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對未來擔心也沒用,你有忽略眼前的事嗎?我隻關心眼前的事


    人為什麽會感到不安?大多數情況下,這種不安是因為對未來考慮太多。


    對於不可預見的未來,一想到“該怎麽辦”“發生不好的事該怎麽處理”“失敗了該如何應對”時,就會感到不安,甚至失眠。


    我打心底裏認為“憂慮未來於事無補,誰也無法預料未來”。


    對於經曆過戰爭及戰後混亂的我來說,從未想象過會有這麽富裕的時代,也不敢相信自己能工作到這把年紀。有誰能想象出這樣的情況呢?


    當然,有很多事情亙古未變。比如,每天都有晨昏,肚子餓了要吃東西。但是這些都和時代沒有關係。


    總是在意未來的事情,殊不知未來可能不會讓你如願以償。


    我認為,隻要想清楚今天一天的事情就可以了。


    當然,隻要你活著,各種偶然的情況都有可能發生,如果想著“到了晚上先睡覺,第二天早上再思考”,我很快就能入睡。


    第二天早上,心情就會發生變化,想法也可能與之前不同。到了公司,工作中發生的事常會與之前預想的背道而馳。


    拿家事來說,我的丈夫是酒鬼,孩子體弱多病,還有很多事讓我煩惱不已。


    即便如此,我還是該吃就吃,該睡就睡,好好對待生活,這樣大多數讓我煩惱的事情都會消失。


    無論如何,不要忽視你麵前的事情,這是最重要的事情。自己的工作也好,孩子也好,家務也好,不管怎樣都不能讓眼前的生活過得淩亂落魄。


    對我們來說,當下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們的擔心,更多是做完這些事後不知道該幹什麽。


    其實,當你努力做好當下的事,你會驚喜地發現你的擔心已經煙消雲散。


    雖然這樣說不好,但我覺得人一旦閑下來就容易想很多負麵的事情。


    如果你常常思慮過多,不如迴到當下,做你最應該做的事情。


    自己的工作也好,孩子也好,家務也好,不管怎樣都不能讓眼前的生活過得淩亂落魄。


    18 痛苦會成為今後重要的經驗,所以一次也不要浪費


    人生總會遇到不愉快的事。有些事能靠自己解決,而有些事我們無能為力。


    我們的困擾主要來自於後者。對於千方百計也解決不了的事,要怎麽辦才好呢?


    拿我來說,這類問題,比如戰爭和家庭環境,都是我不能改變的。


    我生完孩子後,過了一段時間家庭主婦的生活。每天沉浸在家務和帶孩子中樂此不疲,我甚至想“就這樣完全融入家庭生活也不錯啊”。


    但是,後來有些工作上的事情突然需要我處理。恰巧那時住在廣島的父母來到我這裏,對我說:“我們來帶孩子,你去上班吧。”就這樣,我又被推到了工作崗位。


    迴到單位後,工作格外忙碌,因此我花在家庭的時間逐漸減少。


    就這樣,不知不覺間父母開始承擔我們家的所有家務。丈夫脾氣不好,晚上出去遊蕩的次數越來越多。我的工作量不斷增加,為了生活也不敢辭職,我本想照顧孩子,但也隻能一心投入工作。


    所有的節奏都不合拍,但我也無法逃脫。現在想起來,那時候可真是煎熬。


    人畢竟是偉大的,無論遇到什麽樣的環境,都有可能堅定地認為“這就是自己的人生”,然後順其自然地走下去。


    任何事物都有兩麵性,痛苦的經曆可以擴展人的本性,就像肌肉可以鍛煉、拉伸一樣。


    如果今後有了痛苦的體驗,這也可能是學習“新事物、新看法”的重要時機。


    原本,人就是一種強大的生物。


    有時候看似一切歸零,實際上也可能是新的起點。等事情過後,仿佛“鳳凰涅槃”般重生,你就會覺得“以前的苦惱簡直不值一提”,或者感到“自己怎麽一下子變厲害了”。在這樣的過程中,人生會變得更輕鬆。


