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股殷紅的血順著蔡琰的手腕流到地麵,像亂世遺落的眼淚。她緩緩放下碎鏡片,安靜地躺到床上,合上了雙眼。
潔白無瑕的裙擺漸漸被染成血色,把她變成了一隻美麗而憂傷的蝴蝶,一隻畫地為牢而無法破繭成仙的蝴蝶。
蔡琰的意識漸漸模糊,仿佛看見了父親在向她招手。她想:“父親大人,女兒不孝,此生不及相報,來生再盡孝道。”
她帶著臨死前的微笑,一步步往父親走去。還有幾米距離時,突然一聲巨響,父親的身影被震碎了。
船體撞到了礁石,一股海浪破門而入,把即將失去意識的蔡琰衝到了床下。與此同時,門外兩名衛士也一同被灌了進來。
蔡琰被海水嗆醒了,一看,全身早已濕透。她掙紮著爬了起來,看見被海浪推進來的兩名衛士,忙問:“你們沒事吧?”
衛士也掙紮著站了起來,發現船艙裏的海水全是紅的;一看,原來是從蔡琰手上流出來的血。
“小姐,你的手怎麽了?”衛士甲的第一反應是她的手不慎被利物割傷了。
衛士乙卻看出了玄機,知道她剛才在自殺,但沒說破,隻說:“小姐的手受傷了,趕緊包紮!”
“你們不用管我,趕緊去看下其他人有沒事!”蔡琰不想再次和父親分離。她心裏清楚,再不止血的話,她熬不過幾分鍾。
“不行!單於吩咐過,務必要安全護送小姐到目的地!”衛士乙怕蔡琰失血過多,趕緊讓同伴跑出去求助,自己留下來幫她按住傷口。
最終,在眾人的努力下,蔡琰保住了性命。船是因為暴風雨的原因,撞到了沿岸一帶的礁石——已經進入伊都國的領海了。
這裏是伊都國距離大漢最近的一個靠岸點——邪支半島,岸邊站著一大群打著竹傘的士兵,正在眼巴巴盼著這艘船的到來。領頭的人,就是唿廚泉的朋友伊藤宏助,也是伊都國的一名副兵統司(類似於漢朝的校尉)。
有先見之明的唿廚泉,已經在早些時候利用訓練過的鴻雁,把蔡琰有可能來這裏的信息傳遞給了伊藤宏助,並告訴他船有可能到達的時間和地點,請他派兵前來接應。伊藤宏助和唿廚泉是患難之交,自然義不容辭地答應了。今天已經是守候的第七天了,他們終於等到了這艘船。
看著這些前來接應的異國將士,蔡琰不禁苦笑一聲,同時感歎世事難料:剛從中原被擄到匈奴腹地的時候,她一時衝動,上吊自殺,結果繩子無緣無故斷了。那時,她認為是老天爺給了她一次後悔的機會,便鼓起勇氣生活下去。直到今天,她第二次輕生,卻又被這惡劣的天氣所救。她想,既然閻王爺暫時不歡迎她,為何要讓她承受這種背井離鄉的痛苦呢?
這艘船上共有三十多名士兵,都是唿廚泉派來保護她的人。待蔡琰安定下來後,超過一半的士兵乘船返迴了漢土;隻有不足十人自願留了下來,當她的永久貼身護衛。
伊都國果真是兵連禍結、戰火紛繁,猶如人間地獄。然而,就像變化無常的汪洋大海,既有驚濤巨浪翻湧之時,也有風平浪靜到來之日。蔡琰在伊藤宏助的安排下,得以安頓下來,潛心向學,與世無爭。
蔡琰在這裏幾乎沒有語言上的障礙,因為漢語是伊都國的第二語言。這裏大部分人的祖先來自戰國時期的齊國、楚國等地,他們為了逃避戰亂,遠渡重洋來到這裏,與當地居民通婚,繁衍後代,並將華夏文化融入了本土文化。隻是,當時他們並沒有想到,哪裏都有戰亂,隻不過是狼窩與虎口的區別而已。今天的伊都國,大部分人都具有漢人的一半血統。
自從來到這裏後,蔡琰就有一股很強烈的預感:總有一天,會有漢人渡海過來接她迴去。隻不過,這個預感的周期稍微長了一點,這一等就是十年……
…………
時間來到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前夕,吳軍陣地。
這天,周瑜命人大鳴軍鼓,在主帳中召開重要軍事會議。從曹營過來“投誠”的蔣幹雖然未有正式職務,但作為周瑜的舊日同窗,也享有參加會議的權利,主要負責做會議紀要。
周瑜謂眾將士曰:“曹軍水陸兩寨布局嚴整,且前後連絡三百餘裏,一時之間急切難破,各位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因此,糧草供應必須到位。據我保守估計,至少要一個月以上的糧草供應,才能確保每一位將士食物充足,不用餓著肚子上戰場。現任糧倉官是誰?”
