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後,西伯侯府正殿內,姬處和姬封聯袂而至時,看到大殿內除了一票最受父王姬昌重視的大臣,如南宮適、伯夷等等外,還有他們一票兄長伯邑考、姬發、姬鮮、姬旦、姬度、姬武等人,全部在列。
姬處果斷行了一番禮儀,在眾人注視下,才一臉憤慨的開口,“
父王,聽封弟言商王帝辛傳了王命推恩令?這絕對是商王帝辛對我西伯侯國的一次陰謀,想要我強大的侯國被分割為十多個小國,父王萬不可答應啊!”
這一刻姬處戲精附體,不管心下在怎麽認同,以及渴望父親姬昌執行王命推廣推恩令,表麵上,他都要裝出一副忠臣孝子模樣,去博得姬昌好感的。
姬昌這個大周奠基人,文王,文治武功也是極為強盛的,文王二年西伯侯國攻滅玗、三年滅密(後世的甘省一代)、五年滅黎(後世盛產煤老板的一帶區域)徹底解決了西伯侯國北方和西方的威脅。
六年滅崇(屬於後代大秦國區域),隨後幾十年依舊是不斷擴大地盤,目前的西伯侯國,統治疆域並不比商小到哪裏去,他的麾下也是經曆過一次次大戰磨煉出來的精銳。
不是有這樣的雄兵和龐大地盤,麵對同樣武功顯赫的帝辛,周武王姬發,也沒有膽子去偷襲虛弱中的大商的。
所以,文治武功都很兇的姬昌,哪裏會看不出推恩令的真正含義?這是要一刀把他和父輩爺爺輩積累出的強大實力,一刀切殘廢啊。
問題是,在自己的第八子姬處忠心耿耿的表態裏,姬昌隻有滿心苦笑,不管姬處是否戲精附體,這個兒子在他這老狐狸眼中,依舊是充滿破綻的,他哪裏看不出姬處在演戲?
你沒見他眼底深處那喜意,根本就壓製不住麽?
不止姬處,此刻這大殿內,除了伯邑考城府淺,一副逆來順受隻等他安排的樣子,剩餘的姬發、姬鮮、姬旦、姬度等兒子,哪一個不是心情振奮的樣子?
姬鮮、姬度、姬處,這是曆史上大周建立後,被分封在殷商遺民周邊監控武庚和殷商遺民的三個諸侯,姬發一死就反叛了,三個叛亂的要說沒野心,誰信??
姬發,不是伯邑考被廢或橫死,他哪裏能順順利利繼承周王之位?至於伯邑考被廢或橫死,有沒有姬發暗中的謀劃,誰又知道?
周禮擺在這裏,嫡長子是當之無愧的下一任繼承人,不管其他子孫在有才,再怎麽有能力,嫡長子就是你無法抗拒的大山。
姬發也不是一個仁慈的人,仁慈的話,能在指責帝辛時,說你每次祭祖先祭神,殺的奴隸太少,所以這是你最大的暴政之一?每次祭祖殺的活人祭品太少,引起武王大怒,你怎麽說他仁慈??
周禮擺在那裏,是維持大周的根本禮儀和法度,他都敢在戰勝後趁亂殺掉帝辛,傳首眾諸侯威懾天下,再製造謠言說帝辛是自焚而死,這是仁慈麽?
大周建立後,為了表明自己是正統,受命於天,生生把帝辛黑成了千古暴君,更改史書,這又哪裏和仁慈沾邊?
這樣的姬發,不管壓在他頭上的大山伯邑考,是被廢還是意外橫死,從理智上考慮,八成都和姬發脫不了幹係。
突然出現的推恩令,姬發……姬發是既激動想勸說父王同意,又有些膩歪,不想答應,他還沒做出各種黑長兄伯邑考無能的事,也沒開始策劃去暗殺伯邑考,這時候伯邑考才是最強繼承人。
推恩令推開了,他就不需要做事了,自己也有名正言順的繼承權啊。殺兄或者各種製造黑料冤枉栽贓兄長?還沒進化到最終形態的周武王,這時候還沒那麽心狠手辣。
姬發是這樣,另一個牛人周公……
姬旦曆史上在武王死,成王繼位後,成了攝政之臣,實際上大周都在他管理下,後世能有“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名言,足以見證這位的才能有多牛,如果他想搶了成王的王位,絕對有能力做到。
後世大牛白居易的名詩,“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這名詩真正意義先不談,他也表達著另一個意思,周公在輔佐成王時期,有著和王莽篡漢之前的朝野影響力。
隻要姬旦在攝政時期想搞定成王這個姬發之子,絕對有實力!
