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京東西路東平府鄆城梁山泊
梁山泊浚五丈渠,東過曹濟、梁山泊,以通青鄆之漕。
梁山泊位於梁山、鄆城等縣間。五代時,澤麵北移,環梁山皆成巨浸,始稱“梁山泊”。梁山泊其實就是,多次被潰決的黃河水灌入,從而形成的大野澤,也就是湖泊,環梁山合於汶水。
梁山泊水域最闊、水勢極大,蜿蜒曲折水道甚多,蘆葦蕩蕩,港汊縱橫,山水交錯,綿延八百裏。
梁山泊因地勢複雜、水道縱橫交錯,因此自五代以來就常有賊寇聚集於此地。
“哎喲,你個直娘賊輕點啊,你當是你家中的浴桶啊?胡亂撲騰什麽?驚擾了賊寇,本都頭丟你下去,喂了王八...”
“畢都頭,小的不慎,弓箭落河中了啊!”
“什麽?還不速速撈起來啊?撞見賊寇,我看你以何拒敵?”
“噓,噤聲。”
“............”
梁山泊某處蘆葦叢中,忽現二十餘條小船,每條小船之上伏著官府都頭、捕快、公人、弓手等二十餘人,總共四百人上下。
眾人均是刀出鞘、弓上弦,屏住唿吸,緊張得伏在船艙之中。
此時湖水之上忽然起來一層迷霧,迷霧繚繞,彌漫在了整個湖麵之上,如此就令諸官府之人是更加緊張了。
“畢都頭,霧大看不清楚路,不如就此班師如何?”一名捕快看著迷霧,頓時就露了怯,於是就對東平府的一名畢姓都頭說道。
“那麽就...班師迴去?”畢都頭見迷霧重重的,也是心驚膽戰的,不過有些猶猶豫豫的說道:“可知府那裏如何交代啊?”
此日畢都頭奉東平府知府之命,領四百餘捕快、公人、弓手等官軍剿滅聚集在梁山泊之中的一夥亂匪。
亂匪頭領姓宋名江,原為鄆城之中的一名押司,也就是一名胥吏,後聽說是吃了官司,犯下了死罪,因此就逃至梁山泊落草為寇。
此刻畢都頭因大霧就一箭不發的退軍,豈不是無法向知府交代?
“不過百十名亂匪作亂,我等四百餘號人馬,懼他作甚?”東平府一名捕頭說道。
“也是...”畢都頭點頭下令道:“駛出蘆葦叢,依次駛過去,各船需小心在意。”
於是官府船隻一隻接著一隻,頭尾相接,駛出了蘆葦叢,向著湖泊深處駛去。
“嗤...嗤...嗤...”
正在此時,迷霧之中,忽然傳出數聲梆子響,隨後迷霧中飛出數支箭鏃,利箭的箭尖在湖麵之上發出耀眼的光芒。
“啊?哎喲!”官兵猝不及防,當先船隻之上的官兵便被射倒了數名,有的落入了湖水之中,有的翻身便倒在了船艙之中。
緊接著迷霧之中梆子聲大作,無數箭鏃、竹槍自迷霧中飛了出來,砸向官軍的船隻,一個個的官兵或被射落水中,或射傷、射死在了船艙之中。
“湖中有賊?!!!”
“不好,中了賊寇的埋伏!”
“快退!快退!”
“退迴去作甚?衝上去,衝上去!”
