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曲家現
春閨秘錄:廠公太撩人 作者:平白兄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父親,東西已經打點好了,我們準備起行吧。」白髮老者身後一個中年男人這樣說道。
隨即,細心地為老者披上了厚實的棉衣。
在這一個偏遠的北疆小鎮,這裏沒有京兆華貴的大氅,卻有厚實的棉衣。
這些棉衣,都是用當地百姓所種出來棉花製作而成,並且,每年百姓們都會挑選出最好的棉花來做成棉衣,送給這位紹文書院的老先生。
這是北疆百姓樸素的舉動,代表著他們對老者的尊敬與愛戴。
不管在什麽時候,不管在哪裏,教書育人都是功德無量的事情,得到再多的尊敬愛戴也不為過。
老者是紹文書院的精神支柱,但真正踐行老者精神的人、書院不可或缺的教習,便是這位中年男人。
中年男人身上穿著的,也是今年剛製作出來的棉衣,足以抵擋北疆這裏的嚴寒。
他們在這裏已經生活了八年,這八年的生活,已經在這個中年男人的生命軌跡裏,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對他們來說,八年時間,改變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八年前,他們經過無數波折,一路隱姓埋名,逃難來到這裏的時候,覺山荒水涼,心中隻餘劫後餘生的茫然和恐懼。
真真應了那一句「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已非舊山河」。
然而,對當時的他們來說,還能感慨這麽一句「墨點無多淚點多」,已經是無比幸運的事情,也是無數人花費了無數心力才能得到的結果。
接下來,他們按照那個人的安排,在這裏紮根下來,還開設了一家書院。
那個時候,中年男子壓根就沒有想到,這個紹文書院會成為北疆最大的書院。
他們本來是要隱姓埋名的,卻成為了當地最大的書院之首。
幸好,得到了那個人的護佑遮掩,即便他們是逃難而來,竟然也沒有受到多少的為難。
這或許就是體現了那個道理,大隱隱於市?
便如此,他們一家在這裏安家下來,並且發揮他們的所長,教書育人。
他們來到這裏的時候是永昭十九年春,現在已經是永昭二十七年冬天了,還有幾天就過年了。
仔細想想,差不多快9年了。
雖然這裏苦寒之地,但日子其實不算苦,起碼沒有當初遭受家破人亡的威脅來得苦。
現在,他們一家人都還活著,並沒有家族傾覆,或許有再起之日。
想到這裏,中年男人的眼神更加堅定了,再次說道:「父親,我們準備起行吧。」
儒雅白髮老者點了點頭,隨即交代了一些事宜,便帶著中年男人和另外兩個侄子離開了。
在北疆百姓和學子依依不捨中,載著他們幾個人的破舊馬車,緩緩駛離這裏。
紹文書院的百姓學子隻知道他們的山長突然有事要離開了,但其餘的事一概不知。
沒有人知道,他們此行離開北疆小鎮,是要趕往京兆。
他們所尊敬和畏懼的直先生,準確地說應該是曲先生。
這個遠離京兆的苦寒北疆之地,誰都沒有想到,這位儒雅的白髮老人,就是當初朝中赫赫有名的中書令曲公度。
這一家來到北疆的外地人,正是國朝已經對外宣布摔下懸崖、全部喪生的曲家人!
</br>
隨即,細心地為老者披上了厚實的棉衣。
在這一個偏遠的北疆小鎮,這裏沒有京兆華貴的大氅,卻有厚實的棉衣。
這些棉衣,都是用當地百姓所種出來棉花製作而成,並且,每年百姓們都會挑選出最好的棉花來做成棉衣,送給這位紹文書院的老先生。
這是北疆百姓樸素的舉動,代表著他們對老者的尊敬與愛戴。
不管在什麽時候,不管在哪裏,教書育人都是功德無量的事情,得到再多的尊敬愛戴也不為過。
老者是紹文書院的精神支柱,但真正踐行老者精神的人、書院不可或缺的教習,便是這位中年男人。
中年男人身上穿著的,也是今年剛製作出來的棉衣,足以抵擋北疆這裏的嚴寒。
他們在這裏已經生活了八年,這八年的生活,已經在這個中年男人的生命軌跡裏,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對他們來說,八年時間,改變的東西實在太多了。
八年前,他們經過無數波折,一路隱姓埋名,逃難來到這裏的時候,覺山荒水涼,心中隻餘劫後餘生的茫然和恐懼。
真真應了那一句「墨點無多淚點多,山河已非舊山河」。
然而,對當時的他們來說,還能感慨這麽一句「墨點無多淚點多」,已經是無比幸運的事情,也是無數人花費了無數心力才能得到的結果。
接下來,他們按照那個人的安排,在這裏紮根下來,還開設了一家書院。
那個時候,中年男子壓根就沒有想到,這個紹文書院會成為北疆最大的書院。
他們本來是要隱姓埋名的,卻成為了當地最大的書院之首。
幸好,得到了那個人的護佑遮掩,即便他們是逃難而來,竟然也沒有受到多少的為難。
這或許就是體現了那個道理,大隱隱於市?
便如此,他們一家在這裏安家下來,並且發揮他們的所長,教書育人。
他們來到這裏的時候是永昭十九年春,現在已經是永昭二十七年冬天了,還有幾天就過年了。
仔細想想,差不多快9年了。
雖然這裏苦寒之地,但日子其實不算苦,起碼沒有當初遭受家破人亡的威脅來得苦。
現在,他們一家人都還活著,並沒有家族傾覆,或許有再起之日。
想到這裏,中年男人的眼神更加堅定了,再次說道:「父親,我們準備起行吧。」
儒雅白髮老者點了點頭,隨即交代了一些事宜,便帶著中年男人和另外兩個侄子離開了。
在北疆百姓和學子依依不捨中,載著他們幾個人的破舊馬車,緩緩駛離這裏。
紹文書院的百姓學子隻知道他們的山長突然有事要離開了,但其餘的事一概不知。
沒有人知道,他們此行離開北疆小鎮,是要趕往京兆。
他們所尊敬和畏懼的直先生,準確地說應該是曲先生。
這個遠離京兆的苦寒北疆之地,誰都沒有想到,這位儒雅的白髮老人,就是當初朝中赫赫有名的中書令曲公度。
這一家來到北疆的外地人,正是國朝已經對外宣布摔下懸崖、全部喪生的曲家人!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