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卻說常友貴與陳老太爺在外間書房見了麵,不免笑意寒暄,談古論今,又品評了一段市井逸聞。待茶過三巡,常友貴方才提及正事,因說道:“老爺子也是知道的。區區不才,現在裕泰商行忝為管事。我雖無甚本事,我們東家卻是個八麵玲瓏,財通南北的人物兒。旗下更有一支出海的商隊。每年來往三四迴,專司將本朝的茶葉,絲綢以及瓷器等物運往海外,販迴西洋的機括、玩意兒乃至西洋藥。這一來一往,獲利頗豐。這且不說,隻說我們東家又是個廣結善緣的妙人兒,每年商隊出行,專有幾艘船騰挪給朝中世卿貴宦之家。如今天氣和暖,又是商隊出行的好日子。隻可惜我們東家現在杭州一帶處理機密要事,竟不能迴。遂命我與諸位大人接洽並打點諸事。我便因此想到了貴府上……”
常友貴一氣說到這裏,不覺笑眯眯的看向陳老爺子,語氣頗為和緩,又有點兒得意的問道:“不知老爺子可有興趣參一股啊?”
陳老爺子聞聽這話,心知常友貴是想送他一場富貴。心中自然是動容的。誰嫌銀子燙手呢。可是轉念一想,不免又有些猶豫。因說道:“好叫小友得知,寒門小戶,比不得那些仕宦大家。我雖不是這個行當裏的人物,卻也深知,曆來海上生意,獲利頗豐可本錢也厚。比如貴東家的這一條線,恐怕一股至少也得幾萬兩銀子……這卻是我們不能的。”
“哎,”常友貴聽了這話,知道陳老爺子是誤會了,忙擺手解釋道:“是我的話沒說明白——說句不怕老爺子見笑的話,雖然這支商隊是我們的,可若說起東家留給朝中大人的幾艘船,別說是我,恐怕連東家也是不敢自專的。總是那幾位大人自行商議了,方才知會我們一句半句的。為的不過是下麵的事兒好做。我們也都知道,他們那些人,加股減股的,這當中考量的可不僅僅是本錢豐厚了,還得看身份、資曆。好難纏的。我們是吃了雄心豹子膽,敢從虎口裏掏食兒?”
“我的意思……隻是我們這些經手的底下人,包括跟船的那些個,來來迴迴,總不好空走寶山一趟的。因而趁此機會,攢些股本夾帶些兒個。也是東家、貴人們吃肉,我們跟著喝湯的意思。東家也是知道的,隻不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那是個最寬厚慈善不過的人,向來體恤我們底下人的不容易。”
所以常友貴的意思,是問他願不願意跟著夾帶些物件兒,賺些個零頭罷了。
陳老太爺恍然大悟,不覺笑讚道:“你們東家果然不俗,也難怪生意鋪的這麽大。”
當下又謝過常友貴時刻想著他們。常友貴聞言,忙笑著謙辭,隻說自己是“知恩圖報”,又說天緣湊巧,如若不是陳珪舅甥俠肝義膽,又“怎能與貴府上結交?”
大家彼此一來一往,倒是越說越投契。常友貴便趁此機會將商船往來打點之事略略說了一遍。
陳老爺子也是知道海上風險大的,每常聽到或有海上風暴掀翻了幾艘船,致使商行血本無歸等事。心下存疑,倒不好問出口,末了致使笑著拖延道:“我年歲大了,現下總不管事。隻不過有的吃便吃一口,有的玩便玩一迴,安享晚年罷了。現如今家下大小事務,總得犬子說的算。可否等他家來,我同他商議一番?”
