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眼便是暮春。
是日,尤三姐兒正在房中盤算著陳園賬目,陡然聞聽外頭院兒裏一陣笑聲,尤三姐兒隔窗看時,卻見是跟著尤氏陪嫁到寧府的銀瓶兒迴來了,正在院子裏同小丫鬟們說笑。
尤三姐兒撂筆笑道:“說什麽呢這樣高興,也叫我聽聽。”
銀瓶兒迴頭,忙上前欠身見禮,口內笑道:“東府裏賴大家的孝敬我們奶奶幾盆兒白牡丹。我們奶奶愛的什麽似的。因又想著二姑娘三姑娘平日裏最愛這些花兒朵兒,便勻了兩盆兒給三姑娘。恰好又想著好些時日沒能家來給老太太太太請安,索性便帶著奴婢們家來探望老太太太太。現下正在上房裏陪著老太太太太說話兒呢。吩咐奴婢來請二姑娘三姑娘一道兒過去說話。”
尤三姐兒聽了這一番話,先是謝過尤氏,因又調侃道:“大姐姐這花兒送給二姐姐,算是遇見了知音。可若是送給我,我整日裏不是想著怎麽吃,就是想著怎麽磨成香粉。這麽好的花兒落在我手裏,豈不是叫我辣手摧花麽?”
一句話說的眾人掌不住笑了。尤二姐兒從房中出來,也忍俊不禁的道:“我當是誰在逗小丫頭們笑。卻原來錯眼不見,竟是三妹妹又在說笑話兒了。“
尤三姐兒嘻嘻地笑道:“怎麽是說笑話兒呢?我可是認認真真地在頭疼呢?二姐姐你來的正好,快些幫我想個主意,這一盆白牡丹花兒究竟怎麽用才好?是研磨了做成香粉,還是配著一隻野雞燉成牡丹雞吃了?”
尤二姐兒頗為無奈的搖了搖頭,開口說道:“我可不管你這些煮鶴焚琴的主意。我這便告訴大姐姐去。叫她快些將花兒搬迴去,免得落在你手上,成全你的辣手摧花。”
姊妹兩個說說笑笑,一路到了上房。先給老太太太太請安,又同尤氏四姑娘廝見過,各自落座時,便聽尤老太太問道:“你們姊妹兩個說什麽這麽開心?”
尤二姐兒聞言莞爾,登時便將尤三姐兒商量著怎麽禍害那盆兒牡丹的話原原本本說了出來。尤三姐兒見狀,登時湊趣的說了好一番歪理來佐證自己的話沒錯,那牡丹生了長了就該吃了。反正花開花謝終有時,落到泥土裏跟落進肚子裏也沒什麽區別。
聽得眾人好氣又好笑,連尤氏也忍不住笑道:“三妹妹這一張嘴可真是沒的說。我們府上也隻有璉哥兒媳婦能同她對上幾句了。”
因尤氏說到榮府中人,尤老太太少不得又打聽了些榮府的家事。尤氏便笑道:“說到這裏,倒是當真有一樁家事可說。卻是那邊府裏嫁到江南林家的那位姑太太沒了。老太太心疼姑太太,發了話要將外孫女兒接到身邊教養。月初的時候派人下江南去接,前兒那位林姑娘入了京進了府。我昨兒沒事兒過去瞧了一瞧,哎呦呦,那個模樣兒氣度,真真兒是沒的說。便是我們府上的幾位姑娘,都不如她。”
旁人聽了這話猶可,唯獨尤三姐心下一動,剛要脫口問些什麽,猛然醒過神來。不免住了口,話鋒一轉的笑道:“說到那位林姑娘。我倒是想起來一件事兒。聽說她父親現任巡鹽禦史,已有兩年了。原本上皇時的規矩,這巡鹽禦史都是一年一換的。不過當今覺著鹽課上一年一換,少不得會讓人心浮動,不能安於值守。造成鹽課上人浮於事,且容易滋生貪腐。又不好追責。遂同上皇商議,倒有改製鹽課的意思。改一年一換為三年一換。”
尤三姐兒說的乃是朝廷上的動向,這些動向背後所代表的各方勢力的交鋒,在座的諸位女眷自然不懂。不過大家倒是聽明白了一件事兒,隻聽尤老太太開口笑道:“哎呦呦,倘若真是這麽著。這位林老爺倒是了不得了。原本鹽政就是個肥缺兒,即便是一年一換,還有多少人眼紅。倘若能一連接任好幾年,那還不吃的盆滿缽滿?”
