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平息各地哄抬物價的風波,遠東公司在很短的時間裏就調集了大批的糧食等物資,通過各種方式運到了各地,迅速的平息了混亂的局麵。
幾天以後,除了一些相對偏遠,交通比較閉塞的地區,物資還沒有完全鋪開以外,其他地區包括糧食在內的各種生產生活物資的價格,都極速的迴落。
尤其是北京、天津、西安和洛陽等大城市的效果最好,物價僅瘋漲了兩三天,就被遠東鋪天蓋地的物資,把各種商品的物價生生的砸了迴來。
麵對遠東運進城裏的大批糧食等物資,城內的商鋪全都滿臉驚駭。他們都沒有想到遠東的反應竟然如此的迅速,更沒想到遠東的財力居然如此強大。
其實真正策動這場風波的人,都是各地的一幫大商人,這些人的背後都有士紳官僚階層的影子。這次他們好像事先商量好了似的,不約而同的發動了這次混亂,選擇的時機非常好。
他們勾結在一起搞風搞雨,惡意哄抬物價。商人的本質就是逐利,一些中小商人看到有暴利可圖,也趁機興風作浪。這也使得短短幾天之內,中原各地迅速的演變成了一場混亂。
其實這些大商人就是看遠東公司剛進中原立足不穩,一時之間根本調集不了太多的物資,肯定要依靠他們來平息風波。如果遠東想結束這次混亂的局麵,必然離不開各地商人的支持。
但是遠東想要他們支持,勢必要出麵與他們進行商談,屆時遠東為了拉攏這些商人,當然要給這些商人適當的甜頭。
這些大商人各個富可敵國,並不在乎這些蠅頭小利。一旦遠東找到他們,這些大商人就會利用他們手中的資源,迅速的平息這場風波。
這些商人之所以這麽做,主要是向遠東顯示實力,亦或是想通過他們幫助遠東平息這一次的風波,和遠東高層建立起一定的關係。可能這其中也有他們背後那些士紳階層的影子,也算是中原地方封建勢力的一次試探,或者說是一次宣示存在。
畢竟華夏數千年來,從來都不是資本說的算,權力永遠都要淩駕於資本之上,這一點和西方社會恰恰相反。所以不管是多大的資本,如果沒有權力保駕護航,遲早也要被人生剝活吞,最後連一點骨頭渣子都剩不下。
遠東剛剛入主中原,還沒有站穩腳跟就遭遇這樣的一次危機,為了平息這次風波,當然不能采取太過強硬的對策,畢竟絕大多數中小商人都參與了進來,太過強硬勢必會讓各地的局勢更加惡化。
而這些大商人幫助遠東擺平了風波,再捐獻一些糧食和銀子,向遠東充分的釋放出他們的善意,做為未來中原的統治階層,遠東以後也必然會維護這些大商人的利益。
隻要雙方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基礎,以後這些大商人以及他們身後的士紳階層,就會慢慢的拉攏遠東高層人士,為他們以後的生意保駕護航。
可這一次,這些大商人以及他們身後的士紳階層的如意算盤是打錯了,遠東根本沒鳥他們,而是憑借自身的資源,在極短的時間裏就迅速的平息了這場風波。
不光如此,遠東還動員了大批的物資,在各地進行不計成本的大甩賣。就那糧食來說,因為連年的大旱,大明北方的糧價一直高居不下,甚至被炒成了天價。
雖然這兩年因為各地的年景逐漸恢複,糧價已經掉下來不少,可是和萬曆年相比,依然可以說是天價。各地的商人都囤積了大批的糧食,他們當初收糧的價格都不低。
可遠東這一次根本不在乎什麽成本,瘋狂的低價甩賣糧食,價格甚至比那些糧商進價都要便宜不少。如此一來,首先遭罪的就是各地的糧商,他們高價收購的大量的糧食,囤積的糧食也是堆積如山,可遠東這麽一弄,就好比挖了他們祖墳一樣。
