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文化發源於春秋戰國時期,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曆史進程中,圍繞各種香品的製作、炮製、配伍與使用而逐步形成的能夠體現出中華的精神氣質、民族傳統、美學觀念、價值觀念、思維模式與世界觀之獨特性的一係列物品、技術、方法、習慣、製度與觀念。
香文化發展史香與香料香與香品香與香具香與文人香與佛教其他信息
香文化簡介
香文化滲透在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麵,對香文化的研究也應從多方入手,涉及一係列課題,如香文化的曆史;香料的生產、炮製與配伍;香品的開發;香器(製香用的器物)與香具(用香時的工具)的製作與使用;香與宗教;香與各類文化藝術作品等等。
香文化發展史
西漢騎獸人物博山爐春秋至漢魏:香文化的初步發展
人類使用天然香料的曆史久遠。從現有的史料可知,春秋戰國時,中國對香料植物已經有了廣泛的利用。由於地域所限,中土氣候溫涼,不太適宜香料植物的生長,所用香木香草的種類尚不如後世繁多。多用的有澤蘭(非春蘭)、蕙草(蕙蘭)、椒(椒樹)、桂(桂樹)、蕭(艾蒿)、鬱(鬱金)、芷(白芷)、茅(香茅)等。那時對香木香草的使用方法已非常豐富,已有熏燒(如蕙草、艾蒿),佩帶(香囊、香花香草)、煮湯(澤蘭),熬膏(蘭膏)、入酒等方法。 《詩經》、 《尚書》、 《禮記》 、 《周禮》、 《左傳》及《山海經》等典籍都有很多相關記述。
人們對香木香草不僅取之用之,而且歌之詠之,托之寓之。如屈原《離騷》中就有很多精彩的詠歎:“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椒專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幃”。
秦漢時,隨著國家的統一,疆域的擴大,南方濕熱地區出產的香料逐漸進入中土。隨著“陸上絲綢之路”和“******”的活躍,東南亞、南亞及歐洲的許多香料也傳入了中國。沉香、蘇合香、雞舌香等在漢代都已成為王公貴族的爐中佳品。道家思想在漢代的盛行以及佛教的傳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這一時期香文化的發展。
西漢初期,在漢武帝之前,熏香就已在貴族階層流行開來。長沙馬王堆漢墓就出土了陶製的熏爐和熏燒的香草。
熏香在南方兩廣地區尤為盛行。漢代的熏爐甚至還傳入了東南亞,在印尼蘇門答臘就曾發現刻有西漢“初元四年”字樣的陶爐。
“博山爐”在西漢至魏晉南北朝的七百年間一直廣為流行。
伴隨香爐的廣泛使用,熏香風習更為普遍。向皇帝奏事的官員也要先薰香(燒香薰衣),奏事時還要口含“雞舌香”(南洋出產的丁子香樹的花蕾,用於香口)。
漢代還出現了能直接放在衣物中熏香的“熏籠”,以及能蓋在被子裏的“被中香爐”,即“熏球”。(由兩個半球形的鏤空的金屬片扣在一起,中央懸掛一個杯形的容器,在容器內可以焚燒香品,即使把香球拿在手裏搖擺晃動,容器內的香品也不會傾灑出來。)
熏爐(包括博山爐)、薰籠等香具也是漢代王墓中常見的隨葬品。
香文化在漢代的快速發展,漢武帝有很大貢獻。他在位期間大規模開邊,通西域,統南越,開海路,在促進東西方交流的同時也便利了南部濕熱地區及海外香料的傳入。漢武帝本人有很精美的鎏金銀製薰爐,或許他也喜愛薰香。
魏晉南北朝時,雖戰亂不斷,但香文化仍獲得了較大發展。
薰香在上層社會更為普遍。同時,道教佛教興盛,兩家都提倡用香。
