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絢的身份得到了確認。


    可裴璟除了能得到一些心理上的優越感之外,什麽都得不到。


    連那高句麗的嬰陽王,都要在給楊廣上書中自稱“遼東糞土臣元”。


    高絢區區一個高句麗王弟的兒子,就更算不上什麽東西了。


    就算是裴璟當場殺了他,也不過就是殺了一個遼東胡酋醜類的孽子而已。


    不過,裴璟還是沒有殺他。


    原因也簡單,雖然這高絢的地位不高不下,可有可無,但是帶迴國內的話,倒是能作為證明他擊敗了三萬傷害高句麗大軍的證據。


    隋軍把整片戰場都打掃幹淨了。


    所有的物資都被收拾好,高句麗軍的馬匹也被歸攏了。


    隋軍又下將兩百六十餘名隋軍陣亡士兵屍體火化,骨殖裝入盒中。


    裴景曾經答應過他們,會將他們都帶迴自己的家鄉。


    就算如今他們戰死了,裴璟也不能讓他們暴屍荒野,成為野物的吃食,又或埋屍他鄉,九泉之下不得血食。


    至於那些高句麗軍的屍體,就沒有那麽幸運了。


    裴景接納了虎賁中郎將裴行儼的建議,下令將那高句麗軍戰死的近萬具屍體,就在遼水邊上堆成京觀。


    而裴璟這一條命令,被下麵的將士們嚴格的執行了。


    京觀這種建築也算是曆史悠久了。


    近萬具高句麗軍的屍體壘在一起,也確實翰為壯觀。


    做完這一切之後,隋軍開始加緊時間渡過遼水。


    他們加上俘虜足有將近四萬人,還得加上五萬匹戰馬和大量的物資。


    哪怕幽州方麵已經派出了所有可以調集的船隻,但是讓他們一個晚上度過遼水,仍然是一個很艱巨的任務。


    ~~~~~~~


    天開始黑的時候,第一批隋軍和物資開始渡河。


    此時,遼水的西邊早有十數名官員在等待著他們了。


    這群官員領頭的,無疑是如今的右武衛大將軍李景。


    幽州作為隋朝東北重要邊鎮,不僅是防禦突厥的軍事重鎮,而且還是守禦高句麗的重要據點。


    甚至,隋朝設立幽州總管,不但是為了防禦東北胡人的侵犯,也是為了兼控河北的戰略要地。


    這與安定河北、山東高齊舊族也有很關係。


    可是前任的幽州總管段文振,在大業八年的第一次征討高句麗的途中去世。


    楊廣一時之間沒辦法挑選出合適的,下一任幽州總管人選,便讓右武衛大將軍李景暫時兼領了幽州總管的職責。


    因而,此次負責接迴裴璟率領的斷後大軍,也是他的職責份內事。


    同時,陪同在右武衛大將軍李景身邊的,還有涿郡太守崔弘升等等。


    李景是見多識廣的,而崔弘升等文官則不同。


    他們看到對岸火光遍野的樣子,竟也覺得十分壯觀,紛紛讚稱奇。


    其實在數十天之前,隋軍主力的完全渡過遼水,迴到隋朝境內之後。


    皇帝楊廣就多次在心腹愛將李景的麵前,誇讚那個出身於河東的年輕將領。


    並且,楊廣認為那裴氏的年輕將領,以後很有機會接過李景的擔子。


    李景其實不太喜歡裴氏中人,尤其是裴矩和裴蘊,他常常認為這兩個人是誤國之臣。


    他甚至不止一次在公開場合,抨擊過裴蘊和裴矩兩人。


    於是,楊廣誇耀那裴璟的時候,他其實心中也是有些不喜的。


    可是,當李景了解到那個叫裴璟的年輕將領,在遼東戰上立下的功勞和言行之後,他竟也是開始喜歡上了這個年輕的將領。


    後來裴璟完成斷後任務,率軍返迴到了遼水東岸。


    李景當即下令各郡的官員,必須要盡快調集一切的船隻,協助這支斷後的部隊西撤。


    他還專門派出了軍中的文吏,前去和裴璟協調和催促渡河的事宜。


    可是令李景沒有想到的是,他派的那個使者,當天便帶迴了一個讓他有些瞠目結舌的消息。


    那個叫裴璟的校檢左屯衛將軍裴璟,竟然拒絕了盡快渡河。


    當時,李景麵前那個裴璟派來的使者,問道:“兵兇戰危,你等加快渡河才是上策。”


    “想不到你家將軍如今倒是拒絕了,他到底是何想法?”


    使者正是薛萬徹。


    他躬身答道:“迴稟李大將軍,我家將軍說了,高句麗大軍就算要來追襲,也不可能是一下子全軍壓上。”


    “因而我家將軍判斷,他們必然會派出先頭部隊,並且人數絕對不可能超過三萬。”


    “因而,我家將軍打算先幹他一票再說。”


    李景聽了這話,也是當場愣了一下。


    隨後,堂中便傳出了他哈哈大笑的聲音。


    這個小裴將軍果然如同陛下所說的一樣,倒的確是個妙人。


    他發現自己也越來越喜歡,那個素末謀麵的年輕將領了。


    裴璟身上那一種舍生忘死,膽大妄為的性格,確實與他有些相像。


    他又細細問過裴璟的布置。


    在從薛萬徹處得到了對方的全盤計劃之後,李景其實也認為可行。


    雖然李景自認為不擅長謀略,但是他還是有著充足經驗的。


    何況說到底,他們隻有協助斷後大軍撤退的義務,但是卻沒有幹涉對方的權利。


    甚至裴璟隻需要跟他約定渡河的時間,連推遲渡河的原因都不需要解釋。


    裴璟能專門派人來解釋,那就是對他最大的尊重了。


    因而,李景也隻能通過麵前的這個虎賁郎將,與他們約定渡河的時機,再不多說其它。


    不過,他想了想,還是細細叮囑道:“你迴去告訴裴璟,到時候若是發現高句麗大軍,沒有派出先頭部隊,而是直接全軍壓上,那你們就必須要立刻要加速渡河。”


    “萬萬不可以再有其他的非分之想!”


    對於這一點,裴璟顯然是早有交代的。


    因而,薛萬徹對於這些要求,也都一一應下了。


    可是等到那薛萬徹走了,李景雖然思前想後,但都還覺得有些不太放心。


    最後他竟親自率領了三萬右武衛大軍,直接駐紮到了遼水的西邊。


    李景心裏其實十分清楚。


    那怕他率領了三萬右武衛大軍來到西岸,但除了給斷後部隊的一些心理上的安慰,其他什麽都做不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隋末奪鹿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牛角的二師兄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牛角的二師兄並收藏隋末奪鹿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