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日一大早,孟博昌來請楊昊一起去拜訪夏綏節度使張清涼


    晴兒小魚呂芮三人因為昨晚那場驚嚇,鬧到天明才睡下,此時都酣眠不醒,楊昊沒叫她們,自己孤身與孟博昌離開了閶闔客棧v清涼原是寶曆社正三品橫刀,因為年近六旬,按刺馬營的規矩,他即將要卸甲迴長安養老v清涼是文官,所謂卸甲便是辭去擔任的實職,迴長安在朝中掛個虛職領一份俸祿安享晚年


    身為節度使,張清涼卻不肯住在牙署,他的私宅甚至不在牙城內夏州城西南有個小湖,名叫雁蕩,相傳每年大雁南遷時都要在這裏聚集v清涼的私宅就在雁蕩湖畔,幾間草廬,竹籬小院,麵湖背城,景色頗為清幽☆昊和孟博昌到的時候,張清涼正穿著麻布粗衣在菜園子裏給青菜澆水,直到二人進來院門他才發現


    張清涼握著楊昊的手爽朗地笑道:“久聞大名艾今日一見,果然是少年才俊啊”楊昊道:“大帥稱譽太過,楊昊可擔不起啊”張清涼道:“不叫大帥,叫大哥,叫大哥方顯親切”張清涼的老妻吳氏聞言從灶間出來,一樣的粗布衣裳,臉上布滿了風霜,若非張清涼喚她為老妻,楊昊還以為是他家的廚娘呢


    這一日,風和日麗,茶桌就擺在菜園子的水井旁,茶具是陶器粗瓷但茶卻是地地道道的好茶喝著茶,聊著天,片刻之後,就都熟絡起來


    張清涼盯著楊昊望了一陣子,低聲地問:“這一次是升官還是升職?”在來的路上孟博昌已經告訴楊昊張清涼走後,他將正式接掌夏綏出任節度使但在刺馬營裏他還是正三品的橫刀,沒有得到任何升遷


    楊昊如實迴答道:“升了官,沒有升職”


    張清涼悠悠一歎,道:“我似你這麽大的時候還隻是長安縣裏的一個文吏,將近四十歲才做到正九品的執戟那時候可從未想過能有今天,出鎮一方的節度使,想也沒想過啊可是沒想到就真的做到了人生如夢艾張清涼這輩子就這麽過去咯”


    孟博昌道:“事已至此,你就不要發這些牢騷你又不缺錢,身體也不錯,跟嫂子又對的上脾氣,迴到長安去買所宅子,種種花養養鳥,平日再找幾個朋友喝喝酒,何等的逍遙快活,不比在這邊境小城苦熬強麽”


    楊昊問:“大哥有幾個子女,怎麽身邊連一個侍奉茶水的也沒留麽?”


    張清涼伸出五個手指:“三男兩女,五個嫁人的,做官的,都跑了到頭來就剩我這孤老頭子一個人咯”


    “你不還有嫂子陪著嗎,子女縱然都在身邊,終究也不如老伴知冷知熱麽”話說到這,吳氏從廚房裏出來,一邊擦手一邊向這邊張望☆昊站了起來,吳氏靦腆一笑,問:“現在能開飯了嗎?”


    張清涼起身招唿道:“還是到屋裏吃,這裏風大,飯菜一會兒就涼了”


    張清涼的幾間茅屋從外麵看一點也不起眼,裏麵布置的倒並不寒酸,一應家具器物都勝過小康人家隻是深秋,屋裏就生了地爐,異朝和v清涼解釋道:“老胳膊老腿的就怕冷,所以,早早的就把地爐給生了”又衝吳氏喊:“把火弄小些,別熱著他兩個”吳氏正在擺設桌椅,聞言匆忙卻撤火,被楊昊給攔住了


    飯菜擺上來,雖然都是些家常菜,烹飪的手藝卻是一流,這讓楊昊對吳氏產生了興趣v清涼出身官宦世家,做了一輩子官,論他的家世能跟他結親的應該也是大戶人家,看吳氏的氣度也確有些大家閨秀的風範大家小姐親自下廚烹炸煎炒在這個時代還是極其少見的,吳氏的這份手藝難道是從娘胎裏帶來的不成?


    酒過三巡,張清涼的臉紅通通的,話也多了起來他衝著楊昊說:“老弟聽我一句勸,這兩年萬事小心為妙∠麵又將有大的動作”楊昊聞言倒是來了興趣,張清涼自飲了一盅酒,噴著酒氣神神叨叨地說道:“你們知道麽,大管家要換人啦”


    楊昊皺了皺眉道:“不會吧,大總管剛剛巡視過夏綏,若是要換人,他這麽做卻是何道理?”楊昊早已從李忱的話音裏聽出這一層意思,故意裝作不知情,無非是想引張清涼繼續往下說果然,張清涼來了精神,笑眯眯道:“這才是他的高明之處,臨近下台廣施恩惠,有仇的讓你忘了他的惡,沒仇的讓你記著他的好風水輪流轉,說不定過個三五年,人家又東山再起啦”


    楊昊忽然插了一句問:“光王殿下做大總管有幾年了?”