這一時期,人們對各種香料的作用和特點有了較深的研究,並廣泛利用多種香料的配伍調合製造出特有的香氣,出現了“香方”的概念。配方的種類豐富,並且出現了許多專用於治病的藥香。
“香”的含義也發生了衍變,不再僅指“單一香料”,而是也常指“由多種香料依香方調和而成的香品”,也就是後來所稱的“合香”。從單品香料演進到多種香料的複合使用,這是香品的一個重要發展。
隋唐時期:香文化的成熟與完備
隋唐之前,雖然上層社會對香推崇備至,但很多適宜熏燒的香料特別是高級香料不產於內地,而是來自邊疆或域外,所以可用的香料總量較少,即使對上層社會來說也是稀有之物,甚至級別稍低的官吏也難以享用,這在很大程度上製約了香文化的發展。而唐代之後,局麵就完全不同了。
隨著唐王朝成為一個空前富強的大帝國,其對外貿易及國內貿易都空前繁榮起來。西域的大批香料通過橫跨亞洲腹地的絲綢之路源源不斷的運抵中國。雖然安史之亂後,北方的“陸上絲綢之路”被阻塞,但隨著造船和航海技術的提高,唐中期以後,南方的“******”開始興盛起來,從而又有大量的香料經兩廣、福建進入北方。香料貿易的繁榮,使唐朝還出現了許多專門經營香材香料的商家。社會的富庶和香料總量的增長,為香文化的全麵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在唐代,大批文人、藥師、醫師及佛家、道家人士的參與,使人們對香的研究和利用進入了一個精細化、係統化的階段。對各種香料的產地、性能、炮製、作用、配伍等都有了專門的研究,製作合香的配方更是層出不窮。
在這個時期,對香品的用途也有了完備細致的分類:會客用的香,臥室用的香,修煉用的香等等各不相同;佛家有佛家的香,道家有道家的香,不同的修煉法門又有不同的香……可以說在唐代已是專香專用了。
象前朝的帝王一樣,唐代的許多皇帝,如高宗、玄宗、武後等都對香料十分鍾愛,而且依仗國力之雄厚,在用香的品級和數量上都遠遠超過前代的帝王。皇帝經行之處,甚至以龍腦、鬱金鋪地。
香文化發展史香與香料香與香品香與香具香與文人香與佛教其他信息
香文化簡介
香文化滲透在社會生活的諸多方麵,對香文化的研究也應從多方入手,涉及一係列課題,如香文化的曆史;香料的生產、炮製與配伍;香品的開發;香器(製香用的器物)與香具(用香時的工具)的製作與使用;香與宗教;香與各類文化藝術作品等等。
香文化發展史
西漢騎獸人物博山爐春秋至漢魏:香文化的初步發展
人類使用天然香料的曆史久遠。從現有的史料可知,春秋戰國時,中國對香料植物已經有了廣泛的利用。由於地域所限,中土氣候溫涼,不太適宜香料植物的生長,所用香木香草的種類尚不如後世繁多。多用的有澤蘭(非春蘭)、蕙草(蕙蘭)、椒(椒樹)、桂(桂樹)、蕭(艾蒿)、鬱(鬱金)、芷(白芷)、茅(香茅)等。那時對香木香草的使用方法已非常豐富,已有熏燒(如蕙草、艾蒿),佩帶(香囊、香花香草)、煮湯(澤蘭),熬膏(蘭膏)、入酒等方法。 《詩經》、 《尚書》、 《禮記》 、 《周禮》、 《左傳》及《山海經》等典籍都有很多相關記述。
人們對香木香草不僅取之用之,而且歌之詠之,托之寓之。如屈原《離騷》中就有很多精彩的詠歎:“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為佩”;“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戶服艾以盈要兮,謂幽蘭其不可佩”,“何昔日之芳草兮,今直為此蕭艾也”,“椒專佞以慢慆兮,樧又欲充夫佩幃”。
