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有“四京”,分別是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也就是洛陽,南京應天府與北京大名府。其中東京開封府為宋京城,其他三京為陪都。
其中南京應天府,宋太祖皇帝趙匡胤曾在此地任歸德軍節度使,隻不過當時並未稱作應天府,而是被稱作“宋州”。
應天府實為帝業肇基之地。大中祥符七年,宋真宗皇帝親自駕臨應天府,主持隆重的授命儀式,建應天府為南京,改聖祖殿為鴻慶宮,並賜宴三日,又下旨修建歸德殿,接著規劃京城和宮城,自此南京應天府就成為宋較為重要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和軍事重鎮。南京應天府有宋最高學府南京國子監,應天府書院也是位居宋四大書院之首。
應天府商業繁榮,人口眾多,平日裏來往商旅甚多,熙熙攘攘的,是異常熱鬧。靖康元年,金軍大舉南下,戰火在宋大江以北四處燃起,百姓紛紛難逃避難,受此影響,應天府也就變得較為蕭條了。
同時應天府附近的宋兵馬日漸增多,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宋康王,河北兵馬大元帥趙構此刻正在南京應天府。
靖康二年四月某日,應天府城外來了萬餘兵馬。
此萬餘兵馬皆為騎兵,黑色旗幟遮天蔽日的,黑壓壓的騎兵行進在道路之上,騰起了鋪天蓋地的塵土。
應天府的宋軍探知之後,慌得緊閉四門,並派出了數波探馬,前去探聽這萬餘騎兵到底是金軍還是宋軍,若是宋軍,那麽到底是宋軍的哪路兵馬。
...........................
“軍師,師叔他此舉到底是何意啊?”萬餘騎兵的統帥姚輿一邊策馬緩緩而行,一邊問向一旁的黑旗軍軍師費景陽道。
姚輿奉命領萬餘黑旗軍精銳騎兵來到應天府,目的李三堅早已交代清楚了,那就是“劫持”康王趙構,但“劫持”趙構的目的是什麽,姚輿並未弄清楚,或者說不敢向那方麵去想。
“事情到了此時,姚叔興你還不明白相公的用意嗎?”費景陽聞言歎道。
“不就是區區一名郡王嗎?何須如此的勞師動眾的?”姚輿問道。
李三堅隻帶走了三千騎兵,而將其餘數萬兵馬全部留了下來,因此姚輿感到有些不解,為何李三堅對趙構如此重視?難道真的是因為趙構的河北兵馬大元帥身份嗎?
“區區一名郡王?這可是大宋唯一的嫡係皇嗣了...”費景陽看了姚輿一眼後說道:“金人攻破了京師,二帝北狩,那麽姚叔興以為目前最緊要的事情是什麽?”
“哎,軍師,姚某愚鈍,你有話直說便是,何必繞彎子啊?”姚輿瞪了費景陽一眼後說道。
“乃是立新帝,以延續趙宋宗祠。”費景陽聞言也不拐彎抹角了,直截了當的答道。
“立新帝?師叔他...他...他...欲行董卓之事乎?”姚輿聞言大驚失色,結結巴巴的問道。
果然如此,李三堅的用意,果然是姚輿不敢想的。
“董卓播厥兇虐之徒,怎能與相公相提並論?”這次輪到費景陽瞪了姚輿一眼後說道:“不過你猜的沒錯,相公確實有此意,挾天子而令諸侯,相公不做董卓,卻欲行曹孟德之舉。”
“這...這...這...”姚輿驚得已經說不出話來了。
“什麽這、那的?”費景陽笑道:“你師叔之才,你這個當師侄的,難道不清楚嗎?天下由相公治理,好過那些個無道庸才百倍、千倍。”
費景陽當年被宋官府欺淩,家破人亡的,被迫落草為寇,做了海賊,早已是恨透了宋朝廷、官府。此時此刻的大宋局勢,對於李三堅、費景陽等人來說,就是千載難逢之良機。費景陽是恨不得李三堅直接登上九五至尊的位置,可如此可能嗎?答案是否定的,天下之人仍是以趙宋為正統,因此李三堅、費景陽等人就轉而求其次,控製趙構,並擁立趙構為大宋新帝,而控製了趙構,便是控製了大宋這個支離破碎的天下。
這是李三堅與費景陽密謀許久的策略,是費景陽竭力相勸的結果,當然李三堅也是有這個想法,否則費景陽再勸也沒用。
“軍師說的也是。”姚輿聞言不由得點頭道:“這好好的一片江山,被他們這些人折騰成什麽樣子了?山河支離破碎,百姓民不聊生,我大宋宗祠被金人搗毀,二帝北狩,受盡淩辱。哎,直娘賊,姚某從師叔之意便是。”
“嗬嗬,這就對了。”費景陽聞言笑道:“天下之事,惟能前知其當然,事至不懼,而徐為之圖。”
“哎,軍師啊,休要掉書袋了...”姚輿隨後又問道:“應天府之事如此重要,可謂是事關大局,為何師叔他又為何親領三千兵馬北上?”
