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壽還在驚懼之中,過了一會一名校尉跑了過來稟報道:
“啟稟王爺,宮內情況已經清點結束,宮娥太監全部被殺,各處殿內的東西皆被毀壞,各處屍體已經分別放置,皇上的屍身已經抬到大殿。”
蕭江將劉辯的人頭用黃絹包起點頭說道:
“繼續清理皇宮,我們去大殿。”
蕭江把人頭抱著,示意身後兩名侍衛抬起王允的屍體一路到了大殿,看著放在被人砍破的龍座上的劉辯無頭屍體,他上前將人頭取出鑲嵌在屍體脖子上,而此時大殿內各部大臣都已經到來,看著如此恐怖的一幕一個個瞠目結舌滿臉惶恐。
“諸位朝廷大臣,今日之事你們應該已經知曉,王允大人與呂奉先等人斬殺了董卓極其黨羽,目的是為了清君側蕩邪寇。
原本是一件為天下百姓為皇權威嚴的好事,卻因為事情暴露引發董賊黨羽反撲,而宮中守衛都是董賊親信,他們趁亂洗劫殺戮皇宮,皇上不幸隕崩,長安也無宗親皇室,幽州劉虞、荊州劉表、益州劉焉、兗州劉岱、揚州劉繇,這些諸侯要麽雄踞一方皇上有難不管不問,要麽因為討董失敗後被其他人奪權斬殺。
漢室諸侯和各地宗親就算有資格為帝者,短時間內也無法選出到此,作為一異姓王,蕭某本不敢也不該幹涉朝政,更不可幹涉新帝之選。
奈何此時朝中本王身份最高,不得不召集各位,以議皇上駕崩新皇選擇,同時立刻以朝廷名義立刻傳訊天下,諸位大臣以為如何?”
尚書令士孫端出列說道:
“王爺,你雖然是外臣和異姓王,但是此時朝中必須要有人鎮守,你本有太傅之職,可以行監國職權,皇上駕崩,王爺自可暫領朝政,以待新皇選出再做打算。”
太常楊彪也出列說道:
“漢室式微,朝廷混亂,我之前因為不滿董賊而下獄,雖然被放出封為太常,我也隻能假稱有疾無臉見皇上。
今日皇上駕崩,微臣不得不來,如士大人所言,王爺還是太傅,這朝廷還得靠王爺支撐,我等必支持王爺安頓好善後之事。”
楊彪說完,又一個長須男出列說道:
“王爺,我乃是太中大夫孔融,我也覺得王爺必須作為中流砥柱穩定朝政,以免天下崩塌。”
蕭江看了看這個孔融,要不是自己拿了青州,孔融本該是青州刺史,他還有幾年才會成為太中大夫,作為孔子後人,他出言支持,那就代表儒家之人都支持蕭江。
而士孫端支持,那就代表皇甫嵩、淳於嘉、周忠、張溫、張喜等人支持,他可是代表了老勢力,並且名聲堪稱朝中第一。
楊彪是太尉,則表示相關軍管機構支持蕭江,三人作為朝中三種力量,這會兒也不得不為穩定天下出來支持蕭江。
蕭江很清楚這些人的想法,並非是他們都真心想讓蕭江作為監國,而是不得已而為之,蕭江名聲、地位、身份、權勢都是天下第一,他沒在大家還可以想別的辦法,而今蕭江在長安,那就得必須讓他負責。
蕭江與他們沒有半點交情,唯一有交情的王允還活活氣死了,理論上王允還算他名義上的便宜老丈人。
蕭江點點頭對這群朝中大臣說道:
“既如此,本王也隻能暫且留在長安,現在中郎將呂布和李肅正在防守長安,且不說他們之前在董賊處做了什麽,現在大家應該明白不能讓有功之臣背負皇上駕崩之罪,我決定封呂布為後將軍,統領京城內的士兵,維持治安保護城池。
李肅提升為奮武將軍,作為呂布副將以守京城。
