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擒王稟,賞猛安!”
“生擒王稟,賞金千兩,銀五千兩,牛五百,馬三百...”
“都元帥有令,務必生擒,違令者斬!”
“............”
宋靖康元年,金天會四年九月,堅守二百五十餘天的太原城池終於被金軍完顏宗翰部攻陷,不過太原城與其說被金軍攻陷,不如說是因太原糧盡援絕,軍民戰死、餓死、病死者甚眾,從而不攻自破。
太原守將,大宋侍衛親軍馬軍副都指揮、河東路馬步軍副總管、建武軍節度使王稟,在城破之後,仍是不屈,率城中殘存的軍民與衝進城中的金軍巷戰,與金軍死戰、血戰、苦戰。
激戰一直持續黎明時分,王稟麾下幾乎死傷殆盡,身邊隻剩下數十名幾乎無法動彈、渾身帶傷的部下,被金軍圍困在了太原南門,開遠門外的汾河邊上。
王稟仍是背著其重傷的兒子王荀與宋太宗皇帝趙光義的畫像。
此時金軍也不射箭了,隻是持戈將王稟等人團團圍在了汾河岸邊一處土坡之上。
金軍統帥完顏宗翰得到消息後,是快馬加鞭的趕了過來。
對於這個膽敢抗拒大金天兵,且堅守太原城池多達二百二十餘天的王稟,完顏宗翰是大為感興趣,好奇的想知道,王稟此人到底是個怎樣的人,難道是長著三頭六臂不成?
“王總管,堅城已破,爾等大勢已去,速速歸降吧。我家大元帥說了,隻要你肯歸降,定有重賞,封官進爵,榮華富貴,是唾手可得!”金軍中的通事見王稟等人被金軍圍困,幾乎都無法動彈了,便大聲招降道。
“老夫無能,拖累你們了。”王稟不理金軍通事,用沾滿鮮血的斷劍杵在地上,劇烈的喘著粗氣,看著衣衫襤褸、渾身浴血的數十名部下,滿懷歉意的說道。
“王總管,小的們甘願隨王總管殺敵報國,何謂拖累?”王稟的親兵統領雙目已瞎,拚命從地上站起身來,拄著一柄長槍,尋著王稟的聲音說道。
“秦五...”王稟哽咽的說道。
“秦統領說的是,我等甘願追隨王總管,今日有死而已。”一名親兵斷臂親兵,用單手扶著親兵統領秦五說道。
“誓死殺敵報國,有死而已!”眾人聞言一起大聲吼道。
眾人齊聲高唿,頓將金軍通事嚇了一大跳,慌忙後退了幾步。
大軍已經攻破了太原城池,眼見完顏宗翰就要犒賞全軍了,此刻被這群瘋子殺了,豈不是太冤了?金軍通事心中暗道。
“王總管,小的...小的...就是餓得慌,有...吃...的沒有啊?”一名個頭矮小,十七八歲的少年支支吾吾的對王稟說道。
王稟聞言心中更是難過,摸了摸少年的頭,哽咽得說不出話來。
就算是死囚犯,臨死前也有一頓斷頭飽飯吃的,可太原城中早已斷糧,王稟又能從哪裏尋得吃的?一粒糧食都沒有了。
“大軍之中有,隻要爾等肯歸降,什麽吃的都有,大魚大肉可勁兒造!”金軍通事聽力倒也靈敏,聞言連連大聲說道。
“金賊!”王稟聞言大怒,轉身用斷劍指著金軍通事喝道:“迴去告訴蠻賊粘罕,吾等生為大宋之臣,死為大宋之鬼,豈能降你金賊?若他敢屠我城中軍民,某死後變成厲鬼,也要索他性命!”
