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都大學位於南京莫愁湖以南,兩者間隻隔著一條長安街。其原名集慶書院,大宋開國後才改名為現名,它的曆史要長過本朝四年,在武宗還是宋王的時候就建校了。
因為它是所很古老的學校,而且建校時條件有限,所以從一開始就有些先天不足,特別是占地不大這條。
隨著時間的流逝,當京都逐漸地變得繁華起來的時候,學校就更沒有擴展的空間了。無奈之下,京都大學就建了不少分院,散布在京城四處,這些分院加上這本校一起才算是個完整的京都大學。
初時因經費不足,所以當時的集慶書院並沒有建圍牆。到現在,雖然它每年收到的皇家與朝廷的巨額撥款、學生高額的學費、社會的饋贈,加起來是個令人驚心的數字,但這圍牆卻是一直未建。
這主要關乎於一種傳統,而這種傳統基於一種自信。武宗曾雲:民心可為城。意指:民心比城牆更值得依仗,若失了民心,城牆也是個無用之物。因此,大宋京都除皇城之外的城牆都拆了蓋民居,大學也自然要仿效了。
因此,校舍與民居界限模糊便是它的又一個特色。
如果你沿著京都大學所在的學府街閑逛,偶然看到一條曲徑通幽的小道,又偶然地走了進來,可發現有一群密密麻麻的建築,然後你又偶然地走進了其中的某幢,就也許會看到在某間房子裏有一群學生在上課。那請一定不要驚奇,因為你多半就是正好去到了京都大學某節課的課堂上了。
雖然京都大學的這種風格也許是個大缺點,也從來就沒有過別的學校要試圖去模仿它,但這卻無損於它二百年來作為天下第一名校的聲望。
在學子的心中,它永遠是那根最高的標竿,立在他們求學的路途上。
※※※
“梆梆梆。。。”
京都大學的教學區,提醒開課的鐵鍾聲已四處響起,催促著學生們紛紛進入課堂。
經史學院是京都大學最緊要、最有名望的專業,所以它自然也就是位於以南湖為中心的這片京都大學的老校園內。
校園大致分為五區:中區是環湖區,區內有一條著名的沿湖長廊。長廊總長二裏,內圍了西側的半個湖麵,連接著十八處精巧精致的樓、台、閣、齋、軒、榭、亭;西區是學校正門所在,是教務與教學區;南區西邊部份是教學區,東邊部份是家屬區;東區是學生的校舍住宿區,秦淮河就打此區外流經;北區的西邊部份是禮堂、廣場與幾處學術研究所,東邊部份則是運動場。若不是要急急忙忙地從東區趕去西區的課室,蘇湄定是會口裏含著顆糖果,慢悠悠地晃蕩著去上課,沿路上看看湖水、荷葉、樹林、小花什麽的。
不過,她此時離著那課室還有百來步路程,心中暗暗叫苦,第一天的課就遲到,難免給座師留下個不佳的印象,何況這位座師還是以嚴厲出名的經史院院長王承璞。
蘇湄本來早早就出了宿舍,準備去課室占據一個前排的位置。不想路上卻遇到了以前的同窗,如今正在讀商學院博學士課程的劉妍。蘇湄本在大學時代就與劉妍是同班且是住同一間校舍,一向交好。不過畢業之後,劉妍一直讀著博學士,而蘇湄卻去了蝦夷一年半,這樣兩人的學業便是差了兩級。
她剛來到學校沒幾天,正忙得天昏地暗,也沒時間去尋找還在學校讀博學士的大學同窗,聽說一共有十幾人。這日,她上課,劉妍下課,路上陡遇,兩人一時百感交集,就把上課的事給耽誤了。
“黃仁甲。”王承璞開始點名。點名是他每堂課開課前必行之事,若點名完畢再來的學生一律不準入內,算曠課一堂。一學期曠課三堂,期末考試分數為零,明年重修。
