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製禮這種事情,自然,儒家是最積極的。
當下,楚詩派的巨頭,現在儒家的精神領袖魯申公就出列拜道:“老臣竊聞: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養老;夏後氏收而祭,燕衣而養老;殷商鼎而祭,縞衣而養老;周人冕而祭,玄衣而養老。今陛下欲尊養老,製其禮儀,不可不察也!”
這話倒是說的中規中矩。
既然是建立禮儀,當然要有相應的衣服製度和福利製度。
考慮到如今天下兩千的受杖人和上千的三老,基本上全是退休致仕的高級官員和高級軍官。
所以實際上,這養老禮也屬於一種中國式的退休機製。
不然,官員致仕退休,卻不能再享有權力和待遇。這放在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國家,都是藥丸啊!
所以,劉徹笑著點頭說道:“申公所言甚是,其令有司依申公之議,製漢之養老服章!”
太常竇彭祖立刻就出列受命:“臣謹奉詔!”
這衣服的事情,就這麽決定了。
其實,用什麽顏色的衣服來作為國家賞賜和配備給地方三老以及受杖人,也是已經唿之欲出了——除了象征漢室的絳服外,還能是什麽?
而申公旗開得勝,大大鼓舞了包括儒家在內的諸子百家的鬥誌。
在申公之後,韓嬰也立刻出列,拜道:“老臣竊聞之:古者王者養老,皆尊事三老,兄事五更,今漢室有三老而獨無五更,臣愚以為大不妥也!”
三老與五更,曾經在遙遠的古代,共同活躍在中國的政治舞台上。
三老,指的是地方上德高望重的名望之士,五更則是退休致仕的高級官員。
顯然,三老的地位是高於五更的。
所以在漢室,這兩者合一,共同組成了三老。
如今,韓嬰卻要將這兩者再次分開。
這讓劉徹心裏麵非常開心。
事實上,他提出養老禮,並且拿到這石渠閣上,就是想讓儒家幫他把這個話說出來!
漢室的三老,威權太大了!
某些名望高的三老,甚至在地方上,地位是高於郡守和郡尉的。
郡守與郡尉在他們麵前,就跟三歲小孩子一樣,隻能乖乖低頭挨訓!
甚至,即使劉徹這個皇帝,在他們麵前,也得做個樣子。
在過去數十年,三老群體,幫助劉氏,穩固了統治根基,加強了對地方的控製,但在現在,卻已經有些顯得不合時宜,甚至開始出現弊端了。
毋庸置疑,兩晉南北朝的門閥政治的萌芽,就是在漢三老群體之中迸發出來的。
你完全可以想象一下,一個退休致仕的兩千石甚至是九卿,在迴到家鄉後,所能擁有的莫大權柄。
他們上可以跟皇帝通信,不爽了就告禦狀。
下可以讓方圓百裏的百姓全部服從和崇拜——家鄉出了個九卿,這是莫大的榮譽!特別是年輕人,肯定極為崇拜對方。
現在,漢室的陵寢製度依然存在,而且因為漢室立國至今也不過五十幾年,這弊端還看不到。
但再過二十年,三十年,就肯定能看到了。
雖然說,如今隨著技術和社會發展,門閥製度,在理論上,已經被消滅在萌芽之中——原因很簡單,知識和權力,不再是被某一小撮人所把持,隻要你願意,並且有能力,那就不需要其他人的提攜和栽培,通過自己的努力,就可以成為學霸,走上人生巔峰。
但,地方抱團現象也肯定會非常明顯。
劉徹可不希望在未來看到,自己的國家,被一個個特殊利益集團所把持。
要避免這一點,就得對三老製度下手。
但皇帝是不可能對三老製度下手的。
因為,漢室的最高國策,就是以孝治天下。孝是高於德和忠以及義的最高道德標準。漢人認為,一個人倘若連孝道都做不到,那也就不要指望他能做好其他事情了。
推崇孝道,就肯定要崇老,尊老。
而崇老尊老的天子不可能對三老製度下手。
這成了一個死結。
直到某天,劉徹從故紙堆裏翻出了五更製度,頓時驚為天人,心動不已。
五更雖然依然特權階級,但待遇比之三老,自然是下降了一個等級了。
天子尊事三老,兄事五更,這一句話,就足以地方上的那些退休官員們的權力,缺失一個最重要的拚盤。
也意味著他們,幾乎不可能再舉著幾杖,跑到縣令甚至郡守的官衙裏,去找縣令和郡守要一個說法了。
所以,劉徹一直就在蠢蠢欲動的想要找個機會,將五更製度複活。
但,他想來想去,也想不到任何一個可以在朝堂上光明正大的說出這個話的借口。
因為,劉徹很清楚,將三老劃分為三老與五更。
這其實就是在砍福利。
砍福利是最容易得罪人的事情。
作為一個明智的皇帝,他當然不會將下麵人的怨恨和怨懟,攬到自己身上來了!
