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權聽了這話,內心一顫,想:“這麽說,母親等於是默認了。還好,已提前把殺手撤掉了。”
他用餘光看了看呂範和賈華。賈華尚未接到周瑜的撤兵令,竟衝主公打手勢,示意他殺手已就位,隨時可以動手。
孫權不知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趕緊用眼神示意對方,沒他的命令,不得行事。他全身飆汗,生怕母親察覺到異常。
吳國太與劉備一見如故,談笑風生。她問及劉備的正室情況,答曰:“拙荊甘梅,如今身在南郡,相夫教子。與備廝守十餘載,顛沛流離、居無定所,好不容易為備誕下一子,取名劉禪,年方兩歲。”
吳國太的臉上閃過一絲不悅之色,但很快被歡快的氣氛掩蓋了,說:“劉皇叔能娶到甘夫人,真是前世修來的好福氣!隻可惜糜夫人紅顏薄命啊!”
劉備也暗自垂淚,說:“看來國太都知道了。謝國太同悲之心!備無以為報,如國太不嫌棄,備願立孫公主為正室,廝守終老!”
吳國太沒想到對方竟如此直接,心頭霧霾頓時煙消雲散,說:“如此甚好!老身對這門親事毫無意見;至於小女嘛,老身問過她了,更是沒意見。隻不過如此一來,甘夫人就必須屈居二房之位,恐怕……”
“國太放心,備已做通其思想工作。”劉備知道孔明一定會說服甘夫人的。他相信妻子是個明理之人,受形勢所迫,一定會做出妥協。
“那就好,那就好。”吳國太側臉看了看孫權,說,“仲謀,那就這樣定下來了。趕緊安排婚禮大典吧,越隆重越好,最好與天地日月同樂!”
孫權滿臉堆笑地說:“隻要母親大人同意,孩兒自然沒意見。此乃我孫家的大喜事,當然要辦得風風光光、萬人空巷了!”
劉備忽然想起第二個錦囊,故作委屈地跪在吳國太麵前,說:“國太如要殺備,就請動手吧!備不想空歡喜一場!”
吳國太頓時如石像般定住了,問:“皇叔何出此言?老身今日為女兒擇婿,與皇叔交心而談,又怎會殺自己的準女婿呢?皇叔是否有所誤會?”
劉備哭訴道:“備絕無無事生非之意!剛才進入方丈時,備已察覺到廊下及四周花園、側寺均有刀斧手埋伏,想必是貴邦做了兩手準備,萬一國太沒相中備,備將死於亂刀之下!難得國太不嫌棄備出身卑微,但備始終是貴邦的心頭大患,相信這門親事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國太,要殺要剮,備無話可說,但備有所不服:荊州原本為前任州牧景升大人托付與備,因戰爭緣故,備暫時無法接管。如今兩軍獲勝,備重新統領荊州亦在情理之中,還望國太明辨是非,還備一個說法!”
吳國太備受刺激,竟一時無言以答。她指著孫權怒斥道:“孽子,你是否暗中派人布下殺手,意圖殺我的準女婿?”
孫權有些心慌,但馬上又鎮定下來,說:“母親大人休要錯怪孩兒,孩兒從未布下殺手,想必是皇叔過於敏感,草木皆兵罷了。隻要聯姻了,荊州又何須計較由誰來統領!”
吳國太想了想,親自下階把劉備扶起。她發現呂範和賈華神情有些不對勁,便瞪視對方,問:“你倆從實招來,有還是沒有?”
二人互視一眼,賈華率先說:“國太請明鑒,我等絕無殺劉皇叔之心!”
呂範正想說話,一人從外麵進入,高聲說:“打擾各位的雅興了!在下荊州雷誌鳴,劉皇叔的士兵。”
誌鳴的出現,令時間停滯了三秒左右,他瞬時成為萬眾矚目的對象。
劉備根本不知他是從哪裏冒出來的,竟一時無語。
孫權率先迴過神來,本想質問一番,礙於禮數,隻好說:“原來是雷大俠大駕光臨。怎麽,是來當劉皇叔的保鏢,還是來找我東吳武士切磋武藝?”
誌鳴見孫權配合默契,便說:“二者皆有之。說到這個,還得感謝吳侯賜將,讓在下鬆筋活絡一番,實在暢快!”
