳萼身處神話之中,以《道德經》為引,紫色霧氣這等玄妙能力提升,真的念誦《道德經》得到了“太清法”。


    這等大造化,怕是天下間沒有人想得到——太清聖人的傳承,是被人摳摳索索,五六兩銀子附贈來的!


    這太清法一經出現,陳萼就感覺身軀輕盈,仿佛一瞬間成了充氣氣球一樣。


    不要那麽輕吧……陳萼一念之間後,整個身體霍然一沉,將地麵砸出一個坑洞。


    嗯?


    他有點懵了。


    這太清法,怎麽修煉?境界層次呢?


    就是個控製身體輕盈或沉重,隨心所欲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西遊:從狀元到聖人至尊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時激憤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時激憤並收藏西遊:從狀元到聖人至尊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