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嚏!”
下船換馬的李三堅騎在馬上忽然打了個噴嚏。
“兄長?你怎麽。。。?”李綱被李三堅驚天動地的噴嚏嚇了一跳,連忙轉頭看著李三堅問道。
“無礙,無礙,也許是受了風寒著了些涼。”李三堅扶了扶頭頂的鬥笠後答道。
李三堅神情有些委頓,臉上氣色有些不好。
李三堅初至泉州惠安縣,在梅雨村之時,被山賊襲擊,隨後逃亡過程之中腿部受傷。
李三堅年輕體健,因此對於李三堅來說,身上些許傷勢其實並不算什麽,將養數日即可痊愈,而真正使李三堅感到身心疲憊的就是,惠安縣縣令孟光喜提醒李三堅的泉州水患。
李三堅當初離京之時,宋帝趙佶提醒李三堅的是,泉州及泉州市舶司的財政狀況,及其泉州海賊之事,可李三堅萬沒料到自己剛至泉州第一道難題便是,因連日天降暴雨而造成的泉州水患。
無論何時,無論是什麽朝代,水患、旱災等天災必然會產生災民,必然會使災民流離失所、衣食無著,而朝廷或地方衙門必然也會賑濟災民,但在賑濟災民之中若處置不當或者賑濟不力,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甚至激起民變都有可能,等到了那時,不但李三堅頭上的烏紗帽難保,就連腦袋還在不在,也是無法預料的。
因此李三堅必須小心謹慎的應對此事。
但李三堅又當如何應對泉州水患?又拿什麽應對泉州水患?等等等等一係列問題,此時的李三堅心中是沒底的,還沒有一點頭緒。
惠安縣距泉州不過一、二十裏地,但此一路之上,李三堅在船上已經親眼目睹了許多因水患的造成了災民、流民,是破衣爛衫、衣不蔽體,挑著自己家中的那點可憐的家當或拖兒帶女的四處逃荒,李三堅親眼目睹之後,心中是極為不忍,可當時卻毫無辦法,隻有狠心視作不見,盡快趕到泉州。
因此李三堅一路之上,顯得異常的憂心忡忡,神情委頓,起色也是有些不好。
“風寒?著涼?”姚輿聞言關心的說道:“是否尋個郎中給李大官人瞧瞧?”
姚輿雖言語關心,可神情卻帶著一絲調侃之意。。。
文人就是文人,會“程咬金三板斧”的文人也是文人,受點傷或風寒就草雞了?哪裏像自己仍是精神抖擻的。。。姚輿心中暗道。
“少廢話!快快進城。”李三堅倒是看出了姚輿的調侃之意,但懶得跟他解釋了,瞪了姚輿一眼後,就揮鞭縱馬當先向著泉州城內疾馳而去。
雖腿部受傷,騎馬較為困難,但此時的李三堅又怎能顧得了許多?
於是一行四人,縱馬揚鞭向著泉州城內疾馳而去。
。。。。。。。。。。
泉州在福建路是個較大的城池,泉州與開封府、京北府、杭州、福州、潭州、金陵一同被稱為“八大城”。
泉州商業發達,特別是海外通商頻繁,每年有許多世界各地的海商往來穿梭於泉州與各邦國之間。
此時泉州城內人口已達兩萬餘戶,十餘萬人,雖趕不上宋開封府、杭州府、金陵等城池,但對於閩地來說,卻是個人口眾多的城池。
另外就是泉州還是造船業最為發達,泉州南門外沿海的後山社、城南廠口街、南安江江畔的申公亭等地均是造船場所,這些造船場所均能製作一些大型型海船。
泉州商業發達,人口眾多,交通同時也是極為便利,因而是沿海城鎮,造橋業也極為發達,泉州附近的大大小小的石橋共有二百餘座,其中不乏有些如洛陽橋、安平橋等等大型石橋。
李三堅等四人就是由泉州北部洛陽橋進入泉州的。
洛陽橋橫跨洛陽江之上,是粵、閩北上京師的陸路交通孔道。
宋皇佑五年至嘉佑四年,洛陽橋由當時的泉州知州,被貶至杭州的提舉洞霄宮蔡京的祖父蔡襄主持興建的。。。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是由蔡襄主持興建,前後曆六年之久,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長約三百多丈,寬不到兩長,其上有橋墩四十六座,兩側有五百個石雕扶攔及二十八尊石獅,兼有七亭九塔點綴其間,另有石將軍分立兩端,橋的南北兩側種植鬆樹七百棵。
“駕。。駕。。。駕。。。”
“快閃開,快閃開!”
