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聽西海沿子傳來的八百裏急報,永嘉帝龍顏震怒。然而震怒之外,仍舊命戶部與兵部籌措糧餉兵馬趕赴西海沿子支援南安郡王。
隻可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著國庫空虛的緣故,朝廷已是捉襟見肘青黃不接。更何況目今已到年下了,在京官員的俸祿也還沒有發放,諸般事務擠到一塊兒,樁樁件件都需銀子,這讓戶部尚書十分為難。
事到臨頭,滿朝君臣也不得不將希望落在陳珪的身上。隻盼他能盡早拿出個方案來,快些籌集銀錢糧草——
陳珪此時也感覺到了壓力,遂在下朝之後,忙忙便命家下人將三姐兒接迴家來,同她商議發行國債之事。
彼時尤三姐兒正在家中撰寫新的學規學紀,聞聽陳府來人,索性將寫了一半的條陳整理妥當一齊帶到陳家。又同陳氏商議了,要在陳家呆上幾日方能迴來。
陳氏早就知道三姐兒同他舅舅慣常鬼鬼唧唧的,商議的都是外頭的大事兒,也不以為意。因見三姐兒提出要在陳家多住幾日,便問二姐兒願不願意迴去。二姐兒打小兒同三姐兒同吃同住,同進同出,自然是願意的。當即便命岸芷汀蘭收拾了幾套衣裳頭麵,樂顛顛的同三姐兒去了。
路上在馬車裏,二姐兒咬著嘴唇眼巴巴地看著三姐兒,好像有什麽話要說。
三姐兒見狀,不免笑問,“二姐姐這是怎麽了?”
尤二姐兒想了想,少不得忍恥問道:“三妹妹,你說張華哥哥還能改過來麽?”
尤三姐兒聞言,沉默了一會子,方才說道:“改不改的,咱們嘴上也不好說。好在姐姐今年還小,再過兩年才能及笄。咱們便看著張華哥哥這兩年的言行舉止罷了。倘若他能改,便在姐姐及笄之前考個功名出來。倘若不能……也不耽誤姐姐的終身大事。”
尤二姐兒聽了這話,不覺鬆了一口氣。旋即又悶悶不樂的說道:“你說我這是什麽命。好端端地,偏偏叫我遇上這樣的事兒。怎麽大姐姐就……”
一句話未落,尤三姐兒忙的笑言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世人都是這樣,咱們外頭看著好的,他們裏頭未必如此。不過我相信隻要咱們自己心中有數,凡事能拿得住主意,便是世道再變,咱們也能過好自己的日子。何況二姐姐也不用害怕什麽,凡事兒還有媽和我呢,難道我們能看著你吃虧不成?”
尤二姐兒原本就是個猶猶豫豫耳根子軟的,從來拿不定主意。雖然有時候也會因著各種事情抱怨一迴,但隻要旁人替她拿定了主意,她也就順從了。更何況陳氏與尤三姐兒都是她的至親之人,更不會騙她害她,尤二姐兒隻要這麽一想,縱然心下還是有些意難平,倒也乖乖的點了點頭。
尤三姐兒眼見尤二姐兒如此乖巧,登時會心一笑。倒是有心想哄一哄二姐兒開心。想了想,便笑道:“我聽說聚寶齋最近新出了一批首飾花樣兒,端得精致小巧,倒是很合咱們閨閣女孩兒的心意。等明兒抽空,咱們也去瞧一瞧罷?”
