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陳氏站在裏間兒,隔著簾子將張華劈頭蓋臉的好一通罵。又說待會子家去後,務必請張家夫婦親自登門說道說道……
“……不是我這當嬸子的嫌貧愛富。隻是我好容易養大了兩個閨女,總不好眼睜睜的把她往火坑裏推。”陳氏說罷,不覺又想到今兒在大德昌門口兒瞧見的那一幕,登時心驚膽戰的道:“因著咱們兩家是舊交,我原不挑你的家世門第,可你這麽不上進,我可不想十幾二十年後,你賭的紅了眼,將我的閨女外孫兒賣了換賭本的……”
陳家眾人因著方才一席閑談,也都知道了張華逃學賭博之事,心裏都不大痛快。隻是她們同張家的關係比不得陳氏同張家的關係,因而隻能好言相勸,叮囑了張華幾句。然心底裏也都有了退親的打算。
張華滿麵羞慚的站在外頭,先還唯唯應是,後聽見陳氏口口聲聲要退婚,甚至還想當麵同張家夫婦說個分明,立刻嚇著了。忙的跪在地上連連賠罪討饒,隻說自己當真知道錯了,今後再不敢了。還請嬸子原諒一迴。又說他也是最近兩個月在學上,跟著族中的人學的賭博,原隻是貪個新鮮,並沒有聚賭成癮的意思。今日乃瞧見王瘸腿兒如此喪心病狂連妻女都不顧,他也引以為戒,今後再也不去了……
尤三姐兒聽著張華一席話,心下微動。登時開口詢問張華口中的族中之人都是誰。
張華原就是個膽小怕事的性子。聞聽此言,先還不太願意說,又怕尤三姐兒怪罪,隻得硬著頭皮報了幾個名字。
尤三姐兒又問了些家學上的日常之事。張華一一的迴過。
尤三姐兒便知道,必定是陳珪去歲下江南,無暇顧及家學的緣故,致使學風漸壞,上學的人也都漸漸疏懶了。
族學可是一族立世之根本。現如今陳徐兩家共建的族學才過了幾年,就已經如此敗壞下去。長此以往,恐怕又是個書中的賈家族學罷了。
尤三姐兒頗為不喜的皺了皺眉,準備迴頭抽出空兒來,也弄個學規學紀來肅清家學風氣。務必不能白白花了銀子,既沒培養出好人才,反而勾的大家更往壞了學。
陳氏可不知道尤三姐兒這個節骨眼兒上還有閑心想別的。聞聽張華是聽了族中學子的挑唆才學的賭博逃學,不覺恨恨的罵了幾句。又見張華神色倉皇,麵容忐忑,也覺著有些可憐。便也住了口。乃命莊上的仆人擺午飯來。
一時吃過了午飯,因陳珪還要款待諸位貴人的緣故,陳家女眷們並不敢往外走,隻在廂房裏說了會子話。便見陳珪匆匆而來,麵色凝重的說道:“原還想咱們一家人好生樂嗬一日,卻不曾想朝中有八百裏急報入京,我須得同貴人們一同迴朝商議要事。咱們這便迴罷。”
眾人聞言,不覺嚇了一跳。忙問朝中有何急事。陳珪麵色沉吟的道:“蜀州急報,十日前有地龍翻身,糟蹋了無數生民。朝廷須得緊急籌辦賑災一事。”
陳老太太心腸最是慈悲不過。聞聽陳珪此言,少不得口內念了幾聲佛,道了千百句可惜。又催著眾人收整一番坐車迴城。
尤三姐兒便向陳珪說道:“舅舅先同聖人迴城,我們女眷在後,又做馬車又不能折騰,此時同去豈不是扯了後腿?便叫莊上的仆從護送我們迴城也就是了。”
