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根有幸被選進了第一批集訓名單,他從淨化營地出來,身後背著一個巨大的背囊,手裏還抱著一大堆的東西。
教導隊的官兵帶著他們到了訓練營地,今後幾個月他們將在這裏訓練。不要以為進了教導隊就萬事大吉,如果訓練達不到要求,他們會被踢出教導隊,以後就再也沒機會再走進這裏了。
巴根進了帳篷,坐在自己的鋪麵上,和帳篷裏別的蒙古韃子一樣,迫不及待的把巨大的製式背囊打開,將裏麵的東西倒在自己麵前。
公司為他們配備了一整套個人用品,俄式摩步兵連帽作訓服、傘兵翻毛皮靴、內衣襪子、軍用水壺、風鏡、雨衣、睡袋、挎包,林林總總的多達幾十種。
但這些物品可不是無償提供給他們的,以後都需要他們拿著搶來的東西償還。就連幾雙襪子,都相當於一頭羊的價碼。
巴根挨個翻看著每一件物品,簡直愛不釋手。他長這麽大,連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幾件,腳上這雙漏了幾個洞的靴子,還是他幾年前從死人身上扒下來的。
如今漢人大老爺給了他這麽多的好東西,讓巴根心裏↖↙,激動的不能自已。雖然這些東西並不是白給的,以後要用搶來的東西償還。
可是巴根一點兒都沒當迴事兒,他爛命一條,本來就是一無所有怕什麽啊。隻要以後能去搶那些草原上的那顏,償還這些東西真是輕而易舉。
草原上哪怕是小部落的那顏家都有大群的牛羊和馬群,更別說大部落的貴族那顏了。到時候女人珠寶、牛羊戰馬、金銀皮貨有的是,還不都是任由他們予取予奪。
他們將在教導隊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基礎訓練,著重強化紀律,讓他們養成服從的習慣。結合大量的政治思想教育。使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為一個具備服從性的紀律部隊。
目前蒙古軍團正處於基礎訓練階段,所以公司並沒有為他們配備武器裝備。為了統一他們的武器標準,公司軍委會和軍工廠的專家技術人員,共同為蒙古軍團設計了一個係列的裝備。
因為公司囤積了大量的鯨皮,所以蒙古軍團的甲胄,全部采用經過加工的鯨皮製成。在皮甲關鍵的部位還配了一些薄鋼片。
頭盔采用的是土著民兵們正在使用的“綠帽子頭盔”,這種頭盔在經過平遼作戰,證明防護性非常好。隻是蒙古騎兵的頭盔更薄更簡單。
蒙古騎兵隨身攜帶的武器通常有弓箭、馬刀、長矛、狼牙棒。值得一提的是蒙古人的弓箭,他們的弓箭較長大,需大約八十公斤的力量才能拉開,射程遠,幾乎是蒙古騎兵最重要的殺傷武器。
曆史上蒙古人擁有當時射程最遠,殺傷力最大的組合式弓,這種武器通常由後背上的一條動物筋。弓肚上的一層角質物和中間的一個木架組成。這種弓的拉力在50公斤和75公斤之間,而很短小便於騎兵運用自如。這種弓拋射的殺傷範圍可達200米。
當然,現在草原上的蒙古人,無法和當年蒙古帝國最輝煌的蒙古鐵騎相提並論,根本沒有幾個人能拉開那麽重的強弓,但依然都是天生的神射手。公司軍工廠根據繳獲的蒙古弓,找來了遼民、日本、朝鮮的弓匠,專門設計了一款鋼板反曲弓。以及精鋼箭頭。另外,還設計了一批套馬的繩套和網馬的網套等蒙古人擅長使用的裝備。
騎兵馬刀選擇的是我軍曾使用過的。仿六五式騎兵馬刀,全長:92.5cm,刃長:78cm,刃寬:3.2cm,刃厚:0.5cm。重1.85公斤,刀刃半開鋒。雙開加強筋減重槽。柄長:12.5cm,鋼製全包圍護手,刀柄內置。
當然,馬刀的材料和當年的六五式馬刀還無法相提並論,但在這個時代完全可以勝任。軍工廠生產出樣品後經過試驗,無論是刀身的韌性,還是侵透力和斬切麵和傳統的蒙古馬刀相比都要提高很多。而且依靠現代機械設備,可以實現大批量生產。這款馬刀也被命名為1633式軍用馬刀,成為遠東軍騎兵的製式裝備。