伏完為執金吾,領京畿巡守之職,訓練一支獨立的軍隊,以守衛皇宮重地。
士孫端接任王允司徒之職,為三公之首,處理各種政務,除大事不用上報我。
有關皇室宗正劉虞之事,他現在在幽州,不過我估計他來不了,但是我們也必須尊重他的宗室身份,立刻發文請他前來或者傳訊,他必須為皇族做出自己的選擇,至於新皇選擇,是宗室之事,三公也必須評估宗室得選擇,我作為異姓王,是不能介入其中的。
不過麽現在我們還得安排皇上陵寢的事,這件事就交給楊彪大人處理,至於財務問題,我想很快就能解決,你們需要什麽都可以在三日後找我。”
蕭江在得知長安大亂時,他已經啟動了一顆很久沒有動用的棋子,所以他對於維持朝廷和長安運轉一點不擔心,他可不會自己掏腰包補貼這裏。
楊彪等人對於蕭江快速安排各方事務的決斷力十分佩服,要知道蕭江處理青州大小事務都是分權處理,這京城本就混亂,董卓和皇帝一嘎了,大家就有各種想法。
蕭江幹脆把手裏的權利分出去,這樣他們幾方就會形成一種平衡,就如蕭江封了呂布和李肅兩人,朝中所有人都覺得應該,不是說他們以為這兩人是忠臣,而是這兩人手中有兵,現在也就蕭江能夠震懾他們,沒有蕭江節製,朝廷百官在他們眼裏都是弱雞想怎麽折騰都行。
安排好百官的事務,蕭江讓楊彪派人收拾起劉辯屍體,這才散朝出了皇宮,騎著馬蕭江沿街而行,看著作夜戰亂留下的痕跡,他歎息一聲,這變局也變得太大,那麽這個三國群英傳因為失去了漢獻帝這個看似沒用卻維持平衡的人物,那麽未來發展全部都變了。
迴到驛站,沒多久被派去說降的李肅到來,被侍衛帶入蕭江臨時辦公地點,李肅行禮說道:
“啟稟王爺,我已經見了李傕郭汜和樊稠,他們覺得如今天下已無皇上,誰手上有兵就代表有權,而他們手上有著十萬西涼鐵騎,自然不擔心沒有好處。
所以他們說了,除非封他們大官,否則他們就不聽號令,並且要求王爺親自去見他們。
至於王爺說要我見的賈詡,他隻是和我說了兩句話,一句是身不由己,第二句是朝不保夕。”
。頂點手機版網址:
“啟稟王爺,宮內情況已經清點結束,宮娥太監全部被殺,各處殿內的東西皆被毀壞,各處屍體已經分別放置,皇上的屍身已經抬到大殿。”
蕭江將劉辯的人頭用黃絹包起點頭說道:
“繼續清理皇宮,我們去大殿。”
蕭江把人頭抱著,示意身後兩名侍衛抬起王允的屍體一路到了大殿,看著放在被人砍破的龍座上的劉辯無頭屍體,他上前將人頭取出鑲嵌在屍體脖子上,而此時大殿內各部大臣都已經到來,看著如此恐怖的一幕一個個瞠目結舌滿臉惶恐。
“諸位朝廷大臣,今日之事你們應該已經知曉,王允大人與呂奉先等人斬殺了董卓極其黨羽,目的是為了清君側蕩邪寇。
原本是一件為天下百姓為皇權威嚴的好事,卻因為事情暴露引發董賊黨羽反撲,而宮中守衛都是董賊親信,他們趁亂洗劫殺戮皇宮,皇上不幸隕崩,長安也無宗親皇室,幽州劉虞、荊州劉表、益州劉焉、兗州劉岱、揚州劉繇,這些諸侯要麽雄踞一方皇上有難不管不問,要麽因為討董失敗後被其他人奪權斬殺。
漢室諸侯和各地宗親就算有資格為帝者,短時間內也無法選出到此,作為一異姓王,蕭某本不敢也不該幹涉朝政,更不可幹涉新帝之選。
奈何此時朝中本王身份最高,不得不召集各位,以議皇上駕崩新皇選擇,同時立刻以朝廷名義立刻傳訊天下,諸位大臣以為如何?”