陳珪想了想,覺著三姐兒的建議乃老成之言,當即點頭應了。
一時陳珪與聖人去後,陳家女眷方才收拾妥當了迴城。陳氏母女因想著要與張家夫婦商議張華之事,便也留在陳府。又打發了小子去張家傳話兒。
張家夫婦聞聽陳家仆人所言,忙匆匆而至。到了陳家之後,得知張華所做之事,張允之妻未等旁人開口,便哭著上前不斷捶打張華,口內隻罵道:“叫你這小子不學好,你也不看看咱們家如今是什麽境況兒,輩子隻盼著你能出息了好光宗耀祖的。現如今你不但不能好好習學,反而跟著那起子下流東西學的逃學賭博,你怎麽對得起你爹爹,怎麽對得起張家的老祖宗,怎麽對得起二姐兒……”
張允在旁,也是滿麵怒容的嗬斥連連,要不是這會子還在陳家,不好太過。他連親手打人板子懲治張華的心都有了。
張華被陳氏母女撞破了逃學行徑,早已又羞又愧,聞聽陳氏有退婚之意,更是又驚又怕。此刻且見父母如此失望,登時忍不住的癱跪在地上,痛哭不已。
陳家眾人見狀,原還氣張家不能好生教養子嗣的。這會子倒也不好說什麽了。那張允之妻邱氏又拉著陳氏的手兒,淌眼抹淚的訴說兩家舊日情分,感念陳家對張家的救命之恩,又說張家如今的家世門第,原也配不上二姐兒雲雲。然邱氏口內這麽說著,一舉一動卻都是不想退婚的意思。
陳氏方才那一番言辭也是氣的急了,所以一時衝動。當然也有尤家大姑娘嫁到寧國府後,尤家女眷們時常言三語四的說著風涼話,挑唆的陳氏每每動氣的緣故。
隻是眼見邱氏當著眾人的麵兒痛哭流涕,張允也是唉聲歎氣愁眉苦臉的模樣兒,陳氏少不得也想起趙家那死鬼還去時,她在趙家過的艱難,張家夫婦仗義執言的情分。
陳氏左思右想,自然就軟了心腸。卻也不能放任張華就這麽不往好裏學,將來害了二姐兒。
張允見狀,少不得開口說道:“妹妹這話所言極是。現如今這畜生跟著那起子下流東西學了些不好的毛病在身上。恐怕就是咱們壓著他迴族裏念書,他也不能安心的。既然如此,莫不如給他個教訓。也好叫他知道知道世道艱難,讀書不易。如若此次之後還不知道悔改。我也不能害了二姐兒,咱們兩家的婚事,就此作罷。”
一句話說的斬釘截鐵,登時鎮住了堂上眾人。即便是陳氏都沒想到張允竟然還有這等“大義滅親”的主意,不由自主地問道:“那依張家兄長所言,該怎麽懲戒這小子?”
張允看了眼癱坐在地上,哭的鼻涕一把淚一把,形狀頗為不堪的兒子,又是心疼又是厭惡的皺了皺眉。因說道:“他既然不想讀書,身上又沒個手藝,連我這身伺候莊家的本事都沒學過。將來自然隻能出苦大力。打明兒起,便叫他去碼頭上搬貨做苦役——”
一句話未落,邱氏登時大吃一驚。忙的摟住張華心疼的道:“這可怎麽使得。華兒才多大年紀,肩不能挑手不能扛,哪裏吃得了這個辛苦。老爺這麽著,豈不是要逼死了他麽。”
陳老太太聞聽此言,也跟著開口規勸。隻怕累壞了張華。
隻聽張允冷笑道:“從前就是對他太好了,所以才縱的他不知辛苦,一味貪圖享樂。跟著那起子下流東西學,今日隻是賭博,隻怕明日吃喝嫖賭無所不為。到時候再想管教他都晚了。何況既是要好生教訓他,自然是要他吃苦的。難道還要他享福不成?”
