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縣設縣初名東安,後改稱晉安,隋時始稱南安。宋乾德二年,清源軍改為平海軍,南安隸屬平海軍。太平興國二年,平海軍改為泉州,南安隸屬泉州。
南安縣的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與整個泉州的地勢接近。
南安縣七成左右為海拔不高的丘陵地帶,而南安江為南安縣的最大河流,其幹流共十二條,河流縱橫交錯,把境內切割成五個高山盆地,為“五小堀”,即向陽、蓬華、翔雲、眉山、鳳巢。三處河穀平原為“三大堀”,即英都、羅溪、詩山。
“駕。。。駕。。。駕。。。”
此時天剛蒙蒙亮,南安縣英都鎮境內的官道之上,出現了百餘騎,上百個騎士縱馬疾馳,蹄聲陣陣,濺起了無數濕泥,濕泥到處飛濺,使得百餘騎如泥人泥馬一般。
百餘騎均為官府公人或軍中士卒,使得路上逃難的百姓、行人等人是紛紛側目,並紛紛避讓。
此百餘騎就是泉州知州李三堅率領的泉州州衙百餘騎兵,正向著南安縣堤壩決口處疾馳而去。
南安縣距泉州僅二、三十裏地,兩個時辰疾馳,即可抵至,但天降大雨,道路泥濘不堪,同時河堤決堤,南安縣許多地方成為了澤國,道路被毀,因此李三堅等百餘騎不得不繞路,經一夜的疾行,天亮才趕到南安縣境內。
“鬼老天,雨還下個沒完沒了啊?”許彪與山魁一左一右的簇擁著李三堅趕路,一邊趕路許彪一邊埋怨道。
此時又是大雨傾盆,黃豆般大小的雨點自空中落下,砸在泥濘不堪的道路之上,形成了一個又一個大小不一的水窪,使得趕路變得愈發的艱難。砸在李三堅等人的鬥笠、蓑衣、鎧甲、兵刃之上發出一陣霹靂啪裏的聲音,連綿不絕的。
“彪子,你這是少見多怪,南方都是這樣的。”山魁聞言說道。
許彪為大名府人氏,是個地道的北方漢子,而山魁可是土生土長的南方人,而南方多雨潮濕,對於山魁來說,早已是見慣不驚了。
“這什麽鬼地方啊,整天下雨,我身上都快長出綠毛了。。。”許彪接著埋怨道。
“長出綠毛,你就是個綠毛大黑龜。”山魁聞言笑道。
此時趕路的許彪不知道從哪裏弄來一副圓形大盾,背在了背上,此時又躬身騎馬,乍一看去,可不像個大烏龜嗎?
“哈哈哈哈!”眾人一聽,不由得都笑了起來。
連夜趕路,眾人均是疲憊不堪,此時山魁、許彪兩人鬥嘴,眾人嬉笑,倒是緩解了些許疲憊。
“黑廝,你說俺黑,俺看你比誰都黑,與你相比,俺還是個白裏透紅的小郎君呢。。。”許彪說道。
眾人聞言均是笑得愈發歡暢了。
“都給我住口!”李三堅聞言怒道。
都什麽時候了,還有心情說笑?李三堅心中暗暗惱怒,此時又是天降暴雨,必將會更加加重災情,加重決堤所造成的後果,李三堅真恨不得立刻趕到決堤之處,想辦法堵住河堤缺口。
“不過說兩句解解乏。。。”許彪嘟囔道,不過在李三堅吃人的目光之下,聲音越來越小,直至悄無聲息。
隨著李三堅年齡增長,是越來越頗具威嚴。
山魁也還罷了,一生將李三堅視為主人,許彪從前還與李三堅有些隨便,可現在是越來越懼怕李三堅了。
“籲。。。”李三堅勒住了健馬,問向一名南安縣縣衙向導道:“決口處還有多遠?”
