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由於黑釉茶盞宜於煥發茶色,鬥茶流風所至,宋代各地窯場生產黑瓷者甚多。在市場需求和陶瓷藝人的努力下,宋代黑釉瓷燒造工藝獲得了極大的發展,燒製技術也日臻成熟,使得黑釉呈現出了兔毫紋、鷓鴣斑紋、油滴釉、玳瑁釉、剪紙漏花、樹葉紋等特殊的肌理效果和紋飾,花樣輩出。平凡的黑釉也由此而煥彩勃發,所製茶盞深受茶人喜愛,尤以建窯黑盞盛極一時,吉州窯黑釉茶盞也很有名。


    黑釉茶盞黑色釉是建窯的本色釉,由於在窯爐焙燒的過程中,火候與氣氛的微妙變化,又出現呈色純正、烏亮漆黑的烏金釉和稍微泛黃或泛紅的黑褐色釉以及藍黑色釉。藍黑色釉是建窯的典型釉色,於黑中泛天青色,瑩亮滋潤,深沉厚重。


    兔毫紋茶盞兔毫盞是宋代黑釉茶盞中最著名的品種,尤以福建建陽窯最為突出,由於其盞身內外皆有棕色或鐵鏽色條紋,尤以閃銀光色的細長條紋者為最佳,狀如兔毛,故稱兔毫盞,建窯兔毫盞為全國之最。


    油滴釉茶盞油滴釉也是黑釉的特殊品種之一,因在其釉麵上有許多大小不一、具有銀灰色金屬光澤的小圓點,形似油滴而得名,油滴大者如豆,小如針尖。


    玳瑁釉茶盞吉州窯遺址位於今江西省吉安縣永和鎮,除建窯外,是宋代另一以生產黑釉茶盞著稱的名窯,兩窯共同代表了宋代黑釉茶盞的最高水平。


    剪紙貼花紋茶盞剪紙是我國民間美術中一種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唐宋時期剪紙十分流行,將剪紙貼於茶盞內壁偽為花身的漏影春法,是把剪紙直接用於點茶,但這種異花現於盞中的幻象須臾即滅,難以操作和久觀。吉州窯的陶瓷藝人可能就是從此得到了啟發,別出心裁地將民間剪紙藝術和陶瓷藝術結合起來,發明了剪紙貼花紋茶盞。


    提到鬥茶,或許很多人第一時間想到的是日本的茶藝文化,但實際上,鬥茶文化最早卻是出自於中國的,通過鬥茶這種文雅的競技遊戲,當時社會中的風雅文化也能得以體現。


    在中國封建曆史上的各個朝代中,都有著截然不同的文化象征,而對於宋代時期來說,鬥茶就是一種潮流的體現,通過飲茶之風的盛行,鬥茶這種競技方式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推廣,而在這一時期內,鬥茶也逐漸從上層貴族中流傳出來,成為了一種全民普遍參與的娛樂活動。


    ?


    鬥茶之風的曆史與由來


    鬥茶這種文化起源於唐朝,直到宋朝時期,才開始發揚光大,通過對曆史資料的分析可以得出,鬥茶產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兩個方麵。


    首先,自從唐代建立了貢茶製度後,各地的品茶文化就隨之盛行,由於貢茶有著品質上的要求,因此,每年早春時節,湖州和常州兩地的刺史就會邀請一些社會名流,來對當年的新茶進行品鑒,而這也就是鬥茶的雛形了。在那個時候,為了能夠進獻更好的茶葉以爭寵奪利,各級官員也是會通過鬥茶的方式來選出最好的茶葉。


    自唐代中期以來,茶葉貿易開始大範圍發展,當時,為了能夠獲得品質上乘的茶葉,商人們也會來到全國各地對不同品種的茶樣進行評判。而這種挑選方式,也就成為了民間鬥茶之風的基礎。


    其次,在當時的社會中,隨著文化的不斷發展,文人們之間的娛樂活動也變得多種多樣了,由於在鬥茶的過程中,茶文化能夠得到充分的體現,因此,文人們也將鬥茶作為表達自己文學修養的一種特殊方式。在《和子瞻煎茶》中就對鬥茶有著這樣的描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茶事不知勞。”可以看出,當時許多文人都紛紛沉迷到鬥茶這項娛樂活動中去了。


    ?