王稟說罷,背著王荀與宋太宗皇帝趙光義的畫像,大踏步的走上了土坡。
“爹爹,我看見沆兒他已衝出了重圍,向南麵去了。”正當王稟打算躍入河中之時,因重傷一直悄無聲息的王荀忽然開口虛弱的說道。
“哈哈,吾無憾也,吾無憾也!”王稟聞言先是一愣,隨後便哈哈大笑,在大笑聲中,王稟背著王荀與宋太宗皇帝趙光義的畫像,縱身躍入了汾河的河水之中。
大宋忠烈之臣王稟,在太原城破之後,寧死不屈,背著其王荀與趙光義的畫像,躍入了汾河,以身殉國。
“走咧!”
一聲高昂的秦腔響起,王稟部下數十人,或追隨著王稟、王荀躍入了汾河,或引頸自刎,無一人投降金軍,也無一人偷生。
場麵是極其壯烈,不禁令眾金軍是目瞪口呆的,良久良久之後,仍是無人敢上前。
........................
“豈有此理,氣煞我也!”待完顏宗翰趕到之時,王稟等人早已壯烈殉國,於是就將完顏宗翰氣得七竅生煙,氣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的。
自金軍南侵以來,王稟等堅守太原城池多久,完顏宗翰所部金軍就被拖在了太原多久,在二百五十餘天的日日夜夜當中,金軍損兵折將不說,還嚴重耽擱了完顏宗翰所部南下劫掠。
完顏宗望驅兵直抵宋東京開封府城下,隨後與宋朝廷簽訂城下之盟,隨後滿載而歸,完顏宗望也因此立下了伐宋首功,而完顏宗翰卻一直領軍在太原等三鎮附近與宋軍苦戰。
如此,完顏宗翰心中又怎能不鬱悶?又怎能不氣?
這一切皆是王稟等所為,因而此刻金軍攻破太原城池,完顏宗翰就打算擒住王稟等人,特別是王稟,打算將其好好的折辱一番,可怎料王稟卻投河自盡了...
完顏宗翰是有氣無處發作,盛怒之下,就命人撈起王稟的遺體。
完顏宗翰指著王稟的遺體大罵、鞭屍,並命人縱馬踐踏,將王稟遺體踏為肉泥。
金人之殘暴,就可見一斑。
“王總管啊!”被俘被俘太原府知府張孝純見狀是掩麵大哭。
完顏宗翰隨後命人將被俘的太原數十名官吏牽過來,當著張孝純的麵勸降,降則活,不降者死,可數十名官吏卻無一人歸降,於是盡被完顏宗翰屠戮,可不知是何原因,大概是完顏宗翰殺人殺得手軟,因此就放過了張孝純父子。
宋靖康元年,金天會四年九月,太原陷落,王稟、黃渙等數十名官員不屈殉國,金統帥完顏宗翰下令屠城,將太原城中幸存的軍民幾乎屠戮一盡,金軍大肆劫掠太原,並放火燒毀了太原城池,摧毀了太原城牆,將太原夷為平地。
事隔半年之後,偶有人路過此地,仍是能夠聞到空氣中的焦臭味。
金軍完顏宗翰所部攻陷太原之後,東路金軍完顏宗望亦攻陷了河北重鎮真定府。
真定城破,宋守將都鈐轄劉翊率兵巷戰,力竭戰死,知府李邈被俘後,不屈被害。
金軍兩路大軍隨後又攻陷了平定軍,並於此地商議再寇宋東京開封府等事。
完顏宗望、兀室等人的意思為先完全占領兩河,再揮軍南下,攻取宋京師開封府,覆滅宋室,而完顏宗翰卻堅持直接合兵一處,兵貴神速,揮軍直取開封府,隻要攻取了開封府,那麽不但是兩河,宋其他各路、府、州、君均能傳檄而定。
於是完顏宗翰、完顏宗望領大軍大舉南下,一路之上,是勢如破竹,宋軍守軍是或降或逃,潰不成軍。
太原、真定等城池相繼陷落,宋朝野是一片嘩然、震驚,京師開封府是一夜數驚,惶惶不可終日。宋朝廷君臣也是驚慌失措,整個朝堂之上是亂成了一鍋粥,言戰者有之,言逃者有之,言割地、納幣、求和、稱臣者亦有之。
老將種師道雖在重病之中,但仍是憂慮國事,一麵檄招各地勤王,一麵請求宋帝趙桓避禍於長安。
可趙桓猶豫不決,瞻前顧後的拿不到主意,最後在唐恪、耿南仲等人的堅持之下,還是打算求和,命王雲跟隨康王趙構北上求和,許正式割讓太原等三鎮。
“陛下,老種相公病重,命...命...不久矣!”此日一名內侍慌慌張張的跑進宮,稟報趙桓道。
“什麽?”趙桓聞言大驚失色,慌得站起身來,打翻了身前的一碗香茶,卻渾然不知。
此時此刻,趙桓才真正的感到心慌了,慌的是六神無主了。
強敵南下,京師危在旦夕,大宋江山社稷是危在旦夕,而柱國良將卻所剩無幾了,死的死,貶的貶,若此時種師道病故,又有何人能夠坐鎮京師,指揮抗敵?