這也是題中應有之意。常友貴自然笑應。又笑說道:“……也並不著急,這一番打點總得月餘方能全事。”
於是爺兒們兩人默契的不再多說。反而轉口談起朝政時局來。那常友貴雖是商行管事,但平日裏奉承權貴,結交天下,眼界見識自然不俗。且他身份所致,更是對京中各仕宦權貴家的私密事知道的不少,陳老爺子同他細談一番,倒也獲益不淺。
當下且不言二人,隻說馮氏帶領著婉姐兒並家下媳婦人等,接出大廳,將常家太太一行人引入上房。雙方女眷廝見畢,常家太太因見著二姐兒俏生生立在陳氏身後,不免笑道:“二姑娘可大安了?上迴登門,不曾想二姑娘病著,我們怕叨擾了二姑娘,也不敢相見。”
說罷,又命自家女兒再上前見禮,謝過救命恩人。
那常家小大姐兒雖然年僅四歲,天真爛漫,不諳世事,卻也深知二姐兒對她的救命之恩,忙上前行過萬福禮,口內說道:“金杏謝過姐姐救命之恩。”
二姐兒亦忙上前還禮,口內笑道:“見過妹妹。”
雙方廝見畢,各自歸坐。陳老太太細細打量常金杏一迴,因笑道:“我瞧著常姑娘這一迴氣色倒好,並不像上迴相見,小臉兒蒼白消瘦,且總是現出驚懼之色。”
常家太太聞言,少不得長歎一聲,因說道:“小孩子不經事,想是嚇壞了——別說是她小孩子家,便是個尋常的大人,遇見了那樣的事兒,又是受驚又是受傷的,也難免會驚懼害怕。這些日子也還好了,早先幾日,晚上睡覺還做噩夢呢,又是哭又是吵,我們在旁聽了,心都要碎了。”
說罷,又是一疊聲兒的感念陳府。陳家眾人聽了,也不免想到早幾個月匪類深夜縱火一事,少不得感同身受,心有戚戚焉。
馮氏在旁,生怕大人們說這些話,小孩子聽了存在心裏,夜間驚怕。忙開口笑道:“我們大人說話,小孩子一旁坐著也沒趣。不如叫婉姐兒帶著她們去後頭玩,何如?”
眾人聞言,皆笑著附和。
陳婉忙站起身來,一壁笑應,一壁欠身告退。又招手兒叫大姐兒、二姐兒並常金杏自後門離開。
眾人且躬身告退。尤未走時,常金杏極其自然的將手塞進二姐兒的手內,小姊妹兩個手拉著手離開。
房內大人們見了,不覺相視一笑。馮氏尤囑咐道:“你們自去玩罷,愛怎麽樣就怎麽樣。我這便吩咐小丫頭子將茶果點心送到婉姐兒屋裏,你們若再要什麽,隻管要去。不可拘束了才好。”
眾姊妹皆笑應。一時轉出上房,沿著抄手遊廊過月洞門,逶迤行至東院兒陳婉的閨房。路過花園子時,常金杏因貪看園中花草,不覺站住了。陳婉見狀,因笑道:“天色正好。這麽好的天兒,倘或隻在屋裏說話,倒把韶光辜負了。莫若叫小丫頭們將茶果點心送到花園裏來,咱們便坐在亭子裏說話兒可好?”
常金杏聽了這話,很和心意。卻礙於自己是客人,少不得客隨主便,不免眼巴巴的看著大姐兒和二姐兒。
大姐兒與二姐兒自是知道待客之道的。何況她們也覺著屋中憋悶,竟不如外頭的好,因而笑應。
陳婉見狀,少不得迴頭囑咐跟著的小丫頭幾句話,那小丫頭應了,旋即轉身而去。
一時迴來,身後果然跟著一串的小丫頭子,皆手捧茶盤,上頭擺著瓜果點心。另有兩個小丫頭子抱著清水巾帕與輕薄錦褥坐褥,在亭中欄杆與石桌石凳上皆抹了一遍,又鋪設了,方才請幾位姑娘入座。
大姐兒因拉著常金杏細問寒暄,“幾歲了”“可讀過書不曾”……
一時又笑問:“你為什麽叫金杏兒?”