吳國太也聽說過,當時劉備軍中有一位猛將,與甘寧戰成了平手,心想應該是眼前的這位小夥子,便說:“年輕人身手不凡哪!敢問將軍師從何人,竟有如此強悍的身手?”
“國太見笑了,在下並非將軍,隻是一名普通士兵。為師乃民間武師一名,在下從小視其為父。”誌鳴從容答道,“正如孫將軍所言,在下前來甘露寺,除護送皇叔外,也為了與貴邦武士一較高下。皇叔剛才在外麵見到的並非殺手,隻是在下與賈將軍的約定。對吧,賈將軍?”
賈華雖與對方素未謀麵,但善於隨機應變的他馬上說:“對,是這樣。賈某與雷將軍早有約定,趁國太擇婿之機,派了武士過來,與雷將軍切磋武藝。如今切磋完畢,賈某要先帶他們下山了。”
“你們切磋武藝,非得選在老身擇婿之時?還要在這塊佛淨之地?”吳國太顯然不認同這個理由。
“請原諒在下考慮不周。在下隻是想,皇叔一見完國太,便馬上要返程,才會選擇這個不合時宜之機。在下從小練武成癡,好與人比武,不會放過任何一次機會。私心作怪導致糊塗犯錯,與他人無關,請國太治我一人之罪!”誌鳴向國太“認錯”,態度十分誠懇。
“劉某對屬下管教不嚴,望國太開恩,放過我這名不懂事的士兵!”劉備也順勢替誌鳴“求情”。
吳國太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幕打亂了陣腳,竟一時無措。她望向孫權,看他有什麽反應。
孫權“做賊心虛”,自然不敢懲罰誌鳴,便說:“母親大人,我看這事就算了吧,畢竟沒造成什麽後果。至於賈華私下與對方約定比武之事,孤迴去後定當好好管教,令其不再重犯。今天是個好日子,劉皇叔一行可是本邦的貴賓,孤又怎好怪罪呢?不如就此打住吧。”
“一碼歸一碼。”吳國太可不會輕易罷休,對誌鳴說,“這位年輕人,其他事老身不想追究,可賈華剛才說,已經切磋完了,可有證據?”
“有,國太可派人出去察看一下。在下已將所有武士打倒,點到為止,不傷性命。”誌鳴氣定神閑,毫無破綻。
吳國太當即命賈華出去察看;不久,迴報說軍士全被打倒了,正在接受寺院醫師的治療。
孫權大驚,但不敢表現出來,想:“這家夥的力量太強了,竟無聲無息打倒了所有刀斧手!幸好我方未開始行動,不然隻會自食其果!將來兩軍開戰,光他一人就可阻擋一支軍隊!看來,目前還不能跟劉備反目成仇。”
吳國太至此方信六成,尚餘四成懷疑。她並非反對比武,隻是擔心孫權違抗其意,暗中對付劉備。聯姻之事已傳到民間,若有人敢動她的準女婿,令她顏麵掃地,她定會跟他拚上老命,哪怕是身邊最親的人。
“賈華,你認識這位雷大俠嗎?”吳國太開始出考題了。
“當然…認識。”賈華有些不知所措。
“如何認識的?”吳國太步步深入。
“上次…魯肅不是帶他們去柴桑覲見主公嘛,他和甘寧將軍比武的時候,小人也在現場。”賈華臨時想了個理由。
吳國太輕輕頷首,又問:“你們為何要選擇這個時機比武?明知老身今天在這裏擇婿。”
“說到底,都是在下的錯,因為實在找不到更合適的機會了。賈將軍也是被迫同意的,與他無關。”誌鳴主動攬下所有“罪名”。
“小人去看看各位武士的傷情。”賈華不敢多言,趕緊找借口開溜了。
孫權趁勢說:“母親大人,其實就是幾個年輕人一時興起,比武切磋而已,不影響我們的大事,不必多想。”
劉備心裏清楚,誌鳴是為了委曲求全才會“認罪”的,便說:“請國太息怒。若因此事影響國太對備的看法,就權當這門親事不提好了。”
考慮到婚事已公開透明,無法迴頭,吳國太最終妥協了,說:“沒事,沒事。年輕人年少氣盛,偶爾幹一些出格的事亦屬正常,老身不會怪罪任何人的。如皇叔不嫌棄,就請與老身在這裏共進午膳,老身尚有很多事情想請教皇叔。”
劉備鬆了一口氣,說:“謝國太理解。能與國太共進午膳,是備的榮幸。”
孫權也鬆了一口氣,用眼神向誌鳴表示感激。呂範更是慶幸躲過一劫,這事總算是瞞過去了。
