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過了多久,當雷陽眼前再次一亮時,他們所有的人都已經在太上長老張翰嶽帶領下出現在了一座陌生的山穀中。
當所有傳送之力消失後,雷陽憑著其靈敏的嗅覺一下就在這片看似陌生的環境中嗅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
青州郡位於齊國西南,整個州郡內因常年多雨空氣顯得特別的濕潤,與處於東北方位的流雲閣與皇城常年幹燥的空氣有明顯的不同。
雷陽張開雙臂,用力的唿吸了一口這剛剛雨後不久的清醒空氣,目中露出一種難以言明的陶醉之色,口中更是忍不住激動的呢喃自語道:“就是這個味道,這就是家鄉的味道,一種久違的獨特味道!”
一晃十多年了,如今的雷陽早已經不再是當年離開時的那個青澀的少年,而是成長為了一個前途不可限量的有為青年。
比起雷陽,此刻站在他身邊的六叔雷正榮的心情則更是激動萬分,他的眼中甚至都擒晗了淚花。
從他離開的那一刻起,到如今已經快過去整整三十年了,這三十年年中,他從來都沒想過自己還能在有生之年,再一次踏上這一片這家長的故土。
然而在雷陽與雷正榮兩人內心激動萬分時,張翰嶽卻是眉頭一皺,感覺似遇到了什麽不順的事一般。
“不對呀,按道理天門宗給出的傳送坐標,我們應該是被傳送到他們的山門前才對啊,怎麽到了這裏!”
張翰嶽自言自語的說道,然後便開始掐指推算起來。
片刻以後,他在查明原因之後,才麵色一鬆,緩緩的說道:“目前我們已經達到了天門宗所在的勢力範圍內青州郡,但因構建陣法時間太過倉促,因此在坐標上出現了偏差,所以我等才被誤傳送到了此處。
不過根據地圖顯示,所幸此地距離天門宗不過萬裏之遙,倒也並不會耽誤時間。”
所有人聽到這裏,也都內心鬆了一口氣,待張翰嶽翻手間在天空凝聚出了一艘巨大的雲舟後,眾人才都快速踏入雲舟,在張翰嶽的帶領下向天門宗疾馳而去。
雷陽坐在雲舟上,心情起伏不定,迴想起了很多從前的事情,更是想起家族中幾位在天門宗內修行的族人,於是忍不住在心底默念道:“不知道他們在這天門宗內,可是一切都還安好,是不是也早已達到了結丹的水平?”如此想著,雷陽的眼中漸漸露出了期待之色。
……
在青州郡中部的群山萬壑之中,有一道驚天山峰拔地而起,與它四周圍其他的山峰相比,這座山峰顯得特別高大,它的封頂直插雲霄,好似鶴立雞群一般。
這座山峰十分特別,在山峰中段三分之二的位置處,整個山體上有一道天然形成的巨大洞穴,這洞穴穿透了整座山峰,看上去好似一扇天然的大門形狀。
如若站在山峰的底部,可以透過那似大門一般的洞穴看到起後雲霧繚繞的天空,感覺好似一道天門一般,因此此山便得名――天門山,而這裏也正是天門宗的宗址所在地。
天門宗,因獨特的天門山而得名,傳聞據自天門老祖天星道人在此開宗立派以來,一晃整個天門宗已經在這裏紮根了幾萬年之久,可謂也是一個曆史久遠宗門。
天門宗因天門聖地而馳名天下,使得方圓數萬裏的有才之士都紛紛被吸引到了他的門中修行,因此宗內一直都是人才濟濟,實力雄厚,萬年以來,一直雄霸於齊國的西南方向,掌管著西南的八郡之地,與流雲閣齊名,並稱齊國四大頂級宗門之一。
……
雲舟在虛空風馳電掣,半個時辰後,當所有人看到了前方那座如同天門一樣的磅礴山峰出現在視野中時,眾人瞬間便明白了,本次的目的地――天門宗應該是到了。
因為那座山峰太形象了,不用人介紹,所有人一看之下都會瞬間明白,更是被那座山峰的磅礴與奇特深深的震撼到了。
為表示尊重,臨近天門山進山時,張翰嶽便散去了雲舟,所有人都落到了天門山下的平地上。
這裏有一條階梯直抵天門之下,站在這個位置看去,好似一天登天之路的天梯,頗為壯觀。
山下早就有天門宗的長老在此等候迎接各宗的到來,此刻見到流雲閣張翰嶽等人,竟主動棄舟降臨峰下,準備步行上山以示尊重,頓時熱情的迎了上來。
而那帶頭的長老不是別人,竟正是當年在大墓秘境時帶隊的長老呂蒙。
呂蒙一身藍色長衫,全身充滿著一種獨特的仙韻,此刻快步迎上前來,對著張翰嶽一抱拳道:“歡迎流雲閣張長老大駕光臨,在下呂蒙,特奉宋宗主之命,已在此恭候多時候,各位一路路途勞頓辛苦了,宗主以在宗內設宴等候諸位,長老請!”