一個好皇帝,永不背鍋!
於是這事情就尷尬了。
直到石渠閣之會的構想開始萌芽,他才發現,這石渠閣是最好的機會。
因為崇古的儒家肯定會想撿起三老五更製度。
這是儒家的天性!
就跟蘿莉控看到loli,一定會情不自禁的做出一些猥瑣的怪蜀黍舉動一樣,不可能避免的事情。
而事實也證明了劉徹的選擇!
韓嬰果然跳出來,提出了五更製度。
太完美了!
劉徹幾乎就是迫不及待的說道:“明尊三老、五更,聖王之道,朕豈敢不從?其令有司從韓子之議,定三老五更之製!”
他更是進一步的指出這個事情的迫切性:“《易》陳負乘,《詩》刺彼己,永念慚咎,無忘厥心!有司當明朕崇老、尊老之心!”
這就是要將這個事情作為重點工作來推進了。
頓時,太常竇彭祖就跟吃蒼蠅一樣難受,苦著臉,無可奈何的出列拜道:“臣敢不奉詔?”
但他的心裏,卻都快哭出來了。
將退休致仕的貴族官員從三老群體剝離出來。
這肯定是得罪人的事情。
雖然從理論上來說,三老與五更之間的待遇是相同的。
但在實際上,卻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三老,天子要尊事,甚至要當父親看!
而五更,隻是一個年長的哥哥而已。
僅僅是這個差別,就已經是鴻溝!
更何況,三老的特權比五更的特權,實際上更大!
製禮這種事情,自然,儒家是最積極的。
當下,楚詩派的巨頭,現在儒家的精神領袖魯申公就出列拜道:“老臣竊聞:有虞氏皇而祭,深衣而養老;夏後氏收而祭,燕衣而養老;殷商鼎而祭,縞衣而養老;周人冕而祭,玄衣而養老。今陛下欲尊養老,製其禮儀,不可不察也!”
這話倒是說的中規中矩。
既然是建立禮儀,當然要有相應的衣服製度和福利製度。
考慮到如今天下兩千的受杖人和上千的三老,基本上全是退休致仕的高級官員和高級軍官。
所以實際上,這養老禮也屬於一種中國式的退休機製。
不然,官員致仕退休,卻不能再享有權力和待遇。這放在任何一個時代,任何一個國家,都是藥丸啊!
所以,劉徹笑著點頭說道:“申公所言甚是,其令有司依申公之議,製漢之養老服章!”
太常竇彭祖立刻就出列受命:“臣謹奉詔!”
這衣服的事情,就這麽決定了。
其實,用什麽顏色的衣服來作為國家賞賜和配備給地方三老以及受杖人,也是已經唿之欲出了——除了象征漢室的絳服外,還能是什麽?
而申公旗開得勝,大大鼓舞了包括儒家在內的諸子百家的鬥誌。
在申公之後,韓嬰也立刻出列,拜道:“老臣竊聞之:古者王者養老,皆尊事三老,兄事五更,今漢室有三老而獨無五更,臣愚以為大不妥也!”
三老與五更,曾經在遙遠的古代,共同活躍在中國的政治舞台上。
三老,指的是地方上德高望重的名望之士,五更則是退休致仕的高級官員。
顯然,三老的地位是高於五更的。
所以在漢室,這兩者合一,共同組成了三老。
如今,韓嬰卻要將這兩者再次分開。
這讓劉徹心裏麵非常開心。
事實上,他提出養老禮,並且拿到這石渠閣上,就是想讓儒家幫他把這個話說出來!
漢室的三老,威權太大了!
某些名望高的三老,甚至在地方上,地位是高於郡守和郡尉的。
郡守與郡尉在他們麵前,就跟三歲小孩子一樣,隻能乖乖低頭挨訓!
