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應天府尚書左丞李綱的小宅之中,李綱詢問靖康二年,為何不及時率軍勤王,李三堅是據實而答道“不錯,我早就料到京城必被虜軍攻破,我大宋將難逃此劫。至於我為何不引軍前來勤王,而在京城被攻破之後,方才起兵,其原因有二,其一便是朝廷詔命各地勤王之師,不得妄動,名不正而言不順,因而我黑旗軍才不便起兵勤王,此事賢弟你想必已經知道了吧?”
“大兄說的是。”李綱聞言點頭道“此事皆為朝廷奸佞蠱惑聖上。”
“奸佞蠱惑?”李三堅聞言搖搖搖頭後接著說道“至於開封城破之後,我又忽然起兵,當然是為了匡扶社稷。”
“匡扶社稷?”李綱聞言皺眉問道“京師城破,不但是大兄早已料到,天下有識之士也會料到的。哎,大兄,不瞞你說,綱也料到了我大宋將危殆也。既然如此,大兄你為何不早些出兵?以黑旗軍的兵強馬壯,早日趕到開封府,我大宋宗社也不至於落到如此地步的。至於詔令,在當時的情形之下,可以不奉詔令的,宗澤宗老相國不是起兵於磁州嗎?奮力欲救援京師,隻可惜是孤掌難鳴。”
此時的李綱倒也不急了,隻是細細的思考著李三堅的話,李綱明白李三堅此舉是必有他的原因的。
“也罷,今日就實話告訴賢弟吧。”李三堅沉吟片刻後答道“這其一乃是,就算我早日起兵趕到開封府,也是於事無補的;其二就是就算我能夠救下開封府,就算能夠救下二帝,我也不救。”
李三堅聲音很輕,但語氣是異常的堅決。
“這...這...這...這你是為何啊?難道你真的是欲為曹孟德之事,趁亂攫取天下嗎?”李綱耿直性子又發作了,不管不顧的,結結巴巴的問道。
李三堅見死不救,過後起精兵,追著金軍,不救二帝,反救太子,如此就是司馬昭之心,是昭然若揭了,李綱心中暗道。
控製一名年幼的皇帝,從而挾天子而令諸侯,這不是曹孟德之事,又是什麽?
“賢弟此言差矣!”李三堅聞言搖頭,在桌上推了推一個西瓜後說道“彼時的大宋就如一個高樓,而這個高樓外表看起來是如此的高大,如此的巍峨高聳,如此的華麗,可賢弟你知道嗎?此座高樓內部早已是腐朽不堪,隻需輕輕一推,便會坍塌。如此腐朽不堪的高樓,僅憑修修補補的,是無濟於事的,早晚必然坍塌。這座高樓,歐陽文忠公修補過,王文公也修補過,甚至司馬文正也修補過,等等等等,我大宋多少賢明俊傑之士沒有修補給?可有用嗎?半點用沒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沉屙固疾,非猛藥不能治也!而猛藥就是先令這座高樓坍塌,其後再於廢墟之上重建。此稱為先死後生,隻有經曆過生死,方能痛定思痛。因而某決不救彼時的大宋宗社,而是打算在廢墟之上重建大宋宗社,重建我煌煌華夏。”
李三堅隨後不理目瞪口
呆的李綱與姚輿,接著說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李某自三月江南江寧府起兵,一路北進,一路之上,皆為我華夏受苦受難之百姓,令人痛心泣血。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人如螻蟻,命如草芥!賢弟說我為曹孟德之事,隻要能夠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救生靈於塗炭,李某就是做一迴曹孟德,又如何?”
“師叔高義,姚某今日方知!”李三堅的一番話,就如一記記的重錘敲在了李綱、姚輿的心上,半響之後,姚輿首先起身斂衣施禮道。
“綱愚鈍,錯解了大兄之意。”半響之後,李綱也是滿臉羞慚之色,起身恭恭敬敬的施禮道。
一旁侍候的李綱次子李宗之也是聽入了神,見父親起身施禮,也是慌忙對著李三堅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禮。
“你二人皆為吾之左膀右臂。”李三堅也是起身答了一禮後微笑道“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眾力萬鈞,則無敵於天下矣;眾誌成城,則無畏於強敵矣,汝二人可願否?”
“皆甘之如飴,且無怨無悔!”李綱、姚輿二人一起說道。
“好,好,賢弟,可有酒否?”李三堅笑道“今日我兄弟三人對酒暢談一番如何?”
“有,有,宗之,去沽些酒來...”李綱吩咐其次子李宗之一句後,指著姚輿笑道“剛與大兄當然為兄弟也,可他...他為晚輩也!”
