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橋帶著可人可怡,又在海邊各處尋了好幾日,依舊一無所獲。
此時已是深秋時節,天氣漸寒,早晚更是凍得厲害。三人雖將帶來的獸皮衣服全都穿上,還是難以抵抗,隻得靠生火取暖。夜裏,三人在火堆邊相依而眠,常常要在夜半凍醒後再將火添旺。
喬橋想,這山東半島地區看來是很難找到野生水稻了,但這一帶盛產的冬小麥總該是有的。再過些時日,麥苗就長了起來,要去找的話也好辨認。然而現在的問題是,入冬以後,野外的日子極是難熬。自己倒還挺得住,在軍校特種科的時候,殘酷的生存訓練讓他什麽環境都熬過。可人和可怡兩個姑娘家就要遭罪,雖說這年代人們過冬的條件並不好,但一向來,天寒地凍的日子除了體力強壯的男人們有時出去打獵,老弱婦孺都是呆在聚居地極少出外活動的。
當然,辦法也不是沒有。可以自己動手建屋搭棚,也可以尋找暖和避風的洞穴。雖簡陋些,卻也勉強過得。
喬橋在返迴還是留下繼續尋找二者之間猶豫,一時拿不定主意。於是將心中想法說與可人可怡二人,征詢她們的意見。
可人道:“我隨公子。公子說留,天寒也好,地凍也罷,我都熬得。”
可怡想了想,道:“如公子所言,找尋稻麥乃合族大事,理當留下再尋為好。隻是此地山勢平緩,要尋洞穴並非易事。如要搭棚建屋,則應早些動手,再過些時日,天愈發寒冷了。”
喬橋點頭道:“可怡所言極是。我等即刻動手,有了居所,抗得風寒,也好安心找尋。”
三人意見既已統一,便伐木割草,動手幹了起來。恰好溪邊有一小塊平地,地邊品字形的長著三棵鬆樹。喬橋便將這三棵樹當柱子,先以藤蔓在三麵和頂上圍起,再在藤蔓上紮上幾層茅草。到黃昏時分,一座簡易的茅屋便建成了。夜晚,三人在茅屋裏生上火,地上鋪上獸皮,或坐或臥,都感覺比野外露宿暖和舒適多了。
茅屋做成,找尋麥苗又還差些時日,三人便無事可做,整日隻是捕魚打獵,再就是練些拳腳消磨時光。
一天清晨,喬橋領著可人可怡練拳,突地想起義姊穀陽公主給自己的那卷帛書,恰好還帶在身邊。公主曾說那上麵記著些劍法和從禽獸撲擊中悟出的心得,該是拳經劍譜一類。這幾月來自己忙得厲害,就把這卷書全然忘掉了。現在既然有些閑暇,何不拿來練練,說不定在武藝方麵能有所進益。
喬橋從貼身的襯衣口袋裏拿出那卷帛書(那件襯衣早已穿爛了好幾處),坐在地上翻看起來。書的前半部分是劍法,後半部分是拳腳招式,每一招式都繪著分解圖樣,圖邊有文字解說。隻是那文字篆不像篆,隸不似隸,明明是漢字喬橋卻一個都不識得。喬橋想,這些太平國人使用的文字,興許是後世曆史上的金文篆字的前身也說不定。看了一會,實在是不懂,便也不去管它。反正有圖式,照著也能練下去。
喬橋拿了銅劍,依著圖式先練劍法。那套劍法總共隻有十二招,才占了整卷帛書的三分之一不到,看起來似乎極是簡單。他一招一式地演練下去,練得五六招,便忽地覺得這套劍路使起來很是別扭,古裏古怪的。他雖從未使過劍,但以前常看別人練劍。軍校特種科裏,中國十八般兵器樣樣都有,人人可以選著去練。每次他看一些同學特別是女同學使劍,那流暢優美的姿勢總讓他欣賞不已,以至於認為劍術乃是中國武術中最具美感的一種。可眼前這書上記的這套劍法,不僅不流暢,絕無美感可言,有些手足動作和劍的擊刺方位簡直是匪夷所思,極其怪異難練。
喬橋好多次試圖去參透這些怪異招式中的道理,可每每似有所悟之時,便茫茫然地再也想不下去了,那如暗夜中的一縷靈光,一閃便即消逝,再也尋不見抓不著。這種狀況讓他很是懊惱和沮喪。