官兵船隻頓時就混亂不堪,有的想衝過去尋找亂匪,有的卻欲逃跑,於是人撞人、船撞船,推推搡搡、擠擠碰碰的亂成了一團。
“休亂,休亂,各船一字排開,弓箭手反擊,反擊!”畢都頭看出了對方的箭雨並不密集,甚至羽箭不夠,以竹槍充數,於是拔出腰刀,單足踏在船幫之上大聲吼道。
官兵各船在畢都頭大聲唿喊之下,就拚命劃槳,橫過船隻,各船的弓箭手也就拿起弓箭,張弓搭箭的向迷霧之中胡亂射去。
官兵的箭雨可比亂匪密集得多,一支支箭鏃射進了迷霧之中,令對方弓箭、竹槍等攻擊減弱了許多。
可此時官兵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在了前方迷霧之中,誰也沒有注意到,無數條小船自官兵船隻兩側蘆葦叢中衝了出來,劃著槳,箭一般的衝向官軍船隻。
待官兵發現之時,已經是來不及了。
“哈哈,你張爺爺在此!”眾官兵見亂匪船隻殺到,均是亂成了一團,驚慌失措的轉頭看去,隻見一名身高六尺餘、一身白肉的大漢,橫著一根奪命魚叉赤條條的立在船頭,領著亂匪船隻向著官軍箭一般的衝了過來。
須臾,亂匪船隻便撞上了官兵的船隻,發出了一陣又一陣的巨響,亂匪船隻將官兵船隻撞得人仰馬翻的,官兵船隻紛紛傾覆在了冰冷的湖水之中,官兵也如下餃子一般落入水中。
亂匪船隻之上的好漢或紛紛舉著刀槍向著水中亂砍亂刺,或提著長柄撓鉤將一條條官軍船隻鉤了過來,隨後跳上官兵船隻大砍大殺。
梁山泊的好漢幾乎都是常年生活在梁山泊的打魚人或采蓮藕之人,因此水性極佳,站在無比搖晃的船隻之上是穩如泰山,而官兵除了少數人之外,幾乎都是不熟悉水性的,甚至是旱鴨子,根本就不識水性,因此被梁山泊的好漢殺得是哭爹喊娘、抱頭鼠竄,或紛紛跌落湖水之中,或被對方殺傷、殺死,是亂成了一鍋粥。
白條大漢橫著奪命魚叉立在船頭,駕船飛一般的直奔畢都頭的船隻而來。
“來得好!”此時畢都頭也不害怕了,話說此時此刻恐懼害怕又有何用?於是畢都頭提著一副弓箭,覷準白條大漢,一箭便射了過去。
利箭帶著令人膽寒的尖嘯聲急速飛向白條大漢。
白條大漢似乎是吃了一驚,身子一側,避開利箭,利箭射入船艙之中,將一名梁山泊的好漢射入了水中。
白條大漢見狀大怒,催促著船隻向著畢都頭的船隻急速駛來。
畢都頭自箭壺之中取出一支羽箭,剛剛放在弓臂之上時,忽感腳下一陣晃動,隨後船艙被人鑿穿,無數冰冷的湖水便湧進了船艙。
“有水鬼!”畢都頭哀歎了一聲,船隻便因進水側翻,傾覆在了湖水之中,畢都頭等二十餘名官兵也就落入水中,於湖水之中沉沉浮浮的拚命掙紮。
“狗賊,還俺兄弟命來!”白條大漢駕船靠近之後,大喝一聲,便手持奪命魚叉躍入了水中。
刹那間,眾人隻見湖水翻湧,碧波清浪之間,一身白肉的大漢如入水白蛇一般,在水中與人纏鬥。
片刻後,湖水發出“波”等一聲響,白條大漢便手挽畢都頭的首級,躍上了船隻。一手持奪命魚叉,一手挽著畢都頭的首級,大聲喝道:“快快跪下歸降,饒爾等不死,否則爺爺定讓爾等成為這湖中的魚鱉!”
畢都頭是被白條大漢用鋒利的魚叉活生生的將首級叉去,首級下的撕裂處參差不齊的,湖水、血水不斷的滴在船艙之中,滴滴答答的,就如下雨一般。
“我等願降!”如此恐怖的情形將眾官兵嚇了個魂飛魄散的,不知是誰先喊了一聲,於是眾官兵紛紛跪倒在了船艙之中,就連落在水中的官兵也是沉沉浮浮的舉著雙手。
於是乎,官軍剿賊,又送了梁山泊好漢不少的船隻,還有弓箭等軍械,梁山泊也得了不少降卒,實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壯大。
東平府剿匪官軍隻迴去了兩三條船及數十人。
“張頭領,那邊過來了一條船!”正當梁山泊的好漢收拾戰場之時,一名好漢指著湖麵對白條大漢說道。
白條大漢聞言轉頭看去,隻見不遠處一條小船正急速向著他們駛來。
難道還有官軍?白條大漢見狀心中暗道,不過也不像啊,況且就算是官兵,僅一條小船過來,又有何懼啊?