甚至,即使劉徹這個皇帝,在他們麵前,也得做個樣子。
在過去數十年,三老群體,幫助劉氏,穩固了統治根基,加強了對地方的控製,但在現在,卻已經有些顯得不合時宜,甚至開始出現弊端了。
毋庸置疑,兩晉南北朝的門閥政治的萌芽,就是在漢三老群體之中迸發出來的。
你完全可以想象一下,一個退休致仕的兩千石甚至是九卿,在迴到家鄉後,所能擁有的莫大權柄。
他們上可以跟皇帝通信,不爽了就告禦狀。
下可以讓方圓百裏的百姓全部服從和崇拜——家鄉出了個九卿,這是莫大的榮譽!特別是年輕人,肯定極為崇拜對方。
現在,漢室的陵寢製度依然存在,而且因為漢室立國至今也不過五十幾年,這弊端還看不到。
但再過二十年,三十年,就肯定能看到了。
雖然說,如今隨著技術和社會發展,門閥製度,在理論上,已經被消滅在萌芽之中——原因很簡單,知識和權力,不再是被某一小撮人所把持,隻要你願意,並且有能力,那就不需要其他人的提攜和栽培,通過自己的努力,就可以成為學霸,走上人生巔峰。
但,地方抱團現象也肯定會非常明顯。
劉徹可不希望在未來看到,自己的國家,被一個個特殊利益集團所把持。
要避免這一點,就得對三老製度下手。
但皇帝是不可能對三老製度下手的。
因為,漢室的最高國策,就是以孝治天下。孝是高於德和忠以及義的最高道德標準。漢人認為,一個人倘若連孝道都做不到,那也就不要指望他能做好其他事情了。
推崇孝道,就肯定要崇老,尊老。
而崇老尊老的天子不可能對三老製度下手。
這成了一個死結。
直到某天,劉徹從故紙堆裏翻出了五更製度,頓時驚為天人,心動不已。
五更雖然依然特權階級,但待遇比之三老,自然是下降了一個等級了。
天子尊事三老,兄事五更,這一句話,就足以地方上的那些退休官員們的權力,缺失一個最重要的拚盤。
也意味著他們,幾乎不可能再舉著幾杖,跑到縣令甚至郡守的官衙裏,去找縣令和郡守要一個說法了。
所以,劉徹一直就在蠢蠢欲動的想要找個機會,將五更製度複活。
但,他想來想去,也想不到任何一個可以在朝堂上光明正大的說出這個話的借口。
因為,劉徹很清楚,將三老劃分為三老與五更。
這其實就是在砍福利。
砍福利是最容易得罪人的事情。
作為一個明智的皇帝,他當然不會將下麵人的怨恨和怨懟,攬到自己身上來了!
一個好皇帝,永不背鍋!
於是這事情就尷尬了。
直到石渠閣之會的構想開始萌芽,他才發現,這石渠閣是最好的機會。
因為崇古的儒家肯定會想撿起三老五更製度。
這是儒家的天性!
就跟蘿莉控看到loli,一定會情不自禁的做出一些猥瑣的怪蜀黍舉動一樣,不可能避免的事情。
而事實也證明了劉徹的選擇!
韓嬰果然跳出來,提出了五更製度。
太完美了!
劉徹幾乎就是迫不及待的說道:“明尊三老、五更,聖王之道,朕豈敢不從?其令有司從韓子之議,定三老五更之製!”
他更是進一步的指出這個事情的迫切性:“《易》陳負乘,《詩》刺彼己,永念慚咎,無忘厥心!有司當明朕崇老、尊老之心!”
這就是要將這個事情作為重點工作來推進了。
頓時,太常竇彭祖就跟吃蒼蠅一樣難受,苦著臉,無可奈何的出列拜道:“臣敢不奉詔?”
但他的心裏,卻都快哭出來了。
將退休致仕的貴族官員從三老群體剝離出來。
這肯定是得罪人的事情。
雖然從理論上來說,三老與五更之間的待遇是相同的。
但在實際上,卻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
三老,天子要尊事,甚至要當父親看!
而五更,隻是一個年長的哥哥而已。
僅僅是這個差別,就已經是鴻溝!
更何況,三老的特權比五更的特權,實際上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