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和高嶺之花種田養娃打天下 作者:大貓追月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不過她當然知道眼前這老東西為什麽咽不下這口氣,不就是氣大根沒有認祖歸宗,也沒有冠劉家的姓,讓他每次出門,不能以大將軍的祖父自居。不僅如此,還到處被人說道,說他苛待兒子,導致大將軍一家子不願意認親。這都是事實,劉老夫人也認了。但至於冠不冠姓的,她沒那麽大執著,畢竟當初劉明昌入贅的時候,說好的孩子是隨她姓,可如今到頭來這個家卻成了他來當家做主。她心裏有氣,這個事倒是讓她給解氣了。而且大根和熊氏都是心軟的人,雖說明麵上沒跟他們往來,可私底下也沒有說不聞不問。年前她六十大壽,熊氏去了許家找劉大姑,給了她兩個金鐲子帶迴來祝壽。這兩個金鐲子都不知道能買多少畝地了。眼下她有底氣了,對丈夫也不再同以往那樣忍氣吞聲。劉老爺子沒從她這裏討到好,氣鼓鼓地走了。……梨花在信中沒有說明要親自來接人。董芸大抵也知道,她或許不便動身。畢竟眼下的京都,一堆事情等著她料理。這個時候,皇帝不在京都,要是大將軍也不在,人心惶惶,容易造成時局不穩。兩個人,總得有一人做那根定海神針。因此,她也沒盼著她親自來。反正等到了上京,終究還是會見麵。隻是鄞州這邊,自己要是去了上京,下次再來,怕不知道猴年馬月。這裏的這些人,雖然一開始也並沒有給自己展示足夠的善意,但不能否認,在過去的日子裏,這些人都曾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推動著自己向前。芙寶不舍得那些曾經的小夥伴,她就讓林安去把他們接來。能好好道別就好好道別,小家夥以後的路還長,有機會遇到更多的酸甜苦辣,盡量給她留下更多美好的迴憶。有些好的迴憶,能支撐人走過很長一段艱苦的路程。直到小朋友們被送迴村裏,她才帶著芙寶趁夜去了一趟曾家。曾廣進如今是晉陽縣縣令,倘若他以後上進,會有更多機會等著他,他們還是會有更多見麵的機會。他女兒曾文竹快一歲了,臥在母親懷裏,嘴角滴著口水,咿咿呀呀叫喚著,也不知道在說什麽。盧小姐肚子又顯懷了。夫妻恩愛,免不了一胎跟著一胎。曾婆子見兒媳又懷上,臉上的褶子都少了好幾條。曾廣進自從當了父親,蓄了須,整個人看著也變得穩重了不少,舉手投足間,頗有一縣父母官的威嚴。這會兒坐在女帝下座,姿態恭謹,低著頭,聆聽教誨。“大有是朕的恩人,你與他血脈相連,自然也是個好的。即使你將來覺得仕途艱辛、不願再進一步,朕也會保你全家榮華富貴。但朕也算看著你長大,知道你是個有骨氣的有誌向的。你肯好好幹,多曆練幾年,將來升上去了,底氣也足,站得也穩。”曾廣進忙道:“陛下厚愛,臣感激不盡。現在臣還年輕,資曆尚淺,經驗不足,也想好好曆練,如此,將來才能不給陛下丟臉。”董芸滿意點頭,轉頭衝著曾婆子道:“朕當年受你庇護,也從未跟你說過一句感激的話”曾婆子就算再沒見過世麵,也知道眼前這個女人如今是天下之主,哪裏敢受她的謝,忙道:“老婆子有眼無珠,當年不知是天命之女,出言無狀,陛下不要怪我才好。”董芸沒有過多計較這個,笑笑:“你操勞半生,養了兩個好兒子,都是國之棟梁,很是了不起了。待朕迴了上京,讓廣進為你請封誥命吧。”曾婆子一聽,趕忙起身,拜倒於地。女人這一生,多數是“妻以夫貴,母以子榮”,曾婆子當然知道誥命是什麽,如今這天大的喜事落在她頭上,自是喜不自勝。董芸最後又勉勵了盧小姐一番,才衝著芙寶道:“後日大軍一到,我們便要啟程前往上京了。此生恐怕再難迴到鄞州,你有什麽話想對奶和二叔說,就趁現在說吧。”芙寶今日才跟小夥伴們道別,離別的愁緒還縈繞在心頭。此刻聽到又要與二人道別,更覺得難過,忍不住哇的一聲哭出來。她如今長大了,很少再有這樣哭,隻是這會兒情緒到了,就再也忍不住。