二姐兒素來喜歡衣衫首飾綾羅脂粉一類女孩兒之物。聞聽此言,登時高興的點了點頭,便拉著尤三姐兒說起了如今京中最時興的頭麵緞子來。溫言軟語巧笑倩兮,登時便把一腔煩惱心事拋到了腦後。
一時到了陳家,姊妹二人先到上房給陳老太爺陳老太太舅父舅母請了安,又同表哥表姐相互廝見過。大家說笑一迴,陳珪便帶著三姐兒並陳橈迴了書房。將朝上提起國債之事娓娓道來。
三姐兒心中有數,何況能替百姓盡一己之力,她也是願意的。隻是在同陳珪商議此事之前,三姐兒又將自己撰寫的學規學紀交與陳珪,並將先前張華所言的被學中子弟挑唆著逃學賭博之事和盤托出。因說道:“族中子弟乃我陳家立世之根本。倘若他們不能學好,我陳家即便有舅舅在朝為官,表哥努力進學,然獨木不成林,終久是後繼無力。所以我自作主張,撰了些許條陳,還請舅舅過目。”
陳珪早在陳老太太並馮氏的口中得知張華學壞之事。不過他並不以為意。在他看來,男孩子小時候都淘氣,不著調一些也是有的。隻要大了能改好,便是浪子迴頭金不換。便是不能改好,大不了兩家的親事作罷。反正張華又不是他兒子,他也用不著為此操心。
至於張家從前對小妹的情分……他當年替張允解決了要命官司,後來又看在張允跑到江南投奔他的份兒上,與了他一場功名。現如今更是為他籌謀了金陵某膏腴之縣的知縣一職,隻要等到年後就能上任的。
因此在陳珪看來,便是張家對陳氏有什麽好處,他也報答過了。何況兩家今後也不是再不往來了。他也會繼續關照張允的官路前途。隻不會用二姐兒的終身大事做人情兒罷了。
此刻聞聽三姐兒所言,陳珪便向三姐兒說道:“張華之事,我也聽說了。你很不必將太多的心思放在他的身上。俗話說得好,腳上的泡都是自己走的。他自己的前程,倘若他自己都不在意,咱們外人又何必瞎操心。還是順其自然罷。”
這話倒是同三姐兒的意思是一樣的。因此三姐兒欣然點了點頭。隻見陳珪又垂下頭去翻閱三姐兒所擬的條陳。待一一過目後,陳珪不覺拍案笑道:“果然是個好東西。將學業成績言行舉止嚴格劃分標準,且以學分約束,以名次銀錢激勵,果然項項清晰,一目了然。”
陳珪想了想,因又說道:“我倒覺著這一份條陳不光適用在家學上,便是朝廷選官用人,培養人才,考核績效,也可以借鑒一二的。”
尤三姐兒聞聽陳珪所言,不覺笑道:“我倒是沒想到這些,隻奔著家學去了。還是舅舅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陳珪便也笑道:“我再是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也得有你這麽個‘異類’在前還行。”
陳橈靜靜的站在一旁,眼見這對舅甥旁若無人的互相吹捧,少不得暗搓搓的翻了個白眼——
自打他前幾年偶然見過父親同三姐兒商議事情,陳珪便想通了什麽似的,每每處置公務商議要事,或閱讀邸報與幕僚研究朝廷風向時,都要他在旁圍觀。也不許他說話。隻在事後,陳珪又每每要求他根據所聞所見撰寫策論,還務必要寫出自己的想法來。
陳橈當時才多大歲數,自身並不是什麽天縱奇才的人物兒,況且又不是三姐兒這等穿越而來的妖孽,哪裏受得了陳珪如此“壓迫”。
最開始時,隻知道抱著邸報頭疼,坐在桌案前整整一日也憋不出幾個字兒來,好容易寫出一篇策論,甭說筆墨文采言之有物了,便是邏輯語句上都能被陳珪狠批一句狗屁不通。
再後來陳橈便同三姐兒處討到經驗,隻在眾人議論事情之時,守在一旁默默記錄。之後陳珪再命他寫策論時,陳橈便將這些記錄先行整理出來,其後挑出自己覺得有用的建議改頭換麵一番,再加上自己的意思寫出來。
陳珪見後,雖說不甚滿意,但也不得不承認,這些策論總要比從前的狗屁不通強多了。隻可惜在筆墨文采上,仍舊差得多……
發展到了如今,陳橈便是不看那些幕僚的言辭,隻要陳珪提出個題目,他也能羅列數據寫出一篇詳實的策論來。即便文章樸實無華,但因其事無巨細皆有可查,倒也讓旁人無可辯駁。又有未來老丈人前科探花徐子川的傾心教導,所以才會小小年紀便考中舉人。
隻可惜陳橈在實務上的“紙上談兵”且有了,然而文章辭藻仍舊不甚精妙,所以才在秋闈上慘遭敗北。不過陳橈轉了年才十八歲,便是再等幾年,也不算什麽。