邱氏聽了這話,眼見張允氣的麵色鐵青,倒也不敢再替兒子求情的,隻能摟著張華不斷的哭。
尤三姐兒見了,皺眉便道:“張伯父想要管教張華哥哥的心思是好的。我也相信張華哥哥本性不壞,隻是聽了人的挑唆。不過伯母的話也對。張華哥哥肩不能挑手不能扛,何況這個年歲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倘若累壞了坐下病根兒,反而不好。不知張伯父覺得三姐兒這話可對?”
張允也是見了陳氏確有退婚之心,又知兩家門第今已不配,方才想下一劑狠藥治一治張華,順便也以退為進,暫時堵了陳氏要退婚的口風兒。但張華乃是他唯一的兒子,他又哪裏真舍得廢了張華。聞聽三姐兒如此說,張允少不得問道:“我從小看著你們姐妹長大,也知道三姐兒你的主意多。既是這麽著,不妨三姐兒給出個主意,可好?”
尤三姐兒聞言,笑眯眯說道:“張華哥哥因父母疼寵,從小到大是沒吃過辛苦的。因著他要讀書的緣故,也不曾跟隨伯父學習稼軒之事。竟使得張家祖傳的技藝到了伯父這一輩就無可傳,也著實可惜。如今既要使他明白世道艱難,不如伯父領著張華哥哥夏天伺候莊家,既能使得張華哥哥學一門技藝,也好叫他明白莊稼人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他自己隻要辛辛苦苦的賺了血汗錢了,想必也不會恣意揮霍。畢竟慣賭之人,大都好吃懶做。張華哥哥若是知道勤奮辛苦了,想必也能知道好好讀書了。”
說到這裏,尤三姐兒頓了頓,且看了一眼張華,又說道:“至於伯父所說的叫張華哥哥到碼頭上做苦力的事情,為了張華哥哥的身子骨兒,自然是不成的。不過叫人帶著張華哥哥往碼頭上走一遭,見一見貧苦人家的日常生活,也是可以的。順便也叫人帶著張華哥哥滿長安城的賭場都走一遭,往那些爛賭鬼的家裏也都走一遭。看看人家的妻兒都是過的什麽日子。倘若張華哥哥見了這些,還能安心逃學賭博,閑逛遊蕩,那隻能說明張華哥哥天性如此。他既然打從心眼兒裏就沒有光耀門楣照顧妻兒的心思,想必伯父伯母也不會怪罪我們陳家悔婚之事了罷?不過伯父伯母但請放心,即便咱們兩家的婚事不成了,也是舊交情分。我們姊妹二人同妍姐姐更是閨蜜之好。兩家的來往是萬萬不能斷的。”
張允夫婦早就知道尤三姐兒人小主意大,卻沒想到尤三姐兒竟然如此老道圓滑。一席話下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軟的硬的都有了。直叫張允夫婦想要反駁,都不知該從何處下口。
隻得硬著頭皮答應了。
這廂陳家眾人聽了尤三姐兒的說法,也都深以為然。深深受了驚嚇的張華更是連連點頭,附和不已。
如此陳張兩家因著意外發現張華賭博而生的想要退婚的一番風波,便在尤三姐兒的三言兩語下暫且擱置了。
如今且不言此事。隻說陳珪下朝迴家後,陳氏母女因著退婚一事尚且未走。尤三姐兒這個專愛打聽朝廷動向的少不得開口問及賑災之事。