誌鳴本來不想露麵,一直躲在暗處,隻為保護劉備。他沒想到,孔明的錦囊妙計竟然迫使他出來救場,雖然出場方式有些突兀,但就當時的情形來看,實屬無奈之舉。還好,事情最終沒有搞砸。
午膳地點位於一間特殊的膳堂,專供寺院招待貴賓用,可以避開人流。吳國太剛相中劉備之時,孫權便暗中吩咐下人去備餐了。
吳國太對劉備的言行相當滿意,認為此人表裏如一、張弛有度,完全符合她擇婿的標準,至於年齡嘛…可以通過其他方麵去彌補。不過話說迴來,劉備雖然常年打仗奔波,可樣貌長得並不著急,一眼看去,頂多也就接近四十。
用膳期間,孫權借著酒意把誌鳴拉到一邊,說:“雷將軍,方才感謝你出手相救,不然母親怪罪下來,孤真不知該如何交代!”
“明公別天真了。國太年紀雖大,可對身邊發生的事洞若觀火。明公當真以為,她一點不知道殺手的事?其實她早已知曉,隻是為了顧全大局,假裝沒識破而已。國太為了子女幸福,為了國家未來,竟可以做到心事藏而不露,此乃常人所不及!”誌鳴邊敬酒邊讚道。
孫權一愣,說:“你的意思是,她早就知道了?”
“那當然,從她的眼神足以看出。國太見過皇叔後,知道女兒的終身幸福有著落了,故不計較殺手之事。正好我出現了,她有台階下了,也就順勢而下了。相信她以後不會再追究此事,明公大可放心。”誌鳴給對方吃定心丸。
“原來如此,怪不得孤總感覺她的語氣怪怪的,跟之前有所不同。”孫權若有所思地說,“看來孤的事情一件都瞞不過她。”
“世上最了解自己的人,莫過於生養自己的父母。孫將軍,以後咱們可是一家人了,要合力把曹軍趕出荊州。”誌鳴說到了重點。
“那是當然。曹軍一日不撤離荊州,孤就一日無法安睡!”孫權咬著牙說,“孤打算再次出兵合肥!”
“那江夏呢?”誌鳴試著問。
孫權剛想說什麽,忽然考慮到立場問題,便說:“江夏為劉琦所固守,目前屯兵於長江支流南岸的夏口與沙羨,兩地相互照應,孤暫時未能取之。雖之前滅黃祖獲得鄂縣、下雉等彈丸之地,但江夏的大部分仍緊緊掌握在劉琦手中。劉琦為劉表之長子,雖曹操從劉琮手上接過州印,但真正意義上的州主,仍是劉琦,子承父業天經地義。礙於這一點,孤一直未有進攻江夏的打算。”
“難道江夏風平浪靜?…不可能。”誌鳴從其眼神可以看出,孫權並不知道影子刺客曾潛入江夏之事,由此可見,周瑜也有事瞞著主公,“既然如此,周瑜極有可能會暗度陳倉,派人暗取夏口和沙羨!劉公子有危險!”
想到這兒,誌鳴著實不淡定了,他不知應否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孫權。萬一周瑜沒采取任何行動,他等於虛告一狀;萬一周瑜和孫權已私底下通好氣,他說了也無濟於事。
“雷將軍,請你放心,孤目前不會對劉皇叔起歹心,畢竟成婚之後,他就是孤的妹夫了。”孫權故意避開江夏的話題,迴敬對方一顆定心丸。
誌鳴對於這點倒不懷疑,畢竟剛才他打倒所有殺手,對孫權也造成了心理上的震懾。但是,不對劉皇叔起歹心,不代表不對江夏起歹心,不代表不對荊州起歹心,這一點誌鳴還是心裏有數的。
孫權過來向劉備敬酒,借機邀其到寺外俯瞰滾滾大江。二人交談甚少,可一切盡在不言中,這種亦敵亦友的關係,從初次會麵後維持至今。
他用餘光看了看呂範和賈華。賈華尚未接到周瑜的撤兵令,竟衝主公打手勢,示意他殺手已就位,隨時可以動手。
孫權不知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趕緊用眼神示意對方,沒他的命令,不得行事。他全身飆汗,生怕母親察覺到異常。
吳國太與劉備一見如故,談笑風生。她問及劉備的正室情況,答曰:“拙荊甘梅,如今身在南郡,相夫教子。與備廝守十餘載,顛沛流離、居無定所,好不容易為備誕下一子,取名劉禪,年方兩歲。”
吳國太的臉上閃過一絲不悅之色,但很快被歡快的氣氛掩蓋了,說:“劉皇叔能娶到甘夫人,真是前世修來的好福氣!隻可惜糜夫人紅顏薄命啊!”
