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宮族為了對付楚名堂,設下了毒計。而楚名堂對此卻全然不知。


    是夜,楚名堂安排葉泊秋等人在府邸的廂房住下,他便一人迴了自己的小院。


    凝望著屋頂散出清冷光華的月光石,楚名堂若有所思。


    嶽麓書院乃是東原執牛耳的大勢力,英才雲集的書院,足以左右東原之大勢。在帝王不顯的東原,沒有任何一家實力能夠與書院正麵對抗。


    但同時,嶽麓書院不屬於任何一方勢力,除非在東原存亡之際,否則書院也很少幹預東原各大勢力的內部爭鬥。


    集結東原所有頂尖人才的嶽麓書院中,說是臥虎藏龍也不為過。任你在外麵天資綽約,睥睨天下,在這裏也會明白一山更比一山高。


    隻有當世最為璀璨的天驕,方能在此地風生水起,踏著一眾天才的後背,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


    楚名堂很明白自己的處境。上一世的他年輕時,根本沒有資格進入這座東原最為頂尖的學府,而成為帝師之後,楚名堂雖然沒了爭強好勝的心性,但也曾進入嶽麓書院中,親身授課,為天才們指點大道。


    凡塵中,大道有三千。得其一者,或有通天之能,抬手翻江,覆手蹈海,自不必話下;也有那大道聲名不顯,但也不可小覷。


    前世楚名堂雖然沒有修行的資質,但是十萬年的帝師之路,也讓楚名堂參悟出了幾乎世間獨屬於他的大道,這是楚名堂最大的秘密,即便是作為親近的弟子,楚名堂亦是很少提起。


    此道名為教化大道,雖然受限於楚名堂的凡軀,大道被蒙塵,神通不顯,但也給楚名堂帶來了無可比擬的壽元,再借助無數靈丹妙藥,岐黃之道,是以楚名堂活出了十萬春秋。


    若是沒有嶽麓書院的開放,楚名堂很可能自此離開東原,前往更為廣袤的中州找尋自己的機緣。


    但葉泊秋等人的到訪,讓楚名堂暫時放下了前往中州的打算。


    雖然中州廣袤無邊,機緣無盡,乃是真正修士的天堂,但同時更為激烈的競爭,讓低階修士幾乎無法立足。


    在東原,一個王侯便足矣左右一族大勢,權杖一方勢力。但到了中州,幾乎便是王侯滿地走。


    以楚名堂不過洞天的實力,貿然前往中州,其中的兇險必是莫測高深。


    深思熟慮之下,楚名堂還是決定,先去嶽麓書院深造一番,再考慮前往中州的打算。


    當然,想要進入書院,對於資質平庸的楚名堂,也很是艱難。


    尤其是麵對那些桀驁不馴的天才,楚名堂而今的實力,也是有些捉襟見肘。


    想要在書院中立足,必有有高絕的實力,過人的毅力。


    因此,楚名堂打算趁著今夜便徹底凝結陰陽洞天,為進入書院備下更多的籌碼。


    壓住心頭紛亂的思緒,楚名堂盤坐於蒲團之上。


    心靜如水,五心觀天。


    楚名堂運轉涅槃焚天決,帶動那一絲生死大道之力,與自身真元一起運轉,試圖與天地間的大道產生共鳴。


    原本沉寂的思緒,在生死之力的循循善誘之下,也開始活躍起來。


    世間萬物,有生便有死,有盛便有衰,是以天道無常,周而複始。


    世人皆知美之為美,惡已;皆知善,斯不善矣。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刑,高下之相盈,音色之相合,先後之相隨,恆也。


    之所以世人都知道崇尚美麗,便是因為有與之對應的醜陋;親和善人,是因為有截然相反的惡人;畏懼死亡,也是因為生命的存在。


    這一切並不匪夷所思,便是因為大道的存在。


    不論是美醜,善惡,有無,生死。難易,長短,高下……


    世間種種,都有與其相反的一麵對應,也正因為此,方才使得事物有了自己的意義,得以讓人明辨。


    是故有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的說法。


    一生二,二生三,而三生萬物。


    其一為混沌,混沌從無而來,無中生有。二為陰陽,便是世間一切的本源。


    陰陽化身,為善惡,為美醜,為生死……化身世間種種。


    三才,四象,五行,六合。這一切看似與陰陽之道毫無關聯,但究其本源,也都是衍生於陰陽之中。


    ……


    有生死之道的引導,又有十萬年帝師底蘊傍身,楚名堂原本以為悟道的艱難,並沒有對他形成絲毫的阻礙。


    一切宛若水到渠成,因勢利導之下,幾乎瞬息之間,腦海中的一絲晦澀便蕩然無存。


    虛無縹緲的陰陽,竟是被楚名堂瞬間領悟。


    當然,等同於生死之道,楚名堂領悟的陰陽大道也隻是一絲一毫的皮毛,很難調動天地大勢為其所用。


    這與資質無關,與悟性無關,而是受限於修為的瓶頸。


    大道之力為天地本源,想要掌控天地,必要的條件便是明悟大道,但同時,沒有高絕的修為,即便是盡數將其領悟,也隻是自己明了於胸,而無法運用自如,前世的楚名堂便是例子。


    運使涅槃生死決,楚名堂將身體中的生死之氣與天道感應,過了悟道這一關,剩下的便是水磨功夫,待得生死之氣盡數轉化為陰陽之氣,則陰陽洞天便可成以。


    洞天境界,修士以元力勾連九道洞天,每每打通一道洞天,便能多習得一道術法。待得修士突破洞天,進入王侯境界之時,九口洞天便會溝通丹田,自此全身元力運轉自如,自成一氣。