常金杏想是嚐答應這句話,此時見大姐兒問,亦笑迴道:“爹爹說金這個字的意思極好。像我們家這種買賣人,一年天南地北的走,為的不過是金銀二字。我媽懷我的時候,又極愛吃酸杏兒,所以便給我起名兒叫金杏。”
一篇話下來,倒是比旁的話順暢多了。
說罷,又笑道:“我家還有個小妹妹,今年才十一個月大,叫金桔——”
一句話未落,二姐兒接口笑道:“不必說了,定是令堂懷你小妹妹的時候,改了口味,愛吃桔子了?”
常金杏笑嘻嘻的道:“正是如此。二姐姐好聰明。怪道見了壞人也不怕。”
眾姊妹瞧她說話天真,憨態可掬,不覺莞爾。
一時歇口吃茶,常金杏恰是小孩子的口味,總嫌茶水清淡,隻不過略嚐了一口,便撂在一邊。倒是撿了兩塊奶油炸的小麵果子吃了。
陳婉等人也不甚喜清茶之味,不過是待客所用罷了。二姐兒眼見著園中盛開的玫瑰花兒,不免想到書中起了大故事的玫瑰清露,心下微動。
隻聽常金杏又笑嘻嘻的指著園中被采摘了泰半的玫瑰花叢笑問道:“怎麽花兒這麽少?我家的就多。”
眾姊妹見問,不覺相視一笑。陳婉忙開口將昨日如何采摘鮮花,如何蒸疊香露,如何淘澄胭脂膏子一節詳詳細細的說了。那常金杏正是淘氣憨玩的年紀,聞聽此言,煞是羨慕,忙拽著陳婉的衣袖輕搖,開口央告道:“好姐姐,下次帶我一起罷?”
陳婉看著常金杏眼巴巴的模樣兒,忍不住又是好笑。隻是不敢自專,便看向二姐兒。
二姐兒也喜常金杏的為人,便笑道:“你若喜歡,時常過來就是了。我們姊妹閨中享樂,每天都有好玩的。”
常金杏大喜,忍不住又撚了一塊奶油鬆瓤卷酥吃盡了。
姊妹們又說說笑笑了一迴,便有上房的小丫頭子來傳飯。眾姊妹笑著迴至上房。
欣然飯畢,又吃過一迴茶,常家眾人方才作辭。
至晚間陳珪家來,吃過晚飯,陳老太爺示意馮氏打發了家中小輩自便,方鄭重其事的將白日裏常友貴在書房的那一席話原原本本說了。
一席話落,陳珪尚未答言,陳氏急急火火的搶話兒道:“這是好事兒,為什麽不願意呢。難道還嫌銀子咬手不成?”
陳珪笑看著妹子,便說道:“妹妹隻看到了好處。卻不想咱們憑白受了他這一番好處,將來如何迴報才是?常管事說的倒好,隻是這船隊究竟不是他家的,他上頭還有一層主子呢。再者說來,世上總沒個一定的事兒,倘或商船在海上遇見了風浪,咱們可不是竹籃打水了?”