於是白條大漢將奪命魚叉橫在手中,待要喝問,對方倒是先開口了。
“休要放箭!”來人四肢張開,以表明自己未攜帶兵器及沒有惡意,站在船頭大聲說道:“某乃仙居呂師囊,方魔頭手下。”
“原來是呂信陵,久仰久仰!”白條大漢聞言方才放下奪命魚叉,拱手說道。
呂師囊台州仙居人,摩尼教首領之一,仗義疏財,常常散金於人,故常被人稱為“呂信陵”。
“這位好漢可是‘浪裏白條’張順?好一個水中蛟龍,水路煞星也!”呂師囊走上張順的船隻後,拱手問道。
呂師囊奉命前來梁山泊,與宋江等首領有要事相商,可怎料正好撞見梁山泊好漢與宋軍官軍交戰,於是躲在了蘆葦叢中,此刻梁山泊好漢打敗了官軍,方才出來相見。
若是梁山泊好漢落敗了,呂師囊說不定就會開溜了...
官府的一些雜役兵還落敗的話,就沒有繼續商談的必要了。
“不敢,先生謬讚了。”張順見呂師囊言談舉止較為得體,且開口便是大讚特讚的,因此對呂師囊是頓起好感之心,笑著拱手問道:“先生前來水泊,有何貴幹?”
張順為江州人氏,生在潯陽江邊,長在小孤山下,因生得白如雪練,水性精熟,故人稱浪裏白條。
他到底在作甚?張順從前從未見過呂師囊,隻是聽說過呂師囊之名,為摩尼教的首領之一。
二人同為江湖中人,因此多少還是知道對方的一些事情的。
梁山泊浚五丈渠,東過曹濟、梁山泊,以通青鄆之漕。
梁山泊位於梁山、鄆城等縣間。五代時,澤麵北移,環梁山皆成巨浸,始稱“梁山泊”。梁山泊其實就是,多次被潰決的黃河水灌入,從而形成的大野澤,也就是湖泊,環梁山合於汶水。
梁山泊水域最闊、水勢極大,蜿蜒曲折水道甚多,蘆葦蕩蕩,港汊縱橫,山水交錯,綿延八百裏。
梁山泊因地勢複雜、水道縱橫交錯,因此自五代以來就常有賊寇聚集於此地。
“哎喲,你個直娘賊輕點啊,你當是你家中的浴桶啊?胡亂撲騰什麽?驚擾了賊寇,本都頭丟你下去,喂了王八...”
“畢都頭,小的不慎,弓箭落河中了啊!”
“什麽?還不速速撈起來啊?撞見賊寇,我看你以何拒敵?”
“噓,噤聲。”
“............”
梁山泊某處蘆葦叢中,忽現二十餘條小船,每條小船之上伏著官府都頭、捕快、公人、弓手等二十餘人,總共四百人上下。
眾人均是刀出鞘、弓上弦,屏住唿吸,緊張得伏在船艙之中。
此時湖水之上忽然起來一層迷霧,迷霧繚繞,彌漫在了整個湖麵之上,如此就令諸官府之人是更加緊張了。
“畢都頭,霧大看不清楚路,不如就此班師如何?”一名捕快看著迷霧,頓時就露了怯,於是就對東平府的一名畢姓都頭說道。
“那麽就...班師迴去?”畢都頭見迷霧重重的,也是心驚膽戰的,不過有些猶猶豫豫的說道:“可知府那裏如何交代啊?”
