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彩娟看見兒子穿的這麽氣派,還說發財了,立馬警覺起來,皺著眉頭下意識的問道:
“你該不是在外麵幹壞事了吧,你才在工地上幹了幾個月,又隻是一個學徒工,除了偷和搶,怎麽能夠發財?”
“媽,放心,這種事你兒子這輩子都不會幹的,下輩子也不會幹。”
周遠哈哈一笑,提著行李箱進了屋。
然後換一下西裝皮鞋,穿上夾克衫,和普通的軍用膠鞋,又從箱子裏拿出跟老爸老媽,還有妹妹買的禮物說:
“媽,爸嘞!小妹還沒放假嗎?”
“你爸應該出去逛,還沒迴來,你妹妹已經是初中三年級了,讀住校。
你說你迴來就行了,還買那麽多東西幹嘛?光費錢。”
劉彩娟話是這麽說,但滿意的接過兒子手上的東西,那是當年很流行的橘紅和柿子餅。
橘紅有藥用價值,對咳嗽有一定的療效,周遠專門為老媽買了橘紅,為老爸買了柿子餅,幫妹妹買了她喜歡吃的大白兔奶糖。
可是當年的標配呀。
劉彩娟手裏拿著東西望了兒子一眼,想起什麽似的說:
“兒子,你迴來的正好,家裏的兩頭豬已經肥了,我正打算賣掉,然後借點錢把咱的三間茅屋換成了瓦房,怎麽樣?
你看村裏都好多人換成了瓦房去了。”
“好哇,換瓦房當然是好事。”周遠本來正有此意。
畢竟茅草屋住起來實在是太寒磣,加上茅廁屋,每年還要請人弄,不然就會漏雨。
而瓦房就不同,有漏雨的地方,自己就可以上去弄一弄,方便很多,住起來也舒服。
“耶,兒子,你怎麽迴來啦?”
周遠正和老媽說話,老爸周大樹從外麵迴來了。
周大樹是那種沒什麽文化的老實人,除了幹農活,沒學到其他什麽手藝,所以周元讀書出來掙錢之前,家裏的日子過的很慘。
還好老媽比較有一點文化,包產到戶以後,學著種菜賣,就是靠著賣菜得來一點兒微薄收入,把周遠供到高中畢業,還有妹妹上小學讀初中。
“爸,我迴來啦,迴來主要帶你和媽到市裏的大院去看一看,徹底的檢查檢查,有什麽問題咱趁早治,別拖著。”
接下來,周元把自己的近況向家裏說了一遍。
他沒敢說已經有了兩萬多塊錢,隻是說最近幫人搗騰了點兒東西,賺到幾千塊,所以有錢讓父母到城裏去看病,順便把家裏的茅草屋換成瓦房。
在八幾年的時候,能住上寬敞的大瓦房,把牆刷得雪白雪白,是農村裏人的終極夢想。
那時候的農村人從來沒想過要建什麽樓房,更沒有想過會用上天然氣,買汽車,住小別墅。
周遠是重生者當然知道,但他不能說,因為別人根本不信,也許還以為他瘋了說胡話嘞。
當時村裏瓦房建的最好的,還是村長家,一溜五間大瓦房。
寬敞明亮,窗明幾淨,牆全部用石灰刷得雪白雪白,遠遠看去,白的耀眼,讓人忍不住羨慕嫉妒恨。
周遠這迴就想建幾間那樣的房子。
雖說手上的錢可以建的更好,甚至都可以建成磚木結構的,但他不想那麽超前。
因為突然弄的那麽富麗堂皇,會讓人產生錯覺,連老媽都會以為他的錢來的不正當。
更別說別人了。
農村的社會風氣注定什麽都不能太超前,當時的社會環境可不像現在。
有句話叫人怕出名豬怕壯。
現在的人是約出名越好,出名就意味著有人關注,有流量,能夠變現。
當年出名就意味著有可能被人整,被當地的混混二流子們重點關注。
那是一個法製還不是很健全的時代,在陽光照不到的角落裏,還有一些現在不能說的東西滋生,他們成為社會進步的害蟲。
也是攪壞一鍋湯的老鼠屎,沒事打架鬥毆,偷雞摸狗,幹一些讓人頭痛的事情。
由於農村人不團結,加上這些人往往很有背景,所以一般人惹不起,隻能是敢怒不敢言。
這更加助長了這幫人的囂張氣焰,在上世紀,筆者小時候就親身體驗到當地混混兒直接跑到有錢的家裏麵讓拿錢,威脅不拿錢就點房子。
有錢人都怕事,本著息事寧人,散財消災的原理,趕緊拿一些錢跟地方上的混混們,還跟他們稱兄道弟。
平常跟他們上香,請他們吃飯,這在當年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經曆過重生的周遠,很明白其中的道道,在自己的羽翼還沒有豐滿之前,低調淡定是唯一的出路。
不要太超前,少惹事,自然就會少很多麻煩。
雖然他並不怕事,但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理,凡是低調點好。
周大樹更是這個意思,他聽說兒子一下子賺了好幾千塊錢,很害怕的說:
“兒子呀,你在家裏說說就算了,千萬別在外麵去說自己有錢,財不外露,你懂嗎?”