    不管怎麽說,大多數事情都會得到解決,人生隻能笑著走下去。


    即使遇到困難,隻要該吃就吃,該睡就睡,保持身體健康,堅持努力,很多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所有的經曆都是有意義的,如果你有這種真切的感受,在關鍵時刻就會更努力工作。


    大多數事情都會得到解決,人生隻能笑著活下去。


    19 接連發生不順的時候,也不要停下腳步,停下來就無法前進


    世間之事是無常的,人生自然有起有落。


    對任何人來說,可能都會碰上“總也不順利的階段”。


    比如本來覺得應該有好事來臨,結果卻發生了意想不到糟糕的事情,喜與憂的瞬間轉換,讓人心裏難以接受。諸如此類的事件,可能會在一段時間內接連發生。


    當人處於旋渦中,當然不會好受,但也不要擔心。因此無論如何,什麽狀況都不可能持續一生。


    人生如同登山,有平地也有高峰,有平坦大道,也有陡坡坎途。


    如果總也不順利,那麽你就要意識到,“人生本來就是這樣”。“不順”不隻會光顧你的人生,我接觸過各種各樣的人,不管什麽樣的人都會經曆不順。這時,我們不妨學著練習“逆境中的生存之道”。


    我認為這是人生的必修課。那麽,一連串的不順降臨後,我們該如何做呢?


    首先,我的建議是不要停下現在的腳步。


    做什麽都不順,幹脆辭掉工作待在家裏,或是看電視、玩遊戲來打發時間,或是借酒消愁、暴飲暴食來毀壞身體。


    這樣就是止步不前。這樣做,隻會讓轉機離你而去。


    如果不因此止步,安穩地過日子,你建立的人際關係還可以維係下去。這一點至關重要。


    我們無須做超越極限或勉強自己的事。遭遇不順,心情也會變得糟糕,這時候可以找讓自己感到毫無心理壓力的人去傾訴,同時盡可能不給自己增加工作或學業上的額外負擔。


    在逆境中,比起大幹一場的努力,慢慢調整更切合實際。


    如果用盡全力相當於100分,那麽這時候隻要用60分的力量就可以了。按部就班地好好工作和生活,就能把握轉機。


    一旦過於糾結“為什麽這麽不順利”,思想就會變得偏激。因此不要太在意,隻要對別人的話和眼前的事說:“好的。”


    這時候也可以嚐試學習一些新東西,最好是不會讓你感到吃力的事情。


    如此一來,你無須改變自己的節奏,按照正常的步伐認認真真地去做,就會逐漸步入正軌,在不知不覺間走出低穀。


    其實,在“不順利的時期”也有很多小事情進展“順利”。比如,你沒有遇到巨大災難,你的家人都健康快樂,你能吃到美味的食物,你有相處不錯的朋友,等等,幸福的事情還有很多。


    總之,當你感到“不順”的時候,你要意識到“這隻是我人生中第一個或第二個不順”,不順的事在人生中經常會遇到。


    如果在逆境中喪失理智,就容易遷怒家人或朋友,也可能經常犯同樣的錯誤。


    如果實在靜不下心來,那就想想你在意什麽,然後用筆寫在紙上。


    慢慢分析“自己為什麽那麽在意”,或者“自己真正想做什麽”,以客觀的眼光看待問題也是解決問題的方法。


    也許剛開始嚐試並不能解決問題,但是當你發覺“啊,這樣下去心情可能出問題”時,就會豁然開朗。


    心情開朗之後,你就會想通“雖說如此,但做與不做又能如何”,從而更容易轉變自己的視角和注意力。在這個過程中,你最終會找到適合自己走出困境的方法。


    如果總也不順利,那麽你就要意識到,“人生本來就是這樣”。


    20 晚上好好睡覺,確有急事時快速處理,其他一概不管


    保持心平氣和的另一個有效方法,就是“工作時間以外,不考慮工作上的事”。


    很多人在工作結束後依然考慮工作上的事,讓自己背負著巨大的壓力。


    所以,在非工作時間,盡量不要考慮工作上的事。


    也許有人會說“我做不到”“我很煩惱”,那麽接下來我就告訴你如何分辨什麽該做、什麽事不該做。


    當你忙得不可開交,覺得“那個事還沒做”“這件事必須做”的時候,你捫心自問“這件事真的是必須要想”,或者“那件事真的是必須要做嗎”?