陳珪向來不在此事上隱瞞三姐兒。此刻見問,少不得開口說道:“……擇定了六皇子殿下和七皇子殿下為欽差大人,趕赴蜀州處理賑災撫民事宜。六皇子殿下先前辦過江南一案,經驗老道,七皇子殿下素有仁愛之名,也是體恤下情的。有此二人前去賑災,必定能萬事周全。何況蜀州乃膏腴之地,又有十大糧倉之一的永濟倉在,民生富庶,存糧頗多。隻要當地官員不是豬腦子,肯開倉賑糧,安撫災民,到時候六皇子與七皇子去了,也不過是向民間百姓展示一番朝廷仁義,聖人仁德。相比起我們去江南那一遭兒,這一趟竟是全領功去了……”
然而陳珪這話還是說早了。他沒有想到僅僅是半個月後,從蜀州傳迴來的彈劾奏疏便打了他的臉。
卻原來六皇子殿下與七皇子殿下帶著賑災物資一路快馬加鞭日夜兼程地到了蜀州之地,當地官員聞聽驛站奏報,即刻擺酒唱戲的替兩位欽差大臣接風洗塵。筵席如何豪富且不必多說,席上六皇子與七皇子詢問賑災之事,當地官員也承認他們早已奉朝廷詔令開倉賑糧,安撫百姓。之後更是引著六皇子與七皇子到了收攏災民的地方一一查訪。隻見內中災民不論吃穿還是氣色都很不錯。與之交談時,更是口口聲聲稱頌陛下朝廷以及當地官府,其感恩戴德之言辭,簡直叫人聽得熱淚盈眶。
七皇子雖有賢王仁義之名,然他因著年歲尚輕,平日裏向少參與這些實務之事。眼見如此,心中很是滿意。更是連連稱讚當地官員,隻說迴京之後必定會替當地官府向聖人請功。
然而七皇子身份尊貴不事實務好糊弄,六皇子卻並非如此。姑且不提他自入朝當差後,經手過多少實事。便是去歲同陳珪一道兒下江南賑濟災民,他也見過陳珪是如何輔佐當地官員辦事兒的。
眼前的這些所謂災民,雖然同當地官員配合的很好,演技也不錯。但是壞就壞在當日同他們說話的那幾個人太能說了——
六皇子可還記得他去年在江南賑災的時候兒,所見過的災民百姓何其膽小木訥,因著連日吃不飽睡不好的緣故,人人都瘦的隻剩了一把骨頭。遠遠看上去都跟骷髏似的,還都是髒兮兮的。後來得了朝廷的賑濟,即便是心下感恩,口內也說不出來,隻是一味的叩頭,額頭磕的都見了血了,卻也說不出半句話來。口內稱頌的陛下萬歲朝廷仁義還都是當地官員為了討好兒現教的。
而今在蜀州所見的這些災民,雖然也都身形瘦弱,但是觀其膚色舉止,同兩江災民大相徑庭。更別提當中幾人名為百姓,卻在知道他們的皇子身份還能當著他與七弟乃至蜀州官員的麵侃侃而談,訴說朝廷如何仁義恩德,他們如何感恩戴德,言辭懇切處,聽得素來鐵心鐵腸的六皇子都不免動容……
六皇子可不信僅僅差了千裏之遙,兩地百姓竟然能有如此差別。即便是提“富庶膏腴而後民方知禮”,那素有魚米之鄉的兩江之地難道還比不過蜀州?
六皇子因此生了疑慮,總覺得這當中有什麽不對的地方兒。不過看著蜀州官員與這些個“災民”的舉動,以及每日圍繞在蜀州驛站的那些探子們,他又不想打草驚蛇。所以他麵上不動聲色,也不拒絕這些個官員請席吃酒的邀請。
蜀州官員原本還懼怕六皇子的鐵麵之威,隻恐他不肯來,甚至不肯給眾人顏麵,反倒出言訓斥的。卻沒想到六皇子竟與傳聞中不大一樣。因又想到六皇子去歲在江南審查貪墨一案時,也並未有鐵血手段。不覺隱隱猜著了——隻覺著六皇子並非是孤僻之人。便也漸漸放下心來。
豈料這一放心,便叫六皇子查到了蜀州官員貪墨永濟倉錢糧,卻假借賑災之事甚至假冒災民欺瞞欽差欺瞞朝廷,更兼殺、人、滅、口的驚天大罪!