不光是各地的糧商,是凡有些家資的大戶人家,家家戶戶都囤積了不少的糧食。凡是災年其實都是這個情況,家裏存放糧食總比存銀子劃算。這下可把他們坑苦了,反正他們家裏囤積的糧食,光指著自家人吃,得吃上十幾年。
更慘的是那些各地的大糧商,他們存的糧食若是全加在一起,絕對可以用天文數字來形容,比朝廷的糧食都多。那些大戶人家存的糧食再多,總有吃完的一天,可他們存的糧食實在太多,最後隻能統統爛掉。
首先扛不住的一些小糧商小糧店,他們紛紛開門營業,也開始低價賣糧,畢竟他們比不得那些大糧商底蘊深厚,他們幾乎所有的身家都壓在了上麵。這些年他們利用糧價暴漲屬實賺了不少的銀子,可賺的那些銀子也都繼續進糧,全都壓在了上麵。
現在把這些糧食都甩出去,雖然也會賠得稀裏嘩啦,可卻能收迴銀子。反正這些年他們賺的那些黑心銀子,這一次算是都倒迴去了,而且還得賠的傷筋動骨。
他們想的挺好,可開門營業了幾天,根本沒人去他們那裏買糧。即便他們把糧價壓得比遠東還低,可是除了少數愛占小便宜的人,大部分老百姓還是願意去遠東那裏買糧。
這些年大明連年大旱,糧食等價格翻著跟頭的往上漲,使得糧店的生意也跟著水漲船高。不但如此,是凡糧食價格出現大的波動,這些糧商就開始停止售糧,等著糧價繼續瘋漲。
如果說這些年大明的老百姓最恨什麽人,反正肯定有這些糧商。老百姓對他們都恨得眼癢癢了,如今看到他們陷入到如此困境,一個個就差放鞭放炮了。
一連十幾天,遠東依然在中原各地瘋狂的甩賣糧食,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而且還在源源不斷的往城裏運糧。
現在就算那些大糧商也都扛不住了,再這麽下去,等老百姓買足了糧食,他們多年囤積的糧食最後也隻能爛掉。(未完待續。)
幾天以後,除了一些相對偏遠,交通比較閉塞的地區,物資還沒有完全鋪開以外,其他地區包括糧食在內的各種生產生活物資的價格,都極速的迴落。
尤其是北京、天津、西安和洛陽等大城市的效果最好,物價僅瘋漲了兩三天,就被遠東鋪天蓋地的物資,把各種商品的物價生生的砸了迴來。
麵對遠東運進城裏的大批糧食等物資,城內的商鋪全都滿臉驚駭。他們都沒有想到遠東的反應竟然如此的迅速,更沒想到遠東的財力居然如此強大。
其實真正策動這場風波的人,都是各地的一幫大商人,這些人的背後都有士紳官僚階層的影子。這次他們好像事先商量好了似的,不約而同的發動了這次混亂,選擇的時機非常好。
他們勾結在一起搞風搞雨,惡意哄抬物價。商人的本質就是逐利,一些中小商人看到有暴利可圖,也趁機興風作浪。這也使得短短幾天之內,中原各地迅速的演變成了一場混亂。
其實這些大商人就是看遠東公司剛進中原立足不穩,一時之間根本調集不了太多的物資,肯定要依靠他們來平息風波。如果遠東想結束這次混亂的局麵,必然離不開各地商人的支持。
但是遠東想要他們支持,勢必要出麵與他們進行商談,屆時遠東為了拉攏這些商人,當然要給這些商人適當的甜頭。
這些大商人各個富可敵國,並不在乎這些蠅頭小利。一旦遠東找到他們,這些大商人就會利用他們手中的資源,迅速的平息這場風波。
這些商人之所以這麽做,主要是向遠東顯示實力,亦或是想通過他們幫助遠東平息這一次的風波,和遠東高層建立起一定的關係。可能這其中也有他們背後那些士紳階層的影子,也算是中原地方封建勢力的一次試探,或者說是一次宣示存在。
