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氏長嫂小孫氏留意的這位女先生姓吳,原是小孫氏未出嫁前便交好的閨中密友。若說起這位吳先生,原也出身耕讀之家,其父便是原鄉的一位教書先生,聽說還是舉人出身。隻不過這輩子膝下伶仃,除吳先生外再無子嗣。於是便將吳先生假托兒子教養,教她讀書識字,略解膝下荒涼之歎。


    待到這吳先生長到十六七歲上,便將她嫁與自己的得意門生。原本一切都很妥當,豈料三年前吳先生的老父因年邁體衰,又於寒冬臘月裏偶感了一場風寒撒手而去。那吳先生的丈夫又因考場失利,在家抑鬱生了一場重病,沒熬過年來,也這麽一命嗚唿。


    吳先生的夫家便以吳先生克夫無後為借口,將其逐出家門。因明仗吳先生的娘家早已無人,連嫁妝都未曾歸還。吳先生孤苦無靠,隻得返迴家中同老母相依為命。馮氏的長嫂小孫氏早在未嫁之前,同這位吳先生乃是閨中密友,輾轉得知了這個消息,立時登門拜訪,並將陳府意欲聘一名女先生教女孩兒讀書的消息當麵告訴。


    那吳先生中年喪夫,且被夫家以無子為借口攆迴了娘家,直羞憤欲死。要不是家中還有老母須得照顧,恐怕也要以死明誌落個清白幹淨。小孫氏登門之時,母女兩個正躲在房內抱頭痛哭,聞聽小孫氏這一番話,吳先生倒頗為動心,隻是又怕自家的名聲不好,陳府不願。因而務必要小孫氏到陳府探明消息,倘若陳府願意,便下帖子請她來,倘若不願,就當此事從未有過。


    陳家眾女眷聞聽此言,暗暗點頭,隻覺得這位吳先生倒是頗明白事理。


    唯有陳老太太仍舊有些擔心,隻怕這吳先生自幼受老父教導,雖是飽讀詩書,但其心性必定亦如男兒一般爭強好勝,孤高怪癖,否則也不會在老父亡夫相繼過世後便被夫家逐出家門。


    隻是當著小孫氏的麵兒,陳老太太不好將心中擔憂之事一一袒露。沉吟間,又有些埋怨小孫氏辦事不靠譜。天底下讀書識字的女先生雖不甚多,但也不再少數。況且陳家也並沒有一定要個四角俱全的來。但也不能驚世駭俗,令人為之側目罷……


    馮氏將話在心裏過了一迴,方字斟句酌的說道:“嫂子肯將我的話放在心上,這麽快便有了消息,我實在感激。隻是這吳先生……”


    馮氏說到這裏,窺著長嫂小孫氏的臉色,因說道:“我也不瞞嫂子您,我們家之所以要請個女先生教家中女孩兒們讀書,一則是想她們略識幾個字,將來出門子了,不至於連賬本兒都看不懂。二則也是希望讀書的女孩子能明理知義,待人才愈發和氣,夫家也愈發敬重。依我的意思,這女先生的才學也不必多好,隻不過能將些《女四書》、《女論語》以及前朝的《賢媛集》和《烈女傳》教給孩子們念了,也叫孩子們懂得何謂安分隨時。”


    小孫氏聞言,心下不覺沉了一沉。滿腔的火熱心思登時被冷水潑了一般。她也知道自己這番作為未必妥當,隻是瞧那吳先生實在可憐,又見陳家肯接女兒歸家改嫁,必定不是迂腐之人,也未必就嫌棄吳先生的名聲不好。這才硬著頭皮過來說項一番。如今聽馮氏的話音兒,必定是不願意了。


    小孫氏暗暗自惱自慚,麵上卻是不顯。仍舊笑眯眯的道:“這也無妨,我不過是隨口一說。見有這麽個人,又是我從小兒的舊相識,她的心性為人,我還是知道的。隻不過是她夫家忘恩負義,反倒連累了她的名聲。也是我想的不周到了,你們不怪我便好。既這麽著,那我便迴了她,咱們再看罷。”


    馮氏聞言便是一笑,口內仍說著一些客套話。


    倒是陳氏並不在意吳先生被休迴家的名聲不太好,因說道:“您的好意我們是知道的。況且吳先生飽讀詩書,極通文墨,倒是比尋常那些讀腐了書的女先生強。再者說了,真正四角俱全的人物,我們這樣的人家也請不來。我倒覺得不錯呢。”


    這話倒是沒說錯,都中乃天子腳下,仕宦勳貴多而且多,陳珪小小一介七品官兒,倘若放在窮鄉僻壤,還能被人稱之為“父母大人”。若在都中,便不算什麽了。那些有名有姓的先生嬤嬤,就算有教導之心,恐怕也要往高門大戶裏走一遭,哪裏肯來她們這寒門小戶的屈就呢。


    因而陳老太太和馮氏請女先生的時候,亦很有自知之明。並不要求多有名聲,隻要略通文墨,性情好也就罷了。若是不提及吳先生被夫家休棄的惡名兒,這人倒是極符合陳家的要求,甚至更出挑些。


    小孫氏的這一番說項,在陳氏看來,也不是很不靠譜。


    小孫氏聽了陳氏這一番話,則衝著陳氏勾了勾嘴角,神色間頗為感激。


    陳氏便笑著同陳老太太和馮氏道:“你們是知道我的,我是最不屑這些個虛虛名聲兒的。況且又是馮家嫂子的舊交,那就更是知根知底了。這麽一個伶俐人兒,就算是不能聘來做女先生,時常走動也是好的。隻恨我如今守製在家,竟不能出門交際。否則,我倒是很想同這位吳先生說說話兒呢。”


    若論際遇,吳先生是亡夫死後被休迴家,陳氏卻是自請離家,說不準兩人還真有些共同語言呢。


    聽陳氏這麽一說,小孫氏本來有些尷尬的心思立刻沒了。看向陳氏的目光也是愈發的柔和。往日裏隻聽小姑子說這陳氏如何刁鑽古怪,任性妄為,今日看來,也不怪她父母兄弟都疼她,實在是個可人疼的呢。


    這麽想著,小孫氏又聽陳老太太笑道:“蕙姐兒的話也是。好不好的,我們未曾見過,也不知道內裏究竟是怎樣個情形。倘若聽外人言三語四,反倒不好。還是勞累馮家嫂子帶我們娘兒們登門拜訪一次罷。就算不能聘做西席,大家彼此多一門往來交際之處,也是好的。”


    小孫氏聞言,自是欣然笑應。


    這便是陳老太太的處事周到之處了。不論這吳先生好不好,總歸是小孫氏的舊交,就算是看著馮氏的顏麵,也不能立刻就迴絕的。況且正如陳氏所說,真正四角俱全的女先生,也輪不到他們陳家來請,早奔了侯門公府去了。


    見麵詳談一番,倘若這位吳先生的心性為人真如小孫氏所說,他們陳家聘了這位西席,倒是占了好大的便宜呢。倘若心性不好,隻見這麽一迴,倒也無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紅樓之拖油瓶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八爺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八爺黨並收藏紅樓之拖油瓶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