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人去置換的時候,我沒有說話,他們就是未來的我們,我們無法評價。
當中年去置換的時候,我不想說話,隻是同情他們的親人,那些被拆散的家。
當青年去置換的時候,我不敢說話,我不知道到底要什麽誘惑,才能讓他們拋棄最好的年華。
當少年去置換的時候,我不能說話,隻是蜷縮在家,感覺害怕。
當嬰兒去置換的時候,我不用說話,所有人都知道,這個世界已經開始崩塌。
——劍南
這是位於金城附近的一家撫養院,今天剛剛開張。
新上崗的120名育嬰師都是金石互助站做的人格擔保,方一鳴過來大概看看情況。
撫養院分為兩層,1樓都是不願意配合政府的置換嬰兒。
2樓都是願意配合,並且已經做了置換溯源工作的嬰兒。
撫養院裏的育嬰師都是清一色的男性,方一鳴進來的時候,大部分人都在認真的工作,給自己負責的對象換尿布,喂奶。
大廳裏是詭異的安靜,幾乎聽不到嬰兒的啼哭。
間或可以聽到嬰兒床邊上的響鈴聲,工作人員走過去,嬰兒會簡單的對著自己比劃。
指自己嘴,是要吃。
指自己下半身,是要拉撒。
上去2樓,這裏的場景更加詭異和驚悚。
每個嬰兒邊上都站著警察和銀行工作人員,正在確定他們的賬戶。
是的,這裏是要交錢的,當然,如果一個人身無分文,國家會給補貼。但首先要自己證明這一點,還要簽相應的法律文件,放棄自己之前所有的財產權利。
再上去3樓就是工作人員的辦公區域和住宿區,方一鳴在這裏見到了這裏的院長。
一位普通的四十多歲的女性,據說之前隻是一個普通的婦科大夫。
但現在管理著全國第一家撫養院,從之前幾次的接觸中,方一鳴能夠感覺到,對方對自己現在這個工作的性質,顯然還沒有清醒的認識。
比如這裏育嬰師的性別問題,剛開始這位院長堅持要女性,認為女性在照顧孩子方麵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但方一鳴告訴她,不可能。
他們互助站裏有很多想找工作的女性,也有很多之前做過月嫂,鍾點工,護士,護工,以及類似的工種的女性。
但他們全都不接受來撫養院工作,來這裏照顧嬰兒。
因為很簡單,她們害怕。
育嬰師麵對的其實不再是單純的嬰兒,他們麵對的更可能是成年人,是在嬰兒表皮之下的成年人。
所以這裏工作的首要重點永遠不是把人照顧好,而是把人“管理”好。
撫養院需要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育嬰師,他們工作更重要的目的是管好所有的嬰兒身體,因為這是全民的未來,國家的財產。
而他們需要防範的,是躲藏在這些嬰兒體內的靈魂。
男性更適合這樣的工作,對於嬰兒體內的人格,男性的育嬰師也有足夠的震懾力。
一句話,所謂的撫養院,就是專門針對嬰兒的,國營的救助站。
對於置換到嬰兒體內的人格,如果他們有錢,國家應該毫不猶豫的對他們收費,甚至高於市場價的收費。
這些費用一部分自然是要維持撫養院的運轉,更重要的是補貼給那些把孩子送過來的父母們。
和院長在辦公室聊了一個多小時,最後離開的時候,方一鳴能夠明顯感覺到對方對自己的反感,和無奈。
她不喜歡自己的這些建議。
但她沒有拒絕的理由。
隻不過很多傳統的觀念依然主導著對方,如何能夠自己扭轉過來,這對所有人都是一種考驗。
撫養院緊鄰著醫院,方一鳴上車之後,還能看到醫院門口飄著的半旗。
打開微信群,幾十個站長正在開會。
救助站的停業隻是針對普通員工,對於“內部員工”,也就是原來身份是警察和軍人一類的,現在是最忙的時候。
全國置換救援的需求急劇上升,很多人置換到嬰兒體內都想辦法求救。
聽起來換到小孩子身體裏,在年齡上賺大了。
但真的對於置換者來說,過低的年齡是一種劣勢。
沒辦法工作,沒辦法自理。
如果是一兩歲的嬰兒,還要想辦法隱藏自己的身份。