劉備也暗自垂淚,說:“看來國太都知道了。謝國太同悲之心!備無以為報,如國太不嫌棄,備願立孫公主為正室,廝守終老!”
吳國太沒想到對方竟如此直接,心頭霧霾頓時煙消雲散,說:“如此甚好!老身對這門親事毫無意見;至於小女嘛,老身問過她了,更是沒意見。隻不過如此一來,甘夫人就必須屈居二房之位,恐怕……”
“國太放心,備已做通其思想工作。”劉備知道孔明一定會說服甘夫人的。他相信妻子是個明理之人,受形勢所迫,一定會做出妥協。
“那就好,那就好。”吳國太側臉看了看孫權,說,“仲謀,那就這樣定下來了。趕緊安排婚禮大典吧,越隆重越好,最好與天地日月同樂!”
孫權滿臉堆笑地說:“隻要母親大人同意,孩兒自然沒意見。此乃我孫家的大喜事,當然要辦得風風光光、萬人空巷了!”
劉備忽然想起第二個錦囊,故作委屈地跪在吳國太麵前,說:“國太如要殺備,就請動手吧!備不想空歡喜一場!”
吳國太頓時如石像般定住了,問:“皇叔何出此言?老身今日為女兒擇婿,與皇叔交心而談,又怎會殺自己的準女婿呢?皇叔是否有所誤會?”
劉備哭訴道:“備絕無無事生非之意!剛才進入方丈時,備已察覺到廊下及四周花園、側寺均有刀斧手埋伏,想必是貴邦做了兩手準備,萬一國太沒相中備,備將死於亂刀之下!難得國太不嫌棄備出身卑微,但備始終是貴邦的心頭大患,相信這門親事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國太,要殺要剮,備無話可說,但備有所不服:荊州原本為前任州牧景升大人托付與備,因戰爭緣故,備暫時無法接管。如今兩軍獲勝,備重新統領荊州亦在情理之中,還望國太明辨是非,還備一個說法!”
吳國太備受刺激,竟一時無言以答。她指著孫權怒斥道:“孽子,你是否暗中派人布下殺手,意圖殺我的準女婿?”
孫權有些心慌,但馬上又鎮定下來,說:“母親大人休要錯怪孩兒,孩兒從未布下殺手,想必是皇叔過於敏感,草木皆兵罷了。隻要聯姻了,荊州又何須計較由誰來統領!”
吳國太想了想,親自下階把劉備扶起。她發現呂範和賈華神情有些不對勁,便瞪視對方,問:“你倆從實招來,有還是沒有?”
二人互視一眼,賈華率先說:“國太請明鑒,我等絕無殺劉皇叔之心!”
呂範正想說話,一人從外麵進入,高聲說:“打擾各位的雅興了!在下荊州雷誌鳴,劉皇叔的士兵。”
誌鳴的出現,令時間停滯了三秒左右,他瞬時成為萬眾矚目的對象。
劉備根本不知他是從哪裏冒出來的,竟一時無語。
孫權率先迴過神來,本想質問一番,礙於禮數,隻好說:“原來是雷大俠大駕光臨。怎麽,是來當劉皇叔的保鏢,還是來找我東吳武士切磋武藝?”
誌鳴見孫權配合默契,便說:“二者皆有之。說到這個,還得感謝吳侯賜將,讓在下鬆筋活絡一番,實在暢快!”
