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曲馬


    河曲馬是一種古老而優良的挽乘兼用型地方馬種,主要分布於甘肅、青海、四川三省交界地區,因產地處於黃河上遊拐彎之處,得名河曲馬。該馬性情溫馴,容易管理,並以其良好的適應性、較大的挽力和持久力。[9]


    河曲馬外形較勻稱,全身結構良好。公馬具悍威,鬃、尾毛粗長厚密。體質類型以結實粗糙為主,毛色以黑色、青、騮、栗為主,而相當數量的馬具有白章特征,出現率高達到24.17%。這是我國其它地區的馬種所少有。[9]


    保護現狀


    普氏野馬


    1977年,普氏野馬保護基金會成立,在其幫助下,第一批16匹普氏野馬在1992年被放歸蒙古草原。在國內,中國政府從1986年開始規劃“野馬還鄉”工作,11匹普氏野馬從遙遠的歐洲迴到闊別已久的家鄉。到2000年,在新疆吉木薩爾的普氏野馬繁殖研究中心,野馬的數量已達百匹以上,野放的時機已經成熟。[4]


    2001年,第一批流浪在異鄉的27匹野馬的後代終於踏上了走進準噶爾荒原的第一步,它們在卡拉麥裏的恰庫爾圖鎮小心地向外擴展著本應熟悉的領地。至此,野馬故鄉結束了無野馬的曆史。現在,生活在新疆卡拉麥裏山有蹄類野生動物自治區級自然保護區的普氏野馬,等到3歲以後,就會被放歸到大自然。[4]


    馬種資源


    馬種資源狀況2011年末,全世界馬的存欄數約為5847萬匹,分布在除南極洲以外的各大洲共150個國家。各國馬種資源共570個、區域性跨境馬種資源63個。世界馬種培育(選育)的趨勢是非役用化。如過去曾經為軍隊服務的一些品種,如純血馬、奧爾洛夫馬等,經過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培育,已培育成世界著名的賽馬品種,過去一些挽用馬品種已培育轉型為儀仗馬、馬術馬。有些如設特蘭矮馬、美國花馬已成為觀賞馬。為了滿足世界馬術運動用馬的需要,經過近百年的選育,用純血馬等熱血馬與傳統的挽用馬雜交培育了很多優秀的溫血馬。馬用途的改變,滿足了隨經濟和文化的發展,人們對健身和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2011年末,我國馬的存欄數約為677萬匹,位居世界第2位。有地方品種29個,培育品種13個,已經形成育種群的引入品種有10個以上,形成了豐富多彩、分布廣闊的馬種資源,但其中2/3以上已經處於數量下降、瀕危或瀕臨滅絕狀態。我國馬種資源正處於保種和向非役用轉型的關鍵時期。[1]


    登記管理


    品種登記製度完備是世界馬業發達國家的顯著特點。登記是一切工作成功的基礎,也是育種、研究、組織賽事的必需條件。如純血馬,世界現有約60萬匹純血馬,其血統都可追溯到300年前是哪匹奠基公馬的後裔。阿拉伯馬、阿哈-捷金馬(汗血馬)等有更長的係譜記載。登記的內容包括父母信息、配種記錄、出生日期、毛色、性別、馬名和外貌特征等,馬主或登記機構可按規定的表格進行登記並輸入計算機係統。馬匹登記由品種協會或有資質的登記委員會完成,鑒定登記後品種確認才有依據,參加賽事、馬匹拍賣、遺傳資源保存均以登記證書(或護照)為基礎。沒有登記的馬匹不會被本品種認定,也就沒有參加賽事取得獎金的機會,也沒有參加本品種拍賣的資格。大部分品種登記及其係譜記載,都已實現網絡共享(有些是有償共享),馬匹交易、拍賣、血統分析研究可直接從網絡上獲取資料。[1]


    國內外馬產業現狀與趨勢


    產業模式


    馬業分為傳統馬業與現代馬業。傳統馬業的主要特點是馬匹以役用為主,包括農用、交通、軍事和產品生產等;現代馬業的主要特點是馬匹以非役用為主,包括賽馬、馬術和體育娛樂等。世界發達國家的馬產業已處於現代馬業階段,呈現出體育娛樂性、經濟性、社會性和國際化的特點。現代馬業分為馬術業、賽馬業、休閑騎乘業和產品養馬業等四大板塊。馬術業是重點圍繞馬術運動提供觀賞、健身服務的馬業發展類型,典型代表國家主要有德國、荷蘭等。賽馬業主要是指以開展博彩形式的商業賽馬為重點的馬業發展類型,以日本為典型代表。休閑騎乘業主要是以為戶外休閑健身、娛樂騎乘等需求提供服務為重點的馬業發展類型,以美國為典型代表。產品養馬業是傳統馬業的主要盈利模式,現代馬業在不同程度上也包含產品養馬業的成份。其主要方式是出售馬匹、馬奶、馬的副產品等,以力畜或者物質產品形式獲得利潤。產品養馬業以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等為代表。除以力畜役用為主的功能在不斷衰減外,其他發展形式均呈平穩增長態勢,但受世界經濟危機影響,近年來波動也較為明顯。[1]


    中國馬業發展態勢


    視頻 跟家人商量把老馬放生 遵循民族傳統給老馬吉祥的歸宿#星知計劃


    中國正處於由傳統馬業向現代馬業的轉型時期,馬的利用與需求均向非役用方向轉變,布局從農牧區向城市或城郊轉移,管理上由政府管理向民間或協會管理轉變,中國正日益成為世界馬業關注的焦點和市場中心。今後我國馬業將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滿足大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和體育休閑健身需要為目標,繼續弘揚中國傳統馬文化和民族馬文化,保持中國馬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曆史名馬


    赤兔馬,赤兔原是呂布的坐騎,後來跟隨關羽征戰沙場,關羽戰死沙場,這匹馬也絕食而亡,追隨主人去了。赤兔馬,其“渾身上下,火炭般赤,四蹄踏雪,無半根雜毛;從頭至尾,長一丈;從蹄至項,高八尺;嘶喊咆哮,有騰空入海之狀”。關於它的記載,最早見於《三國誌·呂布傳》,素有“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之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女帝養成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蘇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蘇慈並收藏女帝養成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