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台大戲,雖少了個比隆慮更顯嬌憨的田欣,卻多了個心氣提起之後、戰鬥力遠非常人的館陶,照樣湊齊了五個女人,唱得好不轟轟烈烈。

    畢夏震一腳才邁入殿門,就給嚇得倒退一步半,隻恨不能真的掉頭就跑、來個戰略性撤退,便惟有握緊拳頭,勇敢登場!

    於是這一台大戲,有了畢夏震這個再如何低調也是當之無愧男主角的加入,五個女角色越發說唱念打各種手段齊出、八仙過海諸般神通盡顯,爭著搶著要奪取女主角寶座。

    王太後扯著畢夏震的手臂哭老太太。

    什麽“尊榮了一輩子,也是兒孫滿堂的,雖其他幾個就國去了,膝下還有孫兒重孫女、還有女兒外孫兒的,臨了臨了,竟是自個兒孤零零上路,好不可憐”啦!

    什麽“大長公主雖是心存慈悲,但不過是幾個奴婢,再慈和憫下,也不能比孝順母後要緊”啦!

    各種涕泗滂沱。

    館陶大長公主之前也是在抹眼淚,此時卻不肯拾王氏牙慧,見了皇帝近前來,反一把將眼淚抹幹淨了,正正經經起身行禮,說了兩句:

    “阿母神色安詳,皇帝也莫要太傷心了,總是你身子要緊、天下要緊。”

    之類的應景話兒之後,示意隆慮上前,將王太後扶開,又讓阿嬌攙了畢夏震坐下,而後自己方才跽坐正色:

    “太後的心自然是好的,誰不知道她最是個孝順慈愛之人?

    隻是世間有好心卻辦了壞事的,可曾少了去?”

    先明褒暗貶點了王太後兩句,而後又從皇帝如今有心奮起、甚至連星象也支持天子征伐四夷,大漢正需厲兵秣馬,備糧草、掘人力之時,這內侍宮人之輩,雖是奴婢之身,卻也可服天子之勞——

    “比起讓他們殉葬,阿母必更樂意他們活著,為皇帝且效幾分力。”

    館陶大長公主這麽說的時候,神色溫柔,眉眼間卻有皇家女的擔當和傲氣。

    比起還在抹淚的王太後,強了不隻一條街!

    而後,這位大長公主且不足意,還拿王太後哭訴之時說的那句“事死本當如事生”出來作伐子,可她認為“如事生”並不應該——最起碼不隻應該——隻用拿奴婢殉葬、陪陵來表達。

    首先,這長信宮可是太皇太後住了幾十年的地方,便是薨逝,三年五載、甚至三十年五十載的,也未必沒有想著要迴來看看的時候罷?

    所以最好的法子,是盡可能從人事物等方方麵麵,從大擺設到窗前樹上那窩燕子,都給維持原狀!

    “阿母在天有靈,必是歡喜!”

    館陶大長公主一臉淒婉欣慰之色,絕了王太後正位長樂宮之路。

    卻還不足,她還要加一句:

    “至於太後說的,恐阿母陵寢之中寂寞……

    這不是‘事死本當如事生’麽?讓幾個奴婢去孝順算什麽?你做媳婦的孝心,該親自去服侍才是。”

    #臥槽!#

    #這位和阿嬌姐姐果然是親母女!#

    #上一迴唱大戲,阿嬌姐姐就趕便宜娘去陽陵;這一迴唱大戲,便宜丈母娘索性趕便宜娘去灞陵!#

    #而且比起阿嬌姐姐的粗暴簡單,這位段數明顯更高啊!#

    畢夏震看了一眼猛地噎了一下、連抽泣聲都止住、呆呆瞪眼的王太後,再看看猶自撫著衣袖,感歎“太後這心意確實好,事死如事生,怪道阿母在時,總讚你孝順”的館陶,實在有點可憐便宜娘,卻不知道怎麽的,還很有些想笑。

    幸災樂禍、不孝逆子,不外如是。

    好在王太後雖沒能有個十足孝順的好兒子,卻有兩個十二萬分孝順的好女兒。

    隆慮有些愣,隻知道喃喃:“可曾祖母過世時,也沒聽說祖母去南陵守著啊?”

    平陽卻恭順湊趣:

    “要說孝順,母後雖好,姑姑也不虞多讓呢!

    這些日子母後接連病著,雖有心,卻更不敢過了病氣與祖母,每每連累姑姑,連昨夜也是……

    祖母總是更愛重姑姑的。”

    短短三言兩語,便扭轉乾坤,將陪老太太的“光榮任務”交到館陶手上。

    畢夏震頓覺悚然:

    怪道室友都說平陽兩任丈夫死得有趣,夏侯頗更是死得及時——與父婢通奸說起來不算小事,但大漢再怎麽說重視孝道,有些問題卻仍是亂七八糟的,什麽父女兄妹扒灰養小叔子的,都不罕見。

    這麽個罪名,還是長公主之夫,便落得畏罪自殺,還導致除國,也真有些誇張。

    巧不巧的是,那時候衛青已是大司馬大將軍,且匈奴已經被打得至少十幾年無南下之力,大漢損失也不小,皇帝終於漸淡了征伐之心……

    最重要的是,衛青無妻。

    夏侯頗一死,平陽正好成了

    衛夫人。

    簡直巧極了。

    畢夏震對這段往事原本隻當故事聽聽,現在真身體驗平陽的戰鬥力,才知道什麽叫女人能頂半邊天!