“距此地還有五裏地。”向導答道。
“楊知縣何在?”李三堅又問道。
“正在河堤之上。”向導答道。
“走!”李三堅看了看遠處後,揚鞭說道。
於是一行百餘騎向著河堤縱馬而起。
。。。。。。。。。
“快,快,快。”
“下泥沙,下泥沙。”
“定要堵住缺口!”
“楊知縣,不行啊,水流太急,堵不住啊。”
昨日一場暴雨,南安江江水暴漲,衝垮了南安縣境內兩處堤壩,此時雖大雨暫歇,但江水仍未消退,就像一匹脫了僵的野馬般的,奔湧而下,衝刷著南安江兩岸。
一直在領著人在南安江堤壩巡視的南安縣知縣楊正接報後,立即率人堵住了其中的一處缺口,可此處河堤因缺口過大,且水流是異常的湍急,根本是堵塞不住。
楊正帶著數千南安縣衙役、民夫,不斷將泥沙、石塊、樹枝等雜物丟入決堤處,可卻如泥牛入海,頃刻間就被洪水衝得是無影無蹤的。
此處河堤最開始是決出了約三丈寬的缺口,經過楊正等人一夜的堵漏,缺口非但沒有縮小,反倒是擴大至七丈左右。
此時渾濁的江水就像一頭咆哮的巨獸,掙脫了堤岸的束縛,夾雜著樹枝、泥水、石塊等物,向著田野、鄉村、城池撲去,沒過多久,河堤之外就成為了一片澤國。
“再掘泥土,放入布袋之中,與石塊一起扔下去,快,快!”
楊正此時雙眼布滿了血絲,嘴唇幹裂,渾身也是被雨水淋透了,又累又餓又冷,是異常的疲憊,但楊正已經顧不上許多了,大聲唿喊著,聲音已經變得無比嘶啞。
南安縣決堤,若造成嚴重後果,首責就在南安縣知縣身上,若朝廷追究下來,不但李三堅保不住楊正,李三堅自己也要受連帶之責,整個泉州官衙也要受連帶之責。
不過此時楊正也是顧不了許多了,隻想著自肆虐的洪水當中多救些百姓,多搶些財物、田地等等下來。
眾民夫聞言,均是又打起了精神,奮力掘土,將一鍬又一鍬的泥土裝入了布袋之中。
頃刻間,就裝好了數十個布袋並同一些石塊,一起推入了缺口之中,可奔騰的江水僅僅停滯了片刻,隨後又將這些布袋、石塊衝得是無影無蹤的。
“蒼天啊,救救我可憐的南安縣百姓啊!”楊正見狀,一屁股坐在河堤之上,嘶啞著嗓子,絕望的大哭道。
周圍縣衙之人心中極為不忍,紛紛過去攙扶楊正。
一些民夫在抹淚傷心的同時,心中在暗暗盤算著是趁早逃命,趁早逃出南安縣。
所謂千裏之堤毀於蟻穴,若是遲遲不能封堵上河堤的這個缺口,整個南安縣境內的這一段的河堤必將被大水衝毀,那麽後果將會使整個南安縣成為一片澤國,大水將會淹沒村莊、土地、城池等,將會傷亡無數人,將會是無數人流離失所,後果可謂是不堪設想。
“駕。。。駕。。。駕。。。”
正在此時,河堤之上百餘騎兵疾馳而至,為首一人正是身穿緋色官袍的李三堅。
“李知州!”楊正見狀,頓時大喜若狂,自地上一彈而起,向著李三堅等人奔去。
南安縣縣衙之人及周圍的民夫也是發出一陣歡唿。
一州之尊親自帶人支援了,雖隻有百餘人,但其後定是有無數人不斷的支援南安縣,如此南安縣就有救了。
可楊正正打算迎向李三堅等人之時,卻眼前一黑,雙腿一軟,隨後就倒在了河堤之上。
楊正已經數日未下河堤了,此時大悲之後的大喜,再加上又累又餓,又渴又急又擔心,人就暈了過去。
“楊知縣!”南安縣縣衙之人慌忙扶起楊正喊道。
“楊知縣!”李三堅早就看到楊正了,正打算詢問之時,見楊正暈倒在地,於是就慌忙撩起官袍,躍下馬鞍,向著楊正疾步走去。