    宋代社會鬥茶的具體要求與規範


    到了每年清明節前後,鬥茶的最好時機就出現了。在最開始的時候,參與到鬥茶中的人一般都是上層社會的達官貴人,或者是社會中的一些名流文人,對於他們而言,由於鬥茶體現著生活上的雅趣,因此,他們都差的場所也是非常講究的。一般來說,他們都會選擇一種名為“茶亭”的二層建築作為鬥茶之處。


    在鬥茶開始之前,客人要先在一樓等候,當主人發出邀請後,客人才能到二樓開始鬥茶。在當時的鬥茶會中,有以下幾個鬥茶步驟,根據各個步驟的表現,鬥茶之人也能獲得相應的評分。


    ?


    鬥茶的第一步就是“熱盞”,在鬥茶正式開始後,茶盞要先用沸水淋燙一下,在《茶錄》中對這一步驟有著這樣的描述:“欲點茶,先盞令熱,冷茶不浮。”可以看出,如果不事先熱盞的話,就會導致茶的品質有所下降。


    鬥茶的第二步就是“調膏”,在熱盞過後,鬥茶者需要根據茶盞的大小,用專門的勺子挑出適量的茶沫放入熱好的茶盞中,並加入適量的熱水,將茶沫調製成較為濃稠的膏體。


    鬥茶的第三步就是“點茶”,在茶膏調製完成後,鬥茶者就會將煎好的沸水注入到茶膏當中,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還會用掃把形狀的茶筅在茶盞中上下翻動,以保證茶膏能夠被順利衝開。在這個步驟中,鬥茶者必須保證水從壺中出來之後能夠形成連續的水柱,如若中間水柱被斷開的話,那麽就意味著鬥茶的失敗。


    鬥茶的第四步就是“擊沸”,在點水結束後,鬥茶者就要對茶筅進行旋轉、攪動等操作,以此來使茶盞中的茶湯泛起湯花。


    ?


    其實,在鬥茶這項活動中,最主要的還是品鑒茶葉的優劣,在《茶錄》中就對品質上乘的茶有這樣的描繪:


    “茶色貴白、有真香、味主於甘滑。”


    由此可見,雖然鬥茶的步驟較為繁雜,但其最終的目標也是為了能讓人們品鑒到更加優質的茶水。


    ?


    因鬥茶而產生的曆史故事


    在宋代社會中,鬥茶不僅僅是貴族與民間熱愛的娛樂項目,作為皇帝的宋徽宗也是一個著名的鬥茶愛好者。在他所著的《大觀茶論》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湯花泛起擊拂,湯花均勻細膩、經久不散為咬盞。”


    由此可見,對於鬥茶的各個步驟,宋徽宗都有著非常詳盡的了解。


    ?


    除了皇帝之外,在當時的社會中,很多文人雅士也紛紛參與到了鬥茶的行列中去。在《茶墨之辯》中就有這樣的記載:


    “茶欲白而墨欲黑;茶欲新而墨欲陳;茶欲重而墨欲輕。君何以同愛二物?”


    而這就生動地描繪了蘇東坡與司馬光之間關於鬥茶的辯論。麵對司馬光的這一提問,蘇東坡也給出了很好的解釋,他認為:“二物質然矣,然亦有同者。”


    可以看出,在那個時候,對於文人們而言,鬥茶已經不僅僅是一種簡單的品茶活動了,通過鬥茶的出現,他們也能對一些思想觀念進行論述與完善,在文人的世界中,鬥茶隻是他們體現個人文化素養的一種手段而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女帝養成係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蘇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蘇慈並收藏女帝養成係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