“你真的不知?”費景陽反問道。
“不容金人如此從容離去,銜尾擊之,不過是借口而已,師叔他必定另有其用意的。”姚輿答道。
“嗬嗬,姚叔興不愧跟隨相公多年。”費景陽聞言笑道:“相公他這是去撞大運...”
“撞大運?”姚輿邊想邊詫異的問道。
“嗯,撞大運。”費景陽點頭道。
撞大運?撞什麽大運?姚輿是百思不得其解,想了半響,也想不出李三堅到底是何目的,於是姚輿幹脆不想了,接著問向費景陽道:“軍師,我部兵馬隻萬餘人,而據某所知,應天府的兵馬可是有十餘萬之多啊,如之奈何?師叔他為何不將我黑旗軍所有兵馬均調至此地?”
“人多有何用?”費景陽聞言說道:“其大都為新募之流民,怎堪稱‘軍’、‘兵’?且多為敗軍之將,敗戰之兵,早已被金軍嚇得如驚弓之鳥一般,你自己看看,我等不過萬餘兵馬,他們卻被嚇得拉起吊橋,緊閉城門了。”
“哈哈,果然如此。”姚輿舉起千裏眼看了看應天府城門後,不由得大笑道。
“你問相公為何不將所有兵馬調至此地,也是這個道理。”費景陽放下千裏眼後說道:“數萬兵馬一起到了應天府,反倒是會令他們驚懼,會令康王等疑心的,事情反倒會適得其反的。姚叔興,我等可是以‘護駕’的名義來到應天府的,如此,不如留下一些兵馬於拓城、亳州一帶,以保證我黑旗軍糧道暢通。”
“軍師高見,姚某拜服。”姚輿聞言歎道。
“非也,此乃是相公之謀略也!”費景陽搖頭道。
“師叔運籌帷幄,軍師輔之良策,我黑旗軍何愁不勝?”姚輿拍了一句馬屁後又問道:“大軍行至應天府之後,又當如何?”
“隻能是見機行事了。”費景陽答道。
“軍師所言甚是。”姚輿點頭道。
兩人說話間,萬餘黑旗軍騎兵很快就行至應天府城下,並於城下列成陣勢,排列得整整齊齊的。
“城下何路兵馬?”一將於城頭之上大聲問道。
“何路兵馬?難道你沒長眼嗎?”姚輿聞言頓時有些生氣,城內探馬都出來幾波了,他們應該早已了解到這是大宋黑旗軍前來應天府護駕,可為何還如此的明知故問?