陳氏站在裏間兒,隔著簾子將張華劈頭蓋臉的好一通罵。又說待會子家去後,務必請張家夫婦親自登門說道說道……
“……不是我這當嬸子的嫌貧愛富。隻是我好容易養大了兩個閨女,總不好眼睜睜的把她往火坑裏推。”陳氏說罷,不覺又想到今兒在大德昌門口兒瞧見的那一幕,登時心驚膽戰的道:“因著咱們兩家是舊交,我原不挑你的家世門第,可你這麽不上進,我可不想十幾二十年後,你賭的紅了眼,將我的閨女外孫兒賣了換賭本的……”
陳家眾人因著方才一席閑談,也都知道了張華逃學賭博之事,心裏都不大痛快。隻是她們同張家的關係比不得陳氏同張家的關係,因而隻能好言相勸,叮囑了張華幾句。然心底裏也都有了退親的打算。
張華滿麵羞慚的站在外頭,先還唯唯應是,後聽見陳氏口口聲聲要退婚,甚至還想當麵同張家夫婦說個分明,立刻嚇著了。忙的跪在地上連連賠罪討饒,隻說自己當真知道錯了,今後再不敢了。還請嬸子原諒一迴。又說他也是最近兩個月在學上,跟著族中的人學的賭博,原隻是貪個新鮮,並沒有聚賭成癮的意思。今日乃瞧見王瘸腿兒如此喪心病狂連妻女都不顧,他也引以為戒,今後再也不去了……
尤三姐兒聽著張華一席話,心下微動。登時開口詢問張華口中的族中之人都是誰。
張華原就是個膽小怕事的性子。聞聽此言,先還不太願意說,又怕尤三姐兒怪罪,隻得硬著頭皮報了幾個名字。
尤三姐兒又問了些家學上的日常之事。張華一一的迴過。
尤三姐兒便知道,必定是陳珪去歲下江南,無暇顧及家學的緣故,致使學風漸壞,上學的人也都漸漸疏懶了。
族學可是一族立世之根本。現如今陳徐兩家共建的族學才過了幾年,就已經如此敗壞下去。長此以往,恐怕又是個書中的賈家族學罷了。
尤三姐兒頗為不喜的皺了皺眉,準備迴頭抽出空兒來,也弄個學規學紀來肅清家學風氣。務必不能白白花了銀子,既沒培養出好人才,反而勾的大家更往壞了學。
陳氏可不知道尤三姐兒這個節骨眼兒上還有閑心想別的。聞聽張華是聽了族中學子的挑唆才學的賭博逃學,不覺恨恨的罵了幾句。又見張華神色倉皇,麵容忐忑,也覺著有些可憐。便也住了口。乃命莊上的仆人擺午飯來。
一時吃過了午飯,因陳珪還要款待諸位貴人的緣故,陳家女眷們並不敢往外走,隻在廂房裏說了會子話。便見陳珪匆匆而來,麵色凝重的說道:“原還想咱們一家人好生樂嗬一日,卻不曾想朝中有八百裏急報入京,我須得同貴人們一同迴朝商議要事。咱們這便迴罷。”
眾人聞言,不覺嚇了一跳。忙問朝中有何急事。陳珪麵色沉吟的道:“蜀州急報,十日前有地龍翻身,糟蹋了無數生民。朝廷須得緊急籌辦賑災一事。”
陳老太太心腸最是慈悲不過。聞聽陳珪此言,少不得口內念了幾聲佛,道了千百句可惜。又催著眾人收整一番坐車迴城。
尤三姐兒便向陳珪說道:“舅舅先同聖人迴城,我們女眷在後,又做馬車又不能折騰,此時同去豈不是扯了後腿?便叫莊上的仆從護送我們迴城也就是了。”
陳珪想了想,覺著三姐兒的建議乃老成之言,當即點頭應了。