此時的李綱已被加上“專主戰議,喪師費財”的罪名,先責建昌軍安置,再謫夔州。
........................
“朕失肱骨也!”
待宋帝趙桓帶人慌慌張張趕到種府之時,種府上下已傳出哭聲,大宋名將、宿將、老將種師道在憂憤之下,溘然長逝。
趙桓聽聞噩耗,不禁大哭失聲。
........................
“陛下,此為伯父臨終遺言,命微臣呈於陛下。”宋帝趙桓親臨祭奠之時種師道之侄種洌,將一封書信遞給了趙桓。
此時種師道子種浩、種溪已死。
“金人悍勇,京師難保!陛下當避禍於西或南...扶我大宋江山社稷者,非江南李三堅莫屬。”
趙桓看到種師道臨終遺言後,不由得呆住了。
“生擒王稟,賞金千兩,銀五千兩,牛五百,馬三百...”
“都元帥有令,務必生擒,違令者斬!”
“............”
宋靖康元年,金天會四年九月,堅守二百五十餘天的太原城池終於被金軍完顏宗翰部攻陷,不過太原城與其說被金軍攻陷,不如說是因太原糧盡援絕,軍民戰死、餓死、病死者甚眾,從而不攻自破。
太原守將,大宋侍衛親軍馬軍副都指揮、河東路馬步軍副總管、建武軍節度使王稟,在城破之後,仍是不屈,率城中殘存的軍民與衝進城中的金軍巷戰,與金軍死戰、血戰、苦戰。
激戰一直持續黎明時分,王稟麾下幾乎死傷殆盡,身邊隻剩下數十名幾乎無法動彈、渾身帶傷的部下,被金軍圍困在了太原南門,開遠門外的汾河邊上。
王稟仍是背著其重傷的兒子王荀與宋太宗皇帝趙光義的畫像。
此時金軍也不射箭了,隻是持戈將王稟等人團團圍在了汾河岸邊一處土坡之上。
金軍統帥完顏宗翰得到消息後,是快馬加鞭的趕了過來。
對於這個膽敢抗拒大金天兵,且堅守太原城池多達二百二十餘天的王稟,完顏宗翰是大為感興趣,好奇的想知道,王稟此人到底是個怎樣的人,難道是長著三頭六臂不成?
