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年代年輕人最艱苦的時候,也是美好的迴憶,那就是上山下鄉了。


    雖然在鄉下苦是苦了點,可是迴憶會永遠留在了所有知青的心裏,要知道他們在鄉下可是待了好幾年啊,這一輩子也忘不了……


    這個時候,能容納這麽多人大廳的飯店,不用說,那都是國營單位。


    此時,國營飯店的大廳人頭攢動,擠的滿滿一堂的年輕人,好不熱鬧,從大廳的儀式台後的牆上就能知道這裏為什麽會有這麽多人了,因為是牆上寫著“知青同學會”。


    既然是知青同學會,那當然是有一部分是在房山小清河村插隊的知青,還有原本在京都城裏的同學。


    都是熟人,而且還是年青人,所以這熱鬧程度,自然不言而喻了。


    “嘿~蘇萌,蘇萌!”


    程建軍不知道是怎麽通知到的,反正不是韓春明通知的,因為他這段時間都沒有迴家。


    就看到程建軍一身潔白的襯衫,一條嶄新的西褲,黑色雪亮的皮鞋,完全是一副成功人士的感覺。


    程建軍伸出左手,向剛進門的蘇萌打招唿。


    因為左手是豎起來的,那手腕上手表從襯衫衣袖底下顯露出來。


    蘇萌穿著紅白相間連衣裙,紮著兩羊角辮子,上麵還紮著個蝴蝶結。她應著程建軍的聲音,向他走去。不過她雙眼的視線卻在這個大廳裏漂浮不定,好像在尋找什麽人似的。


    程建軍哪能不知道,蘇萌這是在找韓春明呢。


    他就不明白了,自己比韓春明優秀,家庭條件又比春明家好,可是為什麽蘇萌就是喜歡韓春明而不喜歡自己。


    想到這裏,程建軍的心中就越發怨恨韓春明。


    韓春明,你小子哪點比得上哥們兒強,今天隻要你來,我一定要讓你當眾出醜。


    “蘇萌,來這,這有位置。”


    程建軍一邊挪開自己旁邊的椅子,一邊招唿蘇萌。


    蘇萌已經在大廳裏環視了幾遍,都沒有瞧見韓春明,心中有點惱火。春明怎麽迴事?叫我過來,他自己倒好,都瞧不見人。


    無奈之下,蘇萌隻好來到程建軍為自己準備好的位置上坐下。


    “蘇萌在找韓春明呢?說不定他覺得自己是一個收破爛的,怕大夥兒笑話呢。”


    蘇萌一聽,就想反駁程建軍,不過因為人多,怕讓程建軍下不來麵子,也就沒搭程建軍這個茬。


    不過蘇萌在心裏暗暗琢磨,春明不會真不來了吧?可是她又想想春明當時告訴自己的時候,可不像程建軍說的那樣,怕老插老同學笑話自己啊。


    時間一點點過去,都快要到開席的時候了,可是韓春明人還沒來。


    同桌一旁穿著白色襯衫、黑西褲的楊華建,一臉春風得意。


    他是這場知青同學聚會的發起人,因為家裏有關係,所以迴城之後就進了一個很不錯的單位,算是這幫老插同學裏混得最好的了。


    “毛地圖,你有沒有通知春明啊?怎麽到現在還見著人啊?”


    楊華健一邊問向身旁位置的毛地圖,還一邊向外張望。


    “通知了啊,不信你問蘇萌,蘇萌還是我讓韓春明通知過來的。”


    毛地圖向蘇萌努努嘴,意思是說,我要是沒通知韓春明,你要請的這位大美女怎麽可能過來呢。


    楊華健想想也是,韓春明這小子每天神神叨叨的,他也琢磨不透。


    沒來就沒來吧,總不至於這麽些就等他一個人人吧。


    於是,楊華健站起身來,向儀式台走去。


    踏上儀式台,來到話筒前,楊華健把話筒的高低調到合適的位置。然後故做神秘的在話筒前咳嗽了一聲。


    “啊哈~”


