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蒙毅,拜見陛下。”
承天殿中,蒙毅恭恭敬敬對著坐在王座上的嬴政拱手一拜道。
“坐。”
嬴政放下手中的毛筆,對著蒙毅道。
兩名內侍搬來一張特製的四腳木椅,放在了蒙毅身後。
“謝陛下。”
蒙毅再次拱手一拜,然後直接一屁股坐了下去。
“對於土改新政你有何見解?”
嬴政麵無表情,眉頭緊鎖道。
“陛下是指耕地紛亂之事?”
蒙毅感到心中沉甸甸的,這一刀,陛下還是要落下來了。
“自朕一統天下,治道運行,諸產得宜,皆有法式。”
“可這些當地官吏,食君之祿,卻肆意曲解朝廷律令,對朝廷法度置若罔聞。”
“其心可誅,其行可恨矣。”
“掃滅六國,朕頒施恩政,使黔首自實其田。”
“本意,蓄養天下萬民,不再流離失所,得安居,享太平。”
“然各地良田,過半皆為權貴竊據之,民擁田者,不足其半。”
“長此以往,民耕田者,而不得其糧,果腹尚艱辛,帝國興盛又從何談起?”
嬴政黑著一張臉,聲音有些冰寒刺骨道。
“陛下,耕地弊端,古來有之。”
“黔首耕地貧瘠,非秦之過,乃往昔舊疾也。”
“自虞夏商周,社會資源皆被權貴把持,民無業田,淪為貴族蓄奴。”
“陛下有改天換地之偉力,廢奴隸製,還天下黔首於自由身,不再被貴族奴役。”
“自古以來,王公貴胄,貪索無度,占良田以肥私兵。”
“豪門巨賈,茁壯成長,以致目無君父,竊國產以壯己身。”
“今天下,田地資源,失衡傾斜,實為數千年頑疾矣。”
蒙毅看出了陛下的不滿與憤慨,連忙開口道。
“秦人居有所敞,食有所依,得安盛世。”
“今天下一統,六合歸秦。”
“山東六國之民,皆為秦之子民也。”
“朕貴為神州大地之主,四海共尊。”
“絕不容忍此等荒謬絕倫之事,在大秦帝國的版圖上存在。”
“凡大秦帝國之民,皆理應擁有田產以養家糊口,傳承祖先的意誌,開枝散葉。”
“傳朕旨意,頒布律令。凡大秦載冊之民,皆享有帝國賦予的生存權利。”
“一戶二十畝耕地為本,帝國拒絕承認貴胄豪紳田產之合法權益。”
“非帝國之功勳田,一律視為非法占地,收歸國有,統一分配於民。”
“令下三月,抗令不遵者,舉族皆於流放戍邊,財產充歸國庫。”
“令下一年,各地官吏,當上奏治地,耕田實況。”
“逾令不懲,與之同罪。”
“報而不實,夷滅三族。”
嬴政渾身散發著鐵血之氣,語氣不容置否道。
“臣,謹遵陛下聖喻。”
蒙毅連忙拱手一拜道,他知道陛下心意已決,自己出言相勸也是於事無補。
嬴政看到了蒙毅有些欲言又止,開口詢問道:“有什麽話就直言吧!”
“陛下布施恩政,實乃天下蒼生之福祉。”
“可剔除頑疾並非一日之功,臣有些憂慮,陛下此舉是否太過激進冒險。”
“帝國如今不斷西擴,實在不宜操之過急。”
蒙毅聽到陛下詢問,毫不隱瞞說出了自己心中的隱憂。
“身上有一塊爛肉,如果不立刻忍痛全部剜掉,隻會慢慢繼續蔓延擴大。”
“這些人都是大秦帝國身上的腐爛之肉,一點點清理掉,隻會讓帝國蒙受更大的損失。”
“頑疾尚需猛藥醫,邪風當用重典移。”
嬴政態度強硬,擲地有聲道。
“陛下聖明,臣謹遵陛下教誨。”
“臣以為應當防範於未然,關中有十幾萬大軍,不會出太大亂子。”
“應征調大軍,布防山東六國,以策萬全。”
蒙毅頓了頓,神色鄭重道。
“六國尚存時,幾百萬大軍都擋不住大秦兵鋒。”
“六國都亡了,一群跳梁小醜焉敢與大秦為敵乎?”
“各地城防軍足矣掌控局勢,否則朝廷每年發放這麽糧餉何用?”
“朕能橫掃一次六國,就算他們有膽子與朕為敵,再滅一遍六國便是。”
“再者,此政最終受益者乃天下萬民。”
“他們想與朕為敵,難道天下百姓也全都要與朕為敵嗎?”