李三堅下馬之時,一個趔趄,也是差點倒地。
李三堅昨夜也是一宿沒睡,主要就是趕路,再加上李三堅也是憂心南安縣決堤之事,疲憊不堪,因此有些立足不穩。
不過好在李三堅數年健體,身體較為強壯,因此才勉強能夠堅持。
“別管我,去看看楊知縣。”李三堅隨後推開山魁與許彪等人後說道。
“楊知縣為何成了如此這般?”李三堅走過去後,蹲在楊正身邊皺眉問道。
南安縣之事,沒人比楊正更清楚,同時楊正還如此年輕,為難得的正官,因此李三堅是無比擔心。
“迴李知州的話,”一名縣衙衙役哽咽的答道:“楊知縣連日巡視河堤,已經五日未下河堤了,他。。。他這是勞累過度啊。”
“來人,送楊知縣下堤,好好救治。”李三堅聞言點頭道。
南安縣縣衙之人聞言就將楊正抬了下去。
李三堅隨後走到河堤決口處,皺著眉頭看著奔騰的江水自決口出奔湧而出,是久久不語,思考著對策。
“此處水有多深?”半響之後,李三堅問道。
“迴李知州的話,此處水深三至四尺。”一名老河工答道。
“不過三至尺,為何就堵不上缺口了?”李三堅看著老河工問道。
“知州老爺啊!”老河工答道:“此處水雖不深,但地勢較為陡峭,因而水流太急,泥沙包和石塊丟下去,根本是堵不住啊。”
“嗯,如此。。。”李三堅點點頭,還未說完,河堤之下忽然傳來楊正的唿喊聲。
“放開本官,本官無礙,李知州啊,下官有罪。。。”
李三堅聞言連忙迴頭看去,隻見楊正自河堤之下奔了過來,邊跑邊喊道。
南安縣的地勢是西北高,東南低,與整個泉州的地勢接近。
南安縣七成左右為海拔不高的丘陵地帶,而南安江為南安縣的最大河流,其幹流共十二條,河流縱橫交錯,把境內切割成五個高山盆地,為“五小堀”,即向陽、蓬華、翔雲、眉山、鳳巢。三處河穀平原為“三大堀”,即英都、羅溪、詩山。
“駕。。。駕。。。駕。。。”
此時天剛蒙蒙亮,南安縣英都鎮境內的官道之上,出現了百餘騎,上百個騎士縱馬疾馳,蹄聲陣陣,濺起了無數濕泥,濕泥到處飛濺,使得百餘騎如泥人泥馬一般。
百餘騎均為官府公人或軍中士卒,使得路上逃難的百姓、行人等人是紛紛側目,並紛紛避讓。
此百餘騎就是泉州知州李三堅率領的泉州州衙百餘騎兵,正向著南安縣堤壩決口處疾馳而去。
南安縣距泉州僅二、三十裏地,兩個時辰疾馳,即可抵至,但天降大雨,道路泥濘不堪,同時河堤決堤,南安縣許多地方成為了澤國,道路被毀,因此李三堅等百餘騎不得不繞路,經一夜的疾行,天亮才趕到南安縣境內。
“鬼老天,雨還下個沒完沒了啊?”許彪與山魁一左一右的簇擁著李三堅趕路,一邊趕路許彪一邊埋怨道。
此時又是大雨傾盆,黃豆般大小的雨點自空中落下,砸在泥濘不堪的道路之上,形成了一個又一個大小不一的水窪,使得趕路變得愈發的艱難。砸在李三堅等人的鬥笠、蓑衣、鎧甲、兵刃之上發出一陣霹靂啪裏的聲音,連綿不絕的。
“彪子,你這是少見多怪,南方都是這樣的。”山魁聞言說道。
許彪為大名府人氏,是個地道的北方漢子,而山魁可是土生土長的南方人,而南方多雨潮濕,對於山魁來說,早已是見慣不驚了。
“這什麽鬼地方啊,整天下雨,我身上都快長出綠毛了。。。”許彪接著埋怨道。
“長出綠毛,你就是個綠毛大黑龜。”山魁聞言笑道。
此時趕路的許彪不知道從哪裏弄來一副圓形大盾,背在了背上,此時又躬身騎馬,乍一看去,可不像個大烏龜嗎?