    在大廳喇叭的擴音下,每個酒桌上的人都停止了交頭接耳,紛紛向儀式台投去了目光。


    見自己的咳嗽起到了效果,於是楊華健一本正經的說出正題。


    “各位哥們姐妹們同學們,一塊下鄉插隊的知青們,這次聚會啊,我特意邀請了房山插隊的時候,小清河的黨支部楊書記,大家熱烈歡迎。”


    說完,楊華健帶頭鼓起掌來,下麵的年青人也紛紛熱烈鼓掌。


    在原來楊華健位置的旁邊,有一位黑燦燦國字臉的中年人,在大家鼓掌聲中站了起來。


    他一邊用雙手示意,一邊向大家點點頭,難得這些下鄉的知青們還記得他,把他從房山小清河鄉下接過來。


    “下麵有請楊書記給大夥們講兩句,你們說好不好啊?!”


    楊華健還真會渲染聚會的氣氛,在他的提議下,大廳各個角落的人再次響起掌聲,這次掌聲還比剛才還要響亮。


    楊書記本來想在位置上和大家打個照麵就可以了,剛要準備坐下,沒有想到楊華健這小子這麽會來事。


    “楊書記,上台講兩句吧。”


    “好,好~好!”


    下麵的人開始起哄了,沒辦法,楊書記隻能從新站起來走到儀式台上講兩句了。


    在大夥的起哄聲中,楊書記來到儀式台的話筒前,然後用嘴在話筒前吹了吹,聽聽話筒是不是有聲音。


    其實這是這個時候鄉村幹部講話的一大特點,不管話筒是不是好的,都要用嘴吹一吹,這是一種習慣。


    要知道剛才楊華健還在上麵講話呢,這話筒怎麽可能不好呢。


    大廳喇叭裏傳來楊書記吹話筒的聲音,楊書記這才正式開始自己的講話。


    “謝謝大家,大家聚會的時候還想著我,咱們房山有句老話,一年蘿卜二年蔥,芝麻重茬三年冬。你們城裏的知青啊,在咱們鄉下插隊,一呆就是三年,說句老實話,我們小清河的鄉親們在你們走後還真想你們。”


    說到這裏,下麵下鄉插過隊的人哈哈大笑。


    說實話,在鄉下不管是生活上還是在物資上都不如城裏。而且他們在鄉下幹了很多從來都沒有幹活的農活。


    在這些酸甜苦辣的日子裏,知青們和小清河的農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讓這些農民在他們迴城裏後,每每想起他們的所作所為,那真是又愛又恨啊!


    就在楊書記說到這裏的時候,韓春明和周安偷偷摸摸的,從大廳門口貓著腰輕手輕腳的進來了。


    他們兩人就近門口的一桌坐了下來,都是韓春明的老熟人,他向左右兩人詢問這聚會是什麽時候開始的。


    儀式台上楊書記繼續說道“希望你們城裏的知青們迴四九城後,不要忘了我們小清河,那裏可是你們的第二故鄉啊,有時間再去哪裏看看,行了,我話就不多說了,謝謝大家了。”


    說完楊書記還向下麵的知青們鞠了一躬,也算是感謝這些知青去小清河勞動生產了。


    在知的掌聲中,楊書記迴到了自己的座位。


    待楊書記坐下,楊華健說道“楊書記,我們大家夥兒可是革命的螺絲釘,哪裏需要釘那裏,你們說是不是啊?”


    知青們再次起哄,楊書記卻說道“嘿,這都是以前的事了。”


    當年像這樣的口號還有很多,而這些知青下鄉也是當時的政策需要,現在他們在城裏過得很好,楊書記哪能再提這種事,所以他才說這都是老話了。


    “韓春明,你們兩偷偷摸摸的進來,你以為沒人看見是吧?哥們兒可是盯了很久了,趕緊過來給大夥露露臉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正陽門下正陽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頭圩女婿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頭圩女婿並收藏正陽門下正陽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