一時陳珪與聖人去後,陳家女眷方才收拾妥當了迴城。陳氏母女因想著要與張家夫婦商議張華之事,便也留在陳府。又打發了小子去張家傳話兒。
張家夫婦聞聽陳家仆人所言,忙匆匆而至。到了陳家之後,得知張華所做之事,張允之妻未等旁人開口,便哭著上前不斷捶打張華,口內隻罵道:“叫你這小子不學好,你也不看看咱們家如今是什麽境況兒,輩子隻盼著你能出息了好光宗耀祖的。現如今你不但不能好好習學,反而跟著那起子下流東西學的逃學賭博,你怎麽對得起你爹爹,怎麽對得起張家的老祖宗,怎麽對得起二姐兒……”
張允在旁,也是滿麵怒容的嗬斥連連,要不是這會子還在陳家,不好太過。他連親手打人板子懲治張華的心都有了。
張華被陳氏母女撞破了逃學行徑,早已又羞又愧,聞聽陳氏有退婚之意,更是又驚又怕。此刻且見父母如此失望,登時忍不住的癱跪在地上,痛哭不已。
陳家眾人見狀,原還氣張家不能好生教養子嗣的。這會子倒也不好說什麽了。那張允之妻邱氏又拉著陳氏的手兒,淌眼抹淚的訴說兩家舊日情分,感念陳家對張家的救命之恩,又說張家如今的家世門第,原也配不上二姐兒雲雲。然邱氏口內這麽說著,一舉一動卻都是不想退婚的意思。
陳氏方才那一番言辭也是氣的急了,所以一時衝動。當然也有尤家大姑娘嫁到寧國府後,尤家女眷們時常言三語四的說著風涼話,挑唆的陳氏每每動氣的緣故。
隻是眼見邱氏當著眾人的麵兒痛哭流涕,張允也是唉聲歎氣愁眉苦臉的模樣兒,陳氏少不得也想起趙家那死鬼還去時,她在趙家過的艱難,張家夫婦仗義執言的情分。
陳氏左思右想,自然就軟了心腸。卻也不能放任張華就這麽不往好裏學,將來害了二姐兒。
張允見狀,少不得開口說道:“妹妹這話所言極是。現如今這畜生跟著那起子下流東西學了些不好的毛病在身上。恐怕就是咱們壓著他迴族裏念書,他也不能安心的。既然如此,莫不如給他個教訓。也好叫他知道知道世道艱難,讀書不易。如若此次之後還不知道悔改。我也不能害了二姐兒,咱們兩家的婚事,就此作罷。”
一句話說的斬釘截鐵,登時鎮住了堂上眾人。即便是陳氏都沒想到張允竟然還有這等“大義滅親”的主意,不由自主地問道:“那依張家兄長所言,該怎麽懲戒這小子?”
張允看了眼癱坐在地上,哭的鼻涕一把淚一把,形狀頗為不堪的兒子,又是心疼又是厭惡的皺了皺眉。因說道:“他既然不想讀書,身上又沒個手藝,連我這身伺候莊家的本事都沒學過。將來自然隻能出苦大力。打明兒起,便叫他去碼頭上搬貨做苦役——”
一句話未落,邱氏登時大吃一驚。忙的摟住張華心疼的道:“這可怎麽使得。華兒才多大年紀,肩不能挑手不能扛,哪裏吃得了這個辛苦。老爺這麽著,豈不是要逼死了他麽。”
陳老太太聞聽此言,也跟著開口規勸。隻怕累壞了張華。
隻聽張允冷笑道:“從前就是對他太好了,所以才縱的他不知辛苦,一味貪圖享樂。跟著那起子下流東西學,今日隻是賭博,隻怕明日吃喝嫖賭無所不為。到時候再想管教他都晚了。何況既是要好生教訓他,自然是要他吃苦的。難道還要他享福不成?”