    這種情況不局限於工作。


    預想未來並做出適當的準備的確十分重要,但是你要知道,“你擔心未來解決不了的問題”,現在也解決不了。


    誠然,在某件事情發生之前,事先做好應對之策值得稱讚。無論是發揮眾人的智慧,還是請教別人,甚至是依靠自己的力量,都可以找到解決的辦法。除此之外,對於不確定發生、模棱兩可的事情,就當它不會發生,然後泰然自若便好。


    聽起來有些“神經大條”,但按照事情本來的樣子對待不是正好嗎?


    這就是日常生活的思維習慣。因此,你要逐漸養成迴家即休息的習慣。


    我在迴家之後,通常一邊吃飯一邊喝點酒,吃完飯小憩一會兒,然後洗澡後立即睡覺。


    說到喝酒,通常是一兩杯紅酒或一瓶啤酒,我通常是看心情決定。


    即使遇到一些大事,我還是會先上床睡覺,並告訴自己“等明天醒來再考慮”。


    晚上大腦比較疲憊,即使花費很多心思,往往也很難想出好點子。


    可是,美美地睡一覺後,大腦的疲憊一掃而光,思路自然清晰不少。


    人畢竟不是夜貓子,隻有用清晰的頭腦思考,才會有新的、積極的想法出現,看待問題的角度也會發生改變。


    換句話說,人的大多數煩惱,很多時候是把像“1”一樣的簡單事物,想到了“10”或“20”。


    你可能把問題想得過於複雜,實際上在周圍人看來沒什麽大不了的。


    如果你出現這種情況,就命令自己“停止思考”,輕輕鬆鬆地看會兒電視。我們家電視機裏存了大量我喜歡的節目,我會在晚上盡情地享受。


    飲酒過多會導致酒精中毒,但是一兩杯會幫你放鬆神經。


    有些無論如何都解決不了的問題,令你煩惱不已,甚至把你逼入絕境。但是不管怎樣,迴到家後立即切換大腦和思維,讓自己安心休息。


    在非工作時間,盡量不要考慮工作上的事。


    21 “沒有自信”並非壞事,盲目自信才是最危險的


    最近總聽到有人抱怨“自己沒自信”。


    也許是受到西方思想的影響,大家都覺得自信很重要,但是果真如此嗎?