城下黑旗軍的旗幟除了黑狼旗之外,就是大宋的旗幟,身份已經表示得再明白不過了。
姚輿、費景陽等人拿著千裏眼看了看城頭之上的這名將領後,方才恍然大悟。
應天府城門之上的這名宋軍將領就是劉光世,曾經被李三堅狠打了數十大板,並將其趕出了江南。
劉光世號稱西北名將,可卻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與他老爹劉延慶一樣,鎮壓方臘倒是無往而不利,是屢立戰功,可與金軍作戰,卻是屢戰屢敗,喪師失地的,除了逃跑就是逃跑。
不過劉光世比他老爹劉延慶要好些,劉延慶在東京城破之時,率軍逃命,結果被金軍追殺,隨後被金人殺死在了龜兒寺。
而劉光世當時金軍圍困開封府之時,率軍三千勤王,當聽說城破之後,扭頭便走。後聽說康王趙構奉旨建立了大元帥府,於是劉光世領兵前往濟州,於濟州南新興鎮遇到正前往南京應天府的康王趙構,因其率軍擁戴趙構,而當時趙構手下兵馬甚少,因此被趙構任命為元帥府五軍都提舉。
劉光世當年被李三堅狠狠打了數十大板,此刻對於黑旗軍又能有什麽好臉色?而劉光世明知故問,姚輿也是忍不住開口罵叫罵。
“姚輿,休要猖狂,本將知道是你,你為何前來應天府啊?”劉光世聞言也是指著城下的姚輿問道。
“本將為何前來應天府,是你該問的嗎?”姚輿大聲說道。
“本將乃是元帥府五軍都提舉,奉命駐守應天府,為何就不能問?”劉光世聞言怒道。
“哈哈,好一個逃跑將軍,還有顏麵駐守應天府嗎?”姚輿哈哈大笑道。
“姚輿,休得胡鳥說,你倚仗誰的勢,如何敢羞辱我?”劉光世被姚輿罵得臉色青一陣,紅一陣的,指著城下姚輿怒道:“小心老子亂箭射殺你。”
“亂箭?你放一個試試?你敢放箭,爺爺我就敢攻城!”姚輿毫不示弱,大聲迴罵道。
於是雙方統帥在城牆上下叫罵不休。
其中南京應天府,宋太祖皇帝趙匡胤曾在此地任歸德軍節度使,隻不過當時並未稱作應天府,而是被稱作“宋州”。
應天府實為帝業肇基之地。大中祥符七年,宋真宗皇帝親自駕臨應天府,主持隆重的授命儀式,建應天府為南京,改聖祖殿為鴻慶宮,並賜宴三日,又下旨修建歸德殿,接著規劃京城和宮城,自此南京應天府就成為宋較為重要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和軍事重鎮。南京應天府有宋最高學府南京國子監,應天府書院也是位居宋四大書院之首。
應天府商業繁榮,人口眾多,平日裏來往商旅甚多,熙熙攘攘的,是異常熱鬧。靖康元年,金軍大舉南下,戰火在宋大江以北四處燃起,百姓紛紛難逃避難,受此影響,應天府也就變得較為蕭條了。
同時應天府附近的宋兵馬日漸增多,原因隻有一個,那就是宋康王,河北兵馬大元帥趙構此刻正在南京應天府。
靖康二年四月某日,應天府城外來了萬餘兵馬。
此萬餘兵馬皆為騎兵,黑色旗幟遮天蔽日的,黑壓壓的騎兵行進在道路之上,騰起了鋪天蓋地的塵土。
應天府的宋軍探知之後,慌得緊閉四門,並派出了數波探馬,前去探聽這萬餘騎兵到底是金軍還是宋軍,若是宋軍,那麽到底是宋軍的哪路兵馬。
...........................