邱氏聽了這話,眼見張允氣的麵色鐵青,倒也不敢再替兒子求情的,隻能摟著張華不斷的哭。
尤三姐兒見了,皺眉便道:“張伯父想要管教張華哥哥的心思是好的。我也相信張華哥哥本性不壞,隻是聽了人的挑唆。不過伯母的話也對。張華哥哥肩不能挑手不能扛,何況這個年歲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倘若累壞了坐下病根兒,反而不好。不知張伯父覺得三姐兒這話可對?”
張允也是見了陳氏確有退婚之心,又知兩家門第今已不配,方才想下一劑狠藥治一治張華,順便也以退為進,暫時堵了陳氏要退婚的口風兒。但張華乃是他唯一的兒子,他又哪裏真舍得廢了張華。聞聽三姐兒如此說,張允少不得問道:“我從小看著你們姐妹長大,也知道三姐兒你的主意多。既是這麽著,不妨三姐兒給出個主意,可好?”
尤三姐兒聞言,笑眯眯說道:“張華哥哥因父母疼寵,從小到大是沒吃過辛苦的。因著他要讀書的緣故,也不曾跟隨伯父學習稼軒之事。竟使得張家祖傳的技藝到了伯父這一輩就無可傳,也著實可惜。如今既要使他明白世道艱難,不如伯父領著張華哥哥夏天伺候莊家,既能使得張華哥哥學一門技藝,也好叫他明白莊稼人麵朝黃土背朝天的辛苦。他自己隻要辛辛苦苦的賺了血汗錢了,想必也不會恣意揮霍。畢竟慣賭之人,大都好吃懶做。張華哥哥若是知道勤奮辛苦了,想必也能知道好好讀書了。”
說到這裏,尤三姐兒頓了頓,且看了一眼張華,又說道:“至於伯父所說的叫張華哥哥到碼頭上做苦力的事情,為了張華哥哥的身子骨兒,自然是不成的。不過叫人帶著張華哥哥往碼頭上走一遭,見一見貧苦人家的日常生活,也是可以的。順便也叫人帶著張華哥哥滿長安城的賭場都走一遭,往那些爛賭鬼的家裏也都走一遭。看看人家的妻兒都是過的什麽日子。倘若張華哥哥見了這些,還能安心逃學賭博,閑逛遊蕩,那隻能說明張華哥哥天性如此。他既然打從心眼兒裏就沒有光耀門楣照顧妻兒的心思,想必伯父伯母也不會怪罪我們陳家悔婚之事了罷?不過伯父伯母但請放心,即便咱們兩家的婚事不成了,也是舊交情分。我們姊妹二人同妍姐姐更是閨蜜之好。兩家的來往是萬萬不能斷的。”
張允夫婦早就知道尤三姐兒人小主意大,卻沒想到尤三姐兒竟然如此老道圓滑。一席話下來,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軟的硬的都有了。直叫張允夫婦想要反駁,都不知該從何處下口。
隻得硬著頭皮答應了。
這廂陳家眾人聽了尤三姐兒的說法,也都深以為然。深深受了驚嚇的張華更是連連點頭,附和不已。
如此陳張兩家因著意外發現張華賭博而生的想要退婚的一番風波,便在尤三姐兒的三言兩語下暫且擱置了。
如今且不言此事。隻說陳珪下朝迴家後,陳氏母女因著退婚一事尚且未走。尤三姐兒這個專愛打聽朝廷動向的少不得開口問及賑災之事。
陳珪向來不在此事上隱瞞三姐兒。此刻見問,少不得開口說道:“……擇定了六皇子殿下和七皇子殿下為欽差大人,趕赴蜀州處理賑災撫民事宜。六皇子殿下先前辦過江南一案,經驗老道,七皇子殿下素有仁愛之名,也是體恤下情的。有此二人前去賑災,必定能萬事周全。何況蜀州乃膏腴之地,又有十大糧倉之一的永濟倉在,民生富庶,存糧頗多。隻要當地官員不是豬腦子,肯開倉賑糧,安撫災民,到時候六皇子與七皇子去了,也不過是向民間百姓展示一番朝廷仁義,聖人仁德。相比起我們去江南那一遭兒,這一趟竟是全領功去了……”