    張清涼掐指一算道:“這一次也就兩年多吧,他是在甘露宮變後接任大總管的”楊昊心裏一驚,急問道:“此前誰是寶曆社的大總管?”張清涼正要答話,孟博昌咳嗽了一聲,責備楊昊道:“這些事不該你問的”


    張清涼紅著臉道:“嗨,這些事遲早也該他知道的,早說晚說又有什麽分別?”他把頭轉向楊昊笑道:“孟老弟什麽都好,就是為人太過古板,楊老弟又不是外人有什麽話不好說的”


    孟博昌哼了一聲,沒有答話v清涼跟楊昊碰了一杯酒,一飲而粳嘖嘖嘴說道:“自當今禦宇海內,寶曆社的大管家隻有兩個人做過,你做兩年,我做兩年,從未傳過外人一位是當今的皇叔光王李忱殿下,另一位是皇弟蝓李炎殿下起先兩位殿下是你做兩年,我做兩年,輪流坐莊可是在大明宮變的前後,那是走馬燈似的換來換去,你幹兩天我幹兩天你再幹兩天,由誰坐莊全憑陛下的一句話光大和九年十一月,就是宮變發生的那個月,咱們的大總管就換了三次,月初是光王殿下,月中是蝓殿下,月末又是光王殿下”


    說到這張清涼問孟博昌:“博昌,宮變發生那天是誰在做大總管?”


    孟博昌想了想:“早起是蝓殿下,宮變發生時改成了光王殿下宮變失敗後,光王殿下一度離京避禍,由蝓殿下代理了幾天韓約他們在真珠鎮被一網打盡後,光王殿下突然迴京,從蝓殿下那接掌大總管,一直到現在都是他在主持大局”


    “這麽說,永豐無麵會時也是光王殿下啦?”楊昊插了一句


    “世上除了他,誰敢破格重用你?”


    “大和九年端午節前,又是誰在執掌寶曆社?”


    楊昊這個問題問的有點突然,張清涼和孟博昌想了一陣,齊聲答道:“是李訓”張清涼解釋道:“彼時,陛下一心想扳倒王守澄,各社都歸大和社調度,大和社裏真正掌權的可不就是李訓嘛”說到這,張清涼問孟博昌:“你說,若是扳倒王守澄後四社仍聽李訓一人的調度甘露慘變是不是就可以避免?”


    孟博昌搖搖頭:“不可能的是事,馬球場之變之所以能成功,絕非是李訓的功勞n王守澄氣數已粳其實那一次實在是兇險萬端,王守澄若是聽了郭勤的話,或者稍微謹慎一點,你我近日就誰也別想坐在吃酒了”


    含光殿前扳倒王守澄的馬球場政變,楊昊雖然是親身參與者,但對整件事的來龍去脈,他從來也沒有真正理清過,那已經是很遙遠的事了,楊昊不想糾纏於每一個細節,他隻想弄清楚一件事


    “當日我帶人抓捕了郭勤,後來是誰向陛下彼他的?光王殿下還是蝓殿下?”


    孟博昌抽了下鼻子,警惕地問道:“你問這個做什麽?”


    楊昊故作輕鬆地笑道:“有什麽不妥嗎?”


    一向大大咧咧的張清涼此刻也勸楊昊:“此事關係重大,還是不提為好”


    “這麽說,你們二位都是知情人了,話出你們的嘴,入我的耳,還怕我會說出去嗎?”


    二人依舊靜默不言,楊昊從鼻子裏哼出一聲:“你們不說我也猜的到,是蝓李炎是不是?當日若是照李訓的意思殺了郭勤林同為,滅了小青衣,或許整個大唐朝的曆史都將改寫就是因為他的自作聰明才讓數萬人的鮮血染紅了長安城!”楊昊說到這有些激動起來,想到祁玉,想到月孤,想到嚴華,想到許許多多被小青衣害死的人,楊昊心裏一陣陣的絞痛他自顧自地一連喝了好幾杯酒,心裏越喝越亂


    “此一時彼一時啊□殿下當日保郭勤也是有他的用意壞事的還是李訓,是這個奸佞小人剛愎自用逼反了郭勤,最終壞了大事”張清涼開始為李炎辯解


    楊昊冷笑了起來:“他當日就該知道李訓是什麽樣的人,留著郭勤跟李訓合作,豈不等於把數萬人的性命當兒戲麽?”


    “好了,蝓縱然有過失,也輪不到你來苛責他你要記住的是,你能有今天,全靠他的舉薦保全!而今他又是你的頂頭上司,你要是再跟他對著幹,就是在拿自己的性命當兒戲!”孟博昌的一席話震醒了楊昊,大明宮的是是非非已經煙消雲散了,連皇帝都有肚量讓李炎複出,自己又憑什麽去苛責於他呢?如今他成了自己的頂頭上司,倘若相互關係處理不好,不光是自己一個人的事,勢必將會乾到許許多多的人


    “喝酒,喝酒”張清涼眼看二人要吵起來,趕忙來打圓場♀頓酒喝到這也就清淡如水了,終於不歡而散當日申時楊昊便攜晴兒小魚呂芮三人離開了夏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唐西寧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樓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樓枯並收藏大唐西寧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