嬴政毫不在意,言語之間透漏著對六國貴胄的輕蔑。
高啊!
不得不說,陛下之手腕,異常淩厲兇殘啊!
不費朝廷半點錢糧,用六國貴胄之財帛,博天下之民心。
“陛下聖明,臣明白了。”
蒙毅由衷道,心中對六國權貴不由有些同情。
為什麽是六國權貴呢?
因為秦國貴族,絕大多數都是軍功授田,屬於軍功田,不再此令波及之下。
即便有些貴族私下購買耕地,那也不會傷及根本,頂多放點血,以保周全。
山東六國貴胄如果沒有民意支持,一群拔掉牙的猛獸,又能翻起什麽浪花?
待宰之徒而已!
“陛下,三川郡守蕭何求見。”
就在這時,黎晰走了進來,稟報道。
“宣。”
嬴政對蒙毅擺了擺手,然後對黎晰道。
“臣告退。”
蒙毅再次拱手一拜,然後便離去了。
“遵旨。”
黎晰也幾乎同時拱手一拜道,與蒙毅一前一後離開了大殿。
沒過多久,穿著朝服的蕭何,緩緩走了進來,對著嬴政拱手一拜道:“臣蕭何,拜見陛下。”
“蕭卿免禮。”
嬴政神色露出一絲笑意,聲音溫和道。
“謝陛下。”
蕭何恭恭敬敬道,然後站在原地,等候陛下垂訓。
“幾年不見,蕭卿現在可是意氣風發,滿麵春風啊!”
看著蕭何的氣質變化很大,嬴政含笑道。
“全仰賴陛下栽培,方有今日之蕭何也。”
蕭何也是麵帶陪笑,語氣充滿了感激道。
“這幾年來,在三川辦差,有何感觸?”
嬴政隨口一問道。
但在蕭何聽來,卻又是另一番韻味。
陛下是在詢問自己,三川郡的吏治吧?
“迴陛下,臣初到三川後,便立刻著手核實耕田之數。”
“整頓吏治,鼓勵百姓,開荒畜牧,嚴懲惡霸,廣傳秦律,以明聖主之德。”
“幾年來,臣親力親為,招收山野流民,率領三川幹吏與失地流民共同開墾荒地,約數千傾之良田。”
“所得之地,悉數分發於流民,以彰皇恩浩蕩。”
蕭何三言兩語就將自己幾年辛苦,輕描淡寫的表露出來。
“哈哈哈哈哈!”
“朕果然沒有看錯人,愛卿真乃國之股肱之臣。”
“辛苦愛卿了,朕心甚慰。”
“既然愛卿已經全麵清點三川郡耕田,朕很好奇三川佃戶之民究竟有多少?”
嬴政先是對蕭何一陣誇讚,然後目光閃爍著精芒,看向蕭何道。
蕭何頓時心中一沉,陛下一路過來,所殺之官吏,不計其數。
既然陛下詢問,那作為臣子,自然不敢隱瞞。
隻是還需思慮一番,要如何巧妙迴答陛下,否則難保聖怒之下,遍地屍骸。
大約半個時辰後……
聽完蕭何的話,嬴政心中微微歎了一口氣。
自己死後六國貴族何以敢造反?
胡亥與趙高亂國固然重要,但更多的是社會資源嚴重傾斜,百姓不得其田。
秦人大多數都有軍功授田,弊端尚不凸顯。
山東六國各地,資源耕田,絕大多數都被權貴所把持。
若逢天災之年,又加上官府不作為,這些手握打量資源的權貴,心思就開始活躍起來。
自己的仁慈,換不來天下久安,隻是換來了短暫的假象。
自己活著,這些鼠輩不敢興風作浪,因為他們清楚與自己作對的下場,隻有死。
這一次土改,就是要徹底解決掉弊端。
失去了興風作浪的資本,朕倒要看看他們還拿什麽來禍亂天下?
“朕已下旨,對六國舊辟權貴,非法所得,不予承認。”
“所占耕田,水產,礦產,統統收歸國有。”
“各地所得良田,以每戶二十畝為限,下發黔首,收編流民,以恩養蒼生。”
嬴政目光冷淡,聲音洪亮道。
“陛下聖明。”
“臣收到朝廷公文之後,已開始著手此事。”
“但朝廷政令推行下去,卻困難重重,並非易事也。”
蕭何先是讚頌道,然後有些一籌莫展道。
“不奉法令,該抓就抓,該殺就殺。”
“衙役不夠,就調動城防軍,城防軍不行,朕就派大軍過來。”
“將山東六國再犁一遍,朕還不信了,他們還能翻了天不成?”
