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黑袍護法講述的救援計劃後,馬懷龍覺得十分滿意。
當然,不論是為了第一時間見到女神,還是為了鼓舞信徒們的士氣,馬懷龍明天都會親臨現場。
出於某種非常微妙的心態,馬懷龍希望潘啟玉親眼看到自己成功從萬跡的手中救出女神。
同時,馬懷龍也很想親眼看到潘啟玉被新生教的信徒們處決,從夜城消失。
……
一夜的時間很快過去,因為太過興奮,馬懷龍在床上翻來覆去,折騰了一夜都沒能睡著。
第二天上午,馬懷龍頂著兩個黑眼圈,早早的來到了6號樓附近盯梢。
按照黑袍護法的說法,為了不引起萬跡手下的注意,信徒們會偽裝成不同的路人,分批次向著6號樓靠近,直到正午的時候,聖戰才會正式開始,聚攏到此地的信徒們在看到信號後,會同時向著6號樓發起進攻,埋在女神身邊的人則會掩護著女神向外撤。
此時不過上午十點,小區周圍的行人卻比往日多了不止十倍。
小區門口的小巷裏更是憑空出現了一片臨時搭建的露天小市場,有些人在擺賣各種價格低廉的日用品,有些人在賣一些自家種植的蔬菜,還有些人在賣煎餅果子、炸年糕、鐵板豆腐等小吃。
隨著這片小市場的出現,越來越多的人在這附近聚集起來,或是看看路邊的各種小玩意兒,或是買上一份路邊小吃,慢悠悠的在小巷裏閑逛。
馬懷龍不清楚這些在小巷子裏閑逛的人到底有多少是新生教的信徒,但這樣一種聚集方式無疑是最合適的。
城中村裏本就經常會有這種集會,信徒們的聚集並沒有引起守在六號樓單元門口的保鏢們的絲毫懷疑。
或許是察覺到了這條小巷裏有集會,生意會比較好做,越來越多的小商販們向著此地趕來,在周邊的小巷子裏麵擺起了地攤。
人群的聚集就好像滾雪球一般,閑逛的顧客與做生意的小販們相互吸引,不斷地向著此地聚集。
當然,聚集到此地的基本都是夜城的底層人民。
這種位於陋巷之中的小攤位,夜城的富人們是一向不屑於光顧的,理由特別簡單,嫌髒。
相較於夜城富人們的不屑,夜城的中產們對於底層人民的態度則複雜了許多。
當在車水馬龍的繁華市中心看到零星的底層人民時,中產們的心底大多是鄙夷不屑的,就算看到外觀上特別慘的底層人民,也很難升起同情,有的隻是嫌棄與厭惡。
可到了城中村這種底層人民遍地都是的地方,中產們的心底則會升起一股不可名狀的恐懼,到底在害怕些什麽,他們也不清楚。
所以就算這片城中村再怎麽熱鬧,恐懼底層人民的中產也是不會來光顧的。
此時還未到正午,馬懷龍放眼望去,這片城中村已經擠滿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就連附近的大路周圍也排滿了一家家賣小吃的攤位。
雖然通過最近幾天的演講,馬懷龍知道新生教的信徒們很多,但眼前擁擠的人群規模實在有些超乎馬懷龍的預料。
這種人山人海的場景,馬懷龍隻在家鄉每年十五的燈會上見到過。
馬懷龍十分懷疑這摩肩接踵的人群裏大部分都是來趕集的圍觀群眾,新生教的信徒應該不會這麽多。
畢竟殺一個潘啟玉,同時從萬跡手裏救走女神,百十號強壯的信徒就已經足夠,聚集上萬信徒來到此處,實在是有些太過誇張。
眼看著時間將要到正午十二點,馬懷龍跺了跺因久站而微微發麻的腳,向著小區門口走去。
馬懷龍不知道的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早已有人盯上了他。
李逸仙最近一直在通過“姐姐”的人脈探查潘啟玉、蘇梓昕和馬懷龍的動向。
潘啟玉每天與萬跡混在一起送外賣,他的動向倒是很好掌握。