“迴都督,是我,黃蓋。”一人應聲而出,身上帶著一股酒氣。
“原來是黃公覆(黃蓋的字)老將軍啊。那好,糧草分配任務就交給你了,一定要確保大小各分寨都有充足的糧草,絕不能讓將士們挨餓!”
“……都督,在下有一言相稟。”黃蓋似有難言之隱。
“怎麽?有困難?”周瑜注意到對方的臉色不太對勁,似乎酒勁還沒過去。
“非也。我認為,莫說一個月,就算能供應十個月的糧草也無濟於事。我前兩日打探到,曹軍的水土不服症狀已全部克服,雖未查清具體原因,但也足以證明,是上天在偏袒曹操;上天還暗示我們,若再貿然與之對抗,將會遭到天譴。所以卑職認為,還是按照張昭說的,棄戈降曹,方為上策啊!”黃蓋說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話。
眾人驚呆了,沒想到一位忠肝義膽、身經百戰的沙場老將,竟突然說出這番話來。
“公覆,你知道自己在說什麽嗎?”周瑜以為對方是酒後亂言。
“都督,我認為自己說得很清楚了,不必重複。”黃蓋把臉一轉,一副義正辭嚴的姿態。
周瑜看了看旁人。眾將摸不著頭腦,不知黃蓋唱的是哪出戲。
蔣幹眼前一亮,他就盼著多點出現這類事件,好積累素材向曹營爆猛料,立大功。他用毛筆在牛皮紙上奮筆疾書地記錄著。
周瑜一時無語,他原本以為黃蓋在借酒裝瘋,後來意識到這是一次嚴肅的軍事會議而非餘興節目,便勃然大怒道:“放肆!公覆啊公覆,你好生糊塗,莫不是昨晚被灌多了?如今大戰在即,你卻說出這番‘漲別人誌氣、滅自己威風’的話來!難道曹軍的疫情消除之後,我軍就要投降了嗎?我一直以為,你是本軍中抗曹決心最強烈的人之一,沒…沒想到今天,你竟然吐出這種擾亂軍心之言!教我如何留你!”
黃蓋的臉上烏雲驟起,指著周瑜罵道:“我沒醉!你這個乳臭未幹的小子,也不看看自己的輩分,竟敢教訓老夫?想當年,老夫隨先主出征,縱橫大江南北,你還不知在哪條村子裏玩泥巴呢!別人說你是‘英雄出少年’,依我看來,你隻不過是一個不識時務的白麵書生!呸,你一心想著打勝仗、升官發財,卻從沒把我們這些將士的性命放在眼裏!沒有我們為你衝鋒陷陣,你能打得贏曹公嗎?你早該迴鄉下放牛了!”
眾將麵麵相覷,不知所措。他們怎麽也想不到,一次普通的軍事會議,竟然引發了東吳兩名忠臣的口水戰。黃蓋以前從未發過如此大的火,看來昨晚真的喝多了。
周瑜猛然立起,指之曰:“黃蓋,你好大的膽子!我是全軍總都督,你竟敢公然與我抬杠!是不是活膩了?”
黃蓋還想反駁,突然感到心髒犯病了,不住拍打著左胸,還不停咳嗽。
周瑜也注意到了這一變化,但依然咬著牙,狠心地說:“大膽逆將,公然侮辱本都督,擾亂軍心,不服軍令,死罪!來人,給我拖下去,斬了!”
眾將一聽“斬”字,紛紛跪倒求情。蔣欽說:“都督,請你放過黃將軍吧,他是個老糊塗蟲,說話不顧體麵,而且昨晚確實多喝了幾杯,屬酒後失言,不必當真!都督就念在他以往曾多次立功的份上,饒他一命吧!”