尤三姐兒聞言便笑,“那也不一定。當初一年一換的時候,凡有官員到任,不過是撈一筆銀子就走。繼任的官員補不上虧空,自然要把責任往上頭的上頭推,朝廷礙於法不責眾,倒讓他們成了定例了。如今變成三年一換五年一換,雖說表麵上看去是賺得多了些,可他獨得了好處,外頭人瞧著眼熱,暗地裏使個絆子下個腳兒的,他這肥差還能不能坐的穩當,那就全憑本事了。”
尤三姐兒這一番話說的輕鬆明白,可眾人聽得卻不明白。尤氏想了想,忍不住問道:“三妹妹這話的意思,這巡鹽禦史的任期長了,反倒不是什麽好事兒了?”
尤三姐兒笑了笑,並沒答應。話鋒一轉,開口笑道:“好不好的,都不與咱們相幹。大姐姐還是說說那位林姑娘罷。究竟怎麽個好處?改日你把她約到寧府去,我也瞧一瞧?”
尤氏笑道:“那位林姑娘,不拘容貌氣度,便是才情也是沒的說。小小的年紀,卻已經讀完了四書,說話兒也是有條有理的,倒是比寶玉還強些。”
既說到了寶玉,少不得又把林姑娘到府那日寶玉摔玉之事拿來當做笑話兒講。
這迴不但是陳氏母女不以為然,便是素喜巴結榮府的尤老太太都忍不住撇嘴說道:“不是我這老太婆背地裏說人。你們那兩府的爺兒們也太不像了些。尤其是那個寶玉,外頭瞧著白白淨淨聰明伶俐的,怎麽總喜歡做些不著調的事兒。成日間廝混內幃,好端端一個爺兒們,弄得渾身脂粉氣息。現如今還當著客人的麵兒發瘋,叫人家怎麽下的來台?這可不是大家子弟的教養。”
尤氏聽了這一番話,不覺笑道:“老太太隻覺著這件事情不妥當。卻不知道稀奇的事情還有呢。你說老太太眼巴巴的派了人往江南去接林姑娘,可是這麽長時間那邊府裏卻沒人給林姑娘收拾出房舍來。偏等人問到老太太的頭上,老太太方才說要林姑娘跟著她住,寶玉住外頭,林姑娘住在碧紗櫥裏。因著林姑娘素性體弱怯寒,要等到天氣和暖入了夏時,再給林姑娘收拾房舍呢。”
尤氏這一番話出口,眾人都聽得瞠目結舌。陳氏素來是個火爆性子,聞言便挑眉說道:“這也太不像話。世人皆說男女七歲不同席,這兩個孩子雖然還小,可再怎麽著,也都是異性的表兄妹,如今卻在一個屋裏住著。倘若傳將出去,這成什麽了?”