“李伯紀,你皮又癢癢了是嗎?”姚輿聞言大怒。
“哈哈哈哈!”李三堅與李綱聞言大笑。
此時此刻,三人仿佛又迴到了往日的嬉樂戲耍。
...........................
“車戰?以車製騎,斷不可為也!”
“為何不能?古之戰車,衝鋒陷陣,端的是犀利無比。”
李三堅與姚輿是在近酉時拜訪李綱的,其後三人借酒談古論今,一直談到李綱的“十策”,一直談到李綱提出的以車勝騎,於是姚輿就與李綱就此事是爭論不休。
“戰車有三大缺陷。”姚輿與李綱爭論得麵紅耳赤的,再加上一直在喝酒,於是幾乎是吼著說道“其一就是,戰車的作戰範圍與適應性較差,對作戰環境要求苛刻,無法實現全地形全天候作戰。戰車實際上僅僅適用於平原曠野,若遇到山地、河流、泥濘、沙漠等特殊地形,戰車的應用會大受影響,甚至連基本的通行都困難。而在這一點上,騎兵的戰馬適應性要比戰車強得多,大部分地形和氣候都能順利適應。”
姚輿隨後喝了口酒接著說道“其二就是,戰車無論是製作或使用所費之資,都太過昂貴。先秦戰車,,一部戰車之上多達上千個的部件,需要大量上等木料、青銅器件、皮革等等,需要大批熟練工匠的費時費力的製作。而戰車使用成本也近乎奢侈,一部戰車需要配備兩匹至四匹馬,兩至
三個將士,其中必須有一名技藝高超的“禦戎”。辛辛苦苦打造出的一批戰車,很可能一場大戰後就所剩無幾,隻能重新製造車輛、訓練馬匹和“禦戎”。此時的我等如何能夠承受?如何能承受如此“奢侈”的重軍器帶來的沉重負擔?”
“第三個缺陷就是,戰車在實戰中並不像它看起來那麽堅不可摧,反倒是顯得很“脆弱”,很容易導致不確定因素的幹擾而喪失作戰效能。如古之戰車使用硬質木輪,即使在平原上作戰,戰車在高速行進中,硬質木輪如果碾壓在石塊或者地麵凸起上,很容易劇烈顛簸而翻車傾覆。其次,在戰場之上激烈搏殺中,一旦負責駕駛戰車的“禦戎”受傷或者中箭,極有可能導致戰車失控。在集成百上千輛戰車衝鋒時,一旦有一輛車發生故障或者失控,就可能引發後方或者左右兩側的戰車的連鎖衝撞,擠成一團,如此,必敗無疑。”姚輿最後說道。
“如此,難道虜寇的騎兵是不可戰勝的嗎?”在兵事方麵,李綱卻是不如姚輿,被姚輿反駁得啞口無言,頹然坐下,喃喃說道。
“非也!”李三堅見狀連忙說道“以車製騎,目前看來確就如叔興所言,為不可行之舉。不過,伯紀、叔興,古之戰車不可行,並不代表現在及今後的戰車不可行,特別是今後出現的非人力或馬力驅動的戰車。”
“非人力或馬力驅動的戰車?”李綱與姚輿聞言詫異的問道。
“呃...是有如此車輛的,今後...如此車輛也會出現的...不過現在說此事,為時尚早。”李三堅點頭道“伯紀所言以車製騎,也並非絕對為不可為之事的。李某愚見,上陣廝殺,當為多兵種的聯合作戰,如我目前黑旗軍,上陣廝殺之時,是刀盾兵、槍盾兵、弓弩手、投擲兵、騎兵等多兵種協同作戰,如此方能無往而不利。今後加上戰車、車兵,也並無不可的。而且叔興,古之笨重戰車也是可以改裝的,使其更加靈活,使其更加犀利,如在戰車之上裝上旋風炮等等。當然使用戰車、車兵,並非就是以其為主的,而是讓它與其他兵種或軍器配合靈活使用,如此必能發揮其最大威力。總而言之,戰場之上,是瞬息萬變的,我等必須因時因地因人因情因勢,隨時製宜,如此方能立於不敗之地,如此方能戰勝強敵。”
“師叔、大兄所言大是。”李綱、姚輿聞言一起說道。
此刻的李綱對李三堅已經心服口服了,自己從前所知的那點兵事,與李三堅、姚輿相比,實為小巫見大巫。
“大兄,目前最為緊要之事是...”李綱隨後說道。
“賢弟是在說巡幸之事吧?”李三堅聞言先讓李宗之與老仆退下去後,低聲對二人說道“今日之事,隻限你二人知道。”
李三堅隨後低聲細細的說了一番。
什麽?李綱、姚輿聽完後,頓時大驚失色,呆呆的看著李三堅,是久久不語。
<scrpt>;<\/scrpt>
“大兄說的是。”李綱聞言點頭道“此事皆為朝廷奸佞蠱惑聖上。”