    所謂自信,是原本做不好的事一點點取得進步。比如,考試順利、工作出色等,這些都是在日積月累中一點點逐漸獲得的。


    也就是說,自信不是稍微“改變一下思維方式”就能獲得的東西。


    因此,如果想盲目建立自信,結果往往事與願違。


    相反,如果你試圖改變固有的思維方式,你可能會覺得“為什麽我這麽沒自信”,結果費盡心思,也隻能徒勞無功。這種做法,並不可取。


    在我看來,“擁有自信,就能沒有煩惱”並不符合邏輯。


    人的一生都處在變化之中。一段時間內可能順風順水自信滿滿,但幾年後也許會遭遇一些困難,讓你覺得“為什麽這麽不順利”。人生就是這樣。


    自信絕非一成不變的,我們隻能在某一段時間或某一領域經曆它。


    比如說運動員,他在接受采訪時會自信地說出很多話,這種情況往往是他“緩解壓力,他肯定是一名出色的選手”。至於他是否真的有自信,我們不得而知。


    相反,“把壓力作為負擔的人”如果模仿他的做法,可能效果並不好。要知道,人各有所長,這點需要我們牢記,你一定有自己的發光點。


    順便提一句,要問我有沒有自信,我隻能迴答“不太清楚呢”。因為有些事我能做好,而有些事壓根兒做不了。


    即便這樣,今後我也不會試圖改變自己,因為我認為沒有絕對的好或壞。


    因此,重要的是好好把握自己的性格,了解自己的喜好,而不是建立自信。


    比如,在很多方麵都小心謹慎的人可能不擅長表現,但卻會贏在細節方麵。反之,大大咧咧的人可能不拘泥於細節,但可以開朗地談論很多歡樂的話題。


    如果你也按照這樣的想法審視自己,你就會客觀清晰地認識到自己的長處和短處。


    對於擅長的事情努力去做,對於自己不擅長的事情也不要勉強。


    對於一些必須要做的事情,你也許不擅長,那掌握到最低程度就可以。


    大概在10年前,我麵臨著從手寫病曆轉變為填寫電子病曆的困難。說實話,當時我快80歲了,連電腦都沒碰過。


    我覺得“遇到大麻煩了”,經常往返電腦室,讓身邊的護士教我如何操作。就這樣,我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方法。


    時至今日,如果遇到類似問題,我也會大喊一聲“我不懂,請來幫幫我”,這時候護士就會過來幫忙。


    類似這樣,世界處於不斷變化中,能做的事不必說,不能做的事隨時都有可能產生。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包括我自己在內,世間並不存在絕對的自信,所以從一開始就要思考應對新浪潮的方法。


    遇到不懂的事,就說“我不懂,麻煩你了,請教教我”。


    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就說“我不明白,請你告訴我,我會學習”。


    遇到做不了的事情,就說“我做不了,請告訴我如何做”。


    這種坦率的做法,才能使生活簡單化。因此,沒有必要過於自卑。


    “這件事我做不了,請你幫幫我”,或者“我不太會做,你能不能幫我一下”,人類社會的基礎就是互相扶持。


    麵對沒有自信的事情,一定要真誠坦率。這對於獲得平靜的生活是很重要的事情。


    22 從悲傷或打擊中走出來,要依靠“日藥”而非建議


    在諮詢的過程中,經常有人告訴我:“想起那個人,我就氣不打一處來。”或者:“過去的傷感湧上心頭,我懊悔又悲痛,但什麽也做不了。”


    不愉快的事情,特別是憤怒、懊悔的事情,確實很容易憋在心裏。我們的情緒,自然容易受到這些事情的影響。


    要知道,痛苦與傷心,其實也是與生俱來的東西。人活著,肯定會經曆苦難。


    在人生中,每當你想起這些事情,總會不禁失落或焦慮。因為過去無法改變,過去也無法抹去。


    一切,隻有靠我們自己開解。


    對於一個痛苦和懊悔的記憶十分深刻,經曆的打擊很大,情緒起伏明顯的重症患者,一般先讓其服用鎮定劑之類的藥物控製病情。


    但藥物畢竟不能徹底消除患者心中的記憶,更無法讓患者忘掉過去。


    最終,我們還是要想辦法,一點一點地淡化他們大腦中的負麵記憶。


    以我的經驗來說,盡量減少胡思亂想,不要閑著,而是讓自己忙碌起來。


    如果過多增加工作量使自己疲憊不堪,不妨嚐試一些新鮮有趣的事情,不管是學習還是運動。如果喜歡與人交流,那麽就增加與人快樂交流的時間。


    試著擴大交際圈,探索未知的世界,都會給你帶來別樣的體驗,這樣就不容易記起那些煩心的事情。總而言之,不被負麵情緒影響的最大秘訣就是好好生活。這種“藥”不會立即生效,它需要日積月累才會發揮作用。


    人生中精神飽滿的時光非常有限,不要過多地停留在過去的陰影中。


    痛苦與傷心,其實也是與生俱來的東西。人活著,肯定會經曆苦難。


    23 人很難不與他人比較,即便健康有活力的人,未必沒有煩惱


    “比較”既有好處,也有不好的地方。與人相比,為了不輸可能會更努力。另一方麵,比較可能會讓自己羨慕別人,同時會產生為什麽自己如此不幸的想法。


    從這一點來看,我總覺得“比較”帶來的壞處較多。


    有的人與別人比較後,突然覺得十分失落、焦慮,甚至徒增嫉妒和痛苦。


    要說比較,首先要比的可能是家庭環境、學校教育、工作條件、時代因素等。因此,“比較”在某種程度上是無奈之舉。比如說在餐廳,你自然會看到其他餐桌上的菜肴,“看起來很美味呢”,想不比較也很難吧。


