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org/


    之所以要派出使團,隻是因為漢匈大戰馬上就要開打了。


    所以,不管是希臘裔的巴克特裏亞帶著自己的大月氏和塞人主人,一起迴來反攻大宛,來一次西元前的十字軍也好。


    還是大月氏為了自保,帶著小弟們,組織一場多國聯軍抵抗匈奴的戲碼也罷。


    甚至,他們一個兵也不出,在後方看戲都得。


    對劉徹來說,對漢室而言。


    哪怕隻是讓匈奴人多分散一分力量,在這漢匈爭霸的戰爭中,也是有用的。


    原因很簡單。


    少府前不久報告劉徹,以目前的漢室國力和積蓄以及財政收入情況來看。


    在不加征戰爭稅賦的情況下,漢家最多能支撐三年的外線作戰。


    倘若戰爭規模擴大化,還很可能支撐不了。


    大臣們也對漫長的戰爭,心有餘悸。


    將近二十年前的漢匈大戰,給漢室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場戰爭,漢匈在長城附近拉鋸時間超過兩年。


    整個北地郡和上郡的百姓都是疲憊不堪。


    國家的府庫積蓄,流水般的消失在戰爭的無底洞之中。


    那還是在內線作戰,依托長城,漢軍的損耗降到了最低。


    所以,即使現在大漢財政收入遠超太宗時期,但臣子們還是對一個可能持續三年以上的大戰,心有餘悸。


    好在,現在,漢室有了新化的魚幹。


    牧場裏也多的是牛羊。


    不然,光是一個肉食來源,就可能會逼得大農和少府的有司想自殺。


    即便如此,這場大戰的財政支出,也可能是嚇死人的數字。


    至少會打光劉徹小金庫的最後一個五銖錢!


    這讓劉徹感覺很沒有安全感!


    沒有錢的皇帝會有多慘?


    不要看別人,萬曆跟崇禎就是極好的例子。


    毫不誇張的說,皇帝要是沒錢,恐怕連個卒子都指使不動。


    為了賺錢,避免自己落入崇禎或者萬曆的杯具境地。


    劉徹一方麵給主爵都尉衙門的各級組織都下了任務。


    要求他們完成一定數額的商稅任務。


    反正,按照現在的律法,隻有家產五十萬以上的商人,才能被征稅。


    所以換句話說,隻要他們有本事,收到稅款。


    那麽,劉徹才不管他們用什麽手段呢!


    而另一方麵,劉徹則在鹽鐵衙門,用出了殺手鐧——瓷器!


    其實,瓷器的燒製技術,兩三年前就被突破了。


    這又不難!


    特別是在如今煤炭大量被用來作為燃料的今天,有著高溫的優質煤炭,瓷器技術突破隻是時間問題。


    當然,現在的瓷器,不可能跟元明時期,能燒出美輪美奐的青花瓷。


    劉徹暫時也不需要青花瓷這種高精黑科技。


    他弄出來的,是基於原始的青瓷技術上發展而來的青釉瓷。


    技術含量很低,也不需要特意的去培訓工匠,完全可以進行大規模的生產製造。


    這兩年之所以沒有弄出來,大肆宣揚,是因為燒製的溫度和時間還沒有掌握好,產品很容易碎裂或者質量堪憂。


    但現在,國庫都快沒錢了。


    劉徹也就等不得它完善了。


    先拿出來,圈一波錢再說。


    下個月開始,瓷器就將開始小規模的出現在各個鹽鐵衙門的貨架上。


    先賺狗大戶的錢。


    一個瓷碗,就賣一百錢!


    大的瓷瓶,直接標上一金的天價!


    這樣,大概能每年多賺個幾千萬。


    持續賺個三五年,等到青瓷技術被人山寨了,劉徹再推出更先進的白瓷和彩瓷。


    這又可以圈一波錢。


    日後,還可以成為中國出口創匯的拳頭產品,去羅馬啊埃及啊波斯啊圈錢。


    但很顯然,僅僅是這樣,還是不夠的。


    軍隊的丘八大爺們,你要短了他們的賞錢和軍餉,那輕則士氣跌落,重則兵變!