“奸佞蠱惑?”李三堅聞言搖搖搖頭後接著說道“至於開封城破之後,我又忽然起兵,當然是為了匡扶社稷。”
“匡扶社稷?”李綱聞言皺眉問道“京師城破,不但是大兄早已料到,天下有識之士也會料到的。哎,大兄,不瞞你說,綱也料到了我大宋將危殆也。既然如此,大兄你為何不早些出兵?以黑旗軍的兵強馬壯,早日趕到開封府,我大宋宗社也不至於落到如此地步的。至於詔令,在當時的情形之下,可以不奉詔令的,宗澤宗老相國不是起兵於磁州嗎?奮力欲救援京師,隻可惜是孤掌難鳴。”
此時的李綱倒也不急了,隻是細細的思考著李三堅的話,李綱明白李三堅此舉是必有他的原因的。
“也罷,今日就實話告訴賢弟吧。”李三堅沉吟片刻後答道“這其一乃是,就算我早日起兵趕到開封府,也是於事無補的;其二就是就算我能夠救下開封府,就算能夠救下二帝,我也不救。”
李三堅聲音很輕,但語氣是異常的堅決。
“這...這...這...這你是為何啊?難道你真的是欲為曹孟德之事,趁亂攫取天下嗎?”李綱耿直性子又發作了,不管不顧的,結結巴巴的問道。
李三堅見死不救,過後起精兵,追著金軍,不救二帝,反救太子,如此就是司馬昭之心,是昭然若揭了,李綱心中暗道。
控製一名年幼的皇帝,從而挾天子而令諸侯,這不是曹孟德之事,又是什麽?
“賢弟此言差矣!”李三堅聞言搖頭,在桌上推了推一個西瓜後說道“彼時的大宋就如一個高樓,而這個高樓外表看起來是如此的高大,如此的巍峨高聳,如此的華麗,可賢弟你知道嗎?此座高樓內部早已是腐朽不堪,隻需輕輕一推,便會坍塌。如此腐朽不堪的高樓,僅憑修修補補的,是無濟於事的,早晚必然坍塌。這座高樓,歐陽文忠公修補過,王文公也修補過,甚至司馬文正也修補過,等等等等,我大宋多少賢明俊傑之士沒有修補給?可有用嗎?半點用沒有。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沉屙固疾,非猛藥不能治也!而猛藥就是先令這座高樓坍塌,其後再於廢墟之上重建。此稱為先死後生,隻有經曆過生死,方能痛定思痛。因而某決不救彼時的大宋宗社,而是打算在廢墟之上重建大宋宗社,重建我煌煌華夏。”
李三堅隨後不理目瞪口
呆的李綱與姚輿,接著說道“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李某自三月江南江寧府起兵,一路北進,一路之上,皆為我華夏受苦受難之百姓,令人痛心泣血。憐我世人,憂患實多,憐我世人,人如螻蟻,命如草芥!賢弟說我為曹孟德之事,隻要能夠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既倒,救生靈於塗炭,李某就是做一迴曹孟德,又如何?”
“師叔高義,姚某今日方知!”李三堅的一番話,就如一記記的重錘敲在了李綱、姚輿的心上,半響之後,姚輿首先起身斂衣施禮道。
“綱愚鈍,錯解了大兄之意。”半響之後,李綱也是滿臉羞慚之色,起身恭恭敬敬的施禮道。
一旁侍候的李綱次子李宗之也是聽入了神,見父親起身施禮,也是慌忙對著李三堅恭恭敬敬的施了一禮。
“你二人皆為吾之左膀右臂。”李三堅也是起身答了一禮後微笑道“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眾力萬鈞,則無敵於天下矣;眾誌成城,則無畏於強敵矣,汝二人可願否?”
“皆甘之如飴,且無怨無悔!”李綱、姚輿二人一起說道。
“好,好,賢弟,可有酒否?”李三堅笑道“今日我兄弟三人對酒暢談一番如何?”
“有,有,宗之,去沽些酒來...”李綱吩咐其次子李宗之一句後,指著姚輿笑道“剛與大兄當然為兄弟也,可他...他為晚輩也!”
“李伯紀,你皮又癢癢了是嗎?”姚輿聞言大怒。
“哈哈哈哈!”李三堅與李綱聞言大笑。
此時此刻,三人仿佛又迴到了往日的嬉樂戲耍。
...........................