    因此,不要認為“非比不可”,而是在認識到“比較往往是無奈之舉”的基礎上,讓自己清晰地認知到“不比較也可以”。


    眾所周知,無論看起來條件多麽優越的人,無論多麽優秀的人,他也會有自己的苦悶和煩惱。


    你覺得別人比你好,但把你放到他的位置上,你會發現他的煩惱。也許他人“煩惱種子”的數量,比你現在痛苦的事情更多。


    我曾有一位患者是公司老板,盡管他的公司一直處於盈利狀態,但他身心俱疲。


    除了必須承擔養活公司員工和家人的重擔,還要麵對銷售額、人際問題以及無法言說的孤獨與不安。


    此外,還有一個長得漂亮、自由獨立,而且丈夫優秀、孩子乖巧的女性,她由於受到好朋友的嫉妒,友誼因此分崩離析,她自己還曾一度失眠。有的女性雖然嫁入豪門,但因婆媳問題鬧得不可開交。諸如此類的案例,我接診過不少。


    表麵看上去風光無限的人,其實他們承擔的責任更大,立場以及人際關係更複雜。因此,他們遇到的問題和承受的壓力,比旁人看到的要多得多。


    也就是說,不管去哪,不管變成什麽樣的人,你都會遇到煩惱。無論處於什麽地位,生命中的苦難和煩惱都會隨之而來,不管你是誰。


    因此,和別人比較讓自己陷入失落、嫉妒中,實在毫無意義,這隻會消耗你的精力。


    你不妨這麽想:“我很辛苦很累,但你一定也很辛苦,說不定比我還痛苦呢。”


    表麵風光無限的人,都經曆過無數風雨,在痛苦中不斷掙紮著前進。


    有些人看起來很強大,但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也是很艱難的。


    在一步步的探索中,逐漸摒棄“為什麽要這麽煩惱”,或告訴自己“不要在意失敗”,然後冷靜應對,才能達到自己的目標。


    如果你沒有認識到“某些問題原本就是與生俱來的,是沒有辦法解決的”,那麽你的煩惱會接連不斷;如果能客觀地處理好“眼前的問題”,那麽花在煩惱上的精力就會向其他方麵轉移。


    無論是家庭還是職場,追根究底都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因此,眼光向前看,盡可能保持樂觀!


    24 不得不努力的時刻,一定會到來。所以,如果不是這樣的時候,就無須太過努力


    長期工作,有時候會遇到超出自己能力範圍的工作或角色。


    我就經常被要求做一些“對我來說很困難的工作”。


    對於做不到的事情,我會拒絕;但是對於“能不能做,如何做”這類模棱兩可的事情,我一般都會樂觀地想“先應承下來試試,不行的話再想辦法”。


    在我的印象中,懷疑“能不能做”的一些事,真正去嚐試之後,往往會獲得成功。


    我剛當上精神科醫生不久,政府在全國大規模興建精神病醫院。


    早些年,原本就很少的精神病醫院因戰爭被毀壞,很多患者住在家裏的庫房、儲藏室之類的地方,過著悲慘的生活。


    我的工作就是負責把這樣的患者接到醫院,多的時候要擔任約80位患者的主治醫生。


    這是我承受的極限了嗎?我一邊思索著一邊進行,最後也做到了。


    當然,我做不到的時候,也會求助於別人。也就是說,在自己力所不能及的時候,我會尋求他人的幫助。


    70歲的時候,我受聘到診療所擔任管理醫生的工作。我曾想,這個歲數了我還能幹多久呢?然而,我卻在那裏持續工作了7年。


    不過,我覺得對自己不要太過苛刻。


    不要事事都想咬緊牙關挺過去,隻要抱著“今天這樣做基本就可以了”的態度,日複一日地堅持積累。


    隻有這樣,你才能在事情“有點麻煩,不知該怎麽辦”的時候,依靠健康的狀態,在關鍵時候做出正確判斷。


    在我看來,人在身體健康、精神飽滿的狀態下,接受具有一定挑戰性的工作,成功的可能性更大;反之亦然。所以,在身心疲憊時,盡量不要給自己增加額外的負擔。


    為了麵子,或者想比別人掙更多錢,讓自己做出各種犧牲又有什麽意義?