吳國太也聽說過,當時劉備軍中有一位猛將,與甘寧戰成了平手,心想應該是眼前的這位小夥子,便說:“年輕人身手不凡哪!敢問將軍師從何人,竟有如此強悍的身手?”
“國太見笑了,在下並非將軍,隻是一名普通士兵。為師乃民間武師一名,在下從小視其為父。”誌鳴從容答道,“正如孫將軍所言,在下前來甘露寺,除護送皇叔外,也為了與貴邦武士一較高下。皇叔剛才在外麵見到的並非殺手,隻是在下與賈將軍的約定。對吧,賈將軍?”
賈華雖與對方素未謀麵,但善於隨機應變的他馬上說:“對,是這樣。賈某與雷將軍早有約定,趁國太擇婿之機,派了武士過來,與雷將軍切磋武藝。如今切磋完畢,賈某要先帶他們下山了。”
“你們切磋武藝,非得選在老身擇婿之時?還要在這塊佛淨之地?”吳國太顯然不認同這個理由。
“請原諒在下考慮不周。在下隻是想,皇叔一見完國太,便馬上要返程,才會選擇這個不合時宜之機。在下從小練武成癡,好與人比武,不會放過任何一次機會。私心作怪導致糊塗犯錯,與他人無關,請國太治我一人之罪!”誌鳴向國太“認錯”,態度十分誠懇。
“劉某對屬下管教不嚴,望國太開恩,放過我這名不懂事的士兵!”劉備也順勢替誌鳴“求情”。
吳國太被這突如其來的一幕打亂了陣腳,竟一時無措。她望向孫權,看他有什麽反應。
孫權“做賊心虛”,自然不敢懲罰誌鳴,便說:“母親大人,我看這事就算了吧,畢竟沒造成什麽後果。至於賈華私下與對方約定比武之事,孤迴去後定當好好管教,令其不再重犯。今天是個好日子,劉皇叔一行可是本邦的貴賓,孤又怎好怪罪呢?不如就此打住吧。”
“一碼歸一碼。”吳國太可不會輕易罷休,對誌鳴說,“這位年輕人,其他事老身不想追究,可賈華剛才說,已經切磋完了,可有證據?”
“有,國太可派人出去察看一下。在下已將所有武士打倒,點到為止,不傷性命。”誌鳴氣定神閑,毫無破綻。
吳國太當即命賈華出去察看;不久,迴報說軍士全被打倒了,正在接受寺院醫師的治療。
孫權大驚,但不敢表現出來,想:“這家夥的力量太強了,竟無聲無息打倒了所有刀斧手!幸好我方未開始行動,不然隻會自食其果!將來兩軍開戰,光他一人就可阻擋一支軍隊!看來,目前還不能跟劉備反目成仇。”
吳國太至此方信六成,尚餘四成懷疑。她並非反對比武,隻是擔心孫權違抗其意,暗中對付劉備。聯姻之事已傳到民間,若有人敢動她的準女婿,令她顏麵掃地,她定會跟他拚上老命,哪怕是身邊最親的人。
“賈華,你認識這位雷大俠嗎?”吳國太開始出考題了。
“當然…認識。”賈華有些不知所措。
“如何認識的?”吳國太步步深入。
“上次…魯肅不是帶他們去柴桑覲見主公嘛,他和甘寧將軍比武的時候,小人也在現場。”賈華臨時想了個理由。
吳國太輕輕頷首,又問:“你們為何要選擇這個時機比武?明知老身今天在這裏擇婿。”
“說到底,都是在下的錯,因為實在找不到更合適的機會了。賈將軍也是被迫同意的,與他無關。”誌鳴主動攬下所有“罪名”。
“小人去看看各位武士的傷情。”賈華不敢多言,趕緊找借口開溜了。
孫權趁勢說:“母親大人,其實就是幾個年輕人一時興起,比武切磋而已,不影響我們的大事,不必多想。”
劉備心裏清楚,誌鳴是為了委曲求全才會“認罪”的,便說:“請國太息怒。若因此事影響國太對備的看法,就權當這門親事不提好了。”
考慮到婚事已公開透明,無法迴頭,吳國太最終妥協了,說:“沒事,沒事。年輕人年少氣盛,偶爾幹一些出格的事亦屬正常,老身不會怪罪任何人的。如皇叔不嫌棄,就請與老身在這裏共進午膳,老身尚有很多事情想請教皇叔。”
劉備鬆了一口氣,說:“謝國太理解。能與國太共進午膳,是備的榮幸。”
孫權也鬆了一口氣,用眼神向誌鳴表示感激。呂範更是慶幸躲過一劫,這事總算是瞞過去了。
誌鳴本來不想露麵,一直躲在暗處,隻為保護劉備。他沒想到,孔明的錦囊妙計竟然迫使他出來救場,雖然出場方式有些突兀,但就當時的情形來看,實屬無奈之舉。還好,事情最終沒有搞砸。
午膳地點位於一間特殊的膳堂,專供寺院招待貴賓用,可以避開人流。吳國太剛相中劉備之時,孫權便暗中吩咐下人去備餐了。
吳國太對劉備的言行相當滿意,認為此人表裏如一、張弛有度,完全符合她擇婿的標準,至於年齡嘛…可以通過其他方麵去彌補。不過話說迴來,劉備雖然常年打仗奔波,可樣貌長得並不著急,一眼看去,頂多也就接近四十。
用膳期間,孫權借著酒意把誌鳴拉到一邊,說:“雷將軍,方才感謝你出手相救,不然母親怪罪下來,孤真不知該如何交代!”