這是間廣大的課室,為了增加前後左右的跨度,建造時采用了抬梁式的框架結構。課室的牆壁乃磚石所砌,外表抹上白灰,卷棚頂上開有天窗,地麵則是前高後低的階梯式,可坐一百四十餘名學生。
教學區共有課室二百餘間,從容納數十人到四、五百人,大小不等。教學樓有多層樓房,也有單層平房,因為曆史遺留的原因,分布得異常零散,新生上課得靠校園圖來指引。樓與樓之間則由彎曲小徑相互連接,青磚鋪路,旁栽綠樹繁花,並沿道設有石凳石椅。
“學生在。”一個聲音從堂下八十多名的學生群裏發了出來,應聲之人也隨聲站了起來。
王承璞這門課名為“夏商以來曆朝賞爵體製之變遷”,這門課是經史類博學士的必修課程,卻是允許其他學院的博學士選修。因大宋實行諸侯分封製度,所以選修這門課的人數極多,王承璞隻得開了兩個班,共收了一百六十來名學生。
王承璞見有人答話,也不細看,揮手示意他坐下,繼續點名:“鄭葵。”
“學生在。”另一名瘦瘦高高的青衫學子站起身來。
“謝妮。”
“學生在。”應聲的是一位金發的女學子,她是一位法蘭克商人女兒,自小就在泉州長大。
。。。。。。
“郭士衡。”“學生在。”這次卻是一位頭發濃密卷曲,有著小麥色皮膚的,來自魏國印度裔學子。
。。。。。。
“唐棣。”
“學生在。”眾人聞聲迴過頭去,隻見階梯式課室倒數第二排的一位學生站起來應聲迴答。
此人長身鶴立,衣白勝雪,麵如冠玉,好一副風流倜儻之態。不過大家對他的注目並非是因為他的儀表,而是他的來頭,唐國公子的家世畢竟是任何人都無法忽視的。
唐棣本是奧州博物灣大學經史係博學士在讀生,讀了兩級,今年卻又申請轉校到京都大學的經史係就讀博學士。京都大學看過他提交的兩年前博學士考試答卷副本,加上理藩院的一份知會,就準了他的申請。不過,他在奧州所讀的部份課程京都大學並不認可,在此必須重讀二年級。經史博學院的課程為四年,也就是說他還得在這裏讀上三年。
王承璞點到他的名字,也是抬頭細看了他一眼。唐棣的兩年前考試策論的抄錄他是看過的,筆力、見識、才氣均是不凡,因此對他就上了心。
王承璞點了點頭,揮手示意他坐下,接著又點了下一個名:“蘇湄。”
“學生在。”
這一聲迴答卻是從門外傳來的,大家剛才正在看唐棣,這下子又全部轉頭望向門口。
此時,唐棣尚剛準備坐下,目光向門口一掃,便覺得心口陡然一震。
隻見那裏出現了一個女子,青襦素裙,眉目含黛,微微紅了臉卻是落落大方地站在門口靜候著師長的發落。待得王承璞示意她就坐,她便含笑掃望了眾學子一眼,然後在滿堂男生驚豔的眼神中,碎步快走到最後一排,尋了個空位坐了下來。
“李真。”無人作答。
王承璞麵色一冷,再次叫道:“李真。”
“學生在。”唐棣右手前兩排的一個學子站了起來,脹*紅著臉。他四周的數人卻是低著頭狂笑,原來他適才分明象個呆頭鵝一般死盯著蘇湄看,連老師的點名都沒聽到。
唐棣和這位叫蘇湄的女子隻相隔了兩個空位,他側過臉去看這女子,正好這女子也看了過來。
“我叫蘇湄。”那女子望著他友善地一笑,主動地打了個招唿。
“我叫唐棣。”唐棣說完這句話,直覺得心中居然有點亂。他麵對著皇帝陛下都是泰然自若,對著這個女子卻倒有點心慌了。他深吸了一口氣才覺得胸中平靜了許多,再看那蘇湄時,她正打開了書本和筆記準備聽課。