因而陳徐兩家都不以為意。且在秋闈過後,便商量著陳橈與徐家大姑娘的婚事。現如今納彩問名都已經過了,隻等著轉過年後,再議論下頭的事兒。算來也不過是明年□□月份的時候,陳橈便能成婚了。
因此陳珪便想著叫陳橈在成婚之前,再曆練些實務,學些人際往來官場交際。也免得紙上談兵讀死了書,將來反倒是誤人誤己。
這麽想著,陳珪便向兒子吩咐道:“這次聖人命我替朝廷籌銀子,以備賑災軍餉。我與三姐兒所議之方案,待周全過後,自然是要呈與太子殿下,讓他過目。不過太子殿下身份貴重,必然不會親自辦理這些瑣事兒,到時候還得你父親到處奔走,說服那些個商賈豪富。你如今年歲也大了,也讀了這麽多聖賢書在肚子裏頭。要論起紙上談兵,你也是能侃侃而談的。不過要論到實務巨細,還得一一曆練。從今往後,你便跟在我身邊,也學學人情交際上的事兒。要知道光有嘴上功夫且沒用,得能辦實事,貴人才肯信任重用。”
至於文章上的花團錦簇,也隻不過是給外人稱頌的,圖個浮名而已。
陳珪聞聽父親所言,忙的躬身應是。
尤三姐兒在旁,但笑不語。陳珪見了她,因又想起家學上的事兒,不免笑道:“我最近公務纏身,倒是沒精力同他們理論,才縱的這些個人屍位素餐,敗壞了家學的風氣。隻是家學乃我陳家立世根本,且由不得他們胡鬧下去。這樣罷……”
陳珪想了想,便指著陳橈說道:“便趁著這幾日工夫,你周全了這家學的規矩,再叫橈哥兒到學上走一遭。該罰的罰,該賞的賞,先立了規矩觀察一段時日,倘若再不好時,咱們過了年再好好兒的算賬!”
說罷,又向陳橈囑咐道:“這一件事兒,你須得聽從三姐兒的。不要以為你癡長了幾歲,就能自作主張。倘若叫我知道你不肯聽她的話,弄壞了家學的事兒。你可仔細著!”
陳橈聞言,不覺一個激靈。因想起這些年見過的三姐兒的行事作為,少不得開口應道:“父親放心罷。兒子必定聽從表妹的示下,絕不會自作主張。”
一壁說時,一壁還暗搓搓的幸災樂禍。隻不知道以三姐兒的心性手段,將來哪家郎君會這麽倒黴的娶了她迴家!
隻可惜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因著國庫空虛的緣故,朝廷已是捉襟見肘青黃不接。更何況目今已到年下了,在京官員的俸祿也還沒有發放,諸般事務擠到一塊兒,樁樁件件都需銀子,這讓戶部尚書十分為難。
事到臨頭,滿朝君臣也不得不將希望落在陳珪的身上。隻盼他能盡早拿出個方案來,快些籌集銀錢糧草——
陳珪此時也感覺到了壓力,遂在下朝之後,忙忙便命家下人將三姐兒接迴家來,同她商議發行國債之事。
彼時尤三姐兒正在家中撰寫新的學規學紀,聞聽陳府來人,索性將寫了一半的條陳整理妥當一齊帶到陳家。又同陳氏商議了,要在陳家呆上幾日方能迴來。
陳氏早就知道三姐兒同他舅舅慣常鬼鬼唧唧的,商議的都是外頭的大事兒,也不以為意。因見三姐兒提出要在陳家多住幾日,便問二姐兒願不願意迴去。二姐兒打小兒同三姐兒同吃同住,同進同出,自然是願意的。當即便命岸芷汀蘭收拾了幾套衣裳頭麵,樂顛顛的同三姐兒去了。
路上在馬車裏,二姐兒咬著嘴唇眼巴巴地看著三姐兒,好像有什麽話要說。
三姐兒見狀,不免笑問,“二姐姐這是怎麽了?”
尤二姐兒想了想,少不得忍恥問道:“三妹妹,你說張華哥哥還能改過來麽?”
尤三姐兒聞言,沉默了一會子,方才說道:“改不改的,咱們嘴上也不好說。好在姐姐今年還小,再過兩年才能及笄。咱們便看著張華哥哥這兩年的言行舉止罷了。倘若他能改,便在姐姐及笄之前考個功名出來。倘若不能……也不耽誤姐姐的終身大事。”
尤二姐兒聽了這話,不覺鬆了一口氣。旋即又悶悶不樂的說道:“你說我這是什麽命。好端端地,偏偏叫我遇上這樣的事兒。怎麽大姐姐就……”
一句話未落,尤三姐兒忙的笑言道:“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世人都是這樣,咱們外頭看著好的,他們裏頭未必如此。不過我相信隻要咱們自己心中有數,凡事能拿得住主意,便是世道再變,咱們也能過好自己的日子。何況二姐姐也不用害怕什麽,凡事兒還有媽和我呢,難道我們能看著你吃虧不成?”