洛陽橋為泉州進出的主要橋梁,橋上當然不少的行人、商販,可此時橋上忽然奔過來四騎,一邊大聲吆喝著,一邊縱馬疾馳。
要知道平日裏是不允許在橋上騎馬的,因此行人們猝不及防,一邊大聲咒罵,一邊是紛紛避讓。
奔馳在洛陽橋上的四匹健馬為官馬,其上有官府的標記,但馬上騎士卻是個個身披蓑衣,頭戴鬥笠,且滿臉風塵之色,卻也分不清這些人的身份,分不清他們是否為官府之人,隻有個別心細之人才從他們身上的刀劍看出了一些端倪。
因此行人當然並無人攔著他們,這萬一是什麽緊急軍情,豈不是會獲阻攔軍機傳遞的大罪?
“哎喲!”此時一名身穿薄羅輕衫的年輕女子,正欣賞著洛陽橋附近煙雨朦朧的美景,一名小使女撐著一柄精美的油紙傘替年輕女子遮蔽著雨點風雨。
兩人正站在橋上之時,健馬疾馳而來,兩人慌忙向一旁躲避,可女子腳小,同時還保持著優雅的觀景姿勢。。。此時忽起變故,兩人躲閃不及,一起跌倒,薄羅輕衫的女子甚至還扭傷了腳踝,半蹲在地上摸著腳踝,臉呈痛苦之色,精美的油紙傘也骨碌碌的滾落到了橋下。
“登徒子。。。莽漢!”小使女氣得七竅生煙,從地上爬起來就對著馬上的騎士嬌聲嗬斥道。
此時為首的一名騎士聞言轉過頭來,滿臉歉意的向著半蹲在地上的女子點了點頭後,就縱馬衝進了城中。
這是一張年輕的麵孔,雖滿臉風塵之色,卻掩飾不住其英俊的麵目,英俊之中還帶著剛毅的神情。
薄羅輕衫女子見了之後,心中忽然感到異常的害羞,慌忙低下頭去,繼續摸著自己的腳踝。。。
“樺姐兒,你沒事吧?”小使女隨後扶起薄羅輕衫女子後,關心的問道。
“我。。。我。。。沒事,快扶我迴去,嗯。。。好痛呀!”薄羅輕衫女子站起身來,又觸碰到了傷處,不由得呻吟了一聲。
“哼,迴去告訴老爺,定要拿下他們治罪。”小使女一邊扶著薄羅輕衫女子,一邊哼道。
“算了,他們大概。。。大概是有什麽急事吧?快迴去吧。”薄羅輕衫女子聞言搖頭道。
這些人穿著打扮明顯是外鄉之人,並非泉州本地的,那麽這些人到底是什麽人?竟敢在鬧市之中縱馬疾馳,也不怕撞傷人嗎?
“賊子哪裏去了?”
“快追,快追。”
“追上他們,定將這些擾民賊子拿下治罪。”
普通百姓不敢攔住,可守城的巡檢、軍卒卻大唿小叫的追趕著四騎,定要將他們全部拿下嚴加懲處。
。。。。。。。。。。
“站住!做什麽的?”
“休得擅闖衙門!”
“來人啊,有人闖衙造反啦!”
李三堅心急如焚,冒著疾馳的健馬傷人的危險,與姚輿等三人快馬加鞭的趕往泉州州衙,是後有追兵,前有堵截。
李三堅趕至州衙之時,就跳下健馬,直接闖進了州衙,駭得州衙門口的看守兵丁與衙中胥吏大喊大叫的。
平日裏州衙煌煌大堂又有何人敢如此闖入?普通百姓們見之均是繞道而走,看都不敢多看幾眼,若有訟狀的百姓也是老老實實的候在州衙之外,等候傳喚。
因此泉州州衙諸官吏是猝不及防,傻愣愣的看著李三堅等四人大踏步的闖了進來,待反應過來之後,就連唿拿人。
“噗!”姚輿在一名州衙胥吏頭上敲了一記後笑道:“造反?造什麽反?哪裏有那麽多的反造?快快進去通報,知州相公到了!”
“知州相公?哪個知州相公?來。。。。”被敲打的胥吏摸著腦袋稀裏糊塗的問道。
姚輿、許彪二人隨後捧出了李三堅的敕牒、告身等物。
“告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李三堅奉敕權知泉州事,符到公行,建中元年二月十八日。李三堅。。。李。。。李知州?”數個胥吏見狀靠近之後一起,一起讀完告身之上的字後,隨後一齊驚道。
“哪位。。。哪位是李知州啊?”一名胥吏隨後結結巴巴的問道。
四人之中,就數姚輿年齡最大,因此胥吏們一起看向了姚輿。
“某便是!”李三堅隨後答道:“州衙的人去哪裏了?”