“車戰?以車製騎,斷不可為也!”
“為何不能?古之戰車,衝鋒陷陣,端的是犀利無比。”
李三堅與姚輿是在近酉時拜訪李綱的,其後三人借酒談古論今,一直談到李綱的“十策”,一直談到李綱提出的以車勝騎,於是姚輿就與李綱就此事是爭論不休。
“戰車有三大缺陷。”姚輿與李綱爭論得麵紅耳赤的,再加上一直在喝酒,於是幾乎是吼著說道“其一就是,戰車的作戰範圍與適應性較差,對作戰環境要求苛刻,無法實現全地形全天候作戰。戰車實際上僅僅適用於平原曠野,若遇到山地、河流、泥濘、沙漠等特殊地形,戰車的應用會大受影響,甚至連基本的通行都困難。而在這一點上,騎兵的戰馬適應性要比戰車強得多,大部分地形和氣候都能順利適應。”
姚輿隨後喝了口酒接著說道“其二就是,戰車無論是製作或使用所費之資,都太過昂貴。先秦戰車,,一部戰車之上多達上千個的部件,需要大量上等木料、青銅器件、皮革等等,需要大批熟練工匠的費時費力的製作。而戰車使用成本也近乎奢侈,一部戰車需要配備兩匹至四匹馬,兩至
三個將士,其中必須有一名技藝高超的“禦戎”。辛辛苦苦打造出的一批戰車,很可能一場大戰後就所剩無幾,隻能重新製造車輛、訓練馬匹和“禦戎”。此時的我等如何能夠承受?如何能承受如此“奢侈”的重軍器帶來的沉重負擔?”
“第三個缺陷就是,戰車在實戰中並不像它看起來那麽堅不可摧,反倒是顯得很“脆弱”,很容易導致不確定因素的幹擾而喪失作戰效能。如古之戰車使用硬質木輪,即使在平原上作戰,戰車在高速行進中,硬質木輪如果碾壓在石塊或者地麵凸起上,很容易劇烈顛簸而翻車傾覆。其次,在戰場之上激烈搏殺中,一旦負責駕駛戰車的“禦戎”受傷或者中箭,極有可能導致戰車失控。在集成百上千輛戰車衝鋒時,一旦有一輛車發生故障或者失控,就可能引發後方或者左右兩側的戰車的連鎖衝撞,擠成一團,如此,必敗無疑。”姚輿最後說道。
“如此,難道虜寇的騎兵是不可戰勝的嗎?”在兵事方麵,李綱卻是不如姚輿,被姚輿反駁得啞口無言,頹然坐下,喃喃說道。
“非也!”李三堅見狀連忙說道“以車製騎,目前看來確就如叔興所言,為不可行之舉。不過,伯紀、叔興,古之戰車不可行,並不代表現在及今後的戰車不可行,特別是今後出現的非人力或馬力驅動的戰車。”
“非人力或馬力驅動的戰車?”李綱與姚輿聞言詫異的問道。
“呃...是有如此車輛的,今後...如此車輛也會出現的...不過現在說此事,為時尚早。”李三堅點頭道“伯紀所言以車製騎,也並非絕對為不可為之事的。李某愚見,上陣廝殺,當為多兵種的聯合作戰,如我目前黑旗軍,上陣廝殺之時,是刀盾兵、槍盾兵、弓弩手、投擲兵、騎兵等多兵種協同作戰,如此方能無往而不利。今後加上戰車、車兵,也並無不可的。而且叔興,古之笨重戰車也是可以改裝的,使其更加靈活,使其更加犀利,如在戰車之上裝上旋風炮等等。當然使用戰車、車兵,並非就是以其為主的,而是讓它與其他兵種或軍器配合靈活使用,如此必能發揮其最大威力。總而言之,戰場之上,是瞬息萬變的,我等必須因時因地因人因情因勢,隨時製宜,如此方能立於不敗之地,如此方能戰勝強敵。”
“師叔、大兄所言大是。”李綱、姚輿聞言一起說道。
此刻的李綱對李三堅已經心服口服了,自己從前所知的那點兵事,與李三堅、姚輿相比,實為小巫見大巫。
“大兄,目前最為緊要之事是...”李綱隨後說道。
“賢弟是在說巡幸之事吧?”李三堅聞言先讓李宗之與老仆退下去後,低聲對二人說道“今日之事,隻限你二人知道。”
李三堅隨後低聲細細的說了一番。
什麽?李綱、姚輿聽完後,頓時大驚失色,呆呆的看著李三堅,是久久不語。
<scrpt>;<\/sc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