這漫長的一堂課中,那位叫蘇湄的女子再也沒向他這邊看過一眼,而唐棣卻偷看過去了好幾次。
因為它是所很古老的學校,而且建校時條件有限,所以從一開始就有些先天不足,特別是占地不大這條。
隨著時間的流逝,當京都逐漸地變得繁華起來的時候,學校就更沒有擴展的空間了。無奈之下,京都大學就建了不少分院,散布在京城四處,這些分院加上這本校一起才算是個完整的京都大學。
初時因經費不足,所以當時的集慶書院並沒有建圍牆。到現在,雖然它每年收到的皇家與朝廷的巨額撥款、學生高額的學費、社會的饋贈,加起來是個令人驚心的數字,但這圍牆卻是一直未建。
這主要關乎於一種傳統,而這種傳統基於一種自信。武宗曾雲:民心可為城。意指:民心比城牆更值得依仗,若失了民心,城牆也是個無用之物。因此,大宋京都除皇城之外的城牆都拆了蓋民居,大學也自然要仿效了。
因此,校舍與民居界限模糊便是它的又一個特色。
如果你沿著京都大學所在的學府街閑逛,偶然看到一條曲徑通幽的小道,又偶然地走了進來,可發現有一群密密麻麻的建築,然後你又偶然地走進了其中的某幢,就也許會看到在某間房子裏有一群學生在上課。那請一定不要驚奇,因為你多半就是正好去到了京都大學某節課的課堂上了。
雖然京都大學的這種風格也許是個大缺點,也從來就沒有過別的學校要試圖去模仿它,但這卻無損於它二百年來作為天下第一名校的聲望。
在學子的心中,它永遠是那根最高的標竿,立在他們求學的路途上。
※※※
“梆梆梆。。。”
京都大學的教學區,提醒開課的鐵鍾聲已四處響起,催促著學生們紛紛進入課堂。
經史學院是京都大學最緊要、最有名望的專業,所以它自然也就是位於以南湖為中心的這片京都大學的老校園內。
校園大致分為五區:中區是環湖區,區內有一條著名的沿湖長廊。長廊總長二裏,內圍了西側的半個湖麵,連接著十八處精巧精致的樓、台、閣、齋、軒、榭、亭;西區是學校正門所在,是教務與教學區;南區西邊部份是教學區,東邊部份是家屬區;東區是學生的校舍住宿區,秦淮河就打此區外流經;北區的西邊部份是禮堂、廣場與幾處學術研究所,東邊部份則是運動場。若不是要急急忙忙地從東區趕去西區的課室,蘇湄定是會口裏含著顆糖果,慢悠悠地晃蕩著去上課,沿路上看看湖水、荷葉、樹林、小花什麽的。
不過,她此時離著那課室還有百來步路程,心中暗暗叫苦,第一天的課就遲到,難免給座師留下個不佳的印象,何況這位座師還是以嚴厲出名的經史院院長王承璞。
蘇湄本來早早就出了宿舍,準備去課室占據一個前排的位置。不想路上卻遇到了以前的同窗,如今正在讀商學院博學士課程的劉妍。蘇湄本在大學時代就與劉妍是同班且是住同一間校舍,一向交好。不過畢業之後,劉妍一直讀著博學士,而蘇湄卻去了蝦夷一年半,這樣兩人的學業便是差了兩級。
她剛來到學校沒幾天,正忙得天昏地暗,也沒時間去尋找還在學校讀博學士的大學同窗,聽說一共有十幾人。這日,她上課,劉妍下課,路上陡遇,兩人一時百感交集,就把上課的事給耽誤了。
“黃仁甲。”王承璞開始點名。點名是他每堂課開課前必行之事,若點名完畢再來的學生一律不準入內,算曠課一堂。一學期曠課三堂,期末考試分數為零,明年重修。
這是間廣大的課室,為了增加前後左右的跨度,建造時采用了抬梁式的框架結構。課室的牆壁乃磚石所砌,外表抹上白灰,卷棚頂上開有天窗,地麵則是前高後低的階梯式,可坐一百四十餘名學生。