好在喬橋幹任何事都有股倔勁,想不通道理便依著葫蘆畫瓢,硬學那些招式。他想,義姊既然鄭重地將這東西送給他,那這劍法也定是有用的。道理想不通,不過是自己笨掘或者還未了解劍術這門技藝而已。
喬橋生吞活剝,幾天下來,把書上的那些招式一一牢記在腦中,並練得像模像樣,之後便不去管它,往後看那拳譜。較之劍法來說,拳譜雖繁複,但好懂多了,招式與招式之間,圓轉流暢,絕無滯塞。
喬橋才用了不到五天時間,便將那拳譜練得爛熟,並結合自己原來練過的自由搏擊,有了不少心得。這套拳譜練下來,他已明顯感覺到自己在技擊方麵已進到一個新的境界,心裏對義姊穀陽公主又是感激又是佩服。
倏忽又是半月過去,喬橋估計,時令應是初冬了。
這天早起,隻見天空低沉,朔風怒號,不一會便紛紛揚揚地降下一場大雪來。這樣的天氣什麽也幹不了,好在食物這些天還有儲藏,三人便在棚子裏烤火取暖,一麵說些閑話。
將近中午時分,雪漸漸停了,烏雲也漸次散開,天空竟露出好多片藍來,火紅的陽光照在一片銀白的雪地上,明晃晃地耀人眼目。
三人走出棚屋。放眼望去,觸目處盡是銀妝素裹,明亮燦爛,精神不禁為之一振。
麵對眼前如此壯美之景,喬橋興奮無比。以前生活在21世紀,極少有機會看到這種原始而不沾人間氣息的茫茫雪天景象,而這些年,一到冬天便都窩在那個小山穀裏,基本不出外活動。山穀的雪天寧靜清幽,全不比眼前這無邊雪野的壯闊。
喬橋興奮之餘,竟像個孩子般在雪野上奔跑起來,口中朗聲吟道:“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可人和可怡也跟在喬橋後麵奔跑玩耍。聽到喬橋吟誦,可怡感歎道:“公子口中,常說出些極美的話語來。公子神人降世,非我等所能及其萬一。”
喬橋站住,迎著東方的陽光,轉頭對可怡道:“我適才所吟,乃偉人所作。這等佳句,我是萬萬作不出來的。”
可人問:“偉人是何許人?也如公子一般,乃是神人降世麽?”
喬橋一聽,哭笑不得,這又是一個沒法說清的問題。他隻好含糊其辭,道:“興許是吧。”
喬橋玩得興起,竟在地上堆起一個雪人,並用匕首刻出一個女子模樣。
刻好之後,可怡驚道:“公子所刻,不是可人姊姊麽?”
喬橋站起身來,細看那雪人,確是有幾分像可人。他是無意而為,為何竟刻出了可人的形象,這連他自己也莫名其妙。
正看之間,可人拉了拉喬橋的手,輕聲道:“公子!”
喬橋迴過神來,見可怡正獨自往一邊緩緩而行。喬橋忽地明白,這小丫頭是見自己刻了可人,心中在鬧別扭,使小性子。
喬橋過去將可怡拉迴來,道:“好可怡,我照著你的模樣再刻一個便是。”說著,就在地上堆起雪堆,刻將起來。
直到喬橋將又一個雪人刻好,看著確有幾分可怡的模樣後,可怡才露出笑容。
正玩之間,突地聽得左近林中傳來一聲沉悶的嗥叫。三人吃了一驚,轉頭看時,隻見一頭野豬從林中急竄而出,朝他們衝了過來。
那野豬身體長大,但體型很瘦,毛發重疊,看樣子是因進入冬天而好幾天沒有找到吃的。喬橋小時候曾聽父親說過,餓瘦的野豬極是兇猛危險。
眨眼之間,那野豬已衝到眼前!
千鈞一發之時,喬橋左手倏地伸出,將首當其衝的可怡一掌推出老遠,右手拔出銅劍迎擊那野豬。他本能地用上了那卷帛書上記載的劍法,雙腳牢牢釘在地上,上身硬生生往左斜出,劍身白鶴展翅一般刺將出去。
這一劍的方位竟然奇準,出劍的時機也拿捏得妙到毫巔。猶如那野豬自己撞到劍上一般,喬橋手中劍從野豬右頸往左頸對穿而出,竟在野豬頸項上刺了透明窟窿!