“王總管,堅城已破,爾等大勢已去,速速歸降吧。我家大元帥說了,隻要你肯歸降,定有重賞,封官進爵,榮華富貴,是唾手可得!”金軍中的通事見王稟等人被金軍圍困,幾乎都無法動彈了,便大聲招降道。
“老夫無能,拖累你們了。”王稟不理金軍通事,用沾滿鮮血的斷劍杵在地上,劇烈的喘著粗氣,看著衣衫襤褸、渾身浴血的數十名部下,滿懷歉意的說道。
“王總管,小的們甘願隨王總管殺敵報國,何謂拖累?”王稟的親兵統領雙目已瞎,拚命從地上站起身來,拄著一柄長槍,尋著王稟的聲音說道。
“秦五...”王稟哽咽的說道。
“秦統領說的是,我等甘願追隨王總管,今日有死而已。”一名親兵斷臂親兵,用單手扶著親兵統領秦五說道。
“誓死殺敵報國,有死而已!”眾人聞言一起大聲吼道。
眾人齊聲高唿,頓將金軍通事嚇了一大跳,慌忙後退了幾步。
大軍已經攻破了太原城池,眼見完顏宗翰就要犒賞全軍了,此刻被這群瘋子殺了,豈不是太冤了?金軍通事心中暗道。
“王總管,小的...小的...就是餓得慌,有...吃...的沒有啊?”一名個頭矮小,十七八歲的少年支支吾吾的對王稟說道。
王稟聞言心中更是難過,摸了摸少年的頭,哽咽得說不出話來。
就算是死囚犯,臨死前也有一頓斷頭飽飯吃的,可太原城中早已斷糧,王稟又能從哪裏尋得吃的?一粒糧食都沒有了。
“大軍之中有,隻要爾等肯歸降,什麽吃的都有,大魚大肉可勁兒造!”金軍通事聽力倒也靈敏,聞言連連大聲說道。
“金賊!”王稟聞言大怒,轉身用斷劍指著金軍通事喝道:“迴去告訴蠻賊粘罕,吾等生為大宋之臣,死為大宋之鬼,豈能降你金賊?若他敢屠我城中軍民,某死後變成厲鬼,也要索他性命!”
王稟說罷,背著王荀與宋太宗皇帝趙光義的畫像,大踏步的走上了土坡。
“爹爹,我看見沆兒他已衝出了重圍,向南麵去了。”正當王稟打算躍入河中之時,因重傷一直悄無聲息的王荀忽然開口虛弱的說道。
“哈哈,吾無憾也,吾無憾也!”王稟聞言先是一愣,隨後便哈哈大笑,在大笑聲中,王稟背著王荀與宋太宗皇帝趙光義的畫像,縱身躍入了汾河的河水之中。
大宋忠烈之臣王稟,在太原城破之後,寧死不屈,背著其王荀與趙光義的畫像,躍入了汾河,以身殉國。
“走咧!”
一聲高昂的秦腔響起,王稟部下數十人,或追隨著王稟、王荀躍入了汾河,或引頸自刎,無一人投降金軍,也無一人偷生。
場麵是極其壯烈,不禁令眾金軍是目瞪口呆的,良久良久之後,仍是無人敢上前。
........................
“豈有此理,氣煞我也!”待完顏宗翰趕到之時,王稟等人早已壯烈殉國,於是就將完顏宗翰氣得七竅生煙,氣得一佛出世,二佛生天的。
自金軍南侵以來,王稟等堅守太原城池多久,完顏宗翰所部金軍就被拖在了太原多久,在二百五十餘天的日日夜夜當中,金軍損兵折將不說,還嚴重耽擱了完顏宗翰所部南下劫掠。
完顏宗望驅兵直抵宋東京開封府城下,隨後與宋朝廷簽訂城下之盟,隨後滿載而歸,完顏宗望也因此立下了伐宋首功,而完顏宗翰卻一直領軍在太原等三鎮附近與宋軍苦戰。
如此,完顏宗翰心中又怎能不鬱悶?又怎能不氣?
這一切皆是王稟等所為,因而此刻金軍攻破太原城池,完顏宗翰就打算擒住王稟等人,特別是王稟,打算將其好好的折辱一番,可怎料王稟卻投河自盡了...