此日畢都頭奉東平府知府之命,領四百餘捕快、公人、弓手等官軍剿滅聚集在梁山泊之中的一夥亂匪。
亂匪頭領姓宋名江,原為鄆城之中的一名押司,也就是一名胥吏,後聽說是吃了官司,犯下了死罪,因此就逃至梁山泊落草為寇。
此刻畢都頭因大霧就一箭不發的退軍,豈不是無法向知府交代?
“不過百十名亂匪作亂,我等四百餘號人馬,懼他作甚?”東平府一名捕頭說道。
“也是...”畢都頭點頭下令道:“駛出蘆葦叢,依次駛過去,各船需小心在意。”
於是官府船隻一隻接著一隻,頭尾相接,駛出了蘆葦叢,向著湖泊深處駛去。
“嗤...嗤...嗤...”
正在此時,迷霧之中,忽然傳出數聲梆子響,隨後迷霧中飛出數支箭鏃,利箭的箭尖在湖麵之上發出耀眼的光芒。
“啊?哎喲!”官兵猝不及防,當先船隻之上的官兵便被射倒了數名,有的落入了湖水之中,有的翻身便倒在了船艙之中。
緊接著迷霧之中梆子聲大作,無數箭鏃、竹槍自迷霧中飛了出來,砸向官軍的船隻,一個個的官兵或被射落水中,或射傷、射死在了船艙之中。
“湖中有賊?!!!”
“不好,中了賊寇的埋伏!”
“快退!快退!”
“退迴去作甚?衝上去,衝上去!”
官兵船隻頓時就混亂不堪,有的想衝過去尋找亂匪,有的卻欲逃跑,於是人撞人、船撞船,推推搡搡、擠擠碰碰的亂成了一團。
“休亂,休亂,各船一字排開,弓箭手反擊,反擊!”畢都頭看出了對方的箭雨並不密集,甚至羽箭不夠,以竹槍充數,於是拔出腰刀,單足踏在船幫之上大聲吼道。
官兵各船在畢都頭大聲唿喊之下,就拚命劃槳,橫過船隻,各船的弓箭手也就拿起弓箭,張弓搭箭的向迷霧之中胡亂射去。
官兵的箭雨可比亂匪密集得多,一支支箭鏃射進了迷霧之中,令對方弓箭、竹槍等攻擊減弱了許多。
可此時官兵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在了前方迷霧之中,誰也沒有注意到,無數條小船自官兵船隻兩側蘆葦叢中衝了出來,劃著槳,箭一般的衝向官軍船隻。
待官兵發現之時,已經是來不及了。
“哈哈,你張爺爺在此!”眾官兵見亂匪船隻殺到,均是亂成了一團,驚慌失措的轉頭看去,隻見一名身高六尺餘、一身白肉的大漢,橫著一根奪命魚叉赤條條的立在船頭,領著亂匪船隻向著官軍箭一般的衝了過來。
須臾,亂匪船隻便撞上了官兵的船隻,發出了一陣又一陣的巨響,亂匪船隻將官兵船隻撞得人仰馬翻的,官兵船隻紛紛傾覆在了冰冷的湖水之中,官兵也如下餃子一般落入水中。
亂匪船隻之上的好漢或紛紛舉著刀槍向著水中亂砍亂刺,或提著長柄撓鉤將一條條官軍船隻鉤了過來,隨後跳上官兵船隻大砍大殺。
梁山泊的好漢幾乎都是常年生活在梁山泊的打魚人或采蓮藕之人,因此水性極佳,站在無比搖晃的船隻之上是穩如泰山,而官兵除了少數人之外,幾乎都是不熟悉水性的,甚至是旱鴨子,根本就不識水性,因此被梁山泊的好漢殺得是哭爹喊娘、抱頭鼠竄,或紛紛跌落湖水之中,或被對方殺傷、殺死,是亂成了一鍋粥。
白條大漢橫著奪命魚叉立在船頭,駕船飛一般的直奔畢都頭的船隻而來。
“來得好!”此時畢都頭也不害怕了,話說此時此刻恐懼害怕又有何用?於是畢都頭提著一副弓箭,覷準白條大漢,一箭便射了過去。