因又道:“咱們可不比那些個仕宦大家,底子厚。便白丟了幾萬兩銀子,也不動根本。咱家別說損失個幾萬的,便是沒了萬八千的,恐怕就揭不開鍋了。”
眾人聞言,方覺出不是來。陳氏也低頭不語。
陳珪看著眾人,卻又笑道:“不過我的意思,倒是答應了好。就像妹子說的,誰還嫌銀子咬手不成。成日家患得患失的,終究沒個意思。”
陳老太太聞聽此言,便又笑道:“正是這個意思。老大方才的話乃是老成之言,自是不錯的。隻是常管事的話終歸是好意。我們若一口迴絕了,也不好。家下裏倒還有個幾千兩的存銀,白放著也是可惜了了。不如送到常管事處,賺了更好,賠了,家裏尚有田地鋪子,一年的收益也夠嚼用的。”
眾人聞言,深以為然。
當下又閑敘了盞茶工夫,方各自散了,迴房安置不提。
陳珪向來是個雷厲風行,說到做到的人。既覺著常友貴的提議不錯,便叫馮氏打點了庫上的存銀,共兌換了五千兩的銀票,趁著沐休之日,親自送到常友貴的府上。因又笑向常友貴提及何日有空,須得見一見裕泰商行的東家才好。畢竟是拖賴著裕泰商行的船隊,方有這一筆進項。
常友貴也知道陳珪雖然官兒做的不大,卻因著一番際會,真正入了貴人的眼,連日來端得炙手可熱,恰是朝中一等一的風雲人物。
常友貴自忖東家是最喜歡結交這一類能人的,當下便是又一套的奉承好話,更陪著笑道:“我們東家對陳大人也是神交已久。隻是近日在南邊兒辦事,不得空迴來罷了。倘若東家迴來,必是要到貴府上拜訪的。”
陳珪便笑道:“你我相交已久,又因著這一番際會,總是稱唿的這麽外道,顯見是生分了。我表字如璋,你叫我如璋便是了。”
“這不好,這不好,”常友貴擺手搖頭,口內一疊聲的說道。
到底是官商有別,縱然陳珪有心折節下交,常友貴終究不敢造次唐突。想了想,便賠笑提議道:“不如我稱唿您陳公罷。陳公叫我友貴便是了。”
陳珪笑了笑,也不勉強。兩人又閑談了一番風月佳話,陳珪方才作辭。
迴至家來,隻覺夏日融融,身上穿著的綢衫經過這一番折騰,早已汗津津的,貼在身上,好不難受。
陳珪一壁換下衣衫,一壁叫水。隻見發妻馮氏嫋嫋婷婷地端著一個黑漆填金海棠花式的小茶盤。盤內放著一隻青花瓷的粉白官窯蓋碗,碗內盛著小半碗胭脂一般的汁子,湊近前來,但覺甜香撲鼻。
陳珪不免納罕,因問道:“這是個甚麽東西,不像葡萄酒,也不像酸梅湯,胭脂一般,倒是好顏色。”
馮氏便笑著賣了個關子,因道:“你先嚐嚐,覺著怎麽樣?我再告訴你。”
陳珪便是一笑。他恰好在外頭走熱了,當下也不多說。伸手接過蓋碗一飲而盡。霎時間,隻覺心中一暢,頭目清涼。脫口便讚道:“好痛快。”
說罷,又笑道:“這究竟是個什麽,還有麽,再來一碗。”
馮氏便笑道:“還是二姐兒鼓搗出來的。說這叫玫瑰露。將晾幹的玫瑰花瓣放在砂鍋裏熬煮,再放入冰糖,熬出來的汁子兌入糖桂花攪拌均勻,封在小瓷翁裏用井水灞著。想吃時,舀出半盞來和水兌了,吃一碗下去,滿口清甜不說,連心裏都暢快起來。”
說罷,招手兒叫過一旁伺候的小丫頭子,吩咐道:“再給老爺兌一碗來。”
那小丫頭躬身應是,捧著茶盤蓋碗走了。
陳珪便笑道:“好個二丫頭,也沒見咱們家有誰這麽圖享用的。也難為她怎麽想的出來。”
頓了頓,若有所思的道:“我嚐聽聞外頭有進上的清露,端的精致香妙。是用西洋的小玻璃瓶兒裝著。那麽巴掌大的一個小瓶兒,金貴著呢。待要吃時,不過舀出一茶匙兒來兌一碗水。也不知比之二姐兒的玫瑰露,又如何?”