畢竟華夏數千年來,從來都不是資本說的算,權力永遠都要淩駕於資本之上,這一點和西方社會恰恰相反。所以不管是多大的資本,如果沒有權力保駕護航,遲早也要被人生剝活吞,最後連一點骨頭渣子都剩不下。
遠東剛剛入主中原,還沒有站穩腳跟就遭遇這樣的一次危機,為了平息這次風波,當然不能采取太過強硬的對策,畢竟絕大多數中小商人都參與了進來,太過強硬勢必會讓各地的局勢更加惡化。
而這些大商人幫助遠東擺平了風波,再捐獻一些糧食和銀子,向遠東充分的釋放出他們的善意,做為未來中原的統治階層,遠東以後也必然會維護這些大商人的利益。
隻要雙方建立了相互信任的基礎,以後這些大商人以及他們身後的士紳階層,就會慢慢的拉攏遠東高層人士,為他們以後的生意保駕護航。
可這一次,這些大商人以及他們身後的士紳階層的如意算盤是打錯了,遠東根本沒鳥他們,而是憑借自身的資源,在極短的時間裏就迅速的平息了這場風波。
不光如此,遠東還動員了大批的物資,在各地進行不計成本的大甩賣。就那糧食來說,因為連年的大旱,大明北方的糧價一直高居不下,甚至被炒成了天價。
雖然這兩年因為各地的年景逐漸恢複,糧價已經掉下來不少,可是和萬曆年相比,依然可以說是天價。各地的商人都囤積了大批的糧食,他們當初收糧的價格都不低。
可遠東這一次根本不在乎什麽成本,瘋狂的低價甩賣糧食,價格甚至比那些糧商進價都要便宜不少。如此一來,首先遭罪的就是各地的糧商,他們高價收購的大量的糧食,囤積的糧食也是堆積如山,可遠東這麽一弄,就好比挖了他們祖墳一樣。
不光是各地的糧商,是凡有些家資的大戶人家,家家戶戶都囤積了不少的糧食。凡是災年其實都是這個情況,家裏存放糧食總比存銀子劃算。這下可把他們坑苦了,反正他們家裏囤積的糧食,光指著自家人吃,得吃上十幾年。
更慘的是那些各地的大糧商,他們存的糧食若是全加在一起,絕對可以用天文數字來形容,比朝廷的糧食都多。那些大戶人家存的糧食再多,總有吃完的一天,可他們存的糧食實在太多,最後隻能統統爛掉。
首先扛不住的一些小糧商小糧店,他們紛紛開門營業,也開始低價賣糧,畢竟他們比不得那些大糧商底蘊深厚,他們幾乎所有的身家都壓在了上麵。這些年他們利用糧價暴漲屬實賺了不少的銀子,可賺的那些銀子也都繼續進糧,全都壓在了上麵。
現在把這些糧食都甩出去,雖然也會賠得稀裏嘩啦,可卻能收迴銀子。反正這些年他們賺的那些黑心銀子,這一次算是都倒迴去了,而且還得賠的傷筋動骨。
他們想的挺好,可開門營業了幾天,根本沒人去他們那裏買糧。即便他們把糧價壓得比遠東還低,可是除了少數愛占小便宜的人,大部分老百姓還是願意去遠東那裏買糧。
這些年大明連年大旱,糧食等價格翻著跟頭的往上漲,使得糧店的生意也跟著水漲船高。不但如此,是凡糧食價格出現大的波動,這些糧商就開始停止售糧,等著糧價繼續瘋漲。
如果說這些年大明的老百姓最恨什麽人,反正肯定有這些糧商。老百姓對他們都恨得眼癢癢了,如今看到他們陷入到如此困境,一個個就差放鞭放炮了。
一連十幾天,遠東依然在中原各地瘋狂的甩賣糧食,絲毫沒有停下來的意思,而且還在源源不斷的往城裏運糧。
現在就算那些大糧商也都扛不住了,再這麽下去,等老百姓買足了糧食,他們多年囤積的糧食最後也隻能爛掉。(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