    沒有健康,一切都等於零。


    在這個物質極大豐富的和平時代,很多人因睡眠不足或極端飲食而引發健康問題。


    其實,保持良好的睡眠、均衡飲食以及調整身心,這才是一切的源泉。


    好吃的東西適量吃,飯食、蔬菜、酒也要適量。隻有把握好適量這個度,“還想吃”“還想喝”的欲求就會降低。


    一定要珍惜自己的身體,因為身體第一,工作其次。


    不要事事都想咬緊牙關挺過去,隻要抱著“今天這樣做基本就可以了”的態度,日複一日地堅持積累。


    故事4 從結婚、生孩子、當家庭主婦到重新上班


    在奈良醫科大學精神科工作五年後,同行朋友給恆子老師介紹了一位對象。那一年,她27歲。


    那時候,恆子老師的工作很累。她的老師金子教授被調到了別的大學,同一科室的醫務人員也都四散離開。科室一下子變得一團糟。


    正在她深陷失落,感到“一切都變了”的時候,同行朋友給她介紹了一位對象。對方比她大五歲,是一名耳鼻科醫生,叫中村三雄。


    看到嬌小淳樸的恆子老師,對方一見鍾情,便提出“一定嫁給我”。恆子老師也覺得他人不錯,便承諾和他結婚。


    “我對他的好感,超過了普通的戀愛感情。和他結婚的話,一家人可以郊遊、登山,肯定會很快樂。帶著這樣的期待,我決定嫁給他。”


    恆子老師原本也有早點結婚的想法。另外,周圍的老醫生也曾多次告訴她:“你作為精神科醫生,如果沒有婚姻和育兒經驗,你無法真正了解患者的煩惱。”


    就這樣,他們舉辦了簡單的結婚儀式,開始了嶄新的生活。不久,她竟然發現丈夫原來嗜酒如命。


    “總之,他是在一家喝完又去另一家喝。作為耳鼻科醫生,他能夠認真工作,但是每天下班之後,就和一幫酒友到大阪街頭喝個不停。我還是太單純了,一開始我太大意了。”


    結婚第二年,恆子老師懷孕了,1957年長子順利出生,老師的工作因此一度中斷。


    對老師來說,“不工作的日子”開始了。家庭主婦的生活對受盡工作之苦的恆子老師來說十分快樂。她可以一邊帶孩子,一邊在方便的時候和同齡寶媽們去購物,甚至一起做飯。


    兩年後,第二個兒子出生,她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了孩子身上。


    “我並非對醫生這一職業那麽熱愛,這樣照顧孩子也不是壞事。等孩子長大一些,我也可以到醫院幹點兼職,讓自己悠閑一點兒。”


    後來,國家在精神醫療方麵提供支持,全國大規模建立精神病醫院,也出現精神科醫生短缺的問題。


    那時,恆子老師每隔一兩天就會接到原單位的催促電話,讓她趕快上班。


    “不行呀,我想上班,可是孩子還小。”正當老師為此煩惱的時候,卻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援助。


    原本住在尾道的父母,說想來大阪與她同住。


    “你好不容易才當上醫生,待在家裏太可惜了,你應該努力工作為社會做出貢獻。”記憶中幾乎沒有感受過父母之愛的恆子老師,父母說的這番話讓她大吃一驚。


    “現在看來,那時候父母來大阪也是沒地方可去了。他們疼愛的兒子去了德島和東京上大學,父親也退休了,有了空閑時間。”


    一方麵被外界意想不到的力量推動著,另一方麵丈夫也告訴她“你要工作的話,我可以和你爸媽一起生活”。


    就這樣,在多方麵的敦促和支持下,恆子老師於1963年在貴信山腳下的精神病醫院再次成為一名精神科醫生。


    不過對老師來說,這也是她艱辛生活的開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人間值得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日)中村恆子 奧田弘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日)中村恆子 奧田弘美並收藏人間值得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