“饒他?哼,雖說瑕不掩瑜,可如今他當眾羞辱上級,不殺他難泄我心頭之恨!雖然沒有發禁酒令,可酒後失言也要承擔相應責任!軍紀不嚴,何以征戰天下!”周瑜似乎心意已決。
周泰說:“都督,黃將軍今天失言,卑職也有錯,昨晚是我主動勸酒的。卑職願代黃將軍受罰!”
眾將紛紛跟上,一同求周瑜降罪到自己身上。周瑜一時難以抉擇。
蔣幹作為軍中的“新人”,本不便多言,但為了進一步表明自己的立場,便故意勸道:“公瑾,如今大敵當前,我們應當團結一致,不應後院起火,以免影響大局。黃將軍雖然出言不遜,但其內心的想法亦不無道理。我認為,死罪遠不至於,稍微懲罰幾板子就算了。東吳需要像黃將軍這樣的老將。”
這話似乎起了一點作用,周瑜看來還是給老同學幾分薄麵,臉上的褶皺頓時減少了一半。
然而,黃蓋並沒有珍惜這個免罰的機會,再次口吐妄語,令周瑜的臉色再度轉陰。
周瑜實在忍無可忍了,便喚了兩名士兵進來,喝令道:“此人妖言惑眾、目無軍紀,拖下去斬了,以儆效尤!”
士兵麵麵相覷,均不敢動。他們也知道黃蓋在軍中的地位。
“怎麽?難道連你們也想違抗命令?!”周瑜瞪視士兵。
程普出麵勸說:“周郎,先消消氣吧。公覆雖犯了胡言亂語之罪,但罪不至死;何況他與我等同輩,曾與先主一起打天下、征百越,乃東吳的開邦功臣之一。如今僅因出言不慎,就招致殺身之禍,似乎有點量刑過重,難以服眾。不如功過相抵,免其死罪,杖罰一頓以示警告算了。”
魯肅也勸道:“對啊,周郎,沒什麽大不了的事,他就是酒後失言,哪用得著以死謝罪啊!頂多打他幾下屁股,讓他長長記性得了!”
眾人再次苦苦求饒,無奈周瑜油鹽不進。蔣幹也在附和著求情,實際上黃蓋的生死他並不關心。
後來,周瑜還是心軟了,長歎一聲,對黃蓋說:“本該賜你一死,看在大家為你苦苦求情的份上,就饒你一命。死罪雖免,活罪難逃!押下去,重打一百脊杖!”
一聽說要罰一百脊杖,眾將又開始求情,說像黃蓋這種老將,別說一百脊杖,就連五十脊杖也撐不過去。
最終,眾將合力“砍價”成功,打了個五折,重罰五十脊杖。
黃蓋被當場剝去鎧甲,袒露脊背,雙手展開趴在地上,左右各有一人壓著手腕,動彈不得。死到臨頭,他卻還是一副不知悔改的樣子,令人揪心。
見其背上本來就有數道疤痕,大家知道這是戰爭留下的印記,心裏更添一絲難受,默默低下了頭。周瑜其實心裏也不好受,隻是到了這一步,他已經下不了台了。
黃蓋在眾目睽睽之下開始接受杖罰;眾將的心也陪著一起受罪。
第一杖下去,黃蓋忍住了,一聲不吭。
第二杖、第三杖……黃蓋終於忍不住了,慘叫聲綿綿不絕。
眾將的心也隨之顫動不已。他們都不明白,周瑜今天為何會如此狠心,竟用這種毒辣的手段去懲罰一名老將。身為曆經三代主公的老將,黃蓋“倚老賣老”,隨便吐幾句苦水,都在情理之中,何必太在意呢?