完顏宗翰是有氣無處發作,盛怒之下,就命人撈起王稟的遺體。
完顏宗翰指著王稟的遺體大罵、鞭屍,並命人縱馬踐踏,將王稟遺體踏為肉泥。
金人之殘暴,就可見一斑。
“王總管啊!”被俘被俘太原府知府張孝純見狀是掩麵大哭。
完顏宗翰隨後命人將被俘的太原數十名官吏牽過來,當著張孝純的麵勸降,降則活,不降者死,可數十名官吏卻無一人歸降,於是盡被完顏宗翰屠戮,可不知是何原因,大概是完顏宗翰殺人殺得手軟,因此就放過了張孝純父子。
宋靖康元年,金天會四年九月,太原陷落,王稟、黃渙等數十名官員不屈殉國,金統帥完顏宗翰下令屠城,將太原城中幸存的軍民幾乎屠戮一盡,金軍大肆劫掠太原,並放火燒毀了太原城池,摧毀了太原城牆,將太原夷為平地。
事隔半年之後,偶有人路過此地,仍是能夠聞到空氣中的焦臭味。
金軍完顏宗翰所部攻陷太原之後,東路金軍完顏宗望亦攻陷了河北重鎮真定府。
真定城破,宋守將都鈐轄劉翊率兵巷戰,力竭戰死,知府李邈被俘後,不屈被害。
金軍兩路大軍隨後又攻陷了平定軍,並於此地商議再寇宋東京開封府等事。
完顏宗望、兀室等人的意思為先完全占領兩河,再揮軍南下,攻取宋京師開封府,覆滅宋室,而完顏宗翰卻堅持直接合兵一處,兵貴神速,揮軍直取開封府,隻要攻取了開封府,那麽不但是兩河,宋其他各路、府、州、君均能傳檄而定。
於是完顏宗翰、完顏宗望領大軍大舉南下,一路之上,是勢如破竹,宋軍守軍是或降或逃,潰不成軍。
太原、真定等城池相繼陷落,宋朝野是一片嘩然、震驚,京師開封府是一夜數驚,惶惶不可終日。宋朝廷君臣也是驚慌失措,整個朝堂之上是亂成了一鍋粥,言戰者有之,言逃者有之,言割地、納幣、求和、稱臣者亦有之。
老將種師道雖在重病之中,但仍是憂慮國事,一麵檄招各地勤王,一麵請求宋帝趙桓避禍於長安。
可趙桓猶豫不決,瞻前顧後的拿不到主意,最後在唐恪、耿南仲等人的堅持之下,還是打算求和,命王雲跟隨康王趙構北上求和,許正式割讓太原等三鎮。
“陛下,老種相公病重,命...命...不久矣!”此日一名內侍慌慌張張的跑進宮,稟報趙桓道。
“什麽?”趙桓聞言大驚失色,慌得站起身來,打翻了身前的一碗香茶,卻渾然不知。
此時此刻,趙桓才真正的感到心慌了,慌的是六神無主了。
強敵南下,京師危在旦夕,大宋江山社稷是危在旦夕,而柱國良將卻所剩無幾了,死的死,貶的貶,若此時種師道病故,又有何人能夠坐鎮京師,指揮抗敵?
此時的李綱已被加上“專主戰議,喪師費財”的罪名,先責建昌軍安置,再謫夔州。
........................
“朕失肱骨也!”
待宋帝趙桓帶人慌慌張張趕到種府之時,種府上下已傳出哭聲,大宋名將、宿將、老將種師道在憂憤之下,溘然長逝。
趙桓聽聞噩耗,不禁大哭失聲。
........................
“陛下,此為伯父臨終遺言,命微臣呈於陛下。”宋帝趙桓親臨祭奠之時種師道之侄種洌,將一封書信遞給了趙桓。
此時種師道子種浩、種溪已死。
“金人悍勇,京師難保!陛下當避禍於西或南...扶我大宋江山社稷者,非江南李三堅莫屬。”
趙桓看到種師道臨終遺言後,不由得呆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