嬴政劍眉一挑,十分簡單粗暴道。
蕭何聽的是一愣一愣的,笑著道:“有陛下的定心丸,臣就敢放手去做了。”
“你是三川郡守,你的身後站著的是大秦帝國。”
“給朕大膽去做,就算出了天大的事,那也有朕來抗。”
嬴政態度強硬,對於六國貴族,根本沒有半點好感。
“臣領旨。”
蕭何眼皮一跳,陛下這話不可謂不重啊!
“不久前你上奏書,自請罰俸一年,所為何事?”
嬴政目光閃閃,看著蕭何,意味深長道。
“迴陛下,臣與故韓張良有些許交情。”
“他曾來找過臣,意圖不軌,被臣所拒。”
“念及舊交之情,臣並未將其拘押,請陛下降罪。”
蕭何坦然相告,直接跪下請罪道。
“蕭卿能夠坦言告之,朕心甚慰。”
“君子絕交,不出惡語。”
“大秦依法立國,奸行未露,法何以行?”
“秦律誅行,勿誅心矣。”
“張良之流,難登大雅之堂,不足為懼。”
“一百個張良,也不如朕的蕭卿半根毫發,快快請起。”
嬴政嚴肅的麵孔,立刻露出如同春風般的微笑道。
“謝陛下。”
蕭何心中鬆了一口氣,之前還真怕陛下因此對自己心生芥蒂。
現在看來,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你在三川郡幾年了,可有什麽特別發現?”
嬴政看著剛剛站起來的蕭何,大有深意道。
特別發現?
什麽發現?
蕭何一時間有些沒反應過來,迷糊道:“陛下是指?”
“意圖不軌,禍國殃民的不法之徒。”
嬴政提醒道。
“陛下這麽一說,臣還倒想起來了。”
“桌氏,在滎陽十分活躍。”
“郡府大小官吏與之私交甚密,就連府役差丁都對卓氏禮敬三分。”
“其多次拜訪於臣,出手之豪綽,觸目驚心。”
蕭何聽陛下這麽一說,更加覺得桌氏行事做派大有古怪。
“可是故趙大商賈,以煉鐵聞名於世的卓氏?”
嬴政明知故問,看著蕭何道。
“迴陛下,正是故趙卓氏。”
蕭何連忙道。
“拉攏大秦之官吏,他們卓氏意欲何為啊?”
嬴政變臉比翻書還快,臉上的笑意漸漸散去,取而代之的是,陰雲密布。
“陛下,卓氏一族,拉攏官吏,結交豪強,招募武士,圈養門客。”
“其心可誅,不得不察。”
“卓氏鐵器遍天下,雖有經商之利誘導,但臣以為未嚐沒有異心。”
蕭何神色凝重,向嬴政上諫道。
“卓氏給蕭卿送的什麽寶物,讓朕一睹為快。”
嬴政好像沒有聽到蕭何的話,反而岔開話題道。
?????
蕭何滿腦子問號,感覺有些跟不上陛下的節奏,咋說著說著就跑偏題了呢?
“陛下,臣全都拒絕了,並未收下。”
蕭何訕訕一笑,略顯尷尬道。
“蕭何,不是朕說你。”
“日後再有人給你送禮,你就照單全收,何必要拒絕?”
嬴政一臉認真之色,對蕭何言傳身教道。
“啊?”
蕭何有些呆滯,陛下不是一直都對貪官汙吏,痛惡萬分的嗎?
“很驚訝?”
“你不收,他們還會送給別人。”
“自古財帛動人心,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抵抗的了誘惑。”
“人嘛!各有所好,隻要投其所好,總會有所收獲。”
“殺一可儆百,但天下貪婪之心,何止千千萬萬?”
“就算殺盡了天下貪婪之人,還會有人繼續沉淪,難抵誘惑,殺之不絕,誅之難盡矣。”
嬴政語氣頗為耐人尋味,對蕭何闡述一個截然不同的觀念。
陛下這是在試探我嗎?
蕭何心中有些忐忑起來,思前想後,再三斟酌道:“陛下,法不嚴,則吏不明,吏不明,民何安矣。”
“法從心生,心從人生。”
“欲治世先明心,欲明心乃正己身。”
“欲望貪婪乃人之劣性,古今往來,芸芸眾生數不勝數。”
“真正能夠無欲無求者,以渡天下蒼生為己任者,何人矣?”