更妙的是,按著劍招路數,喬橋手中劍倏忽而發,又倏忽而收,直如在野豬頸項上電光石火般點了一下而已。
那野豬受了致命創傷,依舊順勢往前衝去。隻聽得一聲撕心裂肺的狂嗥,野豬頸上噴出鮮紅的熱血,轟然撲倒在地,雙腳踢騰一陣,便寂然不動,想是死了。
喬橋驚魂甫定,以手柱劍,大口喘氣。
可人和可怡忙走到喬橋身邊,出身詢問。
喬橋喘了一會,才對二人道:“無妨。你二人將這畜牲拖到棚屋中剝了,可作好幾日食糧。”
望著可人可怡二人拖那野豬,迴想適才情景,喬橋腦中突地靈光一閃,前幾日練過的劍法一招一式全清晰地呈現出來,原來百思不得其解的各招式之間的起承轉合,此刻竟豁然貫通!
喬橋大喜,立即起身揮劍,按劍法招式,從頭練了起來。
一套練下來,竟基本已圓轉自如,隻有極少幾處還感覺有稍許滯澀生硬。想了會兒,卻又想不透其中道理,便將那帛書從身上掏出,準備對著圖解再參詳參詳。
喬橋是一麵腦中思索,一麵伸手拿那帛書的。無意之間,隻拿住了帛書的一頭。帛書的另一頭原有一個小木軸。一出口袋,帛書便展將開來,垂直掛下。喬橋感覺到,手拿住的地方似乎要比別處厚些,內裏似藏有東西。他心中一動,拿眼細看,這才發現這帛書原是夾層,用線細密地縫住了,以前都未曾注意到。
喬橋拿出匕首,準備將夾層挑開。臨要動手時,卻又猶豫了。他想,義姊如此小心收藏,這物品定是極重要的了,或許是贈書之時忘了將此物取出,自己該不該看這東西?可轉而又一想,義姊也許是有意要將東西連同拳經劍譜一同送與自己;即算是義姊隱私,自己一人看了也不打緊,終身替義姊守著那秘密就是了。
想得片刻,喬橋還是將帛書的一頭用匕首挑開。果然,夾層裏還藏著一小塊白色的帛絹……
欲知那娟帛是何物品,裏麵究竟藏著什麽秘密,請看下章細說。
此時已是深秋時節,天氣漸寒,早晚更是凍得厲害。三人雖將帶來的獸皮衣服全都穿上,還是難以抵抗,隻得靠生火取暖。夜裏,三人在火堆邊相依而眠,常常要在夜半凍醒後再將火添旺。
喬橋想,這山東半島地區看來是很難找到野生水稻了,但這一帶盛產的冬小麥總該是有的。再過些時日,麥苗就長了起來,要去找的話也好辨認。然而現在的問題是,入冬以後,野外的日子極是難熬。自己倒還挺得住,在軍校特種科的時候,殘酷的生存訓練讓他什麽環境都熬過。可人和可怡兩個姑娘家就要遭罪,雖說這年代人們過冬的條件並不好,但一向來,天寒地凍的日子除了體力強壯的男人們有時出去打獵,老弱婦孺都是呆在聚居地極少出外活動的。
當然,辦法也不是沒有。可以自己動手建屋搭棚,也可以尋找暖和避風的洞穴。雖簡陋些,卻也勉強過得。
喬橋在返迴還是留下繼續尋找二者之間猶豫,一時拿不定主意。於是將心中想法說與可人可怡二人,征詢她們的意見。
可人道:“我隨公子。公子說留,天寒也好,地凍也罷,我都熬得。”
可怡想了想,道:“如公子所言,找尋稻麥乃合族大事,理當留下再尋為好。隻是此地山勢平緩,要尋洞穴並非易事。如要搭棚建屋,則應早些動手,再過些時日,天愈發寒冷了。”
喬橋點頭道:“可怡所言極是。我等即刻動手,有了居所,抗得風寒,也好安心找尋。”
三人意見既已統一,便伐木割草,動手幹了起來。恰好溪邊有一小塊平地,地邊品字形的長著三棵鬆樹。喬橋便將這三棵樹當柱子,先以藤蔓在三麵和頂上圍起,再在藤蔓上紮上幾層茅草。到黃昏時分,一座簡易的茅屋便建成了。夜晚,三人在茅屋裏生上火,地上鋪上獸皮,或坐或臥,都感覺比野外露宿暖和舒適多了。
茅屋做成,找尋麥苗又還差些時日,三人便無事可做,整日隻是捕魚打獵,再就是練些拳腳消磨時光。