可自打蘇梓昕砍袁永壽的視頻上了微博熱搜後,蘇梓昕整個人好似人間蒸發了一般,完全找不到任何蹤跡。
袁永壽與一眾世家子弟之前都將注意力都放在了潘啟玉和蘇梓昕身上,完全沒有將馬懷龍這個小跟班一樣的角色放入眼中。
在他們看來,馬懷龍來自窮鄉僻壤,不可能見過什麽大世麵,除了跟在蘇梓昕後麵打雜外,絕對成不了什麽大氣候。
不想馬懷龍居然單殺了楚時。
此事也令眾人收起了之前的輕視,重新認識了馬懷龍。
然而在擊殺了楚時之後,馬懷龍仿佛早就料到了眾人會尋找自己,也如蘇梓昕一般,徹底失去了蹤跡。
李逸仙也曾試著追蹤潘啟玉的手機通訊,想要通過他的通話記錄摸到蘇梓昕與馬懷龍二人聯係的方式,從而利用手機定位找尋蘇馬二人的下落。
然而潘啟玉三人似是早有防備,潘啟玉的手機就像個擺設,沒有任何通話與短信記錄,萬跡的手機上倒是有不少通話記錄,卻都是那些點外賣的顧客,根本無從查起。
此事令好不容易決定聯手鏟除潘啟玉三人的世家子弟們陷入了十分尷尬的境地。
一方麵,潘啟玉始終跟在萬跡身旁送外賣,行蹤不定,實在不太容易下手。
另一方麵,蘇梓昕和馬懷龍又躲的完全找不到蹤跡,眾人更是無從下手。
無奈之下,眾人隻得揀選著順手的兵器,在李逸仙提供的別墅裏磨練著自己殺人的技巧,以備不時之需。
雖然這夜城沒有天地元氣,眾人的神識化身並不能修行,但根據一些武學招式,配合著自己普通到有些拉胯的身體,製定幾套適合自己的殺人技還是沒什麽問題的。
好在連續盯了潘啟玉幾天後,眾人終於得到了一個有用的信息。
潘啟玉和萬跡居然連續五天都在同一家餐館吃午飯。
而在這五天裏,有一個夜城當地的少年經常會在那餐館與他們見麵。
一眾世家子弟們隱隱有種感覺,這個夜城當地的少年極有可能就是連接潘啟玉和蘇梓昕的紐帶。
當然,不論是為了第一時間見到女神,還是為了鼓舞信徒們的士氣,馬懷龍明天都會親臨現場。
出於某種非常微妙的心態,馬懷龍希望潘啟玉親眼看到自己成功從萬跡的手中救出女神。
同時,馬懷龍也很想親眼看到潘啟玉被新生教的信徒們處決,從夜城消失。
……
一夜的時間很快過去,因為太過興奮,馬懷龍在床上翻來覆去,折騰了一夜都沒能睡著。
第二天上午,馬懷龍頂著兩個黑眼圈,早早的來到了6號樓附近盯梢。
按照黑袍護法的說法,為了不引起萬跡手下的注意,信徒們會偽裝成不同的路人,分批次向著6號樓靠近,直到正午的時候,聖戰才會正式開始,聚攏到此地的信徒們在看到信號後,會同時向著6號樓發起進攻,埋在女神身邊的人則會掩護著女神向外撤。
此時不過上午十點,小區周圍的行人卻比往日多了不止十倍。
小區門口的小巷裏更是憑空出現了一片臨時搭建的露天小市場,有些人在擺賣各種價格低廉的日用品,有些人在賣一些自家種植的蔬菜,還有些人在賣煎餅果子、炸年糕、鐵板豆腐等小吃。
隨著這片小市場的出現,越來越多的人在這附近聚集起來,或是看看路邊的各種小玩意兒,或是買上一份路邊小吃,慢悠悠的在小巷裏閑逛。
馬懷龍不清楚這些在小巷子裏閑逛的人到底有多少是新生教的信徒,但這樣一種聚集方式無疑是最合適的。
城中村裏本就經常會有這種集會,信徒們的聚集並沒有引起守在六號樓單元門口的保鏢們的絲毫懷疑。
或許是察覺到了這條小巷裏有集會,生意會比較好做,越來越多的小商販們向著此地趕來,在周邊的小巷子裏麵擺起了地攤。
人群的聚集就好像滾雪球一般,閑逛的顧客與做生意的小販們相互吸引,不斷地向著此地聚集。
當然,聚集到此地的基本都是夜城的底層人民。
這種位於陋巷之中的小攤位,夜城的富人們是一向不屑於光顧的,理由特別簡單,嫌髒。