嬴政淡淡一笑,反問道。
“陛下聖明,臣不及也。”
蕭何拱了拱手,然後尊敬道。
“為官先修德,所以朕才修學以教萬民。”
“律法隻是懸在罪惡之徒頭上的一柄利刃,時刻提醒著他們。”
“想要溯本正清,還需從根源入手,隻有滿懷崇高理想的信徒,才擁有一顆朝聖之心。”
嬴政神采奕奕,對蕭何道。
蕭何聽的有些雲裏霧裏,但又不得不開口道:“陛下字字玄機,臣愚鈍。”
“朕已設宴,為愛卿接風洗塵,你先迴府吧!晚上帶著家人,一同入宮赴宴。”
嬴政笑了笑,並沒有繼續說下去的意思,而是話鋒一轉道。
“臣遵旨,告退。”
蕭何滿腹狐疑,隻能老老實實拱手一拜,然後帶著滿腦子疑惑緩緩離開了行宮大殿。
“德安王子,大王要與秦國為敵,實為不智,王子當早做謀斷才是。”
酈食其看著坐在草地上,了望遠方蔚藍天際的德安王子,神色凝重道。
過了許久,德安王子才轉過身,眼神陰冷的看著酈食其道:“酈先生,羯陵伽可能打不過秦人。但秦人扶持的傀儡摩揭陀,羯陵伽也打不過嗎?”
酈食其歎了一口氣,公子將閭非是明主,幾年前自己便離開了他。
後來心灰意冷,恰逢朝廷大力扶持出海探險,自己便隨著商隊離開了秦國,遊曆異國番邦。
來到羯陵伽後,承蒙德安王子賞識,便為這個羯陵伽未來的國王出謀劃策。
羯陵伽能夠擺脫孔雀王朝的控製,並打敗了孔雀王朝的軍隊,就是自己的獻計。
“公子,非是酈某口不擇言,而是秦人威震天下,橫掃八荒,絕非一時氣運。”
“一支軍隊,如果獲得一二次大勝,尚有僥幸之嫌。”
“可這支鐵血軍團,自商鞅變法,百年來,東征西討,南征北戰,威震八方,兇名赫赫。”
“至秦皇嬴政繼位後,這支大軍更是戰必勝,攻必克,所向披靡,天下敬畏。”
“摩揭陀得到了秦軍的精心訓練,配置精良的軍械,羯陵伽獲勝的希望渺茫。”
“若酈某預測有誤,願獻頸上頭顱,向德安王子謝罪。”
“摩揭陀必勝,大王會敗的很慘。”
酈食其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樣,字字珠璣,斬釘截鐵道。
“酈先生這是說的什麽話啊?”
“德安愚昧,若有怠慢先生之處,還望先生海涵。”
“請先生教我,救救羯陵伽吧!”
德安臉上頓時露出賠笑,言語恭敬道。
“公子不是一直心懷大誌嗎?”
“此乃天賜良機,如若不取,終將招致其禍矣。”
酈食其的聲音宛如充滿了無盡魔力,對著德安王子大有深意道。
德安王子眼神閃爍著希冀的光芒,閃爍不息,沉默良久之後,他故作不明所以道:“請先生直言。”
“大王前往邊疆迎戰摩揭陀大軍,如今舉國隻有三萬大軍,戒備其它敵人。”
“大王又危在旦夕,兵敗消息很快就會響徹整個羯陵伽。”
“德安王子身為羯陵伽國的王儲,理應挺身而出。”
“力挽狂瀾於既倒,扶之大廈於將傾。”
“收編三萬大軍,募集兵俑精壯,收攬兵權,率大軍隨時策應。”
“一旦大王兵敗身死,這羯陵伽國未來的重擔,就隻能靠德安王子來擔起。”
酈食其說完之後,就緩緩看向了遠方的天際,宛如自言自語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德安眼神微微眯了起來,熊熊野望在他的內心之中宛如被點燃的幹柴,時刻侵蝕著他那顆不屈之心。
“如果父王僥幸得勝又當如何?”
德安同樣望著藍藍的天空,沉聲道。
“公子知道梟嗎?”
酈食其話鋒一轉,答非所答道。
“???”
“請先生不吝賜教。”
德安王子十分疑惑,有些沒轉過來彎。
“這是一種鳥的名字,梟鳥生下自己的孩子後,會讓小梟鳥吃掉自己成長。”
“梟鳥尚且知道犧牲自己,成全子嗣。”
“以大王之英明,定然不會連一隻梟鳥都不如。”
“德安王子心懷淩雲衝天之誌,如此膚淺之理,理當不用在下多嘴。”
酈食其意味深長道。
德安王子的眼神越來越淩厲,對著酈食其拱手道:“聽先生一席話,令德安茅塞頓開。”
我那愚蠢剛愎自用的父親,終究扛不起羯陵伽的未來!