尤二姐兒原本就是個猶猶豫豫耳根子軟的,從來拿不定主意。雖然有時候也會因著各種事情抱怨一迴,但隻要旁人替她拿定了主意,她也就順從了。更何況陳氏與尤三姐兒都是她的至親之人,更不會騙她害她,尤二姐兒隻要這麽一想,縱然心下還是有些意難平,倒也乖乖的點了點頭。
尤三姐兒眼見尤二姐兒如此乖巧,登時會心一笑。倒是有心想哄一哄二姐兒開心。想了想,便笑道:“我聽說聚寶齋最近新出了一批首飾花樣兒,端得精致小巧,倒是很合咱們閨閣女孩兒的心意。等明兒抽空,咱們也去瞧一瞧罷?”
二姐兒素來喜歡衣衫首飾綾羅脂粉一類女孩兒之物。聞聽此言,登時高興的點了點頭,便拉著尤三姐兒說起了如今京中最時興的頭麵緞子來。溫言軟語巧笑倩兮,登時便把一腔煩惱心事拋到了腦後。
一時到了陳家,姊妹二人先到上房給陳老太爺陳老太太舅父舅母請了安,又同表哥表姐相互廝見過。大家說笑一迴,陳珪便帶著三姐兒並陳橈迴了書房。將朝上提起國債之事娓娓道來。
三姐兒心中有數,何況能替百姓盡一己之力,她也是願意的。隻是在同陳珪商議此事之前,三姐兒又將自己撰寫的學規學紀交與陳珪,並將先前張華所言的被學中子弟挑唆著逃學賭博之事和盤托出。因說道:“族中子弟乃我陳家立世之根本。倘若他們不能學好,我陳家即便有舅舅在朝為官,表哥努力進學,然獨木不成林,終久是後繼無力。所以我自作主張,撰了些許條陳,還請舅舅過目。”
陳珪早在陳老太太並馮氏的口中得知張華學壞之事。不過他並不以為意。在他看來,男孩子小時候都淘氣,不著調一些也是有的。隻要大了能改好,便是浪子迴頭金不換。便是不能改好,大不了兩家的親事作罷。反正張華又不是他兒子,他也用不著為此操心。
至於張家從前對小妹的情分……他當年替張允解決了要命官司,後來又看在張允跑到江南投奔他的份兒上,與了他一場功名。現如今更是為他籌謀了金陵某膏腴之縣的知縣一職,隻要等到年後就能上任的。
因此在陳珪看來,便是張家對陳氏有什麽好處,他也報答過了。何況兩家今後也不是再不往來了。他也會繼續關照張允的官路前途。隻不會用二姐兒的終身大事做人情兒罷了。
此刻聞聽三姐兒所言,陳珪便向三姐兒說道:“張華之事,我也聽說了。你很不必將太多的心思放在他的身上。俗話說得好,腳上的泡都是自己走的。他自己的前程,倘若他自己都不在意,咱們外人又何必瞎操心。還是順其自然罷。”
這話倒是同三姐兒的意思是一樣的。因此三姐兒欣然點了點頭。隻見陳珪又垂下頭去翻閱三姐兒所擬的條陳。待一一過目後,陳珪不覺拍案笑道:“果然是個好東西。將學業成績言行舉止嚴格劃分標準,且以學分約束,以名次銀錢激勵,果然項項清晰,一目了然。”
陳珪想了想,因又說道:“我倒覺著這一份條陳不光適用在家學上,便是朝廷選官用人,培養人才,考核績效,也可以借鑒一二的。”
尤三姐兒聞聽陳珪所言,不覺笑道:“我倒是沒想到這些,隻奔著家學去了。還是舅舅觸類旁通,舉一反三。”
陳珪便也笑道:“我再是觸類旁通,舉一反三,也得有你這麽個‘異類’在前還行。”
陳橈靜靜的站在一旁,眼見這對舅甥旁若無人的互相吹捧,少不得暗搓搓的翻了個白眼——
自打他前幾年偶然見過父親同三姐兒商議事情,陳珪便想通了什麽似的,每每處置公務商議要事,或閱讀邸報與幕僚研究朝廷風向時,都要他在旁圍觀。也不許他說話。隻在事後,陳珪又每每要求他根據所聞所見撰寫策論,還務必要寫出自己的想法來。