    ——後來這位真陛下對平陽越發敬而遠之,未必沒有此時感悟之故。

    但那時後來的事情了,卻說眼下。

    平陽固然是大漢半邊天的新生代佼佼者,館陶更是老薑彌辣。

    她和王太後打的交道也不隻一二十迴,平陽幾個更是她看著長大的,能不知道什麽話說出來,大概會引發什麽反應?

    既然敢要王太後事死如事生,館陶自然有所準備。

    平陽長公主恭順中透著得意,館陶大長公主就在哀戚中透著坦然:

    “雖說我是外嫁女,論起來,連這孝期也比不上長子媳婦的貴重,可誰讓阿母疼我、太後又怕獨個兒去灞陵寂寞呢?”

    她一邊說,一邊還為王氏拭淚,歎息:

    “你放心,你既然舍不得我,我也厚著臉皮借你一迴光,少不得也跟著去灞陵住一兩年——

    可惜沒你那福氣,守不得三年孝。”

    說著,似乎也早料到平陽會說出“姑姑是祖母親女兒,陳家又是尚主,自然由您願守多久是多久”之類的話,早早就握住平陽的手,卻不急著截她的話,笑著聽完之後才道:

    “平陽也是個好孩子,姑姑盡知道的,你祖母也是舍不得你,不如我們一並借光去?”

    一竿子又坑進去了一個,完了才道:

    “隻是你呀,也別仗著自己身份,便想守多久、是多久的。到底孝心雖好,不顧禮節規矩,卻是給皇帝為難呢——

    以前是顧不得,如今天下安定,外頭不拘黃老儒家,且都不樂意繼續禮樂崩壞,皇帝也有心,你我也當體諒著,從自身做起才是。

    到底這世上,縱然再尊貴,也沒得行事皆隨心遂願的呢!”

    這位大長公主真心是個好姑姑,雖嗔著平陽不體諒弟弟,言語卻十分溫柔,手指點在平陽額頭的樣子,也如一個普通百姓家的姑姑,對著嬌寵的侄女兒微嗔微笑時一般親昵。

    隻不過平陽捂著額頭一點紅、王太後捂著心口,臉上同時出現的隻有一句:

    “臥槽,這女人忒兇殘,也忒不要臉了!這種話都掰得出去!”

    畢夏震默默拜服,順便為劉野豬“可惜”一迴,若阿嬌有館陶

    一半修為,劉野豬的生活才是真.轟轟烈烈呢!

    阿嬌對母親自然也是再崇拜不過的,但她似乎隻需要默默崇拜,都用不著如何幫腔。

    惟有隆慮,兀自愣愣:

    “說得也是,祖母要孝順,弟弟也要照顧……

    那,不如我也去?”

    把平陽王太後氣了個倒仰!

    平陽到底年輕能扛些,雖意外將手打在母後身上,指甲隔著袖子都在王太後手背上劃出一道紅痕,卻沒徹底倒下。

    倒下的是王太後。

    旁白的是平陽。

    什麽大悲傷身啦,哭得好像今兒不是竇太後的喪禮,倒是王太後的一般。

    王太後卻也不嫌晦氣,大概這個時候,隻要能躲開這“事死本當如事生”的話題,怎麽都能接受吧。

    館陶仿佛也沒有更為己甚的打算,當務之急,還是將老太太的大事籌備起來。

    好巧不巧的是,畢夏震明明不記得曆史上漢武帝是如何利用這位老太太的喪禮,以“坐喪事不辦(沒能將喪事辦好)”為由,一舉廢了竇太後的兩個親信重臣:丞相許昌、太尉莊青翟。

    可偏偏,畢夏震就是用了這兩位給竇太後治喪。

    找茬的也不是畢夏震,但曆史有時候真的很巧妙。

    平陽照樣能將他們弄下台!

    ——身為太皇太後親信,每每所受信重更有甚於太皇太後嫡親兒孫者,治喪之時卻還不如她這外嫁的孫女兒悲戚,怎麽可以?

    這理由不算無懈可擊,可一群說得上話的貴戚臣子,館陶不樂意保他們,竇嬰田蚡難得統一意見,畢夏震嘛,畢夏震在太皇太後頭七迴靈夜,不知怎麽的,忽然又犯了一迴頭痛病!

    雖沒像上一迴那般一疼就是三日夜,可折騰大半夜的也夠嗆,阿嬌嚇得厲害,哪裏肯讓人再來煩他?

    王太後的主意雖不可取,竇嬰卻是不錯的。

    既然大家眾口一詞,許昌莊青翟也隻得下台一鞠躬,丞相和太尉之位,就空了出來。

    田蚡的眼睛越發亮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朕與將軍解戰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莫子喬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莫子喬並收藏朕與將軍解戰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