羯陵伽數百萬族人的命運,就要本王子來背負了……
承天殿中,蒙毅恭恭敬敬對著坐在王座上的嬴政拱手一拜道。
“坐。”
嬴政放下手中的毛筆,對著蒙毅道。
兩名內侍搬來一張特製的四腳木椅,放在了蒙毅身後。
“謝陛下。”
蒙毅再次拱手一拜,然後直接一屁股坐了下去。
“對於土改新政你有何見解?”
嬴政麵無表情,眉頭緊鎖道。
“陛下是指耕地紛亂之事?”
蒙毅感到心中沉甸甸的,這一刀,陛下還是要落下來了。
“自朕一統天下,治道運行,諸產得宜,皆有法式。”
“可這些當地官吏,食君之祿,卻肆意曲解朝廷律令,對朝廷法度置若罔聞。”
“其心可誅,其行可恨矣。”
“掃滅六國,朕頒施恩政,使黔首自實其田。”
“本意,蓄養天下萬民,不再流離失所,得安居,享太平。”
“然各地良田,過半皆為權貴竊據之,民擁田者,不足其半。”
“長此以往,民耕田者,而不得其糧,果腹尚艱辛,帝國興盛又從何談起?”
嬴政黑著一張臉,聲音有些冰寒刺骨道。
“陛下,耕地弊端,古來有之。”
“黔首耕地貧瘠,非秦之過,乃往昔舊疾也。”
“自虞夏商周,社會資源皆被權貴把持,民無業田,淪為貴族蓄奴。”
“陛下有改天換地之偉力,廢奴隸製,還天下黔首於自由身,不再被貴族奴役。”
“自古以來,王公貴胄,貪索無度,占良田以肥私兵。”
“豪門巨賈,茁壯成長,以致目無君父,竊國產以壯己身。”
“今天下,田地資源,失衡傾斜,實為數千年頑疾矣。”
蒙毅看出了陛下的不滿與憤慨,連忙開口道。
“秦人居有所敞,食有所依,得安盛世。”
“今天下一統,六合歸秦。”
“山東六國之民,皆為秦之子民也。”
“朕貴為神州大地之主,四海共尊。”
“絕不容忍此等荒謬絕倫之事,在大秦帝國的版圖上存在。”
“凡大秦帝國之民,皆理應擁有田產以養家糊口,傳承祖先的意誌,開枝散葉。”
“傳朕旨意,頒布律令。凡大秦載冊之民,皆享有帝國賦予的生存權利。”
“一戶二十畝耕地為本,帝國拒絕承認貴胄豪紳田產之合法權益。”
“非帝國之功勳田,一律視為非法占地,收歸國有,統一分配於民。”
“令下三月,抗令不遵者,舉族皆於流放戍邊,財產充歸國庫。”
“令下一年,各地官吏,當上奏治地,耕田實況。”
“逾令不懲,與之同罪。”
“報而不實,夷滅三族。”
嬴政渾身散發著鐵血之氣,語氣不容置否道。
“臣,謹遵陛下聖喻。”
蒙毅連忙拱手一拜道,他知道陛下心意已決,自己出言相勸也是於事無補。
嬴政看到了蒙毅有些欲言又止,開口詢問道:“有什麽話就直言吧!”
“陛下布施恩政,實乃天下蒼生之福祉。”
“可剔除頑疾並非一日之功,臣有些憂慮,陛下此舉是否太過激進冒險。”
“帝國如今不斷西擴,實在不宜操之過急。”
蒙毅聽到陛下詢問,毫不隱瞞說出了自己心中的隱憂。
“身上有一塊爛肉,如果不立刻忍痛全部剜掉,隻會慢慢繼續蔓延擴大。”
“這些人都是大秦帝國身上的腐爛之肉,一點點清理掉,隻會讓帝國蒙受更大的損失。”
“頑疾尚需猛藥醫,邪風當用重典移。”
嬴政態度強硬,擲地有聲道。
“陛下聖明,臣謹遵陛下教誨。”
“臣以為應當防範於未然,關中有十幾萬大軍,不會出太大亂子。”
“應征調大軍,布防山東六國,以策萬全。”
蒙毅頓了頓,神色鄭重道。
“六國尚存時,幾百萬大軍都擋不住大秦兵鋒。”
“六國都亡了,一群跳梁小醜焉敢與大秦為敵乎?”
“各地城防軍足矣掌控局勢,否則朝廷每年發放這麽糧餉何用?”
“朕能橫掃一次六國,就算他們有膽子與朕為敵,再滅一遍六國便是。”
“再者,此政最終受益者乃天下萬民。”
“他們想與朕為敵,難道天下百姓也全都要與朕為敵嗎?”