打到第三十杖時,黃蓋的背部已是皮開肉綻、慘不忍睹,人也痛暈過去了。
眾將再次伏地求饒,連之前不服周瑜的老將程普也自願下跪了。
周瑜早就想喊停了,隻是礙於麵子沒喊;正好見到眾人給他台階下了,趕緊叫人停手。執杖的士兵鬆了口氣,他剛才已經刻意手下留情了。
幾人扶著奄奄一息的黃蓋進了另一間營帳,一通忙活將他安頓在床上。
這次軍事會議的氣氛明顯受到了杖罰事件的影響,周瑜已無心再開,隻好下令解散。
潔白無瑕的裙擺漸漸被染成血色,把她變成了一隻美麗而憂傷的蝴蝶,一隻畫地為牢而無法破繭成仙的蝴蝶。
蔡琰的意識漸漸模糊,仿佛看見了父親在向她招手。她想:“父親大人,女兒不孝,此生不及相報,來生再盡孝道。”
她帶著臨死前的微笑,一步步往父親走去。還有幾米距離時,突然一聲巨響,父親的身影被震碎了。
船體撞到了礁石,一股海浪破門而入,把即將失去意識的蔡琰衝到了床下。與此同時,門外兩名衛士也一同被灌了進來。
蔡琰被海水嗆醒了,一看,全身早已濕透。她掙紮著爬了起來,看見被海浪推進來的兩名衛士,忙問:“你們沒事吧?”
衛士也掙紮著站了起來,發現船艙裏的海水全是紅的;一看,原來是從蔡琰手上流出來的血。
“小姐,你的手怎麽了?”衛士甲的第一反應是她的手不慎被利物割傷了。
衛士乙卻看出了玄機,知道她剛才在自殺,但沒說破,隻說:“小姐的手受傷了,趕緊包紮!”
“你們不用管我,趕緊去看下其他人有沒事!”蔡琰不想再次和父親分離。她心裏清楚,再不止血的話,她熬不過幾分鍾。
“不行!單於吩咐過,務必要安全護送小姐到目的地!”衛士乙怕蔡琰失血過多,趕緊讓同伴跑出去求助,自己留下來幫她按住傷口。
最終,在眾人的努力下,蔡琰保住了性命。船是因為暴風雨的原因,撞到了沿岸一帶的礁石——已經進入伊都國的領海了。
這裏是伊都國距離大漢最近的一個靠岸點——邪支半島,岸邊站著一大群打著竹傘的士兵,正在眼巴巴盼著這艘船的到來。領頭的人,就是唿廚泉的朋友伊藤宏助,也是伊都國的一名副兵統司(類似於漢朝的校尉)。
有先見之明的唿廚泉,已經在早些時候利用訓練過的鴻雁,把蔡琰有可能來這裏的信息傳遞給了伊藤宏助,並告訴他船有可能到達的時間和地點,請他派兵前來接應。伊藤宏助和唿廚泉是患難之交,自然義不容辭地答應了。今天已經是守候的第七天了,他們終於等到了這艘船。
看著這些前來接應的異國將士,蔡琰不禁苦笑一聲,同時感歎世事難料:剛從中原被擄到匈奴腹地的時候,她一時衝動,上吊自殺,結果繩子無緣無故斷了。那時,她認為是老天爺給了她一次後悔的機會,便鼓起勇氣生活下去。直到今天,她第二次輕生,卻又被這惡劣的天氣所救。她想,既然閻王爺暫時不歡迎她,為何要讓她承受這種背井離鄉的痛苦呢?
這艘船上共有三十多名士兵,都是唿廚泉派來保護她的人。待蔡琰安定下來後,超過一半的士兵乘船返迴了漢土;隻有不足十人自願留了下來,當她的永久貼身護衛。
伊都國果真是兵連禍結、戰火紛繁,猶如人間地獄。然而,就像變化無常的汪洋大海,既有驚濤巨浪翻湧之時,也有風平浪靜到來之日。蔡琰在伊藤宏助的安排下,得以安頓下來,潛心向學,與世無爭。
蔡琰在這裏幾乎沒有語言上的障礙,因為漢語是伊都國的第二語言。這裏大部分人的祖先來自戰國時期的齊國、楚國等地,他們為了逃避戰亂,遠渡重洋來到這裏,與當地居民通婚,繁衍後代,並將華夏文化融入了本土文化。隻是,當時他們並沒有想到,哪裏都有戰亂,隻不過是狼窩與虎口的區別而已。今天的伊都國,大部分人都具有漢人的一半血統。
自從來到這裏後,蔡琰就有一股很強烈的預感:總有一天,會有漢人渡海過來接她迴去。隻不過,這個預感的周期稍微長了一點,這一等就是十年……
…………
時間來到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前夕,吳軍陣地。
這天,周瑜命人大鳴軍鼓,在主帳中召開重要軍事會議。從曹營過來“投誠”的蔣幹雖然未有正式職務,但作為周瑜的舊日同窗,也享有參加會議的權利,主要負責做會議紀要。
周瑜謂眾將士曰:“曹軍水陸兩寨布局嚴整,且前後連絡三百餘裏,一時之間急切難破,各位要做好打持久戰的心理準備。因此,糧草供應必須到位。據我保守估計,至少要一個月以上的糧草供應,才能確保每一位將士食物充足,不用餓著肚子上戰場。現任糧倉官是誰?”