陳橈當時才多大歲數,自身並不是什麽天縱奇才的人物兒,況且又不是三姐兒這等穿越而來的妖孽,哪裏受得了陳珪如此“壓迫”。
最開始時,隻知道抱著邸報頭疼,坐在桌案前整整一日也憋不出幾個字兒來,好容易寫出一篇策論,甭說筆墨文采言之有物了,便是邏輯語句上都能被陳珪狠批一句狗屁不通。
再後來陳橈便同三姐兒處討到經驗,隻在眾人議論事情之時,守在一旁默默記錄。之後陳珪再命他寫策論時,陳橈便將這些記錄先行整理出來,其後挑出自己覺得有用的建議改頭換麵一番,再加上自己的意思寫出來。
陳珪見後,雖說不甚滿意,但也不得不承認,這些策論總要比從前的狗屁不通強多了。隻可惜在筆墨文采上,仍舊差得多……
發展到了如今,陳橈便是不看那些幕僚的言辭,隻要陳珪提出個題目,他也能羅列數據寫出一篇詳實的策論來。即便文章樸實無華,但因其事無巨細皆有可查,倒也讓旁人無可辯駁。又有未來老丈人前科探花徐子川的傾心教導,所以才會小小年紀便考中舉人。
隻可惜陳橈在實務上的“紙上談兵”且有了,然而文章辭藻仍舊不甚精妙,所以才在秋闈上慘遭敗北。不過陳橈轉了年才十八歲,便是再等幾年,也不算什麽。
因而陳徐兩家都不以為意。且在秋闈過後,便商量著陳橈與徐家大姑娘的婚事。現如今納彩問名都已經過了,隻等著轉過年後,再議論下頭的事兒。算來也不過是明年□□月份的時候,陳橈便能成婚了。
因此陳珪便想著叫陳橈在成婚之前,再曆練些實務,學些人際往來官場交際。也免得紙上談兵讀死了書,將來反倒是誤人誤己。
這麽想著,陳珪便向兒子吩咐道:“這次聖人命我替朝廷籌銀子,以備賑災軍餉。我與三姐兒所議之方案,待周全過後,自然是要呈與太子殿下,讓他過目。不過太子殿下身份貴重,必然不會親自辦理這些瑣事兒,到時候還得你父親到處奔走,說服那些個商賈豪富。你如今年歲也大了,也讀了這麽多聖賢書在肚子裏頭。要論起紙上談兵,你也是能侃侃而談的。不過要論到實務巨細,還得一一曆練。從今往後,你便跟在我身邊,也學學人情交際上的事兒。要知道光有嘴上功夫且沒用,得能辦實事,貴人才肯信任重用。”
至於文章上的花團錦簇,也隻不過是給外人稱頌的,圖個浮名而已。
陳珪聞聽父親所言,忙的躬身應是。
尤三姐兒在旁,但笑不語。陳珪見了她,因又想起家學上的事兒,不免笑道:“我最近公務纏身,倒是沒精力同他們理論,才縱的這些個人屍位素餐,敗壞了家學的風氣。隻是家學乃我陳家立世根本,且由不得他們胡鬧下去。這樣罷……”
陳珪想了想,便指著陳橈說道:“便趁著這幾日工夫,你周全了這家學的規矩,再叫橈哥兒到學上走一遭。該罰的罰,該賞的賞,先立了規矩觀察一段時日,倘若再不好時,咱們過了年再好好兒的算賬!”
說罷,又向陳橈囑咐道:“這一件事兒,你須得聽從三姐兒的。不要以為你癡長了幾歲,就能自作主張。倘若叫我知道你不肯聽她的話,弄壞了家學的事兒。你可仔細著!”
陳橈聞言,不覺一個激靈。因想起這些年見過的三姐兒的行事作為,少不得開口應道:“父親放心罷。兒子必定聽從表妹的示下,絕不會自作主張。”
一壁說時,一壁還暗搓搓的幸災樂禍。隻不知道以三姐兒的心性手段,將來哪家郎君會這麽倒黴的娶了她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