嬴政毫不在意,言語之間透漏著對六國貴胄的輕蔑。
高啊!
不得不說,陛下之手腕,異常淩厲兇殘啊!
不費朝廷半點錢糧,用六國貴胄之財帛,博天下之民心。
“陛下聖明,臣明白了。”
蒙毅由衷道,心中對六國權貴不由有些同情。
為什麽是六國權貴呢?
因為秦國貴族,絕大多數都是軍功授田,屬於軍功田,不再此令波及之下。
即便有些貴族私下購買耕地,那也不會傷及根本,頂多放點血,以保周全。
山東六國貴胄如果沒有民意支持,一群拔掉牙的猛獸,又能翻起什麽浪花?
待宰之徒而已!
“陛下,三川郡守蕭何求見。”
就在這時,黎晰走了進來,稟報道。
“宣。”
嬴政對蒙毅擺了擺手,然後對黎晰道。
“臣告退。”
蒙毅再次拱手一拜,然後便離去了。
“遵旨。”
黎晰也幾乎同時拱手一拜道,與蒙毅一前一後離開了大殿。
沒過多久,穿著朝服的蕭何,緩緩走了進來,對著嬴政拱手一拜道:“臣蕭何,拜見陛下。”
“蕭卿免禮。”
嬴政神色露出一絲笑意,聲音溫和道。
“謝陛下。”
蕭何恭恭敬敬道,然後站在原地,等候陛下垂訓。
“幾年不見,蕭卿現在可是意氣風發,滿麵春風啊!”
看著蕭何的氣質變化很大,嬴政含笑道。
“全仰賴陛下栽培,方有今日之蕭何也。”
蕭何也是麵帶陪笑,語氣充滿了感激道。
“這幾年來,在三川辦差,有何感觸?”
嬴政隨口一問道。
但在蕭何聽來,卻又是另一番韻味。
陛下是在詢問自己,三川郡的吏治吧?
“迴陛下,臣初到三川後,便立刻著手核實耕田之數。”
“整頓吏治,鼓勵百姓,開荒畜牧,嚴懲惡霸,廣傳秦律,以明聖主之德。”
“幾年來,臣親力親為,招收山野流民,率領三川幹吏與失地流民共同開墾荒地,約數千傾之良田。”
“所得之地,悉數分發於流民,以彰皇恩浩蕩。”
蕭何三言兩語就將自己幾年辛苦,輕描淡寫的表露出來。
“哈哈哈哈哈!”
“朕果然沒有看錯人,愛卿真乃國之股肱之臣。”
“辛苦愛卿了,朕心甚慰。”
“既然愛卿已經全麵清點三川郡耕田,朕很好奇三川佃戶之民究竟有多少?”
嬴政先是對蕭何一陣誇讚,然後目光閃爍著精芒,看向蕭何道。
蕭何頓時心中一沉,陛下一路過來,所殺之官吏,不計其數。
既然陛下詢問,那作為臣子,自然不敢隱瞞。
隻是還需思慮一番,要如何巧妙迴答陛下,否則難保聖怒之下,遍地屍骸。
大約半個時辰後……
聽完蕭何的話,嬴政心中微微歎了一口氣。
自己死後六國貴族何以敢造反?
胡亥與趙高亂國固然重要,但更多的是社會資源嚴重傾斜,百姓不得其田。
秦人大多數都有軍功授田,弊端尚不凸顯。
山東六國各地,資源耕田,絕大多數都被權貴所把持。
若逢天災之年,又加上官府不作為,這些手握打量資源的權貴,心思就開始活躍起來。
自己的仁慈,換不來天下久安,隻是換來了短暫的假象。
自己活著,這些鼠輩不敢興風作浪,因為他們清楚與自己作對的下場,隻有死。
這一次土改,就是要徹底解決掉弊端。
失去了興風作浪的資本,朕倒要看看他們還拿什麽來禍亂天下?
“朕已下旨,對六國舊辟權貴,非法所得,不予承認。”
“所占耕田,水產,礦產,統統收歸國有。”
“各地所得良田,以每戶二十畝為限,下發黔首,收編流民,以恩養蒼生。”
嬴政目光冷淡,聲音洪亮道。
“陛下聖明。”
“臣收到朝廷公文之後,已開始著手此事。”
“但朝廷政令推行下去,卻困難重重,並非易事也。”
蕭何先是讚頌道,然後有些一籌莫展道。
“不奉法令,該抓就抓,該殺就殺。”
“衙役不夠,就調動城防軍,城防軍不行,朕就派大軍過來。”
“將山東六國再犁一遍,朕還不信了,他們還能翻了天不成?”