“明公別天真了。國太年紀雖大,可對身邊發生的事洞若觀火。明公當真以為,她一點不知道殺手的事?其實她早已知曉,隻是為了顧全大局,假裝沒識破而已。國太為了子女幸福,為了國家未來,竟可以做到心事藏而不露,此乃常人所不及!”誌鳴邊敬酒邊讚道。
孫權一愣,說:“你的意思是,她早就知道了?”
“那當然,從她的眼神足以看出。國太見過皇叔後,知道女兒的終身幸福有著落了,故不計較殺手之事。正好我出現了,她有台階下了,也就順勢而下了。相信她以後不會再追究此事,明公大可放心。”誌鳴給對方吃定心丸。
“原來如此,怪不得孤總感覺她的語氣怪怪的,跟之前有所不同。”孫權若有所思地說,“看來孤的事情一件都瞞不過她。”
“世上最了解自己的人,莫過於生養自己的父母。孫將軍,以後咱們可是一家人了,要合力把曹軍趕出荊州。”誌鳴說到了重點。
“那是當然。曹軍一日不撤離荊州,孤就一日無法安睡!”孫權咬著牙說,“孤打算再次出兵合肥!”
“那江夏呢?”誌鳴試著問。
孫權剛想說什麽,忽然考慮到立場問題,便說:“江夏為劉琦所固守,目前屯兵於長江支流南岸的夏口與沙羨,兩地相互照應,孤暫時未能取之。雖之前滅黃祖獲得鄂縣、下雉等彈丸之地,但江夏的大部分仍緊緊掌握在劉琦手中。劉琦為劉表之長子,雖曹操從劉琮手上接過州印,但真正意義上的州主,仍是劉琦,子承父業天經地義。礙於這一點,孤一直未有進攻江夏的打算。”
“難道江夏風平浪靜?…不可能。”誌鳴從其眼神可以看出,孫權並不知道影子刺客曾潛入江夏之事,由此可見,周瑜也有事瞞著主公,“既然如此,周瑜極有可能會暗度陳倉,派人暗取夏口和沙羨!劉公子有危險!”
想到這兒,誌鳴著實不淡定了,他不知應否將自己的想法告訴孫權。萬一周瑜沒采取任何行動,他等於虛告一狀;萬一周瑜和孫權已私底下通好氣,他說了也無濟於事。
“雷將軍,請你放心,孤目前不會對劉皇叔起歹心,畢竟成婚之後,他就是孤的妹夫了。”孫權故意避開江夏的話題,迴敬對方一顆定心丸。
誌鳴對於這點倒不懷疑,畢竟剛才他打倒所有殺手,對孫權也造成了心理上的震懾。但是,不對劉皇叔起歹心,不代表不對江夏起歹心,不代表不對荊州起歹心,這一點誌鳴還是心裏有數的。
孫權過來向劉備敬酒,借機邀其到寺外俯瞰滾滾大江。二人交談甚少,可一切盡在不言中,這種亦敵亦友的關係,從初次會麵後維持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