呂蒙說完一伸手說道,顯然論輩分與年齡,他明顯與張翰嶽不是一個時代的人,絕對不可能認識張翰嶽,但此刻他竟然一下就判斷出了張翰嶽身份,足見在私底下他是做足了功課的。
張翰嶽也客氣的一抱拳道:“有勞。”爾後眾人便在呂蒙的帶領下,一起邁步順著台階緩緩而上。
沿途一路向上,每隔幾步都會有天門宗的弟子恭敬的站著迎接,處處都彰顯著熱情,足見天門宗對此次盛會的重視,而沿途呂蒙也一直為眾人不斷的為大家介紹著天門宗的一些發現曆史,從而很好的避免了冷場。
直至眾人順著階梯而上最終抵到那天門的位置,所有人才稍稍的停了下來,這時眾人抬頭才看見,那天門的上方刻著幾個筆力渾厚大字――天門宗。
站在這個位置,所有能感受的那種天門的渾厚與磅礴,更為強烈,那種視覺的衝擊更是震撼人的心神,直擊人的靈魂。
“素聞,天門宗的天門與天梯冠絕天下,今日一見果然是非同尋常,老夫此生能有幸領略一次,也是足以!”這時眾人駐足觀看天門時,太上長老張翰嶽不禁感歎的說道。
“據說當年天門老祖天星道人的天門道法,就是得益於此天門而最終悟透,呂長老,不知可有此事啊?”說完之後張翰嶽又再次向他身邊的呂蒙問道。
“張長老果然是高人,見識廣博,非比尋常,宗內的確是有這樣的傳聞,不過宗史卻沒有任何記載。
但為了紀念當年創立天門宗的天星道人,宗內所有弟子突破靈源境時,都會來此感悟天門,不過倒是卻有一些奇人在這天門之上感悟出了一些特殊的術法,此事說來倒也是頗為神奇!”呂蒙如實迴到道,一提到這天門,他神色之內露出都是滿滿的自豪,可見這道天門在他們天門弟子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眾人一路相隨,最終穿過天門,突然感覺眼前霍然一亮,好似突然有種進入了另一片世界一般。
原來這天門之後,山下是一片群山環抱的巨大盆地,盆地內有無數宮闕樓閣林立,更有蒼鬆翠柏環繞其中,氤氳霧氣升騰間,宛若一片仙境。
而這天門的盡頭,並沒有去山下的路,而起一片百丈高的垂直斷崖,隻有一艘巨大的實木飛舟,懸浮在那裏,此刻呂蒙當先一步踏入那木舟,待眾人全都踏上木舟後,他便駕馭這隻木舟直奔這片巨大盆地的中心而去。
(未完待續)
作者細浪說:最後幾個小時了,鮮花砸過來吧!
當所有傳送之力消失後,雷陽憑著其靈敏的嗅覺一下就在這片看似陌生的環境中嗅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
青州郡位於齊國西南,整個州郡內因常年多雨空氣顯得特別的濕潤,與處於東北方位的流雲閣與皇城常年幹燥的空氣有明顯的不同。
雷陽張開雙臂,用力的唿吸了一口這剛剛雨後不久的清醒空氣,目中露出一種難以言明的陶醉之色,口中更是忍不住激動的呢喃自語道:“就是這個味道,這就是家鄉的味道,一種久違的獨特味道!”
一晃十多年了,如今的雷陽早已經不再是當年離開時的那個青澀的少年,而是成長為了一個前途不可限量的有為青年。
比起雷陽,此刻站在他身邊的六叔雷正榮的心情則更是激動萬分,他的眼中甚至都擒晗了淚花。
從他離開的那一刻起,到如今已經快過去整整三十年了,這三十年年中,他從來都沒想過自己還能在有生之年,再一次踏上這一片這家長的故土。
然而在雷陽與雷正榮兩人內心激動萬分時,張翰嶽卻是眉頭一皺,感覺似遇到了什麽不順的事一般。
“不對呀,按道理天門宗給出的傳送坐標,我們應該是被傳送到他們的山門前才對啊,怎麽到了這裏!”