尤老太太沉吟半日,卻是開口笑道:“隻怕這位老太太想的卻是兩家並做一家。最好弄成個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既是這麽著,也就無需理會那些個禮教大防。”
陳氏聞言,越發皺眉的道:“即便真是如此,也不該這麽著。哪裏還有世家貴族的體統。”
尤三姐兒聞言冷笑,因說道:“他們賈家本來就沒什麽規矩可言。”
說到這裏,倒是越發想起了一件事兒,且向尤氏笑道:“既然老太太把林姑娘接到身邊教養。不拘是春天夏天,少不得要給她收拾房舍。如今那府裏兩位姑娘,並你們府裏的惜春姑娘都在老太太跟前兒養著。從前小時還好,如今姑娘們大了,寶玉也大了,一處擠著反倒不便。你是不是也該想個法子,將你們府上的姑娘接迴去住。俗話說長嫂如母,老太太輩分高,身份且貴重,有她教養女孩兒們自然是好。可若是老太太年邁體弱,精神不濟,你這個當嫂子的也不好偷懶。免得叫人在背地裏說嘴,編排你這個當嫂子的不體恤妹妹。”
尤氏先前倒還真沒想到這一茬。此刻聞聽尤三姐兒所言,忍不住笑道:“怪不得世人都讚妹妹伶俐。隻從今日這一番話便可得知,你這行事說話兒,倒是比我還周全些個。也多虧了你提點我,否則我還想不起來呢。”
尤老太太也附議道:“三姐兒這話很有道理。你們那位四姑娘好歹也是寧府的嫡出,是你老爺的親妹子。如今卻跟那邊府裏的庶出姑娘一個待遇。叫外人瞧了,確實不怎麽好。便是你們府裏,也憑白低了一等不是?”
尤氏笑了笑,因說道:“等會子我家去,便叫下人們收拾出房舍來。隻是這會子倒不好突然提起接人的話茬兒。免得言語冒撞,反倒得罪了那邊府裏的老太太太太們。還是等著老太太給林姑娘收拾房舍的時候,我一並提起罷。”
眾人聞言點了點頭,陳氏也笑道:“這是老成之言。不過你閑來無事,倒是可以將四姑娘接到寧府小住幾日,或者給她送些女孩兒們喜歡的東西。再請兩個教引嬤嬤調、教四姑娘的規矩。外出交際的時候也該多帶著她些。姑嫂兩個相處的好了,也有你的好處。”
尤氏點了點頭。因笑道:“我省得的。”
一時尤氏家去,果然命下人在後院兒挨著會芳園的一處小小巧巧的精致院落裏收拾出兩間廂房,一間做書房用,一間做閨房用。且帶著兒媳秦可卿親自布置了房內簾幔陳設,又開了庫房挑出好幾件兒古董擺設放在屋內。
賈珍家來時看的莫名其妙,少不得開口問道:“你這是折騰什麽?”
是日,尤三姐兒正在房中盤算著陳園賬目,陡然聞聽外頭院兒裏一陣笑聲,尤三姐兒隔窗看時,卻見是跟著尤氏陪嫁到寧府的銀瓶兒迴來了,正在院子裏同小丫鬟們說笑。
尤三姐兒撂筆笑道:“說什麽呢這樣高興,也叫我聽聽。”
銀瓶兒迴頭,忙上前欠身見禮,口內笑道:“東府裏賴大家的孝敬我們奶奶幾盆兒白牡丹。我們奶奶愛的什麽似的。因又想著二姑娘三姑娘平日裏最愛這些花兒朵兒,便勻了兩盆兒給三姑娘。恰好又想著好些時日沒能家來給老太太太太請安,索性便帶著奴婢們家來探望老太太太太。現下正在上房裏陪著老太太太太說話兒呢。吩咐奴婢來請二姑娘三姑娘一道兒過去說話。”
尤三姐兒聽了這一番話,先是謝過尤氏,因又調侃道:“大姐姐這花兒送給二姐姐,算是遇見了知音。可若是送給我,我整日裏不是想著怎麽吃,就是想著怎麽磨成香粉。這麽好的花兒落在我手裏,豈不是叫我辣手摧花麽?”
一句話說的眾人掌不住笑了。尤二姐兒從房中出來,也忍俊不禁的道:“我當是誰在逗小丫頭們笑。卻原來錯眼不見,竟是三妹妹又在說笑話兒了。“
尤三姐兒嘻嘻地笑道:“怎麽是說笑話兒呢?我可是認認真真地在頭疼呢?二姐姐你來的正好,快些幫我想個主意,這一盆白牡丹花兒究竟怎麽用才好?是研磨了做成香粉,還是配著一隻野雞燉成牡丹雞吃了?”