    所以,沒辦法。


    劉徹再次丟掉節草。


    讓少府準備在茂陵邑,再建一片學區宅。


    然後,又督促著少府,加快長安的賽馬場和其周邊的市坊建設。


    保守估計,這樣大概能勉強滿足軍費開支。


    但,問題又來了。


    現在,國家鑄造的五銖錢,總流通量,加起來也才三十萬萬的規模。


    而,這場戰爭,光是軍費開支,保守估計就是百萬萬的級別。


    哪怕少府使出吃奶的勁鑄錢,一年撐死了也就鑄造個十萬萬的樣子。


    這還得是原料充足的情況下。


    而問題的關鍵就在於此——中國缺銅。


    自古皆然。


    不然銅錢也不會成為人民群眾都接受和認可的貨幣了。


    中國的銅礦,開采困難,而且大都深埋地下。


    想挖銅?


    可以,但要拿人命去填!


    會稽郡的銅山,從吳王劉濞,甚至從春秋開始,每年,礦井下麵埋著的屍體,都是數以百計。


    累死和被石頭砸死或者遇到山體滑坡等等自然災害而死的,更是不計其數。


    而會稽郡的那個銅礦,還是露天的。


    由此可以想見,那些埋在地下的銅礦的開采難度了。


    這迫使劉徹和漢室,不得不轉向用黃金作為流通貨幣。


    所以,在馬邑之戰,拿著金幣試探了一番後。


    這幾年,少府一直在小規模的鑄造金幣,然後,慢慢的將它們放到市場上去流通。


    隻是可惜,效果不是太好。


    這些金幣,一直都是跟之前的黃金一樣,隻在列侯圈子,撐死了富商圈子裏流動。


    普通老百姓,不敢收,也不敢用。


    畢竟,你兜裏揣幾個銅錢,遊俠等英雄豪傑,可能還不會起壞心思。


    但你兜裏要是有黃橙橙的小可愛?


    嗬嗬,那麽,就算是在鬧市。


    也不會安全!


    金本位的試探,在社會環境和現實麵前,遇到了第一個障礙——很少有平民百姓,願意使用金幣。


    即使拿到了金幣,他們也會第一時間,將之藏起來,或者換成銅錢。


    藏起來的,打的是自己死後,讓兒子將這些金幣融化了,鑄成冥器,陪著自己去地下的主意。


    而兌換的,則是手頭緊,亟需用錢。


    而這兩種情況,都阻止了金幣的流通。


    這讓劉徹真是捶胸頓足,卻又無可奈何。


    難道,他還能出台一條法律敢劫金幣者斬不成?


    而假如金幣無法大範圍流通,那金本位也就失去了力量。


    畢竟,金本位是為了加大國家貨幣儲量和流通量,減少對銅錢的依賴而設計的。


    但百姓都不用金幣。


    皇帝除了瞪眼之外,還能怎麽樣?


    倒是大宗商品交易,現在逐漸開始以金幣為貨幣,讓劉徹多多少少,感到了一絲絲欣慰。


    可惜,這欣慰也沒有持續多久。


    因為,繡衣衛報告:那幫天殺的商人,拿著金幣交易完了,然後,就跟以往一樣,將它們藏在自己家的地窖裏麵了。


    他們隻進不出!


    他們寧肯拿著銅錢去換金幣,也不願意拿著金幣去交易和流通!


    隻有少數人,才會在實在周轉不開時,拿出自己的積蓄來支付。


    當時,劉徹心裏就日了x了。


    照他們這麽玩下去,劉徹就算把霓虹的金山都挖了,估計也滿足不了他們的胃口。


    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就是這些守財奴了!