“迴都督,是我,黃蓋。”一人應聲而出,身上帶著一股酒氣。
“原來是黃公覆(黃蓋的字)老將軍啊。那好,糧草分配任務就交給你了,一定要確保大小各分寨都有充足的糧草,絕不能讓將士們挨餓!”
“……都督,在下有一言相稟。”黃蓋似有難言之隱。
“怎麽?有困難?”周瑜注意到對方的臉色不太對勁,似乎酒勁還沒過去。
“非也。我認為,莫說一個月,就算能供應十個月的糧草也無濟於事。我前兩日打探到,曹軍的水土不服症狀已全部克服,雖未查清具體原因,但也足以證明,是上天在偏袒曹操;上天還暗示我們,若再貿然與之對抗,將會遭到天譴。所以卑職認為,還是按照張昭說的,棄戈降曹,方為上策啊!”黃蓋說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話。
眾人驚呆了,沒想到一位忠肝義膽、身經百戰的沙場老將,竟突然說出這番話來。
“公覆,你知道自己在說什麽嗎?”周瑜以為對方是酒後亂言。
“都督,我認為自己說得很清楚了,不必重複。”黃蓋把臉一轉,一副義正辭嚴的姿態。
周瑜看了看旁人。眾將摸不著頭腦,不知黃蓋唱的是哪出戲。
蔣幹眼前一亮,他就盼著多點出現這類事件,好積累素材向曹營爆猛料,立大功。他用毛筆在牛皮紙上奮筆疾書地記錄著。
周瑜一時無語,他原本以為黃蓋在借酒裝瘋,後來意識到這是一次嚴肅的軍事會議而非餘興節目,便勃然大怒道:“放肆!公覆啊公覆,你好生糊塗,莫不是昨晚被灌多了?如今大戰在即,你卻說出這番‘漲別人誌氣、滅自己威風’的話來!難道曹軍的疫情消除之後,我軍就要投降了嗎?我一直以為,你是本軍中抗曹決心最強烈的人之一,沒…沒想到今天,你竟然吐出這種擾亂軍心之言!教我如何留你!”
黃蓋的臉上烏雲驟起,指著周瑜罵道:“我沒醉!你這個乳臭未幹的小子,也不看看自己的輩分,竟敢教訓老夫?想當年,老夫隨先主出征,縱橫大江南北,你還不知在哪條村子裏玩泥巴呢!別人說你是‘英雄出少年’,依我看來,你隻不過是一個不識時務的白麵書生!呸,你一心想著打勝仗、升官發財,卻從沒把我們這些將士的性命放在眼裏!沒有我們為你衝鋒陷陣,你能打得贏曹公嗎?你早該迴鄉下放牛了!”
眾將麵麵相覷,不知所措。他們怎麽也想不到,一次普通的軍事會議,竟然引發了東吳兩名忠臣的口水戰。黃蓋以前從未發過如此大的火,看來昨晚真的喝多了。
周瑜猛然立起,指之曰:“黃蓋,你好大的膽子!我是全軍總都督,你竟敢公然與我抬杠!是不是活膩了?”
黃蓋還想反駁,突然感到心髒犯病了,不住拍打著左胸,還不停咳嗽。
周瑜也注意到了這一變化,但依然咬著牙,狠心地說:“大膽逆將,公然侮辱本都督,擾亂軍心,不服軍令,死罪!來人,給我拖下去,斬了!”
眾將一聽“斬”字,紛紛跪倒求情。蔣欽說:“都督,請你放過黃將軍吧,他是個老糊塗蟲,說話不顧體麵,而且昨晚確實多喝了幾杯,屬酒後失言,不必當真!都督就念在他以往曾多次立功的份上,饒他一命吧!”