尚書令士孫端出列說道:
“王爺,你雖然是外臣和異姓王,但是此時朝中必須要有人鎮守,你本有太傅之職,可以行監國職權,皇上駕崩,王爺自可暫領朝政,以待新皇選出再做打算。”
太常楊彪也出列說道:
“漢室式微,朝廷混亂,我之前因為不滿董賊而下獄,雖然被放出封為太常,我也隻能假稱有疾無臉見皇上。
今日皇上駕崩,微臣不得不來,如士大人所言,王爺還是太傅,這朝廷還得靠王爺支撐,我等必支持王爺安頓好善後之事。”
楊彪說完,又一個長須男出列說道:
“王爺,我乃是太中大夫孔融,我也覺得王爺必須作為中流砥柱穩定朝政,以免天下崩塌。”
蕭江看了看這個孔融,要不是自己拿了青州,孔融本該是青州刺史,他還有幾年才會成為太中大夫,作為孔子後人,他出言支持,那就代表儒家之人都支持蕭江。
而士孫端支持,那就代表皇甫嵩、淳於嘉、周忠、張溫、張喜等人支持,他可是代表了老勢力,並且名聲堪稱朝中第一。
楊彪是太尉,則表示相關軍管機構支持蕭江,三人作為朝中三種力量,這會兒也不得不為穩定天下出來支持蕭江。
蕭江很清楚這些人的想法,並非是他們都真心想讓蕭江作為監國,而是不得已而為之,蕭江名聲、地位、身份、權勢都是天下第一,他沒在大家還可以想別的辦法,而今蕭江在長安,那就得必須讓他負責。
蕭江與他們沒有半點交情,唯一有交情的王允還活活氣死了,理論上王允還算他名義上的便宜老丈人。
蕭江點點頭對這群朝中大臣說道:
“既如此,本王也隻能暫且留在長安,現在中郎將呂布和李肅正在防守長安,且不說他們之前在董賊處做了什麽,現在大家應該明白不能讓有功之臣背負皇上駕崩之罪,我決定封呂布為後將軍,統領京城內的士兵,維持治安保護城池。
李肅提升為奮武將軍,作為呂布副將以守京城。
伏完為執金吾,領京畿巡守之職,訓練一支獨立的軍隊,以守衛皇宮重地。
士孫端接任王允司徒之職,為三公之首,處理各種政務,除大事不用上報我。
有關皇室宗正劉虞之事,他現在在幽州,不過我估計他來不了,但是我們也必須尊重他的宗室身份,立刻發文請他前來或者傳訊,他必須為皇族做出自己的選擇,至於新皇選擇,是宗室之事,三公也必須評估宗室得選擇,我作為異姓王,是不能介入其中的。
不過麽現在我們還得安排皇上陵寢的事,這件事就交給楊彪大人處理,至於財務問題,我想很快就能解決,你們需要什麽都可以在三日後找我。”
蕭江在得知長安大亂時,他已經啟動了一顆很久沒有動用的棋子,所以他對於維持朝廷和長安運轉一點不擔心,他可不會自己掏腰包補貼這裏。
楊彪等人對於蕭江快速安排各方事務的決斷力十分佩服,要知道蕭江處理青州大小事務都是分權處理,這京城本就混亂,董卓和皇帝一嘎了,大家就有各種想法。
蕭江幹脆把手裏的權利分出去,這樣他們幾方就會形成一種平衡,就如蕭江封了呂布和李肅兩人,朝中所有人都覺得應該,不是說他們以為這兩人是忠臣,而是這兩人手中有兵,現在也就蕭江能夠震懾他們,沒有蕭江節製,朝廷百官在他們眼裏都是弱雞想怎麽折騰都行。
安排好百官的事務,蕭江讓楊彪派人收拾起劉辯屍體,這才散朝出了皇宮,騎著馬蕭江沿街而行,看著作夜戰亂留下的痕跡,他歎息一聲,這變局也變得太大,那麽這個三國群英傳因為失去了漢獻帝這個看似沒用卻維持平衡的人物,那麽未來發展全部都變了。
迴到驛站,沒多久被派去說降的李肅到來,被侍衛帶入蕭江臨時辦公地點,李肅行禮說道:
“啟稟王爺,我已經見了李傕郭汜和樊稠,他們覺得如今天下已無皇上,誰手上有兵就代表有權,而他們手上有著十萬西涼鐵騎,自然不擔心沒有好處。
所以他們說了,除非封他們大官,否則他們就不聽號令,並且要求王爺親自去見他們。
至於王爺說要我見的賈詡,他隻是和我說了兩句話,一句是身不由己,第二句是朝不保夕。”
。頂點手機版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