憤怒的父母掐死自己的親生子女,這種慘案現在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在發生。
很多父母會下意識把置換的原因歸罪到置換者身上,特別是置換到他們子女身體裏的置換者身上。
但其實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這些置換者比其他置換者存在更惡劣的置換企圖。
過低的置換年齡其實對置換者來說是一種全新的風險。
當然除了救援,更多的業務就是尋找和接收剛置換的嬰兒人格。
除了撫養院以外,國家還專門成立了針對嬰兒人格的救助站。
所有進入救助站的人,都要經過人格驗證,驗證工作目前都是交給金石和一些剛成立的國家單位來做的。
這些單位裏的很多工作人員,都是金石出來的,人格驗證這個工作國內金石是最有經驗的。
如果說嬰兒兒童的身體是國家未來最珍貴的財富,那擁有嬰兒人格的成人身體,就是最大的負資產。
這些人沒辦法工作,沒辦法自理,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哭鬧。
不僅需要遠遠超出正常救助站的夥食水平,還需要大量的人手對他們進行照顧和服務。
但現在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敢拒絕對這些嬰兒人格的照顧。
甚至很多國家已經意識到,這些最大的負資產,才是人類目前秩序最大的保障。
很簡單,因為在這個所有人憎恨所有人的世界中,隻有這些人,是真正的無辜者。
他們懵懂的來到這個世界,誤入了成年人的遊戲。
如果說少年和兒童的置換還可以尋找原因,說他們自控力和家庭教育不行。
那對於嬰兒,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以任何理由說他們置換有罪。
全世界所有人都可能有罪,隻有他們一塵不染。
如果人類還想維持基本的道德和秩序,對他們的照顧就是一種必要的責任。
所以這些專門針對嬰兒人格救助站的業務,才是方一鳴現在最關心的。
當中年去置換的時候,我不想說話,隻是同情他們的親人,那些被拆散的家。
當青年去置換的時候,我不敢說話,我不知道到底要什麽誘惑,才能讓他們拋棄最好的年華。
當少年去置換的時候,我不能說話,隻是蜷縮在家,感覺害怕。
當嬰兒去置換的時候,我不用說話,所有人都知道,這個世界已經開始崩塌。
——劍南
這是位於金城附近的一家撫養院,今天剛剛開張。
新上崗的120名育嬰師都是金石互助站做的人格擔保,方一鳴過來大概看看情況。
撫養院分為兩層,1樓都是不願意配合政府的置換嬰兒。
2樓都是願意配合,並且已經做了置換溯源工作的嬰兒。
撫養院裏的育嬰師都是清一色的男性,方一鳴進來的時候,大部分人都在認真的工作,給自己負責的對象換尿布,喂奶。
大廳裏是詭異的安靜,幾乎聽不到嬰兒的啼哭。
間或可以聽到嬰兒床邊上的響鈴聲,工作人員走過去,嬰兒會簡單的對著自己比劃。
指自己嘴,是要吃。
指自己下半身,是要拉撒。
上去2樓,這裏的場景更加詭異和驚悚。
每個嬰兒邊上都站著警察和銀行工作人員,正在確定他們的賬戶。
是的,這裏是要交錢的,當然,如果一個人身無分文,國家會給補貼。但首先要自己證明這一點,還要簽相應的法律文件,放棄自己之前所有的財產權利。
再上去3樓就是工作人員的辦公區域和住宿區,方一鳴在這裏見到了這裏的院長。
一位普通的四十多歲的女性,據說之前隻是一個普通的婦科大夫。
但現在管理著全國第一家撫養院,從之前幾次的接觸中,方一鳴能夠感覺到,對方對自己現在這個工作的性質,顯然還沒有清醒的認識。
比如這裏育嬰師的性別問題,剛開始這位院長堅持要女性,認為女性在照顧孩子方麵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但方一鳴告訴她,不可能。