“饒他?哼,雖說瑕不掩瑜,可如今他當眾羞辱上級,不殺他難泄我心頭之恨!雖然沒有發禁酒令,可酒後失言也要承擔相應責任!軍紀不嚴,何以征戰天下!”周瑜似乎心意已決。
周泰說:“都督,黃將軍今天失言,卑職也有錯,昨晚是我主動勸酒的。卑職願代黃將軍受罰!”
眾將紛紛跟上,一同求周瑜降罪到自己身上。周瑜一時難以抉擇。
蔣幹作為軍中的“新人”,本不便多言,但為了進一步表明自己的立場,便故意勸道:“公瑾,如今大敵當前,我們應當團結一致,不應後院起火,以免影響大局。黃將軍雖然出言不遜,但其內心的想法亦不無道理。我認為,死罪遠不至於,稍微懲罰幾板子就算了。東吳需要像黃將軍這樣的老將。”
這話似乎起了一點作用,周瑜看來還是給老同學幾分薄麵,臉上的褶皺頓時減少了一半。
然而,黃蓋並沒有珍惜這個免罰的機會,再次口吐妄語,令周瑜的臉色再度轉陰。
周瑜實在忍無可忍了,便喚了兩名士兵進來,喝令道:“此人妖言惑眾、目無軍紀,拖下去斬了,以儆效尤!”
士兵麵麵相覷,均不敢動。他們也知道黃蓋在軍中的地位。
“怎麽?難道連你們也想違抗命令?!”周瑜瞪視士兵。
程普出麵勸說:“周郎,先消消氣吧。公覆雖犯了胡言亂語之罪,但罪不至死;何況他與我等同輩,曾與先主一起打天下、征百越,乃東吳的開邦功臣之一。如今僅因出言不慎,就招致殺身之禍,似乎有點量刑過重,難以服眾。不如功過相抵,免其死罪,杖罰一頓以示警告算了。”
魯肅也勸道:“對啊,周郎,沒什麽大不了的事,他就是酒後失言,哪用得著以死謝罪啊!頂多打他幾下屁股,讓他長長記性得了!”
眾人再次苦苦求饒,無奈周瑜油鹽不進。蔣幹也在附和著求情,實際上黃蓋的生死他並不關心。
後來,周瑜還是心軟了,長歎一聲,對黃蓋說:“本該賜你一死,看在大家為你苦苦求情的份上,就饒你一命。死罪雖免,活罪難逃!押下去,重打一百脊杖!”
一聽說要罰一百脊杖,眾將又開始求情,說像黃蓋這種老將,別說一百脊杖,就連五十脊杖也撐不過去。
最終,眾將合力“砍價”成功,打了個五折,重罰五十脊杖。
黃蓋被當場剝去鎧甲,袒露脊背,雙手展開趴在地上,左右各有一人壓著手腕,動彈不得。死到臨頭,他卻還是一副不知悔改的樣子,令人揪心。
見其背上本來就有數道疤痕,大家知道這是戰爭留下的印記,心裏更添一絲難受,默默低下了頭。周瑜其實心裏也不好受,隻是到了這一步,他已經下不了台了。
黃蓋在眾目睽睽之下開始接受杖罰;眾將的心也陪著一起受罪。
第一杖下去,黃蓋忍住了,一聲不吭。
第二杖、第三杖……黃蓋終於忍不住了,慘叫聲綿綿不絕。
眾將的心也隨之顫動不已。他們都不明白,周瑜今天為何會如此狠心,竟用這種毒辣的手段去懲罰一名老將。身為曆經三代主公的老將,黃蓋“倚老賣老”,隨便吐幾句苦水,都在情理之中,何必太在意呢?
打到第三十杖時,黃蓋的背部已是皮開肉綻、慘不忍睹,人也痛暈過去了。
眾將再次伏地求饒,連之前不服周瑜的老將程普也自願下跪了。
周瑜早就想喊停了,隻是礙於麵子沒喊;正好見到眾人給他台階下了,趕緊叫人停手。執杖的士兵鬆了口氣,他剛才已經刻意手下留情了。
幾人扶著奄奄一息的黃蓋進了另一間營帳,一通忙活將他安頓在床上。
這次軍事會議的氣氛明顯受到了杖罰事件的影響,周瑜已無心再開,隻好下令解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