曾婆子自從有了小孫女,對她的執念總算放下。但畢竟是第一個當成親孫女養的孩子,這份感情自然不一樣。當初這孩子剛到大柳樹村,董芸一個雲英未嫁的女子,照顧一個嬰孩也是手忙腳亂磕磕絆絆,沒有奶水,老婆子就背著孩子挨家挨戶尋找剛生育的婦人,懇求她們留一口給自己家小孫女吃。沒有人乳,就到處去抓母羊擠羊乳。她當初有多在意這個孫女,後來得知真相後就有多怨董芸。如今這個已經長快到齊胸高的孩子,依舊還是當初那粉嘟嘟的模樣。見她大哭,曾婆子眼淚也忍不住奪眶而出。將小姑娘摟進懷裏,粗糙的手掌輕輕地拍了拍她的後背道:“好孩子,京城人心險惡,奶不在你身邊,沒人護著你,你自己要多加小心。”芙寶在她懷中嚶嚶哭泣,淚流不止。曾婆子嘴碎,沒少嘮叨她,可若說村裏誰敢欺負她,那是絕對沒有的事!之前在曬場向大郎和張春景想對她動手,沒成事,曾婆子知道後搬了凳子到兩家門口,連續罵了三天三夜。還有後來劉有鐵的事,舍了命她也要衝上去。她是真護短。芙寶能感受到她對自己的那份愛護。如今要離別,怎能不傷心。盧小姐懷裏的小小姑娘見到二人哭,也哇哇哇地跟著哭開了。董芸被這小丫頭這聲嘹亮的哭聲一攪和,離愁竟淡了幾分。她勸慰好女兒後,才依依不舍地與曾家人道別迴宮。……三日後,大軍抵達鄞州,護衛隊進宮來接駕。為首的是林平。他原本負責從西塞調集糧草運往昭平關,被攔在路上。上京攻破之後,由副將押著糧草繼續一路向北,他則奉命返迴鄞州,護駕進京。百姓得知女帝今日離開鄞州,前來送行。被護衛隊遠遠攔在隊伍外頭。董芸掀開窗簾,朝著眾人揮手示意。鄞州一帶自投了董芸之後,百姓的日子肉眼可見地好起來,如今女帝離去,百姓很是不舍。迴想兩年多以前的日子,連鹽油都吃不起,山匪出沒,民不聊生。而如今,在女帝的治理下,經濟繁榮,民有田耕,孩子有學上,稅賦十五稅一約等於無,幸福感溢於言表。百姓們十裏相送,哭聲一片,久久不願離去。董芸再次被離愁籠罩心頭。鄞州到上京接近一千裏路,八百裏加急一天半可到達,若是快馬疾行,要花費三四天的時間。而馬車慢行,最快也得七八天才能到達。長長的隊伍,前頭是兩千多名騎兵開道,隨後是步兵方陣,再後麵便是皇帝的龍輦。龍輦由六匹駿馬駕馭,車身古樸而奢華,彰顯著皇權的尊貴與威嚴。芙寶公主和榮華公主的輦車緊隨其後,再後麵則是一眾大臣及其家眷的馬車和滿載行李的車輛。最後再跟上數千名護衛。浩浩蕩蕩,綿延數十裏。漫長旅途,皇帝不時召喚丞相入輦車,商談國事。外加閑聊打發時間。卻聽丞相問道:“宇文敬那些數千妃嬪,陛下要如何處置?”董芸淡淡道:“未誕下子嗣的,和宮女一起放出宮去嫁人吧,不然我還能全都殺了她們不成?”夏尋雁:“那些誕下子嗣的還有子嗣又要如何處置?”這個問題董芸也一直在為難著。她遲疑道:“宇文敬弑君一罪,再加謀權篡位,已經足夠滅他九族,但他是皇室中人,滅九族是不可能。既然不能滅九族,其己族必不能放過,那些孩子自然也留不得……”說完長長歎了一口氣。稚子何其無辜。據上京來報,宇文敬八個兒子,九個女兒。除去已死的宇文修以外,還有七個兒子。其中成年的有兩位,兩位不過七八歲光景,還有三位尚在繈褓之中。至於女兒,嫁出去的五位,先前因為和親逃走了一位,剩下的三個都是和芙寶差不多大的年紀。她眉頭緊鎖。這便是他們的命吧。她同情他們,誰來同情她枉死的父皇母後?這些年宇文敬追殺自己,誰來同情她?還有,因為宇文敬上台之後,治國無方,導致那些成千上萬枉死的百姓和邊境士兵,誰又來同情他們?夏尋雁道:“如今羯人和蠻人雖已不再成為威脅,但沱江以北,旱災和蝗災依然存在,匪患不時發生,這些都是宇文敬留下來的爛攤子,百姓對其恨之入骨。陛下想要平民憤,必不能仁慈。”董芸點頭:“我心裏有數。”經過六天的漫長行程,出了淩州又走了大半天。突然前頭的隊伍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