    劉徹有心想用一條鞭法,教這些渣渣做人。


    但卻又害怕,教他們做人沒教成,反倒逼反了農民。


    於是,這個事情,就這麽懸著了。


    隻能慢慢想辦法,讓這幫家夥腦子聰明點,思想先進點。


    讓他們知道,把黃金藏在自己的地窖裏,其實,隻是方便了皇帝抄家……


    而很快,就將迎來這麽一次感人的教育機會。


    將‘三藏法師’與‘沙悟淨’送走後,劉徹立刻就傳召了繡衣衛都督周左車。


    周左車並不是一個人進宮的。


    他帶著幾乎所有在京的繡衣衛校尉。


    在繡衣衛的構架裏,一個校尉,就是負責一個郡,甚至一個王國的高級官員。


    目前繡衣衛有二十一位校尉,其中十九人分散在天下郡國之中。


    留守長安的,現在隻有三人。


    但,周左車此次入宮卻帶了六人。


    換句話說,有三個負責一郡甚至一國的特務頭子,已經迴京了。


    他們當然不是空著手迴來的。


    “陛下,這是巨鹿及邯鄲郡,陰與匈奴相通,走私違禁品的商賈名單!”王溫舒跪地奏道,並將一封長長的名單,呈遞到劉徹跟前。


    劉徹抬眼,看了看這個史書上著名的酷吏。


    數年前的任氏一案,王溫舒搞砸了。


    或者說,他太年輕了。


    以至於幾乎讓劉徹下不來台,所以,他被冷藏了許久。


    但,劉徹不是那種因為別人犯一次錯誤,就不用的人。


    懲前毖後,治病救人嘛。


    更何況,當初王溫舒雖然做錯了不少事情。


    但有一件事情他做對了——對豪強,毫不留情的堅決下手和殘酷打擊。


    所以,劉徹給了他機會。


    讓他去趙國重新開始。


    從一個基層的探子和細作開始。


    不得不說,王溫舒膽子大,但心細,而且,在吃過虧後,他也謹慎了許多,改掉了許多毛病。


    這讓他在趙國,逐漸的爬上了當地最高級別的繡衣衛校尉一職。


    劉徹接過王溫舒的報告,看了一眼。


    好家夥!


    這人數還真是不少,密密麻麻,其中甚至不乏有列侯家的子侄或者親戚,甚至還有封君親自下場的。


    不過想想也能夠理解。


    雖然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當地的民風,就是一言不合,拔刀相向。


    一諾許千金,一誓托性命。


    這在燕趙是日常。


    但,劉徹更清楚,燕趙尤其是趙人,骨子裏深處的現實思維。


    他好歹也是當過十幾年河間王。


    太明白趙人的想法了。


    對趙人來說,隻要有好處的事情,沒有他們不敢做的。


    太史公說:民俗緩急,仰機利而食,丈夫相聚遊戲,悲歌慷慨,起則相隨錐剽,休則掘塚作巧奸治,多美物,為倡優。女子則鼓鳴瑟,沾履,遊媚貴富,入後宮,遍諸侯。


    這固然有些地圖炮,也有些以偏概全。


    但,多少也描繪了一些趙地民風和趙人的精神麵貌。


    趙地自古地薄而多災,更是四戰之地。


    自春秋戰國以來,趙地就成為天下交戰的中心。


    無論是以前的諸夏混戰還是近代以來的漢匈交戰,趙都是前線,都是焦點。


    趙人迫於生計,隻能選擇現實。


    因為不現實就活不下去!


    所以,當初,趙王劉遂,身為劉氏諸侯王,卻整天想著借匈奴兵入關……


    所以,出現如此眾多的跟匈奴勾勾搭搭的人,也就可以理解了。


    隻是……


    這人數也未免太多了!


    密密麻麻,幾近三四百人!


    劉徹略略思考片刻,就已經決定,將這名單上的大部分人劃掉。


    打擊麵,不能太廣。


    況且,這隻是殺雞駭猴。


    不是真的要大開殺戒。


    一般的與匈奴私底下交易,賣賣青銅或者糧食的,可以放過。


    但是,大量走私鐵器,甚至武器裝備,乃至於……那些向匈奴走私書籍的,劉徹是一個都不準備放過!


    是的!


    繡衣衛在半年前就發現了,匈奴人在高價向漢朝商人收購書籍。


    為了錢,連爹媽都能賣的商人,怎麽會放過這樣的機會?


    於是,很多漢家的書籍,都流入了匈奴。


    甚至,還有人將原本隻能給官員閱讀的《新農書》以及邸報也想賣一套給匈奴人。


    還好王溫舒盯得緊,才沒有讓這個漢家的不傳之秘,流入匈奴。


    但,其他書籍,尤其是那些管控不嚴格的書籍,就不知道有多少被匈奴人得到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畢竟,劉徹不是神仙,不能施法,讓一切出入中國邊境的人,都不能攜帶紙張出境。


    唯一的好消息是:匈奴人不可能也沒辦法接觸到墨苑裏的那些書籍和手記,甚至不可能接近墨苑的水力鍛錘作坊。


    就算接近了,他們估計也搞不明白這水力鍛錘的原理和製造流程。


    但,這些膽敢將中國的文化典籍以及技術,出賣給匈奴人的渣渣。


    劉徹是一個都不打算放過。


    在王溫舒之後,其他兩位校尉,也都各自提供了一份名單。


    劉徹在審閱過後,當即下令:“立刻緝捕所有曾經出售鐵器超過五十件以上,或者兵器、書籍之商人,朕會命令廷尉負責接收一切人犯,同時各郡監軍禦史,將配合諸卿的行動!”(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要做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要離刺荊軻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要離刺荊軻並收藏我要做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