“軍師,師叔他此舉到底是何意啊?”萬餘騎兵的統帥姚輿一邊策馬緩緩而行,一邊問向一旁的黑旗軍軍師費景陽道。
姚輿奉命領萬餘黑旗軍精銳騎兵來到應天府,目的李三堅早已交代清楚了,那就是“劫持”康王趙構,但“劫持”趙構的目的是什麽,姚輿並未弄清楚,或者說不敢向那方麵去想。
“事情到了此時,姚叔興你還不明白相公的用意嗎?”費景陽聞言歎道。
“不就是區區一名郡王嗎?何須如此的勞師動眾的?”姚輿問道。
李三堅隻帶走了三千騎兵,而將其餘數萬兵馬全部留了下來,因此姚輿感到有些不解,為何李三堅對趙構如此重視?難道真的是因為趙構的河北兵馬大元帥身份嗎?
“區區一名郡王?這可是大宋唯一的嫡係皇嗣了...”費景陽看了姚輿一眼後說道:“金人攻破了京師,二帝北狩,那麽姚叔興以為目前最緊要的事情是什麽?”
“哎,軍師,姚某愚鈍,你有話直說便是,何必繞彎子啊?”姚輿瞪了費景陽一眼後說道。
“乃是立新帝,以延續趙宋宗祠。”費景陽聞言也不拐彎抹角了,直截了當的答道。
“立新帝?師叔他...他...他...欲行董卓之事乎?”姚輿聞言大驚失色,結結巴巴的問道。
果然如此,李三堅的用意,果然是姚輿不敢想的。
“董卓播厥兇虐之徒,怎能與相公相提並論?”這次輪到費景陽瞪了姚輿一眼後說道:“不過你猜的沒錯,相公確實有此意,挾天子而令諸侯,相公不做董卓,卻欲行曹孟德之舉。”
“這...這...這...”姚輿驚得已經說不出話來了。
“什麽這、那的?”費景陽笑道:“你師叔之才,你這個當師侄的,難道不清楚嗎?天下由相公治理,好過那些個無道庸才百倍、千倍。”
費景陽當年被宋官府欺淩,家破人亡的,被迫落草為寇,做了海賊,早已是恨透了宋朝廷、官府。此時此刻的大宋局勢,對於李三堅、費景陽等人來說,就是千載難逢之良機。費景陽是恨不得李三堅直接登上九五至尊的位置,可如此可能嗎?答案是否定的,天下之人仍是以趙宋為正統,因此李三堅、費景陽等人就轉而求其次,控製趙構,並擁立趙構為大宋新帝,而控製了趙構,便是控製了大宋這個支離破碎的天下。
這是李三堅與費景陽密謀許久的策略,是費景陽竭力相勸的結果,當然李三堅也是有這個想法,否則費景陽再勸也沒用。
“軍師說的也是。”姚輿聞言不由得點頭道:“這好好的一片江山,被他們這些人折騰成什麽樣子了?山河支離破碎,百姓民不聊生,我大宋宗祠被金人搗毀,二帝北狩,受盡淩辱。哎,直娘賊,姚某從師叔之意便是。”
“嗬嗬,這就對了。”費景陽聞言笑道:“天下之事,惟能前知其當然,事至不懼,而徐為之圖。”
“哎,軍師啊,休要掉書袋了...”姚輿隨後又問道:“應天府之事如此重要,可謂是事關大局,為何師叔他又為何親領三千兵馬北上?”
“你真的不知?”費景陽反問道。
“不容金人如此從容離去,銜尾擊之,不過是借口而已,師叔他必定另有其用意的。”姚輿答道。
“嗬嗬,姚叔興不愧跟隨相公多年。”費景陽聞言笑道:“相公他這是去撞大運...”
“撞大運?”姚輿邊想邊詫異的問道。
“嗯,撞大運。”費景陽點頭道。
撞大運?撞什麽大運?姚輿是百思不得其解,想了半響,也想不出李三堅到底是何目的,於是姚輿幹脆不想了,接著問向費景陽道:“軍師,我部兵馬隻萬餘人,而據某所知,應天府的兵馬可是有十餘萬之多啊,如之奈何?師叔他為何不將我黑旗軍所有兵馬均調至此地?”