利箭帶著令人膽寒的尖嘯聲急速飛向白條大漢。
白條大漢似乎是吃了一驚,身子一側,避開利箭,利箭射入船艙之中,將一名梁山泊的好漢射入了水中。
白條大漢見狀大怒,催促著船隻向著畢都頭的船隻急速駛來。
畢都頭自箭壺之中取出一支羽箭,剛剛放在弓臂之上時,忽感腳下一陣晃動,隨後船艙被人鑿穿,無數冰冷的湖水便湧進了船艙。
“有水鬼!”畢都頭哀歎了一聲,船隻便因進水側翻,傾覆在了湖水之中,畢都頭等二十餘名官兵也就落入水中,於湖水之中沉沉浮浮的拚命掙紮。
“狗賊,還俺兄弟命來!”白條大漢駕船靠近之後,大喝一聲,便手持奪命魚叉躍入了水中。
刹那間,眾人隻見湖水翻湧,碧波清浪之間,一身白肉的大漢如入水白蛇一般,在水中與人纏鬥。
片刻後,湖水發出“波”等一聲響,白條大漢便手挽畢都頭的首級,躍上了船隻。一手持奪命魚叉,一手挽著畢都頭的首級,大聲喝道:“快快跪下歸降,饒爾等不死,否則爺爺定讓爾等成為這湖中的魚鱉!”
畢都頭是被白條大漢用鋒利的魚叉活生生的將首級叉去,首級下的撕裂處參差不齊的,湖水、血水不斷的滴在船艙之中,滴滴答答的,就如下雨一般。
“我等願降!”如此恐怖的情形將眾官兵嚇了個魂飛魄散的,不知是誰先喊了一聲,於是眾官兵紛紛跪倒在了船艙之中,就連落在水中的官兵也是沉沉浮浮的舉著雙手。
於是乎,官軍剿賊,又送了梁山泊好漢不少的船隻,還有弓箭等軍械,梁山泊也得了不少降卒,實力得到了進一步的壯大。
東平府剿匪官軍隻迴去了兩三條船及數十人。
“張頭領,那邊過來了一條船!”正當梁山泊的好漢收拾戰場之時,一名好漢指著湖麵對白條大漢說道。
白條大漢聞言轉頭看去,隻見不遠處一條小船正急速向著他們駛來。
難道還有官軍?白條大漢見狀心中暗道,不過也不像啊,況且就算是官兵,僅一條小船過來,又有何懼啊?
於是白條大漢將奪命魚叉橫在手中,待要喝問,對方倒是先開口了。
“休要放箭!”來人四肢張開,以表明自己未攜帶兵器及沒有惡意,站在船頭大聲說道:“某乃仙居呂師囊,方魔頭手下。”
“原來是呂信陵,久仰久仰!”白條大漢聞言方才放下奪命魚叉,拱手說道。
呂師囊台州仙居人,摩尼教首領之一,仗義疏財,常常散金於人,故常被人稱為“呂信陵”。
“這位好漢可是‘浪裏白條’張順?好一個水中蛟龍,水路煞星也!”呂師囊走上張順的船隻後,拱手問道。
呂師囊奉命前來梁山泊,與宋江等首領有要事相商,可怎料正好撞見梁山泊好漢與宋軍官軍交戰,於是躲在了蘆葦叢中,此刻梁山泊好漢打敗了官軍,方才出來相見。
若是梁山泊好漢落敗了,呂師囊說不定就會開溜了...
官府的一些雜役兵還落敗的話,就沒有繼續商談的必要了。
“不敢,先生謬讚了。”張順見呂師囊言談舉止較為得體,且開口便是大讚特讚的,因此對呂師囊是頓起好感之心,笑著拱手問道:“先生前來水泊,有何貴幹?”
張順為江州人氏,生在潯陽江邊,長在小孤山下,因生得白如雪練,水性精熟,故人稱浪裏白條。
他到底在作甚?張順從前從未見過呂師囊,隻是聽說過呂師囊之名,為摩尼教的首領之一。
二人同為江湖中人,因此多少還是知道對方的一些事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