馮氏便笑道:“你太肯多想了。不過是小孩子家家的玩意兒,哪裏能比得上進上的東西。”
陳珪聞言,也是哂笑。仍說道:“不拘怎麽說,都是好東西。我真是沒想到,二姐兒能有這個天分。”
因說到這裏,少不得又提及家中女孩兒們的功課來。陳珪仍對吳先生的某些舉措心有餘悸,不斷囑咐著馮氏,“你可瞧著些,讀書認字不怕,別學那女先生的呆氣。”
馮氏便笑道:“這還用你提醒,我們早防著了。”
當下便將陳氏提議吳先生教她們看賬本兒,馮氏又教導管家務之事說了。
陳珪向來隻留心陳橈的學問進益,聽如此說,便也罷了。
夫妻二人又說笑了一迴,便聽外頭忽的吵嚷起來。不免住了口。起身看時,卻原來是陳氏帶著兩個姐兒風風火火地趕過來了。口內仍是喝罵不休。
常友貴一氣說到這裏,不覺笑眯眯的看向陳老爺子,語氣頗為和緩,又有點兒得意的問道:“不知老爺子可有興趣參一股啊?”
陳老爺子聞聽這話,心知常友貴是想送他一場富貴。心中自然是動容的。誰嫌銀子燙手呢。可是轉念一想,不免又有些猶豫。因說道:“好叫小友得知,寒門小戶,比不得那些仕宦大家。我雖不是這個行當裏的人物,卻也深知,曆來海上生意,獲利頗豐可本錢也厚。比如貴東家的這一條線,恐怕一股至少也得幾萬兩銀子……這卻是我們不能的。”
“哎,”常友貴聽了這話,知道陳老爺子是誤會了,忙擺手解釋道:“是我的話沒說明白——說句不怕老爺子見笑的話,雖然這支商隊是我們的,可若說起東家留給朝中大人的幾艘船,別說是我,恐怕連東家也是不敢自專的。總是那幾位大人自行商議了,方才知會我們一句半句的。為的不過是下麵的事兒好做。我們也都知道,他們那些人,加股減股的,這當中考量的可不僅僅是本錢豐厚了,還得看身份、資曆。好難纏的。我們是吃了雄心豹子膽,敢從虎口裏掏食兒?”
“我的意思……隻是我們這些經手的底下人,包括跟船的那些個,來來迴迴,總不好空走寶山一趟的。因而趁此機會,攢些股本夾帶些兒個。也是東家、貴人們吃肉,我們跟著喝湯的意思。東家也是知道的,隻不過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罷了。那是個最寬厚慈善不過的人,向來體恤我們底下人的不容易。”
所以常友貴的意思,是問他願不願意跟著夾帶些物件兒,賺些個零頭罷了。
陳老太爺恍然大悟,不覺笑讚道:“你們東家果然不俗,也難怪生意鋪的這麽大。”
當下又謝過常友貴時刻想著他們。常友貴聞言,忙笑著謙辭,隻說自己是“知恩圖報”,又說天緣湊巧,如若不是陳珪舅甥俠肝義膽,又“怎能與貴府上結交?”
大家彼此一來一往,倒是越說越投契。常友貴便趁此機會將商船往來打點之事略略說了一遍。
陳老爺子也是知道海上風險大的,每常聽到或有海上風暴掀翻了幾艘船,致使商行血本無歸等事。心下存疑,倒不好問出口,末了致使笑著拖延道:“我年歲大了,現下總不管事。隻不過有的吃便吃一口,有的玩便玩一迴,安享晚年罷了。現如今家下大小事務,總得犬子說的算。可否等他家來,我同他商議一番?”