另外戰馬的馬具也全部重新設計,包括馬鞍、馬鐙、馬轡、馬鞭等都是依據現代馬具的特點進行設計的,而且整套馬具結合了騎兵所攜帶的武器裝備,進行了模塊化組合設計。便於戰馬武器彈藥、野戰食品等物資的攜帶。
對於戰馬的選擇,公司原本想大規模馴養頓河馬,但是僅憑著公司從現代社會帶來的一百多匹頓河馬,要想在短時間內培養出一個龐大的族群,肯定是不現實的。
而且農林部接收了大批蒙古馬後,和軍委會經過長時間的論證,得出的結論後卻發現在這個時代,蒙古馬更適合遠東軍長遠的發展需要。
中原北方遊牧民族馬種體形小、耐粗飼、基數龐大,但選育始終是弱項,與歐洲上至貴族下至平民都熱衷品種培育的風氣不同,對馬種的培育相當隨意,缺乏科學性和計劃性,從未訂立譜係,導致不少良馬的基因流失。
蒙古馬身材矮小,跑速慢,越障礙能力也遠遠不及歐洲的高頭大馬。但是蒙古馬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強的馬,對環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無論是在亞洲的高寒荒漠,還是在歐洲平原,蒙古馬都可以隨時找到食物。
蒙古馬具有最強的適應能力,可以長距離不停地奔跑,無論嚴寒酷暑都可以在野外生存,同時,蒙古馬可以隨時勝任騎乘和拉車載重的工作,這也是中國傳統的好馬最終全部被蒙古馬取代的原因。
而且,蒙古馬在蒙古軍隊除了作為騎乘工具外,也是食物來源的一種,蒙古騎兵使用大量的母馬,可以提供馬奶。這也減少了蒙古軍隊對後勤的要求。並且蒙古騎兵通常備有不止一匹戰馬。 蒙古馬的特殊優勢使得蒙古軍隊具有當時任何軍隊都難以比擬的速度和機動能力。
今後我軍將進入蒙古草原、中原北方等地域廣闊的地區進行作戰,目前公司根本無法實現摩托化長途行軍的要求,所以遠東軍的主要行軍手段,還將是采用騾馬化。
軍委會也製定了遠東軍未來的發展規劃,發展大規模騎馬步兵和挽馬部隊將是未來建軍的重中之重。蒙古馬也將成為遠東軍的主要馬種,而頓河馬也會繼續發展,未來會成為遠東優良馬種,形成一個龐大的種群。
蒙古馬耐勞,不畏寒冷,能適應極粗放的飼養管理,生命力極強,能夠在艱苦惡劣的條件下生存。8小時可走60公裏左右路程。經過調馴的蒙古馬,在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曆來是一種良好的軍馬。在草原區騎乘,可日行50~100km,連續10餘天。
非常適合部隊在任何惡劣的氣候條件下,遠距離、大縱深的長途行軍,如果使用優良的戰馬,光是後勤的壓力就會把遠東公司壓垮。另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在這個時代,蒙古馬基數非常龐大。足以經得起長時間的戰鬥消耗。
對於軍隊裝備最重要的不是越先進就越好,更重要的是在保證裝備先進的基礎上,價格低廉可以滿足部隊大規模裝備。就像當年蘇德戰場的豹式、虎式和t-34,雖然豹式、虎式坦克非常先進,但依然被數量龐大的t-34所淹沒。
其實戰馬也一樣,而蒙古馬就恰恰具備了這樣的特點。可以這麽說,至少在這個時代,蒙古馬是最適合戰場上使用的戰馬,他就是這個時代的t-34,皮實耐操量又足,無論多麽惡劣的自然環境都能適應,絕對能滿足遠東軍的需要。
以後蒙古軍團的騎兵,如果每人配備4-5匹戰馬,就能進行超遠距離的大縱深奔襲,沿途用以戰養戰的方式,那對敵人的後方將會是一場災難。
軍委會在蒙古軍團教導隊,開設了遠東騎兵訓練中心,以後將在各地建立十幾個騎兵訓練中心。還在遼東的遼河套、海參崴等地建立設施完備的軍馬場。
以後遠東軍所有幹部戰士,必須學會熟練騎乘戰馬,不要求你拿著馬刀衝陣,但是必須具備騎著戰馬進行遠距離行軍的能力。軍委會將製定馬術訓練計劃,今後部隊每年的考核,將把基礎騎術、長途騎馬行軍等科目,列為部隊每年兩次的訓練考核必考科目。
對於遠東軍的幹部戰士來說,每年夏冬兩季的訓練考核,是所有指戰員最重視的事情。如果其中一次考核不達標,會給予這名戰士一次機會,但是下一次考核再不達標,那隻有進入二線勤務人員,兵齡達到五年自動退伍。以後在部隊將失去深造、提幹、晉升士官等機會,可以說是毫無前途了。(未完待續。。)