不過最終姬旦沒有篡位。
可你不要覺得姬旦沒篡位,就證明他沒野心,事實也可能是他自己不好意思去篡位……三監叛亂發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姬發死後,成王年紀太小不能親政,周公姬旦主動要攝政,代行天子權利,當時姬處三個諸侯,也是以“懷疑姬旦會對天子不利,謀朝篡位”為大義,才去反周的。
周公姬旦能平叛,也多虧手下將士大多是忠於周王的,他以後若真的篡位,那些將士會怎麽選擇誰也不清楚。
還有,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句話,足以說明周公在天下人心目中是多麽有威望,多麽有民意,他在攝政之前以及攝政時代,把自己表現的太好了,嚴格遵守各式各樣周禮,一旦篡位會和他前半生表現的形象,截然相反的。
用句後世的流行話,若他當時篡位,對整個天下人就是一個人設崩塌的表現。
他順順利利把天子權利,在成王成年後歸還過去,原因真的很複雜。
這還是以後的周公旦,現在姬旦也沒成長到巔峰,能沒有一點野心?
坐在大殿首座,姬昌環視一圈自家兒子,心中隻有滿滿的苦澀,自己的兒子,自己怎麽不了解?就算這票兒子現在還沒成長到巔峰,沒有曆史上各式各樣精彩表現,但大趨勢都有了。
推恩令一出,除了長子伯邑考,剩餘的八成都是百分百願意的吧,現在的西伯侯國太強了,已經和天下共主大商能比一比了,剩餘的眾多侯國?加在一起都比不上西伯侯國。
就算分開18份,也是各個不弱的小強侯國。
可一旦推行了,西伯侯國想取代大商,就不可能了,親兄弟在各自掌權後,也不可能一條心了。
到時候西伯侯國會第一時間內亂吧。
但不推行推恩令?先不說老婆孩子怎麽想,一個違抗大商王命,在商還是天下共主時代,你就要小心被帝辛率軍來討伐。
現在的周,兵力軍力也還是比不上商王的。
姬昌到死都不敢反商,是他不想麽?是他不敢!帝辛太猛了!
姬昌死後,不是大商一票王族主動來告訴他們商正處於虛弱期,極度適合周去偷襲,不是那一票帶路黨,姬發也沒膽子發動牧野之戰!
以前是沒罪責可以被討伐,西伯侯國才能老老實實發展,大商也能對西伯侯國的一切,視若不見,一旦你公開違背亡命,還是一副帝辛完全為你家考慮的好王命,……違抗的後果很嚴重啊。
想到這裏,姬昌心都碎了。
姬處果斷行了一番禮儀,在眾人注視下,才一臉憤慨的開口,“
父王,聽封弟言商王帝辛傳了王命推恩令?這絕對是商王帝辛對我西伯侯國的一次陰謀,想要我強大的侯國被分割為十多個小國,父王萬不可答應啊!”
這一刻姬處戲精附體,不管心下在怎麽認同,以及渴望父親姬昌執行王命推廣推恩令,表麵上,他都要裝出一副忠臣孝子模樣,去博得姬昌好感的。
姬昌這個大周奠基人,文王,文治武功也是極為強盛的,文王二年西伯侯國攻滅玗、三年滅密(後世的甘省一代)、五年滅黎(後世盛產煤老板的一帶區域)徹底解決了西伯侯國北方和西方的威脅。
六年滅崇(屬於後代大秦國區域),隨後幾十年依舊是不斷擴大地盤,目前的西伯侯國,統治疆域並不比商小到哪裏去,他的麾下也是經曆過一次次大戰磨煉出來的精銳。
不是有這樣的雄兵和龐大地盤,麵對同樣武功顯赫的帝辛,周武王姬發,也沒有膽子去偷襲虛弱中的大商的。
所以,文治武功都很兇的姬昌,哪裏會看不出推恩令的真正含義?這是要一刀把他和父輩爺爺輩積累出的強大實力,一刀切殘廢啊。
問題是,在自己的第八子姬處忠心耿耿的表態裏,姬昌隻有滿心苦笑,不管姬處是否戲精附體,這個兒子在他這老狐狸眼中,依舊是充滿破綻的,他哪裏看不出姬處在演戲?
你沒見他眼底深處那喜意,根本就壓製不住麽?
不止姬處,此刻這大殿內,除了伯邑考城府淺,一副逆來順受隻等他安排的樣子,剩餘的姬發、姬鮮、姬旦、姬度等兒子,哪一個不是心情振奮的樣子?
姬鮮、姬度、姬處,這是曆史上大周建立後,被分封在殷商遺民周邊監控武庚和殷商遺民的三個諸侯,姬發一死就反叛了,三個叛亂的要說沒野心,誰信??
