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高的父親是一個漁民。


    王小高從小就愛捉魚,自然繼承了王大福的優秀捕魚基因。


    不要感覺打漁就下賤,很多人看不起漁民,可是有些人的豪華餐桌上每頓都離不開鮮美的魚肉。


    頓頓有餘,年年有魚嘛!


    尤其是沙河的魚肉,鮮美至極。


    王小高最喜歡香味撲鼻的酸菜魚,不得不說,王大福作為漁民,王小高的母親最拿手的便是做酸菜魚。


    到底是王小高先喜歡吃酸菜魚,還是王小高的母親先擅長做酸菜魚,這一點二者永遠都會陷入到無盡的爭論之中。


    沙河的魚肉真的很美味,蘸點芥末,吃在嘴裏又嫩又滑又鮮,還有點微辣。


    “小叔,今天我媽做魚,你也一起來吧?”王小高攙扶著王大林說道。


    王大林一聽到酸菜魚,頓時恢複了一些理智。


    迴憶起王小高他媽做的酸菜魚,那魚肉質細嫩,湯酸香鮮美,微辣不膩,魚片嫩黃爽滑。


    魚湯中布著一層鮮紅辣椒,把那一片片白色的魚肉襯得分外誘人。


    夾一片放進嘴裏,酸酸嫩嫩的,味道簡直是妙不可言。


    王大林想著想著,哈喇子都不禁流下來了。


    以前的時候,王大林經常可以去蹭飯,可惜最近這幾年幾乎吃不到了。


    因為王小高的父親不再打漁了。


    這件事情很微妙,也令人心悸。


    王大福是靠著打漁起家,他腦子靈活,而且年輕的時候走南闖北,去過的地方也多,不像東莎鎮的這些漁民,靠著傳統捕魚的方式,而且每天產量有限。


    王大福靠著自己從外麵學習來的經驗,不斷的更新捕魚工具,無論漁船還是漁網,都是最新的。


    做一行愛一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王大福打漁的經驗神乎其神,雖然王大福現在已經遠離捕魚界,但捕魚界還流傳著王大福很多傳說。


    傳聞王大福可以一眼輕易判斷一個地方有沒有魚,而且還能判斷出一個區域魚的大小。


    更為重要的是,他還能知道一網下去,到底能打多少魚。


    這一網,一天下去打多少魚,兩天打多少魚,多少時間打多少魚,都在他的掌控之中。


    由此,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成為了東莎鎮的首富。


    那幾年,無論家庭影院音響還是摩托車、小汽車,王大福在東莎鎮可是風光無限。


    家庭影院是第一個,摩托車是第一個,小汽車更是第一個。


    可惜,在五年前,一切都隨之改變,天翻地覆的變化。


    那一天,一大早王大福剛剛起了一網,隨手帶了一條十幾斤的鰱魚迴去做酸菜魚,王小高的母親剛剛做好端上桌,就聽到外麵人說有人掉進沙河裏了。


    王大福隻喝了一口魚湯,顧不上吃飯,連忙奔著沙河而去。


    無巧不成書,不知道什麽原因,水鬼王大明正好不在村裏,明明看到一個十幾歲的孩子還在水中掙紮,但卻沒有一個人敢下水。


    王大福來的時候,那個孩子已經快要沉入水底了。


    他顧不上別人的阻攔,撿起一根木棍就跳了進去。


    王大福也算很幸運了。


    他真的將那個孩子給拉了上來,隻不過等孩子上了岸,嘴唇鐵青,眼睛和鼻孔都竄出鮮血,已經沒了唿吸。


    人救上來了,但卻沒救活。


    派出所的人來處理,王大福隨即迴了家。


    當他看到桌上的酸菜魚那一刻,頓時開始作嘔,連續吐了一刻鍾,順勢連一大盆子酸菜魚都給倒進陽溝裏。


    從那以後,在很長一段時間裏,王大福都不敢再吃河裏的魚了。


    至於為什麽王大福不再打漁的真正原因乃是他的妹夫,也就是王小高的小姑父,就是在四年前,與王大福一起打漁的時候,不幸身亡。


    沙河邊生活的人,幾乎人人都會遊泳。


    王大福會遊泳,王小高的小姑父水性不太好,所以他幾乎隻是打打下手,從來不下水。


    可是那一次,漁網上魚,而且不小,王大福正好迴家吃飯去了,隻留下他妹夫一個人在岸邊看網。


    大魚上網,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王小高小姑父見狀,隨即抓起岸上的車胎,直接下了水。


    王大林以前的時候也玩過車胎,而且在鄉村很常見。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


    有了車胎,哪怕不會水的小孩子都敢下水。


    在沒有遊泳圈的年代,大家就用地排車的車胎做一個簡易的遊泳圈,雖然浮力不是很大,但隻要稍稍有點水性,絕對可以操控。


    其道理跟籃球是一樣的。


    那一次陰差陽錯,王小高的小姑父下去就沒上來過。


    內行人看門道,外行人看熱鬧。


    有些東西,不是親身經曆,決不能保證自己就可以獨立完成。


    看似簡單,實際操作起來很複雜。


    王小高他小姑父經常看到王大福操控車胎入水,遊刃有餘、駕輕就熟,可他自己進入其中,一次就喪了命。


    因為死了人,王大福一連三天都沒有起網。


    等三天過後去起網的時候,那條魚破天荒的竟然沒有逃走。


    那條大魚還在網上,隻不過已經死了。


    王大福迴憶過,那條魚足足得七八十斤,是他這輩子打的最大的一條魚,宛如一個脫水之後的成年人。


    沙河裏麵的魚,哪怕死魚都很值錢。


    七八十斤的魚,而且剛死了沒多久,一直泡在水裏,幾乎沒受什麽損失,拿到魚行裏賣,也得值幾百塊錢。


    可是,那一次王大福卻找了個幹淨的地方,挖了個大坑將大魚的屍體給埋了。


    那一次,和王大福一起去埋葬大魚屍體的還有王大明。


    顯然,這也是王大明提出的建議。


    後來,王大林聽村裏有人傳,這是大魚成了精,找替死鬼投胎轉世,很不幸找到了王小高小姑父。


    吃東西的時候看到屍體是一種什麽樣的體驗?


    王大福因為這一次親身經曆,所以他好幾年都不敢吃魚,就因為在吃魚的時候看到了屍體。


    這種事情很常見,王大林的父親也經曆過。


    那個時候家家戶戶都養牲畜、家禽,王大林小時候家裏也養兔子。


    東莎鎮養牲畜最大的障礙就是沒草。


    哪怕東沙改成了東莎,這裏的沙土也很難出現大麵積雜草堆積成群,所以一般情況下,王大林的父親都要去很遠的地方割草喂兔子。


    那一次夜幕有些昏暗,王大林的父親誤入一個亂墳崗,那裏雜草茂盛,毫無察覺、興奮之餘,可惜卻拽出一個死屍。


    當天迴家之後,正好王大林的母親煮的的麵條。


    王大林的父親吃了幾口麵條之後直接吐了,從那以後,好幾年的時間,王大林的父親一吃麵條就吐。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沙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一土成二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一土成二木並收藏沙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