尤二姐兒頗為無奈的搖了搖頭,開口說道:“我可不管你這些煮鶴焚琴的主意。我這便告訴大姐姐去。叫她快些將花兒搬迴去,免得落在你手上,成全你的辣手摧花。”
姊妹兩個說說笑笑,一路到了上房。先給老太太太太請安,又同尤氏四姑娘廝見過,各自落座時,便聽尤老太太問道:“你們姊妹兩個說什麽這麽開心?”
尤二姐兒聞言莞爾,登時便將尤三姐兒商量著怎麽禍害那盆兒牡丹的話原原本本說了出來。尤三姐兒見狀,登時湊趣的說了好一番歪理來佐證自己的話沒錯,那牡丹生了長了就該吃了。反正花開花謝終有時,落到泥土裏跟落進肚子裏也沒什麽區別。
聽得眾人好氣又好笑,連尤氏也忍不住笑道:“三妹妹這一張嘴可真是沒的說。我們府上也隻有璉哥兒媳婦能同她對上幾句了。”
因尤氏說到榮府中人,尤老太太少不得又打聽了些榮府的家事。尤氏便笑道:“說到這裏,倒是當真有一樁家事可說。卻是那邊府裏嫁到江南林家的那位姑太太沒了。老太太心疼姑太太,發了話要將外孫女兒接到身邊教養。月初的時候派人下江南去接,前兒那位林姑娘入了京進了府。我昨兒沒事兒過去瞧了一瞧,哎呦呦,那個模樣兒氣度,真真兒是沒的說。便是我們府上的幾位姑娘,都不如她。”
旁人聽了這話猶可,唯獨尤三姐心下一動,剛要脫口問些什麽,猛然醒過神來。不免住了口,話鋒一轉的笑道:“說到那位林姑娘。我倒是想起來一件事兒。聽說她父親現任巡鹽禦史,已有兩年了。原本上皇時的規矩,這巡鹽禦史都是一年一換的。不過當今覺著鹽課上一年一換,少不得會讓人心浮動,不能安於值守。造成鹽課上人浮於事,且容易滋生貪腐。又不好追責。遂同上皇商議,倒有改製鹽課的意思。改一年一換為三年一換。”
尤三姐兒說的乃是朝廷上的動向,這些動向背後所代表的各方勢力的交鋒,在座的諸位女眷自然不懂。不過大家倒是聽明白了一件事兒,隻聽尤老太太開口笑道:“哎呦呦,倘若真是這麽著。這位林老爺倒是了不得了。原本鹽政就是個肥缺兒,即便是一年一換,還有多少人眼紅。倘若能一連接任好幾年,那還不吃的盆滿缽滿?”
尤三姐兒聞言便笑,“那也不一定。當初一年一換的時候,凡有官員到任,不過是撈一筆銀子就走。繼任的官員補不上虧空,自然要把責任往上頭的上頭推,朝廷礙於法不責眾,倒讓他們成了定例了。如今變成三年一換五年一換,雖說表麵上看去是賺得多了些,可他獨得了好處,外頭人瞧著眼熱,暗地裏使個絆子下個腳兒的,他這肥差還能不能坐的穩當,那就全憑本事了。”
尤三姐兒這一番話說的輕鬆明白,可眾人聽得卻不明白。尤氏想了想,忍不住問道:“三妹妹這話的意思,這巡鹽禦史的任期長了,反倒不是什麽好事兒了?”
尤三姐兒笑了笑,並沒答應。話鋒一轉,開口笑道:“好不好的,都不與咱們相幹。大姐姐還是說說那位林姑娘罷。究竟怎麽個好處?改日你把她約到寧府去,我也瞧一瞧?”