他們互助站裏有很多想找工作的女性,也有很多之前做過月嫂,鍾點工,護士,護工,以及類似的工種的女性。
但他們全都不接受來撫養院工作,來這裏照顧嬰兒。
因為很簡單,她們害怕。
育嬰師麵對的其實不再是單純的嬰兒,他們麵對的更可能是成年人,是在嬰兒表皮之下的成年人。
所以這裏工作的首要重點永遠不是把人照顧好,而是把人“管理”好。
撫養院需要的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育嬰師,他們工作更重要的目的是管好所有的嬰兒身體,因為這是全民的未來,國家的財產。
而他們需要防範的,是躲藏在這些嬰兒體內的靈魂。
男性更適合這樣的工作,對於嬰兒體內的人格,男性的育嬰師也有足夠的震懾力。
一句話,所謂的撫養院,就是專門針對嬰兒的,國營的救助站。
對於置換到嬰兒體內的人格,如果他們有錢,國家應該毫不猶豫的對他們收費,甚至高於市場價的收費。
這些費用一部分自然是要維持撫養院的運轉,更重要的是補貼給那些把孩子送過來的父母們。
和院長在辦公室聊了一個多小時,最後離開的時候,方一鳴能夠明顯感覺到對方對自己的反感,和無奈。
她不喜歡自己的這些建議。
但她沒有拒絕的理由。
隻不過很多傳統的觀念依然主導著對方,如何能夠自己扭轉過來,這對所有人都是一種考驗。
撫養院緊鄰著醫院,方一鳴上車之後,還能看到醫院門口飄著的半旗。
打開微信群,幾十個站長正在開會。
救助站的停業隻是針對普通員工,對於“內部員工”,也就是原來身份是警察和軍人一類的,現在是最忙的時候。
全國置換救援的需求急劇上升,很多人置換到嬰兒體內都想辦法求救。
聽起來換到小孩子身體裏,在年齡上賺大了。
但真的對於置換者來說,過低的年齡是一種劣勢。
沒辦法工作,沒辦法自理。
如果是一兩歲的嬰兒,還要想辦法隱藏自己的身份。
憤怒的父母掐死自己的親生子女,這種慘案現在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在發生。
很多父母會下意識把置換的原因歸罪到置換者身上,特別是置換到他們子女身體裏的置換者身上。
但其實沒有任何證據表明這些置換者比其他置換者存在更惡劣的置換企圖。
過低的置換年齡其實對置換者來說是一種全新的風險。
當然除了救援,更多的業務就是尋找和接收剛置換的嬰兒人格。
除了撫養院以外,國家還專門成立了針對嬰兒人格的救助站。
所有進入救助站的人,都要經過人格驗證,驗證工作目前都是交給金石和一些剛成立的國家單位來做的。
這些單位裏的很多工作人員,都是金石出來的,人格驗證這個工作國內金石是最有經驗的。
如果說嬰兒兒童的身體是國家未來最珍貴的財富,那擁有嬰兒人格的成人身體,就是最大的負資產。
這些人沒辦法工作,沒辦法自理,唯一可以做的事情就是哭鬧。
不僅需要遠遠超出正常救助站的夥食水平,還需要大量的人手對他們進行照顧和服務。
但現在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敢拒絕對這些嬰兒人格的照顧。
甚至很多國家已經意識到,這些最大的負資產,才是人類目前秩序最大的保障。
很簡單,因為在這個所有人憎恨所有人的世界中,隻有這些人,是真正的無辜者。
他們懵懂的來到這個世界,誤入了成年人的遊戲。
如果說少年和兒童的置換還可以尋找原因,說他們自控力和家庭教育不行。
那對於嬰兒,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以任何理由說他們置換有罪。
全世界所有人都可能有罪,隻有他們一塵不染。
如果人類還想維持基本的道德和秩序,對他們的照顧就是一種必要的責任。
所以這些專門針對嬰兒人格救助站的業務,才是方一鳴現在最關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