ps:感謝頭疼也不行大大成為本書長老,謝謝大大的的一路陪伴,你的支持是茶頭最大的動力,謝謝了……
教導隊的官兵帶著他們到了訓練營地,今後幾個月他們將在這裏訓練。不要以為進了教導隊就萬事大吉,如果訓練達不到要求,他們會被踢出教導隊,以後就再也沒機會再走進這裏了。
巴根進了帳篷,坐在自己的鋪麵上,和帳篷裏別的蒙古韃子一樣,迫不及待的把巨大的製式背囊打開,將裏麵的東西倒在自己麵前。
公司為他們配備了一整套個人用品,俄式摩步兵連帽作訓服、傘兵翻毛皮靴、內衣襪子、軍用水壺、風鏡、雨衣、睡袋、挎包,林林總總的多達幾十種。
但這些物品可不是無償提供給他們的,以後都需要他們拿著搶來的東西償還。就連幾雙襪子,都相當於一頭羊的價碼。
巴根挨個翻看著每一件物品,簡直愛不釋手。他長這麽大,連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幾件,腳上這雙漏了幾個洞的靴子,還是他幾年前從死人身上扒下來的。
如今漢人大老爺給了他這麽多的好東西,讓巴根心裏↖↙,激動的不能自已。雖然這些東西並不是白給的,以後要用搶來的東西償還。
可是巴根一點兒都沒當迴事兒,他爛命一條,本來就是一無所有怕什麽啊。隻要以後能去搶那些草原上的那顏,償還這些東西真是輕而易舉。
草原上哪怕是小部落的那顏家都有大群的牛羊和馬群,更別說大部落的貴族那顏了。到時候女人珠寶、牛羊戰馬、金銀皮貨有的是,還不都是任由他們予取予奪。
他們將在教導隊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基礎訓練,著重強化紀律,讓他們養成服從的習慣。結合大量的政治思想教育。使他們在最短的時間內成為一個具備服從性的紀律部隊。
目前蒙古軍團正處於基礎訓練階段,所以公司並沒有為他們配備武器裝備。為了統一他們的武器標準,公司軍委會和軍工廠的專家技術人員,共同為蒙古軍團設計了一個係列的裝備。
因為公司囤積了大量的鯨皮,所以蒙古軍團的甲胄,全部采用經過加工的鯨皮製成。在皮甲關鍵的部位還配了一些薄鋼片。
頭盔采用的是土著民兵們正在使用的“綠帽子頭盔”,這種頭盔在經過平遼作戰,證明防護性非常好。隻是蒙古騎兵的頭盔更薄更簡單。
蒙古騎兵隨身攜帶的武器通常有弓箭、馬刀、長矛、狼牙棒。值得一提的是蒙古人的弓箭,他們的弓箭較長大,需大約八十公斤的力量才能拉開,射程遠,幾乎是蒙古騎兵最重要的殺傷武器。
曆史上蒙古人擁有當時射程最遠,殺傷力最大的組合式弓,這種武器通常由後背上的一條動物筋。弓肚上的一層角質物和中間的一個木架組成。這種弓的拉力在50公斤和75公斤之間,而很短小便於騎兵運用自如。這種弓拋射的殺傷範圍可達200米。
當然,現在草原上的蒙古人,無法和當年蒙古帝國最輝煌的蒙古鐵騎相提並論,根本沒有幾個人能拉開那麽重的強弓,但依然都是天生的神射手。公司軍工廠根據繳獲的蒙古弓,找來了遼民、日本、朝鮮的弓匠,專門設計了一款鋼板反曲弓。以及精鋼箭頭。另外,還設計了一批套馬的繩套和網馬的網套等蒙古人擅長使用的裝備。
騎兵馬刀選擇的是我軍曾使用過的。仿六五式騎兵馬刀,全長:92.5cm,刃長:78cm,刃寬:3.2cm,刃厚:0.5cm。重1.85公斤,刀刃半開鋒。雙開加強筋減重槽。柄長:12.5cm,鋼製全包圍護手,刀柄內置。
當然,馬刀的材料和當年的六五式馬刀還無法相提並論,但在這個時代完全可以勝任。軍工廠生產出樣品後經過試驗,無論是刀身的韌性,還是侵透力和斬切麵和傳統的蒙古馬刀相比都要提高很多。而且依靠現代機械設備,可以實現大批量生產。這款馬刀也被命名為1633式軍用馬刀,成為遠東軍騎兵的製式裝備。
另外戰馬的馬具也全部重新設計,包括馬鞍、馬鐙、馬轡、馬鞭等都是依據現代馬具的特點進行設計的,而且整套馬具結合了騎兵所攜帶的武器裝備,進行了模塊化組合設計。便於戰馬武器彈藥、野戰食品等物資的攜帶。