姬發,不是伯邑考被廢或橫死,他哪裏能順順利利繼承周王之位?至於伯邑考被廢或橫死,有沒有姬發暗中的謀劃,誰又知道?
周禮擺在這裏,嫡長子是當之無愧的下一任繼承人,不管其他子孫在有才,再怎麽有能力,嫡長子就是你無法抗拒的大山。
姬發也不是一個仁慈的人,仁慈的話,能在指責帝辛時,說你每次祭祖先祭神,殺的奴隸太少,所以這是你最大的暴政之一?每次祭祖殺的活人祭品太少,引起武王大怒,你怎麽說他仁慈??
周禮擺在那裏,是維持大周的根本禮儀和法度,他都敢在戰勝後趁亂殺掉帝辛,傳首眾諸侯威懾天下,再製造謠言說帝辛是自焚而死,這是仁慈麽?
大周建立後,為了表明自己是正統,受命於天,生生把帝辛黑成了千古暴君,更改史書,這又哪裏和仁慈沾邊?
這樣的姬發,不管壓在他頭上的大山伯邑考,是被廢還是意外橫死,從理智上考慮,八成都和姬發脫不了幹係。
突然出現的推恩令,姬發……姬發是既激動想勸說父王同意,又有些膩歪,不想答應,他還沒做出各種黑長兄伯邑考無能的事,也沒開始策劃去暗殺伯邑考,這時候伯邑考才是最強繼承人。
推恩令推開了,他就不需要做事了,自己也有名正言順的繼承權啊。殺兄或者各種製造黑料冤枉栽贓兄長?還沒進化到最終形態的周武王,這時候還沒那麽心狠手辣。
姬發是這樣,另一個牛人周公……
姬旦曆史上在武王死,成王繼位後,成了攝政之臣,實際上大周都在他管理下,後世能有“周公吐哺天下歸心”的名言,足以見證這位的才能有多牛,如果他想搶了成王的王位,絕對有能力做到。
後世大牛白居易的名詩,“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這名詩真正意義先不談,他也表達著另一個意思,周公在輔佐成王時期,有著和王莽篡漢之前的朝野影響力。
隻要姬旦在攝政時期想搞定成王這個姬發之子,絕對有實力!
不過最終姬旦沒有篡位。
可你不要覺得姬旦沒篡位,就證明他沒野心,事實也可能是他自己不好意思去篡位……三監叛亂發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姬發死後,成王年紀太小不能親政,周公姬旦主動要攝政,代行天子權利,當時姬處三個諸侯,也是以“懷疑姬旦會對天子不利,謀朝篡位”為大義,才去反周的。
周公姬旦能平叛,也多虧手下將士大多是忠於周王的,他以後若真的篡位,那些將士會怎麽選擇誰也不清楚。
還有,周公吐哺天下歸心這句話,足以說明周公在天下人心目中是多麽有威望,多麽有民意,他在攝政之前以及攝政時代,把自己表現的太好了,嚴格遵守各式各樣周禮,一旦篡位會和他前半生表現的形象,截然相反的。
用句後世的流行話,若他當時篡位,對整個天下人就是一個人設崩塌的表現。
他順順利利把天子權利,在成王成年後歸還過去,原因真的很複雜。
這還是以後的周公旦,現在姬旦也沒成長到巔峰,能沒有一點野心?
坐在大殿首座,姬昌環視一圈自家兒子,心中隻有滿滿的苦澀,自己的兒子,自己怎麽不了解?就算這票兒子現在還沒成長到巔峰,沒有曆史上各式各樣精彩表現,但大趨勢都有了。
推恩令一出,除了長子伯邑考,剩餘的八成都是百分百願意的吧,現在的西伯侯國太強了,已經和天下共主大商能比一比了,剩餘的眾多侯國?加在一起都比不上西伯侯國。
就算分開18份,也是各個不弱的小強侯國。
可一旦推行了,西伯侯國想取代大商,就不可能了,親兄弟在各自掌權後,也不可能一條心了。
到時候西伯侯國會第一時間內亂吧。
但不推行推恩令?先不說老婆孩子怎麽想,一個違抗大商王命,在商還是天下共主時代,你就要小心被帝辛率軍來討伐。
現在的周,兵力軍力也還是比不上商王的。
姬昌到死都不敢反商,是他不想麽?是他不敢!帝辛太猛了!
姬昌死後,不是大商一票王族主動來告訴他們商正處於虛弱期,極度適合周去偷襲,不是那一票帶路黨,姬發也沒膽子發動牧野之戰!
以前是沒罪責可以被討伐,西伯侯國才能老老實實發展,大商也能對西伯侯國的一切,視若不見,一旦你公開違背亡命,還是一副帝辛完全為你家考慮的好王命,……違抗的後果很嚴重啊。
想到這裏,姬昌心都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