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景德鎮宋元湖田窯標本測試發現,元代釉中氧化鈣的含量從宋代的15%左右減少到8而鉀、鈉等含量從宋代的3%左右增至6%左右。成分的變化使釉的燒成溫度提高,也使釉的濃度增高。因燒製的溫度不同,釉麵的顯色也相應地改變了。
元青花的釉麵先後有三種:
(一)影青釉
又稱青白釉,在元代早中期青花上使用,用國產青料。元末青花瓷的青白釉是影青釉的衍生物,和元代早中期青花的影青釉或青白釉有所區別。釉麵泛灰或泛黃,釉層光澤較強,或為亞光,除了燒成技術欠缺外,還與釉層中釉灰比例較高有關。元代青花瓷施青白釉,瑩潤透明,胎骨表麵上能看到細密的皮殼層,釉麵不光滑,用手握摸有凹凸不平感。器身胎釉微閃青藍,溫潤中略顯淡藍,除足圈顯水綠色外,器身胎釉往往顯出淡牙黃色,有時顯出乳濁白色,它的顯色會隨空氣中的濕度、溫度的變化而微顯不同。元期青花瓶、罐類,斜光透過胎釉會略顯出無規則的米白色絲線條紋,也稱釉紋飾。元期釉下青花上無氣泡,溫度偏高時胎釉顯幹,但有時會出現微弱冒汗現象。元期釉麵的顯色似有活性之感。
(二)白釉
從14世紀中的至正年間開始使用,用進口青料。釉麵白中泛青,釉色瑩潤透亮,光潔滋潤,積釉處顯鴨蛋青色,釉色亮度時常會有閃動感,足圈釉麵顯出淡淡的水綠色。具有恰到好處的透明度、光亮度和色澤,能更好地襯托青花的表現力。
(三)卵白釉
元末青花上開始使用,釉層乳濁,用國產青料,多小型器,以高足杯、碗、缽、小罐類居多,這些器物的外圈往往留下浸釉時手抓留下的指痕。元青花除玉壺春瓶器物外,底部一般無釉。底部露胎的有大小,形狀不一的釉斑。高足杯的高足內側近底處有一圈寬窄不等的釉痕。梅瓶等細身類瓶內側口沿下素胎。大罐內壁以蕩釉法施釉。器蓋內側素胎,淺土黃色,見細微釉斑。元青花器體釉麵基本較平,大型琢器在胎體的粘結處釉麵微微凸起,器裏口部釉厚薄不勻,釉薄處顯米黃色。從殘器看,瓶的頸部以下器腹內無釉,瓶、罐的底部或高足杯、碗的足內常見一塊塊的釉斑,每塊釉斑周圍或足邊及縮釉處都呈現出淺色的火石紅邊線。器物口邊有的有毛邊現象(即小氣泡破裂狀)。器表有的釉麵有縮釉現象,不嚴重,屬於少數現象。釉麵手感溫潤如玉,光感柔和不刺目,如過於光亮或有較強的光亮點,則值得考慮。
青料
元青花瓷器總體分兩種色調,一種呈灰藍色,較淺淡,一種是深藍色,較豔麗。傳統概念中,呈色灰藍者為國產料,呈藍豔者為進口料。進口青料用於大型、中型或小型元青花上,國產鈷料僅用於中、小型器。
元青花花卉紋鼎
(一)進口鈷料
進口鈷料,即蘇麻離青,元代進口鈷料的成分是低錳、高鐵,含硫和砷,無銅和鎳,和唐宋青花、明青花的青料成分都有區別,所繪青花紋飾呈色濃豔深沉,並帶有紫褐色或黑褐色較光潤的斑點,有的黑褐色斑點顯現出“錫光”。“錫光”是在黑褐色斑點中出現的一種自然光澤,並有凹凸感,是由於青花原料在高溫燒製過程中與釉熔化時依窯內氣氛而起的變化。現代仿製的元青花中也有“錫光”出現,但觀察仿品的“錫光”仿佛是一塊銀灰色片貼敷於藍黑色斑點之上,有的斑點較密集,給人僵硬之感。
另外,蘇麻離青呈色有如下特征:
1、呈鮮麗的靛青色,略含程度不同的紫色,有些呈非常幽雅的紫羅蘭色。
2、有濃淡色階,勾勒線條較深,填色青料較淺。青料積聚處有藍黑色或藍褐色斑點,釉麵下凹並啞光。
3、青料都較細勻,線條邊緣稍有暈化。有些呈色濃重,有放射狀流散,見藍黑色結晶或結晶線,應為青料顆粒較粗所致。明初永樂、宣德青花上也有類似現象。
(二)國產青料