嬴政劍眉一挑,十分簡單粗暴道。
蕭何聽的是一愣一愣的,笑著道:“有陛下的定心丸,臣就敢放手去做了。”
“你是三川郡守,你的身後站著的是大秦帝國。”
“給朕大膽去做,就算出了天大的事,那也有朕來抗。”
嬴政態度強硬,對於六國貴族,根本沒有半點好感。
“臣領旨。”
蕭何眼皮一跳,陛下這話不可謂不重啊!
“不久前你上奏書,自請罰俸一年,所為何事?”
嬴政目光閃閃,看著蕭何,意味深長道。
“迴陛下,臣與故韓張良有些許交情。”
“他曾來找過臣,意圖不軌,被臣所拒。”
“念及舊交之情,臣並未將其拘押,請陛下降罪。”
蕭何坦然相告,直接跪下請罪道。
“蕭卿能夠坦言告之,朕心甚慰。”
“君子絕交,不出惡語。”
“大秦依法立國,奸行未露,法何以行?”
“秦律誅行,勿誅心矣。”
“張良之流,難登大雅之堂,不足為懼。”
“一百個張良,也不如朕的蕭卿半根毫發,快快請起。”
嬴政嚴肅的麵孔,立刻露出如同春風般的微笑道。
“謝陛下。”
蕭何心中鬆了一口氣,之前還真怕陛下因此對自己心生芥蒂。
現在看來,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你在三川郡幾年了,可有什麽特別發現?”
嬴政看著剛剛站起來的蕭何,大有深意道。
特別發現?
什麽發現?
蕭何一時間有些沒反應過來,迷糊道:“陛下是指?”
“意圖不軌,禍國殃民的不法之徒。”
嬴政提醒道。
“陛下這麽一說,臣還倒想起來了。”
“桌氏,在滎陽十分活躍。”
“郡府大小官吏與之私交甚密,就連府役差丁都對卓氏禮敬三分。”
“其多次拜訪於臣,出手之豪綽,觸目驚心。”
蕭何聽陛下這麽一說,更加覺得桌氏行事做派大有古怪。
“可是故趙大商賈,以煉鐵聞名於世的卓氏?”
嬴政明知故問,看著蕭何道。
“迴陛下,正是故趙卓氏。”
蕭何連忙道。
“拉攏大秦之官吏,他們卓氏意欲何為啊?”
嬴政變臉比翻書還快,臉上的笑意漸漸散去,取而代之的是,陰雲密布。
“陛下,卓氏一族,拉攏官吏,結交豪強,招募武士,圈養門客。”
“其心可誅,不得不察。”
“卓氏鐵器遍天下,雖有經商之利誘導,但臣以為未嚐沒有異心。”
蕭何神色凝重,向嬴政上諫道。
“卓氏給蕭卿送的什麽寶物,讓朕一睹為快。”
嬴政好像沒有聽到蕭何的話,反而岔開話題道。
?????
蕭何滿腦子問號,感覺有些跟不上陛下的節奏,咋說著說著就跑偏題了呢?
“陛下,臣全都拒絕了,並未收下。”
蕭何訕訕一笑,略顯尷尬道。
“蕭何,不是朕說你。”
“日後再有人給你送禮,你就照單全收,何必要拒絕?”
嬴政一臉認真之色,對蕭何言傳身教道。
“啊?”
蕭何有些呆滯,陛下不是一直都對貪官汙吏,痛惡萬分的嗎?
“很驚訝?”
“你不收,他們還會送給別人。”
“自古財帛動人心,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抵抗的了誘惑。”
“人嘛!各有所好,隻要投其所好,總會有所收獲。”
“殺一可儆百,但天下貪婪之心,何止千千萬萬?”
“就算殺盡了天下貪婪之人,還會有人繼續沉淪,難抵誘惑,殺之不絕,誅之難盡矣。”
嬴政語氣頗為耐人尋味,對蕭何闡述一個截然不同的觀念。
陛下這是在試探我嗎?
蕭何心中有些忐忑起來,思前想後,再三斟酌道:“陛下,法不嚴,則吏不明,吏不明,民何安矣。”
“法從心生,心從人生。”
“欲治世先明心,欲明心乃正己身。”
“欲望貪婪乃人之劣性,古今往來,芸芸眾生數不勝數。”
“真正能夠無欲無求者,以渡天下蒼生為己任者,何人矣?”