“懂,當然懂,到外麵去,我怎麽可能說嘞?再說這點兒錢算什麽?離咱設定的目標遠著呢。”
周遠充滿豪氣的揮了一下手。
而老媽劉彩娟見兒子迴來了,趕緊屁顛兒屁顛兒進廚房,除了煮一鍋香噴噴的白米幹飯,還弄了兩個又大又圓的荷包蛋,塞在周遠的碗裏。
周遠發現後夾了一個跟老爸,又夾了一個跟老媽說:“爸,媽,你們吃吧,這些年你們辛苦了,等以後兒子有了錢,我一定建最大的房子,讓你們過最好的生活,也不枉辛苦半生。”
“兒子,你吃吧,年輕需要營養,媽覺得現在的生活就不錯,有幹飯吃,偶爾還可以打個小牙祭。
包產到戶之前那種日子才過的慘呐。”
劉彩娟又將荷包蛋夾迴周遠碗裏。
看著老媽連一個雞蛋都舍不得吃,周遠心裏很不是滋味,眼睛裏忍不住淚花閃閃。
唉,這過的是什麽日子呀?
這更加堅定了他要帶領全家過上好日子的決心。
他知道,把一個荷包蛋全部夾跟老媽,老媽肯定還是不會要的。
於是他把雞蛋夾成兩半,他和老媽一人吃一半,這樣老媽也不好意思再推辭,周遠的心裏稍稍好受了一些。
迴家真好,能感受到濃濃的親情,老媽煮的米飯,雖然還是普通的米飯,但周遠同學吃起來覺得特別的香。
這天中午的半個荷包蛋,是周遠同學記憶中吃的最香的荷包蛋,這半個荷包蛋成為他生命中最美的記憶。
帶著這種記憶,他開始了自己真正的創業之旅。
“你該不是在外麵幹壞事了吧,你才在工地上幹了幾個月,又隻是一個學徒工,除了偷和搶,怎麽能夠發財?”
“媽,放心,這種事你兒子這輩子都不會幹的,下輩子也不會幹。”
周遠哈哈一笑,提著行李箱進了屋。
然後換一下西裝皮鞋,穿上夾克衫,和普通的軍用膠鞋,又從箱子裏拿出跟老爸老媽,還有妹妹買的禮物說:
“媽,爸嘞!小妹還沒放假嗎?”
“你爸應該出去逛,還沒迴來,你妹妹已經是初中三年級了,讀住校。
你說你迴來就行了,還買那麽多東西幹嘛?光費錢。”
劉彩娟話是這麽說,但滿意的接過兒子手上的東西,那是當年很流行的橘紅和柿子餅。
橘紅有藥用價值,對咳嗽有一定的療效,周遠專門為老媽買了橘紅,為老爸買了柿子餅,幫妹妹買了她喜歡吃的大白兔奶糖。
可是當年的標配呀。
劉彩娟手裏拿著東西望了兒子一眼,想起什麽似的說:
“兒子,你迴來的正好,家裏的兩頭豬已經肥了,我正打算賣掉,然後借點錢把咱的三間茅屋換成了瓦房,怎麽樣?
你看村裏都好多人換成了瓦房去了。”
“好哇,換瓦房當然是好事。”周遠本來正有此意。
畢竟茅草屋住起來實在是太寒磣,加上茅廁屋,每年還要請人弄,不然就會漏雨。
而瓦房就不同,有漏雨的地方,自己就可以上去弄一弄,方便很多,住起來也舒服。
“耶,兒子,你怎麽迴來啦?”