相較於夜城富人們的不屑,夜城的中產們對於底層人民的態度則複雜了許多。
當在車水馬龍的繁華市中心看到零星的底層人民時,中產們的心底大多是鄙夷不屑的,就算看到外觀上特別慘的底層人民,也很難升起同情,有的隻是嫌棄與厭惡。
可到了城中村這種底層人民遍地都是的地方,中產們的心底則會升起一股不可名狀的恐懼,到底在害怕些什麽,他們也不清楚。
所以就算這片城中村再怎麽熱鬧,恐懼底層人民的中產也是不會來光顧的。
此時還未到正午,馬懷龍放眼望去,這片城中村已經擠滿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就連附近的大路周圍也排滿了一家家賣小吃的攤位。
雖然通過最近幾天的演講,馬懷龍知道新生教的信徒們很多,但眼前擁擠的人群規模實在有些超乎馬懷龍的預料。
這種人山人海的場景,馬懷龍隻在家鄉每年十五的燈會上見到過。
馬懷龍十分懷疑這摩肩接踵的人群裏大部分都是來趕集的圍觀群眾,新生教的信徒應該不會這麽多。
畢竟殺一個潘啟玉,同時從萬跡手裏救走女神,百十號強壯的信徒就已經足夠,聚集上萬信徒來到此處,實在是有些太過誇張。
眼看著時間將要到正午十二點,馬懷龍跺了跺因久站而微微發麻的腳,向著小區門口走去。
馬懷龍不知道的是,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早已有人盯上了他。
李逸仙最近一直在通過“姐姐”的人脈探查潘啟玉、蘇梓昕和馬懷龍的動向。
潘啟玉每天與萬跡混在一起送外賣,他的動向倒是很好掌握。
可自打蘇梓昕砍袁永壽的視頻上了微博熱搜後,蘇梓昕整個人好似人間蒸發了一般,完全找不到任何蹤跡。
袁永壽與一眾世家子弟之前都將注意力都放在了潘啟玉和蘇梓昕身上,完全沒有將馬懷龍這個小跟班一樣的角色放入眼中。
在他們看來,馬懷龍來自窮鄉僻壤,不可能見過什麽大世麵,除了跟在蘇梓昕後麵打雜外,絕對成不了什麽大氣候。
不想馬懷龍居然單殺了楚時。
此事也令眾人收起了之前的輕視,重新認識了馬懷龍。
然而在擊殺了楚時之後,馬懷龍仿佛早就料到了眾人會尋找自己,也如蘇梓昕一般,徹底失去了蹤跡。
李逸仙也曾試著追蹤潘啟玉的手機通訊,想要通過他的通話記錄摸到蘇梓昕與馬懷龍二人聯係的方式,從而利用手機定位找尋蘇馬二人的下落。
然而潘啟玉三人似是早有防備,潘啟玉的手機就像個擺設,沒有任何通話與短信記錄,萬跡的手機上倒是有不少通話記錄,卻都是那些點外賣的顧客,根本無從查起。
此事令好不容易決定聯手鏟除潘啟玉三人的世家子弟們陷入了十分尷尬的境地。
一方麵,潘啟玉始終跟在萬跡身旁送外賣,行蹤不定,實在不太容易下手。
另一方麵,蘇梓昕和馬懷龍又躲的完全找不到蹤跡,眾人更是無從下手。
無奈之下,眾人隻得揀選著順手的兵器,在李逸仙提供的別墅裏磨練著自己殺人的技巧,以備不時之需。
雖然這夜城沒有天地元氣,眾人的神識化身並不能修行,但根據一些武學招式,配合著自己普通到有些拉胯的身體,製定幾套適合自己的殺人技還是沒什麽問題的。
好在連續盯了潘啟玉幾天後,眾人終於得到了一個有用的信息。
潘啟玉和萬跡居然連續五天都在同一家餐館吃午飯。
而在這五天裏,有一個夜城當地的少年經常會在那餐館與他們見麵。
一眾世家子弟們隱隱有種感覺,這個夜城當地的少年極有可能就是連接潘啟玉和蘇梓昕的紐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