“哈哈哈哈!”眾人一聽,不由得都笑了起來。
連夜趕路,眾人均是疲憊不堪,此時山魁、許彪兩人鬥嘴,眾人嬉笑,倒是緩解了些許疲憊。
“黑廝,你說俺黑,俺看你比誰都黑,與你相比,俺還是個白裏透紅的小郎君呢。。。”許彪說道。
眾人聞言均是笑得愈發歡暢了。
“都給我住口!”李三堅聞言怒道。
都什麽時候了,還有心情說笑?李三堅心中暗暗惱怒,此時又是天降暴雨,必將會更加加重災情,加重決堤所造成的後果,李三堅真恨不得立刻趕到決堤之處,想辦法堵住河堤缺口。
“不過說兩句解解乏。。。”許彪嘟囔道,不過在李三堅吃人的目光之下,聲音越來越小,直至悄無聲息。
隨著李三堅年齡增長,是越來越頗具威嚴。
山魁也還罷了,一生將李三堅視為主人,許彪從前還與李三堅有些隨便,可現在是越來越懼怕李三堅了。
“籲。。。”李三堅勒住了健馬,問向一名南安縣縣衙向導道:“決口處還有多遠?”
“距此地還有五裏地。”向導答道。
“楊知縣何在?”李三堅又問道。
“正在河堤之上。”向導答道。
“走!”李三堅看了看遠處後,揚鞭說道。
於是一行百餘騎向著河堤縱馬而起。
。。。。。。。。。
“快,快,快。”
“下泥沙,下泥沙。”
“定要堵住缺口!”
“楊知縣,不行啊,水流太急,堵不住啊。”
昨日一場暴雨,南安江江水暴漲,衝垮了南安縣境內兩處堤壩,此時雖大雨暫歇,但江水仍未消退,就像一匹脫了僵的野馬般的,奔湧而下,衝刷著南安江兩岸。
一直在領著人在南安江堤壩巡視的南安縣知縣楊正接報後,立即率人堵住了其中的一處缺口,可此處河堤因缺口過大,且水流是異常的湍急,根本是堵塞不住。
楊正帶著數千南安縣衙役、民夫,不斷將泥沙、石塊、樹枝等雜物丟入決堤處,可卻如泥牛入海,頃刻間就被洪水衝得是無影無蹤的。
此處河堤最開始是決出了約三丈寬的缺口,經過楊正等人一夜的堵漏,缺口非但沒有縮小,反倒是擴大至七丈左右。
此時渾濁的江水就像一頭咆哮的巨獸,掙脫了堤岸的束縛,夾雜著樹枝、泥水、石塊等物,向著田野、鄉村、城池撲去,沒過多久,河堤之外就成為了一片澤國。
“再掘泥土,放入布袋之中,與石塊一起扔下去,快,快!”