這也是題中應有之意。常友貴自然笑應。又笑說道:“……也並不著急,這一番打點總得月餘方能全事。”
於是爺兒們兩人默契的不再多說。反而轉口談起朝政時局來。那常友貴雖是商行管事,但平日裏奉承權貴,結交天下,眼界見識自然不俗。且他身份所致,更是對京中各仕宦權貴家的私密事知道的不少,陳老爺子同他細談一番,倒也獲益不淺。
當下且不言二人,隻說馮氏帶領著婉姐兒並家下媳婦人等,接出大廳,將常家太太一行人引入上房。雙方女眷廝見畢,常家太太因見著二姐兒俏生生立在陳氏身後,不免笑道:“二姑娘可大安了?上迴登門,不曾想二姑娘病著,我們怕叨擾了二姑娘,也不敢相見。”
說罷,又命自家女兒再上前見禮,謝過救命恩人。
那常家小大姐兒雖然年僅四歲,天真爛漫,不諳世事,卻也深知二姐兒對她的救命之恩,忙上前行過萬福禮,口內說道:“金杏謝過姐姐救命之恩。”
二姐兒亦忙上前還禮,口內笑道:“見過妹妹。”
雙方廝見畢,各自歸坐。陳老太太細細打量常金杏一迴,因笑道:“我瞧著常姑娘這一迴氣色倒好,並不像上迴相見,小臉兒蒼白消瘦,且總是現出驚懼之色。”
常家太太聞言,少不得長歎一聲,因說道:“小孩子不經事,想是嚇壞了——別說是她小孩子家,便是個尋常的大人,遇見了那樣的事兒,又是受驚又是受傷的,也難免會驚懼害怕。這些日子也還好了,早先幾日,晚上睡覺還做噩夢呢,又是哭又是吵,我們在旁聽了,心都要碎了。”
說罷,又是一疊聲兒的感念陳府。陳家眾人聽了,也不免想到早幾個月匪類深夜縱火一事,少不得感同身受,心有戚戚焉。
馮氏在旁,生怕大人們說這些話,小孩子聽了存在心裏,夜間驚怕。忙開口笑道:“我們大人說話,小孩子一旁坐著也沒趣。不如叫婉姐兒帶著她們去後頭玩,何如?”
眾人聞言,皆笑著附和。
陳婉忙站起身來,一壁笑應,一壁欠身告退。又招手兒叫大姐兒、二姐兒並常金杏自後門離開。
眾人且躬身告退。尤未走時,常金杏極其自然的將手塞進二姐兒的手內,小姊妹兩個手拉著手離開。
房內大人們見了,不覺相視一笑。馮氏尤囑咐道:“你們自去玩罷,愛怎麽樣就怎麽樣。我這便吩咐小丫頭子將茶果點心送到婉姐兒屋裏,你們若再要什麽,隻管要去。不可拘束了才好。”
眾姊妹皆笑應。一時轉出上房,沿著抄手遊廊過月洞門,逶迤行至東院兒陳婉的閨房。路過花園子時,常金杏因貪看園中花草,不覺站住了。陳婉見狀,因笑道:“天色正好。這麽好的天兒,倘或隻在屋裏說話,倒把韶光辜負了。莫若叫小丫頭們將茶果點心送到花園裏來,咱們便坐在亭子裏說話兒可好?”
常金杏聽了這話,很和心意。卻礙於自己是客人,少不得客隨主便,不免眼巴巴的看著大姐兒和二姐兒。
大姐兒與二姐兒自是知道待客之道的。何況她們也覺著屋中憋悶,竟不如外頭的好,因而笑應。
陳婉見狀,少不得迴頭囑咐跟著的小丫頭幾句話,那小丫頭應了,旋即轉身而去。
一時迴來,身後果然跟著一串的小丫頭子,皆手捧茶盤,上頭擺著瓜果點心。另有兩個小丫頭子抱著清水巾帕與輕薄錦褥坐褥,在亭中欄杆與石桌石凳上皆抹了一遍,又鋪設了,方才請幾位姑娘入座。
大姐兒因拉著常金杏細問寒暄,“幾歲了”“可讀過書不曾”……
一時又笑問:“你為什麽叫金杏兒?”
常金杏想是嚐答應這句話,此時見大姐兒問,亦笑迴道:“爹爹說金這個字的意思極好。像我們家這種買賣人,一年天南地北的走,為的不過是金銀二字。我媽懷我的時候,又極愛吃酸杏兒,所以便給我起名兒叫金杏。”
一篇話下來,倒是比旁的話順暢多了。
說罷,又笑道:“我家還有個小妹妹,今年才十一個月大,叫金桔——”
一句話未落,二姐兒接口笑道:“不必說了,定是令堂懷你小妹妹的時候,改了口味,愛吃桔子了?”