張翰嶽自言自語的說道,然後便開始掐指推算起來。
片刻以後,他在查明原因之後,才麵色一鬆,緩緩的說道:“目前我們已經達到了天門宗所在的勢力範圍內青州郡,但因構建陣法時間太過倉促,因此在坐標上出現了偏差,所以我等才被誤傳送到了此處。
不過根據地圖顯示,所幸此地距離天門宗不過萬裏之遙,倒也並不會耽誤時間。”
所有人聽到這裏,也都內心鬆了一口氣,待張翰嶽翻手間在天空凝聚出了一艘巨大的雲舟後,眾人才都快速踏入雲舟,在張翰嶽的帶領下向天門宗疾馳而去。
雷陽坐在雲舟上,心情起伏不定,迴想起了很多從前的事情,更是想起家族中幾位在天門宗內修行的族人,於是忍不住在心底默念道:“不知道他們在這天門宗內,可是一切都還安好,是不是也早已達到了結丹的水平?”如此想著,雷陽的眼中漸漸露出了期待之色。
……
在青州郡中部的群山萬壑之中,有一道驚天山峰拔地而起,與它四周圍其他的山峰相比,這座山峰顯得特別高大,它的封頂直插雲霄,好似鶴立雞群一般。
這座山峰十分特別,在山峰中段三分之二的位置處,整個山體上有一道天然形成的巨大洞穴,這洞穴穿透了整座山峰,看上去好似一扇天然的大門形狀。
如若站在山峰的底部,可以透過那似大門一般的洞穴看到起後雲霧繚繞的天空,感覺好似一道天門一般,因此此山便得名――天門山,而這裏也正是天門宗的宗址所在地。
天門宗,因獨特的天門山而得名,傳聞據自天門老祖天星道人在此開宗立派以來,一晃整個天門宗已經在這裏紮根了幾萬年之久,可謂也是一個曆史久遠宗門。
天門宗因天門聖地而馳名天下,使得方圓數萬裏的有才之士都紛紛被吸引到了他的門中修行,因此宗內一直都是人才濟濟,實力雄厚,萬年以來,一直雄霸於齊國的西南方向,掌管著西南的八郡之地,與流雲閣齊名,並稱齊國四大頂級宗門之一。
……
雲舟在虛空風馳電掣,半個時辰後,當所有人看到了前方那座如同天門一樣的磅礴山峰出現在視野中時,眾人瞬間便明白了,本次的目的地――天門宗應該是到了。
因為那座山峰太形象了,不用人介紹,所有人一看之下都會瞬間明白,更是被那座山峰的磅礴與奇特深深的震撼到了。
為表示尊重,臨近天門山進山時,張翰嶽便散去了雲舟,所有人都落到了天門山下的平地上。
這裏有一條階梯直抵天門之下,站在這個位置看去,好似一天登天之路的天梯,頗為壯觀。
山下早就有天門宗的長老在此等候迎接各宗的到來,此刻見到流雲閣張翰嶽等人,竟主動棄舟降臨峰下,準備步行上山以示尊重,頓時熱情的迎了上來。
而那帶頭的長老不是別人,竟正是當年在大墓秘境時帶隊的長老呂蒙。
呂蒙一身藍色長衫,全身充滿著一種獨特的仙韻,此刻快步迎上前來,對著張翰嶽一抱拳道:“歡迎流雲閣張長老大駕光臨,在下呂蒙,特奉宋宗主之命,已在此恭候多時候,各位一路路途勞頓辛苦了,宗主以在宗內設宴等候諸位,長老請!”
呂蒙說完一伸手說道,顯然論輩分與年齡,他明顯與張翰嶽不是一個時代的人,絕對不可能認識張翰嶽,但此刻他竟然一下就判斷出了張翰嶽身份,足見在私底下他是做足了功課的。
張翰嶽也客氣的一抱拳道:“有勞。”爾後眾人便在呂蒙的帶領下,一起邁步順著台階緩緩而上。
沿途一路向上,每隔幾步都會有天門宗的弟子恭敬的站著迎接,處處都彰顯著熱情,足見天門宗對此次盛會的重視,而沿途呂蒙也一直為眾人不斷的為大家介紹著天門宗的一些發現曆史,從而很好的避免了冷場。
直至眾人順著階梯而上最終抵到那天門的位置,所有人才稍稍的停了下來,這時眾人抬頭才看見,那天門的上方刻著幾個筆力渾厚大字――天門宗。
站在這個位置,所有能感受的那種天門的渾厚與磅礴,更為強烈,那種視覺的衝擊更是震撼人的心神,直擊人的靈魂。
“素聞,天門宗的天門與天梯冠絕天下,今日一見果然是非同尋常,老夫此生能有幸領略一次,也是足以!”這時眾人駐足觀看天門時,太上長老張翰嶽不禁感歎的說道。
“據說當年天門老祖天星道人的天門道法,就是得益於此天門而最終悟透,呂長老,不知可有此事啊?”說完之後張翰嶽又再次向他身邊的呂蒙問道。
“張長老果然是高人,見識廣博,非比尋常,宗內的確是有這樣的傳聞,不過宗史卻沒有任何記載。
但為了紀念當年創立天門宗的天星道人,宗內所有弟子突破靈源境時,都會來此感悟天門,不過倒是卻有一些奇人在這天門之上感悟出了一些特殊的術法,此事說來倒也是頗為神奇!”呂蒙如實迴到道,一提到這天門,他神色之內露出都是滿滿的自豪,可見這道天門在他們天門弟子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眾人一路相隨,最終穿過天門,突然感覺眼前霍然一亮,好似突然有種進入了另一片世界一般。
原來這天門之後,山下是一片群山環抱的巨大盆地,盆地內有無數宮闕樓閣林立,更有蒼鬆翠柏環繞其中,氤氳霧氣升騰間,宛若一片仙境。
而這天門的盡頭,並沒有去山下的路,而起一片百丈高的垂直斷崖,隻有一艘巨大的實木飛舟,懸浮在那裏,此刻呂蒙當先一步踏入那木舟,待眾人全都踏上木舟後,他便駕馭這隻木舟直奔這片巨大盆地的中心而去。
(未完待續)
作者細浪說:最後幾個小時了,鮮花砸過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