一天清晨,喬橋領著可人可怡練拳,突地想起義姊穀陽公主給自己的那卷帛書,恰好還帶在身邊。公主曾說那上麵記著些劍法和從禽獸撲擊中悟出的心得,該是拳經劍譜一類。這幾月來自己忙得厲害,就把這卷書全然忘掉了。現在既然有些閑暇,何不拿來練練,說不定在武藝方麵能有所進益。
喬橋從貼身的襯衣口袋裏拿出那卷帛書(那件襯衣早已穿爛了好幾處),坐在地上翻看起來。書的前半部分是劍法,後半部分是拳腳招式,每一招式都繪著分解圖樣,圖邊有文字解說。隻是那文字篆不像篆,隸不似隸,明明是漢字喬橋卻一個都不識得。喬橋想,這些太平國人使用的文字,興許是後世曆史上的金文篆字的前身也說不定。看了一會,實在是不懂,便也不去管它。反正有圖式,照著也能練下去。
喬橋拿了銅劍,依著圖式先練劍法。那套劍法總共隻有十二招,才占了整卷帛書的三分之一不到,看起來似乎極是簡單。他一招一式地演練下去,練得五六招,便忽地覺得這套劍路使起來很是別扭,古裏古怪的。他雖從未使過劍,但以前常看別人練劍。軍校特種科裏,中國十八般兵器樣樣都有,人人可以選著去練。每次他看一些同學特別是女同學使劍,那流暢優美的姿勢總讓他欣賞不已,以至於認為劍術乃是中國武術中最具美感的一種。可眼前這書上記的這套劍法,不僅不流暢,絕無美感可言,有些手足動作和劍的擊刺方位簡直是匪夷所思,極其怪異難練。
喬橋好多次試圖去參透這些怪異招式中的道理,可每每似有所悟之時,便茫茫然地再也想不下去了,那如暗夜中的一縷靈光,一閃便即消逝,再也尋不見抓不著。這種狀況讓他很是懊惱和沮喪。
好在喬橋幹任何事都有股倔勁,想不通道理便依著葫蘆畫瓢,硬學那些招式。他想,義姊既然鄭重地將這東西送給他,那這劍法也定是有用的。道理想不通,不過是自己笨掘或者還未了解劍術這門技藝而已。
喬橋生吞活剝,幾天下來,把書上的那些招式一一牢記在腦中,並練得像模像樣,之後便不去管它,往後看那拳譜。較之劍法來說,拳譜雖繁複,但好懂多了,招式與招式之間,圓轉流暢,絕無滯塞。
喬橋才用了不到五天時間,便將那拳譜練得爛熟,並結合自己原來練過的自由搏擊,有了不少心得。這套拳譜練下來,他已明顯感覺到自己在技擊方麵已進到一個新的境界,心裏對義姊穀陽公主又是感激又是佩服。
倏忽又是半月過去,喬橋估計,時令應是初冬了。
這天早起,隻見天空低沉,朔風怒號,不一會便紛紛揚揚地降下一場大雪來。這樣的天氣什麽也幹不了,好在食物這些天還有儲藏,三人便在棚子裏烤火取暖,一麵說些閑話。
將近中午時分,雪漸漸停了,烏雲也漸次散開,天空竟露出好多片藍來,火紅的陽光照在一片銀白的雪地上,明晃晃地耀人眼目。
三人走出棚屋。放眼望去,觸目處盡是銀妝素裹,明亮燦爛,精神不禁為之一振。
麵對眼前如此壯美之景,喬橋興奮無比。以前生活在21世紀,極少有機會看到這種原始而不沾人間氣息的茫茫雪天景象,而這些年,一到冬天便都窩在那個小山穀裏,基本不出外活動。山穀的雪天寧靜清幽,全不比眼前這無邊雪野的壯闊。
喬橋興奮之餘,竟像個孩子般在雪野上奔跑起來,口中朗聲吟道:“北國風光,千裏冰封,萬裏雪飄……須晴日,看紅妝素裹,分外妖嬈!”
可人和可怡也跟在喬橋後麵奔跑玩耍。聽到喬橋吟誦,可怡感歎道:“公子口中,常說出些極美的話語來。公子神人降世,非我等所能及其萬一。”
喬橋站住,迎著東方的陽光,轉頭對可怡道:“我適才所吟,乃偉人所作。這等佳句,我是萬萬作不出來的。”
可人問:“偉人是何許人?也如公子一般,乃是神人降世麽?”