常金杏笑嘻嘻的道:“正是如此。二姐姐好聰明。怪道見了壞人也不怕。”
眾姊妹瞧她說話天真,憨態可掬,不覺莞爾。
一時歇口吃茶,常金杏恰是小孩子的口味,總嫌茶水清淡,隻不過略嚐了一口,便撂在一邊。倒是撿了兩塊奶油炸的小麵果子吃了。
陳婉等人也不甚喜清茶之味,不過是待客所用罷了。二姐兒眼見著園中盛開的玫瑰花兒,不免想到書中起了大故事的玫瑰清露,心下微動。
隻聽常金杏又笑嘻嘻的指著園中被采摘了泰半的玫瑰花叢笑問道:“怎麽花兒這麽少?我家的就多。”
眾姊妹見問,不覺相視一笑。陳婉忙開口將昨日如何采摘鮮花,如何蒸疊香露,如何淘澄胭脂膏子一節詳詳細細的說了。那常金杏正是淘氣憨玩的年紀,聞聽此言,煞是羨慕,忙拽著陳婉的衣袖輕搖,開口央告道:“好姐姐,下次帶我一起罷?”
陳婉看著常金杏眼巴巴的模樣兒,忍不住又是好笑。隻是不敢自專,便看向二姐兒。
二姐兒也喜常金杏的為人,便笑道:“你若喜歡,時常過來就是了。我們姊妹閨中享樂,每天都有好玩的。”
常金杏大喜,忍不住又撚了一塊奶油鬆瓤卷酥吃盡了。
姊妹們又說說笑笑了一迴,便有上房的小丫頭子來傳飯。眾姊妹笑著迴至上房。
欣然飯畢,又吃過一迴茶,常家眾人方才作辭。
至晚間陳珪家來,吃過晚飯,陳老太爺示意馮氏打發了家中小輩自便,方鄭重其事的將白日裏常友貴在書房的那一席話原原本本說了。
一席話落,陳珪尚未答言,陳氏急急火火的搶話兒道:“這是好事兒,為什麽不願意呢。難道還嫌銀子咬手不成?”
陳珪笑看著妹子,便說道:“妹妹隻看到了好處。卻不想咱們憑白受了他這一番好處,將來如何迴報才是?常管事說的倒好,隻是這船隊究竟不是他家的,他上頭還有一層主子呢。再者說來,世上總沒個一定的事兒,倘或商船在海上遇見了風浪,咱們可不是竹籃打水了?”
因又道:“咱們可不比那些個仕宦大家,底子厚。便白丟了幾萬兩銀子,也不動根本。咱家別說損失個幾萬的,便是沒了萬八千的,恐怕就揭不開鍋了。”
眾人聞言,方覺出不是來。陳氏也低頭不語。
陳珪看著眾人,卻又笑道:“不過我的意思,倒是答應了好。就像妹子說的,誰還嫌銀子咬手不成。成日家患得患失的,終究沒個意思。”
陳老太太聞聽此言,便又笑道:“正是這個意思。老大方才的話乃是老成之言,自是不錯的。隻是常管事的話終歸是好意。我們若一口迴絕了,也不好。家下裏倒還有個幾千兩的存銀,白放著也是可惜了了。不如送到常管事處,賺了更好,賠了,家裏尚有田地鋪子,一年的收益也夠嚼用的。”
眾人聞言,深以為然。
當下又閑敘了盞茶工夫,方各自散了,迴房安置不提。
陳珪向來是個雷厲風行,說到做到的人。既覺著常友貴的提議不錯,便叫馮氏打點了庫上的存銀,共兌換了五千兩的銀票,趁著沐休之日,親自送到常友貴的府上。因又笑向常友貴提及何日有空,須得見一見裕泰商行的東家才好。畢竟是拖賴著裕泰商行的船隊,方有這一筆進項。
常友貴也知道陳珪雖然官兒做的不大,卻因著一番際會,真正入了貴人的眼,連日來端得炙手可熱,恰是朝中一等一的風雲人物。