對於戰馬的選擇,公司原本想大規模馴養頓河馬,但是僅憑著公司從現代社會帶來的一百多匹頓河馬,要想在短時間內培養出一個龐大的族群,肯定是不現實的。
而且農林部接收了大批蒙古馬後,和軍委會經過長時間的論證,得出的結論後卻發現在這個時代,蒙古馬更適合遠東軍長遠的發展需要。
中原北方遊牧民族馬種體形小、耐粗飼、基數龐大,但選育始終是弱項,與歐洲上至貴族下至平民都熱衷品種培育的風氣不同,對馬種的培育相當隨意,缺乏科學性和計劃性,從未訂立譜係,導致不少良馬的基因流失。
蒙古馬身材矮小,跑速慢,越障礙能力也遠遠不及歐洲的高頭大馬。但是蒙古馬是世界上忍耐力最強的馬,對環境和食物的要求也是最低的,無論是在亞洲的高寒荒漠,還是在歐洲平原,蒙古馬都可以隨時找到食物。
蒙古馬具有最強的適應能力,可以長距離不停地奔跑,無論嚴寒酷暑都可以在野外生存,同時,蒙古馬可以隨時勝任騎乘和拉車載重的工作,這也是中國傳統的好馬最終全部被蒙古馬取代的原因。
而且,蒙古馬在蒙古軍隊除了作為騎乘工具外,也是食物來源的一種,蒙古騎兵使用大量的母馬,可以提供馬奶。這也減少了蒙古軍隊對後勤的要求。並且蒙古騎兵通常備有不止一匹戰馬。 蒙古馬的特殊優勢使得蒙古軍隊具有當時任何軍隊都難以比擬的速度和機動能力。
今後我軍將進入蒙古草原、中原北方等地域廣闊的地區進行作戰,目前公司根本無法實現摩托化長途行軍的要求,所以遠東軍的主要行軍手段,還將是采用騾馬化。
軍委會也製定了遠東軍未來的發展規劃,發展大規模騎馬步兵和挽馬部隊將是未來建軍的重中之重。蒙古馬也將成為遠東軍的主要馬種,而頓河馬也會繼續發展,未來會成為遠東優良馬種,形成一個龐大的種群。
蒙古馬耐勞,不畏寒冷,能適應極粗放的飼養管理,生命力極強,能夠在艱苦惡劣的條件下生存。8小時可走60公裏左右路程。經過調馴的蒙古馬,在戰場上不驚不詐,勇猛無比,曆來是一種良好的軍馬。在草原區騎乘,可日行50~100km,連續10餘天。
非常適合部隊在任何惡劣的氣候條件下,遠距離、大縱深的長途行軍,如果使用優良的戰馬,光是後勤的壓力就會把遠東公司壓垮。另外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在這個時代,蒙古馬基數非常龐大。足以經得起長時間的戰鬥消耗。
對於軍隊裝備最重要的不是越先進就越好,更重要的是在保證裝備先進的基礎上,價格低廉可以滿足部隊大規模裝備。就像當年蘇德戰場的豹式、虎式和t-34,雖然豹式、虎式坦克非常先進,但依然被數量龐大的t-34所淹沒。
其實戰馬也一樣,而蒙古馬就恰恰具備了這樣的特點。可以這麽說,至少在這個時代,蒙古馬是最適合戰場上使用的戰馬,他就是這個時代的t-34,皮實耐操量又足,無論多麽惡劣的自然環境都能適應,絕對能滿足遠東軍的需要。
以後蒙古軍團的騎兵,如果每人配備4-5匹戰馬,就能進行超遠距離的大縱深奔襲,沿途用以戰養戰的方式,那對敵人的後方將會是一場災難。
軍委會在蒙古軍團教導隊,開設了遠東騎兵訓練中心,以後將在各地建立十幾個騎兵訓練中心。還在遼東的遼河套、海參崴等地建立設施完備的軍馬場。
以後遠東軍所有幹部戰士,必須學會熟練騎乘戰馬,不要求你拿著馬刀衝陣,但是必須具備騎著戰馬進行遠距離行軍的能力。軍委會將製定馬術訓練計劃,今後部隊每年的考核,將把基礎騎術、長途騎馬行軍等科目,列為部隊每年兩次的訓練考核必考科目。
對於遠東軍的幹部戰士來說,每年夏冬兩季的訓練考核,是所有指戰員最重視的事情。如果其中一次考核不達標,會給予這名戰士一次機會,但是下一次考核再不達標,那隻有進入二線勤務人員,兵齡達到五年自動退伍。以後在部隊將失去深造、提幹、晉升士官等機會,可以說是毫無前途了。(未完待續。。)
ps:感謝頭疼也不行大大成為本書長老,謝謝大大的的一路陪伴,你的支持是茶頭最大的動力,謝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