喬橋一聽,哭笑不得,這又是一個沒法說清的問題。他隻好含糊其辭,道:“興許是吧。”
喬橋玩得興起,竟在地上堆起一個雪人,並用匕首刻出一個女子模樣。
刻好之後,可怡驚道:“公子所刻,不是可人姊姊麽?”
喬橋站起身來,細看那雪人,確是有幾分像可人。他是無意而為,為何竟刻出了可人的形象,這連他自己也莫名其妙。
正看之間,可人拉了拉喬橋的手,輕聲道:“公子!”
喬橋迴過神來,見可怡正獨自往一邊緩緩而行。喬橋忽地明白,這小丫頭是見自己刻了可人,心中在鬧別扭,使小性子。
喬橋過去將可怡拉迴來,道:“好可怡,我照著你的模樣再刻一個便是。”說著,就在地上堆起雪堆,刻將起來。
直到喬橋將又一個雪人刻好,看著確有幾分可怡的模樣後,可怡才露出笑容。
正玩之間,突地聽得左近林中傳來一聲沉悶的嗥叫。三人吃了一驚,轉頭看時,隻見一頭野豬從林中急竄而出,朝他們衝了過來。
那野豬身體長大,但體型很瘦,毛發重疊,看樣子是因進入冬天而好幾天沒有找到吃的。喬橋小時候曾聽父親說過,餓瘦的野豬極是兇猛危險。
眨眼之間,那野豬已衝到眼前!
千鈞一發之時,喬橋左手倏地伸出,將首當其衝的可怡一掌推出老遠,右手拔出銅劍迎擊那野豬。他本能地用上了那卷帛書上記載的劍法,雙腳牢牢釘在地上,上身硬生生往左斜出,劍身白鶴展翅一般刺將出去。
這一劍的方位竟然奇準,出劍的時機也拿捏得妙到毫巔。猶如那野豬自己撞到劍上一般,喬橋手中劍從野豬右頸往左頸對穿而出,竟在野豬頸項上刺了透明窟窿!
更妙的是,按著劍招路數,喬橋手中劍倏忽而發,又倏忽而收,直如在野豬頸項上電光石火般點了一下而已。
那野豬受了致命創傷,依舊順勢往前衝去。隻聽得一聲撕心裂肺的狂嗥,野豬頸上噴出鮮紅的熱血,轟然撲倒在地,雙腳踢騰一陣,便寂然不動,想是死了。
喬橋驚魂甫定,以手柱劍,大口喘氣。
可人和可怡忙走到喬橋身邊,出身詢問。
喬橋喘了一會,才對二人道:“無妨。你二人將這畜牲拖到棚屋中剝了,可作好幾日食糧。”
望著可人可怡二人拖那野豬,迴想適才情景,喬橋腦中突地靈光一閃,前幾日練過的劍法一招一式全清晰地呈現出來,原來百思不得其解的各招式之間的起承轉合,此刻竟豁然貫通!
喬橋大喜,立即起身揮劍,按劍法招式,從頭練了起來。
一套練下來,竟基本已圓轉自如,隻有極少幾處還感覺有稍許滯澀生硬。想了會兒,卻又想不透其中道理,便將那帛書從身上掏出,準備對著圖解再參詳參詳。
喬橋是一麵腦中思索,一麵伸手拿那帛書的。無意之間,隻拿住了帛書的一頭。帛書的另一頭原有一個小木軸。一出口袋,帛書便展將開來,垂直掛下。喬橋感覺到,手拿住的地方似乎要比別處厚些,內裏似藏有東西。他心中一動,拿眼細看,這才發現這帛書原是夾層,用線細密地縫住了,以前都未曾注意到。
喬橋拿出匕首,準備將夾層挑開。臨要動手時,卻又猶豫了。他想,義姊如此小心收藏,這物品定是極重要的了,或許是贈書之時忘了將此物取出,自己該不該看這東西?可轉而又一想,義姊也許是有意要將東西連同拳經劍譜一同送與自己;即算是義姊隱私,自己一人看了也不打緊,終身替義姊守著那秘密就是了。
想得片刻,喬橋還是將帛書的一頭用匕首挑開。果然,夾層裏還藏著一小塊白色的帛絹……
欲知那娟帛是何物品,裏麵究竟藏著什麽秘密,請看下章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