然而陳珪這話還是說早了。他沒有想到僅僅是半個月後,從蜀州傳迴來的彈劾奏疏便打了他的臉。
卻原來六皇子殿下與七皇子殿下帶著賑災物資一路快馬加鞭日夜兼程地到了蜀州之地,當地官員聞聽驛站奏報,即刻擺酒唱戲的替兩位欽差大臣接風洗塵。筵席如何豪富且不必多說,席上六皇子與七皇子詢問賑災之事,當地官員也承認他們早已奉朝廷詔令開倉賑糧,安撫百姓。之後更是引著六皇子與七皇子到了收攏災民的地方一一查訪。隻見內中災民不論吃穿還是氣色都很不錯。與之交談時,更是口口聲聲稱頌陛下朝廷以及當地官府,其感恩戴德之言辭,簡直叫人聽得熱淚盈眶。
七皇子雖有賢王仁義之名,然他因著年歲尚輕,平日裏向少參與這些實務之事。眼見如此,心中很是滿意。更是連連稱讚當地官員,隻說迴京之後必定會替當地官府向聖人請功。
然而七皇子身份尊貴不事實務好糊弄,六皇子卻並非如此。姑且不提他自入朝當差後,經手過多少實事。便是去歲同陳珪一道兒下江南賑濟災民,他也見過陳珪是如何輔佐當地官員辦事兒的。
眼前的這些所謂災民,雖然同當地官員配合的很好,演技也不錯。但是壞就壞在當日同他們說話的那幾個人太能說了——
六皇子可還記得他去年在江南賑災的時候兒,所見過的災民百姓何其膽小木訥,因著連日吃不飽睡不好的緣故,人人都瘦的隻剩了一把骨頭。遠遠看上去都跟骷髏似的,還都是髒兮兮的。後來得了朝廷的賑濟,即便是心下感恩,口內也說不出來,隻是一味的叩頭,額頭磕的都見了血了,卻也說不出半句話來。口內稱頌的陛下萬歲朝廷仁義還都是當地官員為了討好兒現教的。
而今在蜀州所見的這些災民,雖然也都身形瘦弱,但是觀其膚色舉止,同兩江災民大相徑庭。更別提當中幾人名為百姓,卻在知道他們的皇子身份還能當著他與七弟乃至蜀州官員的麵侃侃而談,訴說朝廷如何仁義恩德,他們如何感恩戴德,言辭懇切處,聽得素來鐵心鐵腸的六皇子都不免動容……
六皇子可不信僅僅差了千裏之遙,兩地百姓竟然能有如此差別。即便是提“富庶膏腴而後民方知禮”,那素有魚米之鄉的兩江之地難道還比不過蜀州?
六皇子因此生了疑慮,總覺得這當中有什麽不對的地方兒。不過看著蜀州官員與這些個“災民”的舉動,以及每日圍繞在蜀州驛站的那些探子們,他又不想打草驚蛇。所以他麵上不動聲色,也不拒絕這些個官員請席吃酒的邀請。
蜀州官員原本還懼怕六皇子的鐵麵之威,隻恐他不肯來,甚至不肯給眾人顏麵,反倒出言訓斥的。卻沒想到六皇子竟與傳聞中不大一樣。因又想到六皇子去歲在江南審查貪墨一案時,也並未有鐵血手段。不覺隱隱猜著了——隻覺著六皇子並非是孤僻之人。便也漸漸放下心來。
豈料這一放心,便叫六皇子查到了蜀州官員貪墨永濟倉錢糧,卻假借賑災之事甚至假冒災民欺瞞欽差欺瞞朝廷,更兼殺、人、滅、口的驚天大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