元青花所使用國產青料,其成分為高錳、高鋁的,與同時的進口料差別很大,所描繪的青花紋飾呈色藍灰或藍黑,見濃淡色階,青料積聚處有藍褐色或黃褐色斑點,黑褐色的斑點較少,如含錳過高時青花紋飾呈色為藍中微微泛紅,釉麵下凹並啞光。
無論是國產料或進口料,整體畫麵青花紋飾色調受窯溫影響存在深淺不一的變化,但用放大鏡觀察,給人一種清澈深沉之感。細看青花呈色,它是“活”的,在濃豔之處有鮮活的“流動狀”。
造型
元青花瓷造型獨具特色。從製作工藝上看,此時出現了胎體厚重的巨大形體,如大罐、大瓶、大盤、大碗等。但也有精細之作,如胎體輕薄的高足碗、高足杯、匜、盤等。在元代社會,青花瓷還沒有成為宮廷或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除酒具、明器外,主要產品是對外輸出,因此元青花瓷的造型有一定特殊性,其原因乃是為了滿足不同地域、不同生活習慣使用者的需要。如大罐、大瓶、大盤、大碗是為了適應伊斯蘭國家廣大***席地而坐、一起吃飯的習慣而特別生產的大型飲食器皿。而元時生產的小型器皿如小罐、小瓶、小壺則多銷往菲律賓。根據考古資料可知,許多小件元青花瓷都是當年為滿足東南亞人陪葬需要而製作的外銷商品。除了外銷,元青花生產者對內為了符合元代社會生活習俗還生產了中小型瓶、爐、筆山、高足碗、連座器等。大體可綜合為五大類。
元青花海水白龍紋八方梅瓶
罐類:大罐,包括高形、矮形、八棱形3種,連蓋通常可高達60厘米以上。小罐,包括斂口四係方形、撇口雙係瓜棱形、唇口雙係鼓腹式、唇口溜肩圓腹雙係式等,體高一般為7~8厘米;還有鼓式蓋罐。八棱器為元時創新品種。
青花雲龍紋罐 元
瓶類:有梅瓶、玉壺春瓶、蒜頭瓶、獸耳瓶、戟耳瓶,另有富時代特色的四係扁瓶及塔式蓋瓶等,其中以梅瓶、玉壺春瓶多見。梅瓶附蓋,蓋內有一管狀子口,與瓶口牢牢套住。
青花鳳穿花紋玉壺春瓶 元
元青花的釉麵先後有三種:
(一)影青釉
又稱青白釉,在元代早中期青花上使用,用國產青料。元末青花瓷的青白釉是影青釉的衍生物,和元代早中期青花的影青釉或青白釉有所區別。釉麵泛灰或泛黃,釉層光澤較強,或為亞光,除了燒成技術欠缺外,還與釉層中釉灰比例較高有關。元代青花瓷施青白釉,瑩潤透明,胎骨表麵上能看到細密的皮殼層,釉麵不光滑,用手握摸有凹凸不平感。器身胎釉微閃青藍,溫潤中略顯淡藍,除足圈顯水綠色外,器身胎釉往往顯出淡牙黃色,有時顯出乳濁白色,它的顯色會隨空氣中的濕度、溫度的變化而微顯不同。元期青花瓶、罐類,斜光透過胎釉會略顯出無規則的米白色絲線條紋,也稱釉紋飾。元期釉下青花上無氣泡,溫度偏高時胎釉顯幹,但有時會出現微弱冒汗現象。元期釉麵的顯色似有活性之感。
(二)白釉
從14世紀中的至正年間開始使用,用進口青料。釉麵白中泛青,釉色瑩潤透亮,光潔滋潤,積釉處顯鴨蛋青色,釉色亮度時常會有閃動感,足圈釉麵顯出淡淡的水綠色。具有恰到好處的透明度、光亮度和色澤,能更好地襯托青花的表現力。
(三)卵白釉
元末青花上開始使用,釉層乳濁,用國產青料,多小型器,以高足杯、碗、缽、小罐類居多,這些器物的外圈往往留下浸釉時手抓留下的指痕。元青花除玉壺春瓶器物外,底部一般無釉。底部露胎的有大小,形狀不一的釉斑。高足杯的高足內側近底處有一圈寬窄不等的釉痕。梅瓶等細身類瓶內側口沿下素胎。大罐內壁以蕩釉法施釉。器蓋內側素胎,淺土黃色,見細微釉斑。元青花器體釉麵基本較平,大型琢器在胎體的粘結處釉麵微微凸起,器裏口部釉厚薄不勻,釉薄處顯米黃色。從殘器看,瓶的頸部以下器腹內無釉,瓶、罐的底部或高足杯、碗的足內常見一塊塊的釉斑,每塊釉斑周圍或足邊及縮釉處都呈現出淺色的火石紅邊線。器物口邊有的有毛邊現象(即小氣泡破裂狀)。器表有的釉麵有縮釉現象,不嚴重,屬於少數現象。釉麵手感溫潤如玉,光感柔和不刺目,如過於光亮或有較強的光亮點,則值得考慮。