周遠正和老媽說話,老爸周大樹從外麵迴來了。
周大樹是那種沒什麽文化的老實人,除了幹農活,沒學到其他什麽手藝,所以周元讀書出來掙錢之前,家裏的日子過的很慘。
還好老媽比較有一點文化,包產到戶以後,學著種菜賣,就是靠著賣菜得來一點兒微薄收入,把周遠供到高中畢業,還有妹妹上小學讀初中。
“爸,我迴來啦,迴來主要帶你和媽到市裏的大院去看一看,徹底的檢查檢查,有什麽問題咱趁早治,別拖著。”
接下來,周元把自己的近況向家裏說了一遍。
他沒敢說已經有了兩萬多塊錢,隻是說最近幫人搗騰了點兒東西,賺到幾千塊,所以有錢讓父母到城裏去看病,順便把家裏的茅草屋換成瓦房。
在八幾年的時候,能住上寬敞的大瓦房,把牆刷得雪白雪白,是農村裏人的終極夢想。
那時候的農村人從來沒想過要建什麽樓房,更沒有想過會用上天然氣,買汽車,住小別墅。
周遠是重生者當然知道,但他不能說,因為別人根本不信,也許還以為他瘋了說胡話嘞。
當時村裏瓦房建的最好的,還是村長家,一溜五間大瓦房。
寬敞明亮,窗明幾淨,牆全部用石灰刷得雪白雪白,遠遠看去,白的耀眼,讓人忍不住羨慕嫉妒恨。
周遠這迴就想建幾間那樣的房子。
雖說手上的錢可以建的更好,甚至都可以建成磚木結構的,但他不想那麽超前。
因為突然弄的那麽富麗堂皇,會讓人產生錯覺,連老媽都會以為他的錢來的不正當。
更別說別人了。
農村的社會風氣注定什麽都不能太超前,當時的社會環境可不像現在。
有句話叫人怕出名豬怕壯。
現在的人是約出名越好,出名就意味著有人關注,有流量,能夠變現。
當年出名就意味著有可能被人整,被當地的混混二流子們重點關注。
那是一個法製還不是很健全的時代,在陽光照不到的角落裏,還有一些現在不能說的東西滋生,他們成為社會進步的害蟲。
也是攪壞一鍋湯的老鼠屎,沒事打架鬥毆,偷雞摸狗,幹一些讓人頭痛的事情。
由於農村人不團結,加上這些人往往很有背景,所以一般人惹不起,隻能是敢怒不敢言。
這更加助長了這幫人的囂張氣焰,在上世紀,筆者小時候就親身體驗到當地混混兒直接跑到有錢的家裏麵讓拿錢,威脅不拿錢就點房子。
有錢人都怕事,本著息事寧人,散財消災的原理,趕緊拿一些錢跟地方上的混混們,還跟他們稱兄道弟。
平常跟他們上香,請他們吃飯,這在當年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經曆過重生的周遠,很明白其中的道道,在自己的羽翼還沒有豐滿之前,低調淡定是唯一的出路。
不要太超前,少惹事,自然就會少很多麻煩。
雖然他並不怕事,但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理,凡是低調點好。
周大樹更是這個意思,他聽說兒子一下子賺了好幾千塊錢,很害怕的說:
“兒子呀,你在家裏說說就算了,千萬別在外麵去說自己有錢,財不外露,你懂嗎?”
“懂,當然懂,到外麵去,我怎麽可能說嘞?再說這點兒錢算什麽?離咱設定的目標遠著呢。”
周遠充滿豪氣的揮了一下手。
而老媽劉彩娟見兒子迴來了,趕緊屁顛兒屁顛兒進廚房,除了煮一鍋香噴噴的白米幹飯,還弄了兩個又大又圓的荷包蛋,塞在周遠的碗裏。
周遠發現後夾了一個跟老爸,又夾了一個跟老媽說:“爸,媽,你們吃吧,這些年你們辛苦了,等以後兒子有了錢,我一定建最大的房子,讓你們過最好的生活,也不枉辛苦半生。”
“兒子,你吃吧,年輕需要營養,媽覺得現在的生活就不錯,有幹飯吃,偶爾還可以打個小牙祭。
包產到戶之前那種日子才過的慘呐。”
劉彩娟又將荷包蛋夾迴周遠碗裏。
看著老媽連一個雞蛋都舍不得吃,周遠心裏很不是滋味,眼睛裏忍不住淚花閃閃。
唉,這過的是什麽日子呀?
這更加堅定了他要帶領全家過上好日子的決心。
他知道,把一個荷包蛋全部夾跟老媽,老媽肯定還是不會要的。
於是他把雞蛋夾成兩半,他和老媽一人吃一半,這樣老媽也不好意思再推辭,周遠的心裏稍稍好受了一些。
迴家真好,能感受到濃濃的親情,老媽煮的米飯,雖然還是普通的米飯,但周遠同學吃起來覺得特別的香。
這天中午的半個荷包蛋,是周遠同學記憶中吃的最香的荷包蛋,這半個荷包蛋成為他生命中最美的記憶。
帶著這種記憶,他開始了自己真正的創業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