尤氏笑道:“那位林姑娘,不拘容貌氣度,便是才情也是沒的說。小小的年紀,卻已經讀完了四書,說話兒也是有條有理的,倒是比寶玉還強些。”
既說到了寶玉,少不得又把林姑娘到府那日寶玉摔玉之事拿來當做笑話兒講。
這迴不但是陳氏母女不以為然,便是素喜巴結榮府的尤老太太都忍不住撇嘴說道:“不是我這老太婆背地裏說人。你們那兩府的爺兒們也太不像了些。尤其是那個寶玉,外頭瞧著白白淨淨聰明伶俐的,怎麽總喜歡做些不著調的事兒。成日間廝混內幃,好端端一個爺兒們,弄得渾身脂粉氣息。現如今還當著客人的麵兒發瘋,叫人家怎麽下的來台?這可不是大家子弟的教養。”
尤氏聽了這一番話,不覺笑道:“老太太隻覺著這件事情不妥當。卻不知道稀奇的事情還有呢。你說老太太眼巴巴的派了人往江南去接林姑娘,可是這麽長時間那邊府裏卻沒人給林姑娘收拾出房舍來。偏等人問到老太太的頭上,老太太方才說要林姑娘跟著她住,寶玉住外頭,林姑娘住在碧紗櫥裏。因著林姑娘素性體弱怯寒,要等到天氣和暖入了夏時,再給林姑娘收拾房舍呢。”
尤氏這一番話出口,眾人都聽得瞠目結舌。陳氏素來是個火爆性子,聞言便挑眉說道:“這也太不像話。世人皆說男女七歲不同席,這兩個孩子雖然還小,可再怎麽著,也都是異性的表兄妹,如今卻在一個屋裏住著。倘若傳將出去,這成什麽了?”
尤老太太沉吟半日,卻是開口笑道:“隻怕這位老太太想的卻是兩家並做一家。最好弄成個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既是這麽著,也就無需理會那些個禮教大防。”
陳氏聞言,越發皺眉的道:“即便真是如此,也不該這麽著。哪裏還有世家貴族的體統。”
尤三姐兒聞言冷笑,因說道:“他們賈家本來就沒什麽規矩可言。”
說到這裏,倒是越發想起了一件事兒,且向尤氏笑道:“既然老太太把林姑娘接到身邊教養。不拘是春天夏天,少不得要給她收拾房舍。如今那府裏兩位姑娘,並你們府裏的惜春姑娘都在老太太跟前兒養著。從前小時還好,如今姑娘們大了,寶玉也大了,一處擠著反倒不便。你是不是也該想個法子,將你們府上的姑娘接迴去住。俗話說長嫂如母,老太太輩分高,身份且貴重,有她教養女孩兒們自然是好。可若是老太太年邁體弱,精神不濟,你這個當嫂子的也不好偷懶。免得叫人在背地裏說嘴,編排你這個當嫂子的不體恤妹妹。”
尤氏先前倒還真沒想到這一茬。此刻聞聽尤三姐兒所言,忍不住笑道:“怪不得世人都讚妹妹伶俐。隻從今日這一番話便可得知,你這行事說話兒,倒是比我還周全些個。也多虧了你提點我,否則我還想不起來呢。”
尤老太太也附議道:“三姐兒這話很有道理。你們那位四姑娘好歹也是寧府的嫡出,是你老爺的親妹子。如今卻跟那邊府裏的庶出姑娘一個待遇。叫外人瞧了,確實不怎麽好。便是你們府裏,也憑白低了一等不是?”
尤氏笑了笑,因說道:“等會子我家去,便叫下人們收拾出房舍來。隻是這會子倒不好突然提起接人的話茬兒。免得言語冒撞,反倒得罪了那邊府裏的老太太太太們。還是等著老太太給林姑娘收拾房舍的時候,我一並提起罷。”
眾人聞言點了點頭,陳氏也笑道:“這是老成之言。不過你閑來無事,倒是可以將四姑娘接到寧府小住幾日,或者給她送些女孩兒們喜歡的東西。再請兩個教引嬤嬤調、教四姑娘的規矩。外出交際的時候也該多帶著她些。姑嫂兩個相處的好了,也有你的好處。”
尤氏點了點頭。因笑道:“我省得的。”
一時尤氏家去,果然命下人在後院兒挨著會芳園的一處小小巧巧的精致院落裏收拾出兩間廂房,一間做書房用,一間做閨房用。且帶著兒媳秦可卿親自布置了房內簾幔陳設,又開了庫房挑出好幾件兒古董擺設放在屋內。
賈珍家來時看的莫名其妙,少不得開口問道:“你這是折騰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