青料
元青花瓷器總體分兩種色調,一種呈灰藍色,較淺淡,一種是深藍色,較豔麗。傳統概念中,呈色灰藍者為國產料,呈藍豔者為進口料。進口青料用於大型、中型或小型元青花上,國產鈷料僅用於中、小型器。
元青花花卉紋鼎
(一)進口鈷料
進口鈷料,即蘇麻離青,元代進口鈷料的成分是低錳、高鐵,含硫和砷,無銅和鎳,和唐宋青花、明青花的青料成分都有區別,所繪青花紋飾呈色濃豔深沉,並帶有紫褐色或黑褐色較光潤的斑點,有的黑褐色斑點顯現出“錫光”。“錫光”是在黑褐色斑點中出現的一種自然光澤,並有凹凸感,是由於青花原料在高溫燒製過程中與釉熔化時依窯內氣氛而起的變化。現代仿製的元青花中也有“錫光”出現,但觀察仿品的“錫光”仿佛是一塊銀灰色片貼敷於藍黑色斑點之上,有的斑點較密集,給人僵硬之感。
另外,蘇麻離青呈色有如下特征:
1、呈鮮麗的靛青色,略含程度不同的紫色,有些呈非常幽雅的紫羅蘭色。
2、有濃淡色階,勾勒線條較深,填色青料較淺。青料積聚處有藍黑色或藍褐色斑點,釉麵下凹並啞光。
3、青料都較細勻,線條邊緣稍有暈化。有些呈色濃重,有放射狀流散,見藍黑色結晶或結晶線,應為青料顆粒較粗所致。明初永樂、宣德青花上也有類似現象。
(二)國產青料
元青花所使用國產青料,其成分為高錳、高鋁的,與同時的進口料差別很大,所描繪的青花紋飾呈色藍灰或藍黑,見濃淡色階,青料積聚處有藍褐色或黃褐色斑點,黑褐色的斑點較少,如含錳過高時青花紋飾呈色為藍中微微泛紅,釉麵下凹並啞光。
無論是國產料或進口料,整體畫麵青花紋飾色調受窯溫影響存在深淺不一的變化,但用放大鏡觀察,給人一種清澈深沉之感。細看青花呈色,它是“活”的,在濃豔之處有鮮活的“流動狀”。
造型
元青花瓷造型獨具特色。從製作工藝上看,此時出現了胎體厚重的巨大形體,如大罐、大瓶、大盤、大碗等。但也有精細之作,如胎體輕薄的高足碗、高足杯、匜、盤等。在元代社會,青花瓷還沒有成為宮廷或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除酒具、明器外,主要產品是對外輸出,因此元青花瓷的造型有一定特殊性,其原因乃是為了滿足不同地域、不同生活習慣使用者的需要。如大罐、大瓶、大盤、大碗是為了適應伊斯蘭國家廣大***席地而坐、一起吃飯的習慣而特別生產的大型飲食器皿。而元時生產的小型器皿如小罐、小瓶、小壺則多銷往菲律賓。根據考古資料可知,許多小件元青花瓷都是當年為滿足東南亞人陪葬需要而製作的外銷商品。除了外銷,元青花生產者對內為了符合元代社會生活習俗還生產了中小型瓶、爐、筆山、高足碗、連座器等。大體可綜合為五大類。
元青花海水白龍紋八方梅瓶
罐類:大罐,包括高形、矮形、八棱形3種,連蓋通常可高達60厘米以上。小罐,包括斂口四係方形、撇口雙係瓜棱形、唇口雙係鼓腹式、唇口溜肩圓腹雙係式等,體高一般為7~8厘米;還有鼓式蓋罐。八棱器為元時創新品種。
青花雲龍紋罐 元
瓶類:有梅瓶、玉壺春瓶、蒜頭瓶、獸耳瓶、戟耳瓶,另有富時代特色的四係扁瓶及塔式蓋瓶等,其中以梅瓶、玉壺春瓶多見。梅瓶附蓋,蓋內有一管狀子口,與瓶口牢牢套住。
青花鳳穿花紋玉壺春瓶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