    而如果修士洞天時期領悟的術法貼近於大道,術法也會自然成就為神通,演化滔天戰力。


    楚名堂坐擁十萬年帝師底蘊,若是他向平常修士一般修煉,修為定會一飛衝天。但這般的速度,也會留下很多的隱患。


    修行,之所以叫做修行。所謂的修是準則,也是每個修士時時刻刻在做的事情,而行則是說,修煉好比走路一般,需要徐徐漸進,才能厚積薄發。


    便好似很長的一段路,開始不顧一切,奮力奔跑的人會走在前麵,但不久之後,這些人也會因為缺乏體力,被後來者漸漸超越,泯然眾人,甚至走到最後無力為繼也是大有可能的。


    楚名堂自己的修行,在他看來,便是由於徒步而行,不緊不慢,他會認真的邁出每一步,也會在累的時候停下來,細細的看著沿途的風景發呆,從中感悟自己的一份道心。


    陰陽洞天已然凝成,而因為楚名堂的厚積薄發,洞天中孕育的術法也是揮手而就,便好似楚名堂生死之間悟道一般,他的術法中,陰陽二氣相互抱負,好似兩條首尾相連的大魚,白色的魚為陽,而黑色的魚則代表陰。


    兩條魚匯成的圖案在楚名堂的掌中輪轉不休,就好似將要活過來一般,無比的生動。天地中的大道之力都是隱隱有一絲悸動。


    可想而知,隻要楚名堂成為王侯,這陰陽魚圖成就神通便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其實,不僅僅是陰陽洞天,楚名堂凝成的三道洞天,都有成就神通的資質。


    其中龜蛇洞天乃是楚名堂的第一口洞天,雖然按照祖宗之法,循規蹈矩,看似沒有什麽威能,其實卻不然。


    初始之時,楚名堂肉身羸弱,根本不會想到龜蛇起陸乃是肉身神通。即便是想到了,以楚名堂的身體,也很難背負龜蛇之力。


    但經過金老的悉心調—教,而今的楚名堂深諳煉體之道,在洞天境界,他的肉身幾近無敵之資,近戰之時,便是王侯也敢掠其鋒芒。


    而施展龜蛇起陸之時,那玄龜會抱負楚名堂的周身,又有大蛇纏繞於雙臂,使得楚名堂背負龜蛇之力,舉手投足之間,便有莫大的蠻力。修為上漲之時,拳撼長河,掌劈華山亦是不在話下。


    正反五行洞天不僅五行之力輪轉,鍛煉五髒,其術法生反五行神光即可護體,又可傷人,乃是真正的大神通。


    陰陽洞天亦是洞曉陰陽,勾連大道,陰陽魚圖更是包容萬物,搏殺之時祭出此圖,可以輕易吞噬對手的術法,端的是妙用無窮。


    ……


    隨著陰陽魚圖的運轉,楚名堂陰陽洞天之中的大道之力也是越聚越多,到了最後盈滿之時,洞天中一陣轟然之聲。


    而即將放亮的長空之中,東邊的天際掛的不是金色的太陽,而是一輪半黑半白的圖案,隨著空中圖案的輪轉,整個古麟之都的也是被那豪光帶動,半邊城池敞亮如白晝,半邊城市卻昏暗好似陰霾不見星月的夜,伸手不見五指。


    除了王侯之外,甚至洞天修士也很難在這樣的異象中看清事物,仿佛天地中竟有一種冥冥的力量在阻隔修士的視線。


    就在大人物紛紛震動,引出一眾王侯之時,天空中的異象已然飄然而逝。


    一切好似夢幻一般,眨眼之間化為泡影。


    幾乎所有的古麟修士都在談論此事,便是葉泊秋等人也被驚了出來。


    但這一切的始作俑者楚名堂卻是一臉微笑地站在小院中,凝望著即將破曉的天空。


    方才的異象正是楚名堂陰陽洞天大成之時引動天地陰陽大道而成的,對此他早已知曉,那一刻楚名堂真正地投身於大道之中,古麟中所有的秘密對他形同虛設,他可以通過大道窺伺每一個人,凝望每一個角落。


    正當楚名堂沉寂在這種玄妙的感覺中時,古麟中的王侯強者也被驚動。


    楚名堂有所覺察,也是瞬間收起了神通,不再感悟大道。


    雖然悟道的機緣難得,但是從凡人一路走來的楚名堂很明白自己的處境,他在古麟中,本就如履薄冰。雖然無懼王侯,但古麟之中,數萬修士又豈是楚名堂可以抹殺的,一旦放跑了一個,將此事傳出去,對楚名堂來說,就絕對是滅頂之災。畢竟匹夫無罪,懷璧其罪。這個道理,楚名堂很早之前就明悟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一品帝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泡泡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泡泡魚並收藏一品帝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