秦漢時,隨著國家的統一,疆域的擴大,南方濕熱地區出產的香料逐漸進入中土。隨著“陸上絲綢之路”和“******”的活躍,東南亞、南亞及歐洲的許多香料也傳入了中國。沉香、蘇合香、雞舌香等在漢代都已成為王公貴族的爐中佳品。道家思想在漢代的盛行以及佛教的傳入,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這一時期香文化的發展。
西漢初期,在漢武帝之前,熏香就已在貴族階層流行開來。長沙馬王堆漢墓就出土了陶製的熏爐和熏燒的香草。
熏香在南方兩廣地區尤為盛行。漢代的熏爐甚至還傳入了東南亞,在印尼蘇門答臘就曾發現刻有西漢“初元四年”字樣的陶爐。
“博山爐”在西漢至魏晉南北朝的七百年間一直廣為流行。
伴隨香爐的廣泛使用,熏香風習更為普遍。向皇帝奏事的官員也要先薰香(燒香薰衣),奏事時還要口含“雞舌香”(南洋出產的丁子香樹的花蕾,用於香口)。
漢代還出現了能直接放在衣物中熏香的“熏籠”,以及能蓋在被子裏的“被中香爐”,即“熏球”。(由兩個半球形的鏤空的金屬片扣在一起,中央懸掛一個杯形的容器,在容器內可以焚燒香品,即使把香球拿在手裏搖擺晃動,容器內的香品也不會傾灑出來。)
熏爐(包括博山爐)、薰籠等香具也是漢代王墓中常見的隨葬品。
香文化在漢代的快速發展,漢武帝有很大貢獻。他在位期間大規模開邊,通西域,統南越,開海路,在促進東西方交流的同時也便利了南部濕熱地區及海外香料的傳入。漢武帝本人有很精美的鎏金銀製薰爐,或許他也喜愛薰香。
魏晉南北朝時,雖戰亂不斷,但香文化仍獲得了較大發展。
薰香在上層社會更為普遍。同時,道教佛教興盛,兩家都提倡用香。
這一時期,人們對各種香料的作用和特點有了較深的研究,並廣泛利用多種香料的配伍調合製造出特有的香氣,出現了“香方”的概念。配方的種類豐富,並且出現了許多專用於治病的藥香。
“香”的含義也發生了衍變,不再僅指“單一香料”,而是也常指“由多種香料依香方調和而成的香品”,也就是後來所稱的“合香”。從單品香料演進到多種香料的複合使用,這是香品的一個重要發展。
隋唐時期:香文化的成熟與完備
隋唐之前,雖然上層社會對香推崇備至,但很多適宜熏燒的香料特別是高級香料不產於內地,而是來自邊疆或域外,所以可用的香料總量較少,即使對上層社會來說也是稀有之物,甚至級別稍低的官吏也難以享用,這在很大程度上製約了香文化的發展。而唐代之後,局麵就完全不同了。
隨著唐王朝成為一個空前富強的大帝國,其對外貿易及國內貿易都空前繁榮起來。西域的大批香料通過橫跨亞洲腹地的絲綢之路源源不斷的運抵中國。雖然安史之亂後,北方的“陸上絲綢之路”被阻塞,但隨著造船和航海技術的提高,唐中期以後,南方的“******”開始興盛起來,從而又有大量的香料經兩廣、福建進入北方。香料貿易的繁榮,使唐朝還出現了許多專門經營香材香料的商家。社會的富庶和香料總量的增長,為香文化的全麵發展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在唐代,大批文人、藥師、醫師及佛家、道家人士的參與,使人們對香的研究和利用進入了一個精細化、係統化的階段。對各種香料的產地、性能、炮製、作用、配伍等都有了專門的研究,製作合香的配方更是層出不窮。
在這個時期,對香品的用途也有了完備細致的分類:會客用的香,臥室用的香,修煉用的香等等各不相同;佛家有佛家的香,道家有道家的香,不同的修煉法門又有不同的香……可以說在唐代已是專香專用了。
象前朝的帝王一樣,唐代的許多皇帝,如高宗、玄宗、武後等都對香料十分鍾愛,而且依仗國力之雄厚,在用香的品級和數量上都遠遠超過前代的帝王。皇帝經行之處,甚至以龍腦、鬱金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