“人多有何用?”費景陽聞言說道:“其大都為新募之流民,怎堪稱‘軍’、‘兵’?且多為敗軍之將,敗戰之兵,早已被金軍嚇得如驚弓之鳥一般,你自己看看,我等不過萬餘兵馬,他們卻被嚇得拉起吊橋,緊閉城門了。”
“哈哈,果然如此。”姚輿舉起千裏眼看了看應天府城門後,不由得大笑道。
“你問相公為何不將所有兵馬調至此地,也是這個道理。”費景陽放下千裏眼後說道:“數萬兵馬一起到了應天府,反倒是會令他們驚懼,會令康王等疑心的,事情反倒會適得其反的。姚叔興,我等可是以‘護駕’的名義來到應天府的,如此,不如留下一些兵馬於拓城、亳州一帶,以保證我黑旗軍糧道暢通。”
“軍師高見,姚某拜服。”姚輿聞言歎道。
“非也,此乃是相公之謀略也!”費景陽搖頭道。
“師叔運籌帷幄,軍師輔之良策,我黑旗軍何愁不勝?”姚輿拍了一句馬屁後又問道:“大軍行至應天府之後,又當如何?”
“隻能是見機行事了。”費景陽答道。
“軍師所言甚是。”姚輿點頭道。
兩人說話間,萬餘黑旗軍騎兵很快就行至應天府城下,並於城下列成陣勢,排列得整整齊齊的。
“城下何路兵馬?”一將於城頭之上大聲問道。
“何路兵馬?難道你沒長眼嗎?”姚輿聞言頓時有些生氣,城內探馬都出來幾波了,他們應該早已了解到這是大宋黑旗軍前來應天府護駕,可為何還如此的明知故問?
城下黑旗軍的旗幟除了黑狼旗之外,就是大宋的旗幟,身份已經表示得再明白不過了。
姚輿、費景陽等人拿著千裏眼看了看城頭之上的這名將領後,方才恍然大悟。
應天府城門之上的這名宋軍將領就是劉光世,曾經被李三堅狠打了數十大板,並將其趕出了江南。
劉光世號稱西北名將,可卻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與他老爹劉延慶一樣,鎮壓方臘倒是無往而不利,是屢立戰功,可與金軍作戰,卻是屢戰屢敗,喪師失地的,除了逃跑就是逃跑。
不過劉光世比他老爹劉延慶要好些,劉延慶在東京城破之時,率軍逃命,結果被金軍追殺,隨後被金人殺死在了龜兒寺。
而劉光世當時金軍圍困開封府之時,率軍三千勤王,當聽說城破之後,扭頭便走。後聽說康王趙構奉旨建立了大元帥府,於是劉光世領兵前往濟州,於濟州南新興鎮遇到正前往南京應天府的康王趙構,因其率軍擁戴趙構,而當時趙構手下兵馬甚少,因此被趙構任命為元帥府五軍都提舉。
劉光世當年被李三堅狠狠打了數十大板,此刻對於黑旗軍又能有什麽好臉色?而劉光世明知故問,姚輿也是忍不住開口罵叫罵。
“姚輿,休要猖狂,本將知道是你,你為何前來應天府啊?”劉光世聞言也是指著城下的姚輿問道。
“本將為何前來應天府,是你該問的嗎?”姚輿大聲說道。
“本將乃是元帥府五軍都提舉,奉命駐守應天府,為何就不能問?”劉光世聞言怒道。
“哈哈,好一個逃跑將軍,還有顏麵駐守應天府嗎?”姚輿哈哈大笑道。
“姚輿,休得胡鳥說,你倚仗誰的勢,如何敢羞辱我?”劉光世被姚輿罵得臉色青一陣,紅一陣的,指著城下姚輿怒道:“小心老子亂箭射殺你。”
“亂箭?你放一個試試?你敢放箭,爺爺我就敢攻城!”姚輿毫不示弱,大聲迴罵道。
於是雙方統帥在城牆上下叫罵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