嬴政淡淡一笑,反問道。
“陛下聖明,臣不及也。”
蕭何拱了拱手,然後尊敬道。
“為官先修德,所以朕才修學以教萬民。”
“律法隻是懸在罪惡之徒頭上的一柄利刃,時刻提醒著他們。”
“想要溯本正清,還需從根源入手,隻有滿懷崇高理想的信徒,才擁有一顆朝聖之心。”
嬴政神采奕奕,對蕭何道。
蕭何聽的有些雲裏霧裏,但又不得不開口道:“陛下字字玄機,臣愚鈍。”
“朕已設宴,為愛卿接風洗塵,你先迴府吧!晚上帶著家人,一同入宮赴宴。”
嬴政笑了笑,並沒有繼續說下去的意思,而是話鋒一轉道。
“臣遵旨,告退。”
蕭何滿腹狐疑,隻能老老實實拱手一拜,然後帶著滿腦子疑惑緩緩離開了行宮大殿。
“德安王子,大王要與秦國為敵,實為不智,王子當早做謀斷才是。”
酈食其看著坐在草地上,了望遠方蔚藍天際的德安王子,神色凝重道。
過了許久,德安王子才轉過身,眼神陰冷的看著酈食其道:“酈先生,羯陵伽可能打不過秦人。但秦人扶持的傀儡摩揭陀,羯陵伽也打不過嗎?”
酈食其歎了一口氣,公子將閭非是明主,幾年前自己便離開了他。
後來心灰意冷,恰逢朝廷大力扶持出海探險,自己便隨著商隊離開了秦國,遊曆異國番邦。
來到羯陵伽後,承蒙德安王子賞識,便為這個羯陵伽未來的國王出謀劃策。
羯陵伽能夠擺脫孔雀王朝的控製,並打敗了孔雀王朝的軍隊,就是自己的獻計。
“公子,非是酈某口不擇言,而是秦人威震天下,橫掃八荒,絕非一時氣運。”
“一支軍隊,如果獲得一二次大勝,尚有僥幸之嫌。”
“可這支鐵血軍團,自商鞅變法,百年來,東征西討,南征北戰,威震八方,兇名赫赫。”
“至秦皇嬴政繼位後,這支大軍更是戰必勝,攻必克,所向披靡,天下敬畏。”
“摩揭陀得到了秦軍的精心訓練,配置精良的軍械,羯陵伽獲勝的希望渺茫。”
“若酈某預測有誤,願獻頸上頭顱,向德安王子謝罪。”
“摩揭陀必勝,大王會敗的很慘。”
酈食其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樣,字字珠璣,斬釘截鐵道。
“酈先生這是說的什麽話啊?”
“德安愚昧,若有怠慢先生之處,還望先生海涵。”
“請先生教我,救救羯陵伽吧!”
德安臉上頓時露出賠笑,言語恭敬道。
“公子不是一直心懷大誌嗎?”
“此乃天賜良機,如若不取,終將招致其禍矣。”
酈食其的聲音宛如充滿了無盡魔力,對著德安王子大有深意道。
德安王子眼神閃爍著希冀的光芒,閃爍不息,沉默良久之後,他故作不明所以道:“請先生直言。”
“大王前往邊疆迎戰摩揭陀大軍,如今舉國隻有三萬大軍,戒備其它敵人。”
“大王又危在旦夕,兵敗消息很快就會響徹整個羯陵伽。”
“德安王子身為羯陵伽國的王儲,理應挺身而出。”
“力挽狂瀾於既倒,扶之大廈於將傾。”
“收編三萬大軍,募集兵俑精壯,收攬兵權,率大軍隨時策應。”
“一旦大王兵敗身死,這羯陵伽國未來的重擔,就隻能靠德安王子來擔起。”
酈食其說完之後,就緩緩看向了遠方的天際,宛如自言自語道:“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德安眼神微微眯了起來,熊熊野望在他的內心之中宛如被點燃的幹柴,時刻侵蝕著他那顆不屈之心。
“如果父王僥幸得勝又當如何?”
德安同樣望著藍藍的天空,沉聲道。
“公子知道梟嗎?”
酈食其話鋒一轉,答非所答道。
“???”
“請先生不吝賜教。”
德安王子十分疑惑,有些沒轉過來彎。
“這是一種鳥的名字,梟鳥生下自己的孩子後,會讓小梟鳥吃掉自己成長。”
“梟鳥尚且知道犧牲自己,成全子嗣。”
“以大王之英明,定然不會連一隻梟鳥都不如。”
“德安王子心懷淩雲衝天之誌,如此膚淺之理,理當不用在下多嘴。”
酈食其意味深長道。
德安王子的眼神越來越淩厲,對著酈食其拱手道:“聽先生一席話,令德安茅塞頓開。”
我那愚蠢剛愎自用的父親,終究扛不起羯陵伽的未來!
羯陵伽數百萬族人的命運,就要本王子來背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