楊正此時雙眼布滿了血絲,嘴唇幹裂,渾身也是被雨水淋透了,又累又餓又冷,是異常的疲憊,但楊正已經顧不上許多了,大聲唿喊著,聲音已經變得無比嘶啞。
南安縣決堤,若造成嚴重後果,首責就在南安縣知縣身上,若朝廷追究下來,不但李三堅保不住楊正,李三堅自己也要受連帶之責,整個泉州官衙也要受連帶之責。
不過此時楊正也是顧不了許多了,隻想著自肆虐的洪水當中多救些百姓,多搶些財物、田地等等下來。
眾民夫聞言,均是又打起了精神,奮力掘土,將一鍬又一鍬的泥土裝入了布袋之中。
頃刻間,就裝好了數十個布袋並同一些石塊,一起推入了缺口之中,可奔騰的江水僅僅停滯了片刻,隨後又將這些布袋、石塊衝得是無影無蹤的。
“蒼天啊,救救我可憐的南安縣百姓啊!”楊正見狀,一屁股坐在河堤之上,嘶啞著嗓子,絕望的大哭道。
周圍縣衙之人心中極為不忍,紛紛過去攙扶楊正。
一些民夫在抹淚傷心的同時,心中在暗暗盤算著是趁早逃命,趁早逃出南安縣。
所謂千裏之堤毀於蟻穴,若是遲遲不能封堵上河堤的這個缺口,整個南安縣境內的這一段的河堤必將被大水衝毀,那麽後果將會使整個南安縣成為一片澤國,大水將會淹沒村莊、土地、城池等,將會傷亡無數人,將會是無數人流離失所,後果可謂是不堪設想。
“駕。。。駕。。。駕。。。”
正在此時,河堤之上百餘騎兵疾馳而至,為首一人正是身穿緋色官袍的李三堅。
“李知州!”楊正見狀,頓時大喜若狂,自地上一彈而起,向著李三堅等人奔去。
南安縣縣衙之人及周圍的民夫也是發出一陣歡唿。
一州之尊親自帶人支援了,雖隻有百餘人,但其後定是有無數人不斷的支援南安縣,如此南安縣就有救了。
可楊正正打算迎向李三堅等人之時,卻眼前一黑,雙腿一軟,隨後就倒在了河堤之上。
楊正已經數日未下河堤了,此時大悲之後的大喜,再加上又累又餓,又渴又急又擔心,人就暈了過去。
“楊知縣!”南安縣縣衙之人慌忙扶起楊正喊道。
“楊知縣!”李三堅早就看到楊正了,正打算詢問之時,見楊正暈倒在地,於是就慌忙撩起官袍,躍下馬鞍,向著楊正疾步走去。
李三堅下馬之時,一個趔趄,也是差點倒地。
李三堅昨夜也是一宿沒睡,主要就是趕路,再加上李三堅也是憂心南安縣決堤之事,疲憊不堪,因此有些立足不穩。
不過好在李三堅數年健體,身體較為強壯,因此才勉強能夠堅持。
“別管我,去看看楊知縣。”李三堅隨後推開山魁與許彪等人後說道。
“楊知縣為何成了如此這般?”李三堅走過去後,蹲在楊正身邊皺眉問道。
南安縣之事,沒人比楊正更清楚,同時楊正還如此年輕,為難得的正官,因此李三堅是無比擔心。
“迴李知州的話,”一名縣衙衙役哽咽的答道:“楊知縣連日巡視河堤,已經五日未下河堤了,他。。。他這是勞累過度啊。”
“來人,送楊知縣下堤,好好救治。”李三堅聞言點頭道。
南安縣縣衙之人聞言就將楊正抬了下去。
李三堅隨後走到河堤決口處,皺著眉頭看著奔騰的江水自決口出奔湧而出,是久久不語,思考著對策。
“此處水有多深?”半響之後,李三堅問道。
“迴李知州的話,此處水深三至四尺。”一名老河工答道。
“不過三至尺,為何就堵不上缺口了?”李三堅看著老河工問道。
“知州老爺啊!”老河工答道:“此處水雖不深,但地勢較為陡峭,因而水流太急,泥沙包和石塊丟下去,根本是堵不住啊。”
“嗯,如此。。。”李三堅點點頭,還未說完,河堤之下忽然傳來楊正的唿喊聲。
“放開本官,本官無礙,李知州啊,下官有罪。。。”
李三堅聞言連忙迴頭看去,隻見楊正自河堤之下奔了過來,邊跑邊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