常友貴自忖東家是最喜歡結交這一類能人的,當下便是又一套的奉承好話,更陪著笑道:“我們東家對陳大人也是神交已久。隻是近日在南邊兒辦事,不得空迴來罷了。倘若東家迴來,必是要到貴府上拜訪的。”
陳珪便笑道:“你我相交已久,又因著這一番際會,總是稱唿的這麽外道,顯見是生分了。我表字如璋,你叫我如璋便是了。”
“這不好,這不好,”常友貴擺手搖頭,口內一疊聲的說道。
到底是官商有別,縱然陳珪有心折節下交,常友貴終究不敢造次唐突。想了想,便賠笑提議道:“不如我稱唿您陳公罷。陳公叫我友貴便是了。”
陳珪笑了笑,也不勉強。兩人又閑談了一番風月佳話,陳珪方才作辭。
迴至家來,隻覺夏日融融,身上穿著的綢衫經過這一番折騰,早已汗津津的,貼在身上,好不難受。
陳珪一壁換下衣衫,一壁叫水。隻見發妻馮氏嫋嫋婷婷地端著一個黑漆填金海棠花式的小茶盤。盤內放著一隻青花瓷的粉白官窯蓋碗,碗內盛著小半碗胭脂一般的汁子,湊近前來,但覺甜香撲鼻。
陳珪不免納罕,因問道:“這是個甚麽東西,不像葡萄酒,也不像酸梅湯,胭脂一般,倒是好顏色。”
馮氏便笑著賣了個關子,因道:“你先嚐嚐,覺著怎麽樣?我再告訴你。”
陳珪便是一笑。他恰好在外頭走熱了,當下也不多說。伸手接過蓋碗一飲而盡。霎時間,隻覺心中一暢,頭目清涼。脫口便讚道:“好痛快。”
說罷,又笑道:“這究竟是個什麽,還有麽,再來一碗。”
馮氏便笑道:“還是二姐兒鼓搗出來的。說這叫玫瑰露。將晾幹的玫瑰花瓣放在砂鍋裏熬煮,再放入冰糖,熬出來的汁子兌入糖桂花攪拌均勻,封在小瓷翁裏用井水灞著。想吃時,舀出半盞來和水兌了,吃一碗下去,滿口清甜不說,連心裏都暢快起來。”
說罷,招手兒叫過一旁伺候的小丫頭子,吩咐道:“再給老爺兌一碗來。”
那小丫頭躬身應是,捧著茶盤蓋碗走了。
陳珪便笑道:“好個二丫頭,也沒見咱們家有誰這麽圖享用的。也難為她怎麽想的出來。”
頓了頓,若有所思的道:“我嚐聽聞外頭有進上的清露,端的精致香妙。是用西洋的小玻璃瓶兒裝著。那麽巴掌大的一個小瓶兒,金貴著呢。待要吃時,不過舀出一茶匙兒來兌一碗水。也不知比之二姐兒的玫瑰露,又如何?”
馮氏便笑道:“你太肯多想了。不過是小孩子家家的玩意兒,哪裏能比得上進上的東西。”
陳珪聞言,也是哂笑。仍說道:“不拘怎麽說,都是好東西。我真是沒想到,二姐兒能有這個天分。”
因說到這裏,少不得又提及家中女孩兒們的功課來。陳珪仍對吳先生的某些舉措心有餘悸,不斷囑咐著馮氏,“你可瞧著些,讀書認字不怕,別學那女先生的呆氣。”
馮氏便笑道:“這還用你提醒,我們早防著了。”
當下便將陳氏提議吳先生教她們看賬本兒,馮氏又教導管家務之事說了。
陳珪向來隻留心陳橈的學問進益,聽如此說,便也罷了。
夫妻二人又說笑了一迴,便聽外頭忽的吵嚷起來。不免住了口。起身看時,卻原來是陳氏帶著兩個姐兒風風火火地趕過來了。口內仍是喝罵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