教學區共有課室二百餘間,從容納數十人到四、五百人,大小不等。教學樓有多層樓房,也有單層平房,因為曆史遺留的原因,分布得異常零散,新生上課得靠校園圖來指引。樓與樓之間則由彎曲小徑相互連接,青磚鋪路,旁栽綠樹繁花,並沿道設有石凳石椅。
“學生在。”一個聲音從堂下八十多名的學生群裏發了出來,應聲之人也隨聲站了起來。
王承璞這門課名為“夏商以來曆朝賞爵體製之變遷”,這門課是經史類博學士的必修課程,卻是允許其他學院的博學士選修。因大宋實行諸侯分封製度,所以選修這門課的人數極多,王承璞隻得開了兩個班,共收了一百六十來名學生。
王承璞見有人答話,也不細看,揮手示意他坐下,繼續點名:“鄭葵。”
“學生在。”另一名瘦瘦高高的青衫學子站起身來。
“謝妮。”
“學生在。”應聲的是一位金發的女學子,她是一位法蘭克商人女兒,自小就在泉州長大。
。。。。。。
“郭士衡。”“學生在。”這次卻是一位頭發濃密卷曲,有著小麥色皮膚的,來自魏國印度裔學子。
。。。。。。
“唐棣。”
“學生在。”眾人聞聲迴過頭去,隻見階梯式課室倒數第二排的一位學生站起來應聲迴答。
此人長身鶴立,衣白勝雪,麵如冠玉,好一副風流倜儻之態。不過大家對他的注目並非是因為他的儀表,而是他的來頭,唐國公子的家世畢竟是任何人都無法忽視的。
唐棣本是奧州博物灣大學經史係博學士在讀生,讀了兩級,今年卻又申請轉校到京都大學的經史係就讀博學士。京都大學看過他提交的兩年前博學士考試答卷副本,加上理藩院的一份知會,就準了他的申請。不過,他在奧州所讀的部份課程京都大學並不認可,在此必須重讀二年級。經史博學院的課程為四年,也就是說他還得在這裏讀上三年。
王承璞點到他的名字,也是抬頭細看了他一眼。唐棣的兩年前考試策論的抄錄他是看過的,筆力、見識、才氣均是不凡,因此對他就上了心。
王承璞點了點頭,揮手示意他坐下,接著又點了下一個名:“蘇湄。”
“學生在。”
這一聲迴答卻是從門外傳來的,大家剛才正在看唐棣,這下子又全部轉頭望向門口。
此時,唐棣尚剛準備坐下,目光向門口一掃,便覺得心口陡然一震。
隻見那裏出現了一個女子,青襦素裙,眉目含黛,微微紅了臉卻是落落大方地站在門口靜候著師長的發落。待得王承璞示意她就坐,她便含笑掃望了眾學子一眼,然後在滿堂男生驚豔的眼神中,碎步快走到最後一排,尋了個空位坐了下來。
“李真。”無人作答。
王承璞麵色一冷,再次叫道:“李真。”
“學生在。”唐棣右手前兩排的一個學子站了起來,脹*紅著臉。他四周的數人卻是低著頭狂笑,原來他適才分明象個呆頭鵝一般死盯著蘇湄看,連老師的點名都沒聽到。
唐棣和這位叫蘇湄的女子隻相隔了兩個空位,他側過臉去看這女子,正好這女子也看了過來。
“我叫蘇湄。”那女子望著他友善地一笑,主動地打了個招唿。
“我叫唐棣。”唐棣說完這句話,直覺得心中居然有點亂。他麵對著皇帝陛下都是泰然自若,對著這個女子卻倒有點心慌了。他深吸了一口氣才覺得胸中平靜了許多,再看那蘇湄時,她正打開了書本和筆記準備聽課。
這漫長的一堂課中,那位叫蘇湄的女子再也沒向他這邊看過一眼,而唐棣卻偷看過去了好幾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