李三堅等人來到泉州州衙之後,感到有些奇怪,按常理,一州之衙門不說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的,但也不至於像目前如此這般,衙內衙外止寥寥十數人?
“小的們拜見知州相公,相公一路辛苦了!”李三堅亮明身份之後,泉州州衙人等一齊出來施禮道。
“諸位免禮!”李三堅接著問道:“州衙之人去了哪裏?為何衙門如此冷清?”
“迴知州相公的話,通判相公等人去了常平倉。”一名州衙胥吏答道。
下船換馬的李三堅騎在馬上忽然打了個噴嚏。
“兄長?你怎麽。。。?”李綱被李三堅驚天動地的噴嚏嚇了一跳,連忙轉頭看著李三堅問道。
“無礙,無礙,也許是受了風寒著了些涼。”李三堅扶了扶頭頂的鬥笠後答道。
李三堅神情有些委頓,臉上氣色有些不好。
李三堅初至泉州惠安縣,在梅雨村之時,被山賊襲擊,隨後逃亡過程之中腿部受傷。
李三堅年輕體健,因此對於李三堅來說,身上些許傷勢其實並不算什麽,將養數日即可痊愈,而真正使李三堅感到身心疲憊的就是,惠安縣縣令孟光喜提醒李三堅的泉州水患。
李三堅當初離京之時,宋帝趙佶提醒李三堅的是,泉州及泉州市舶司的財政狀況,及其泉州海賊之事,可李三堅萬沒料到自己剛至泉州第一道難題便是,因連日天降暴雨而造成的泉州水患。
無論何時,無論是什麽朝代,水患、旱災等天災必然會產生災民,必然會使災民流離失所、衣食無著,而朝廷或地方衙門必然也會賑濟災民,但在賑濟災民之中若處置不當或者賑濟不力,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甚至激起民變都有可能,等到了那時,不但李三堅頭上的烏紗帽難保,就連腦袋還在不在,也是無法預料的。
因此李三堅必須小心謹慎的應對此事。
但李三堅又當如何應對泉州水患?又拿什麽應對泉州水患?等等等等一係列問題,此時的李三堅心中是沒底的,還沒有一點頭緒。
惠安縣距泉州不過一、二十裏地,但此一路之上,李三堅在船上已經親眼目睹了許多因水患的造成了災民、流民,是破衣爛衫、衣不蔽體,挑著自己家中的那點可憐的家當或拖兒帶女的四處逃荒,李三堅親眼目睹之後,心中是極為不忍,可當時卻毫無辦法,隻有狠心視作不見,盡快趕到泉州。
因此李三堅一路之上,顯得異常的憂心忡忡,神情委頓,起色也是有些不好。
“風寒?著涼?”姚輿聞言關心的說道:“是否尋個郎中給李大官人瞧瞧?”
姚輿雖言語關心,可神情卻帶著一絲調侃之意。。。
文人就是文人,會“程咬金三板斧”的文人也是文人,受點傷或風寒就草雞了?哪裏像自己仍是精神抖擻的。。。姚輿心中暗道。
“少廢話!快快進城。”李三堅倒是看出了姚輿的調侃之意,但懶得跟他解釋了,瞪了姚輿一眼後,就揮鞭縱馬當先向著泉州城內疾馳而去。
雖腿部受傷,騎馬較為困難,但此時的李三堅又怎能顧得了許多?
於是一行四人,縱馬揚鞭向著泉州城內疾馳而去。
。。。。。。。。。。
泉州在福建路是個較大的城池,泉州與開封府、京北府、杭州、福州、潭州、金陵一同被稱為“八大城”。
泉州商業發達,特別是海外通商頻繁,每年有許多世界各地的海商往來穿梭於泉州與各邦國之間。
此時泉州城內人口已達兩萬餘戶,十餘萬人,雖趕不上宋開封府、杭州府、金陵等城池,但對於閩地來說,卻是個人口眾多的城池。
另外就是泉州還是造船業最為發達,泉州南門外沿海的後山社、城南廠口街、南安江江畔的申公亭等地均是造船場所,這些造船場所均能製作一些大型型海船。
泉州商業發達,人口眾多,交通同時也是極為便利,因而是沿海城鎮,造橋業也極為發達,泉州附近的大大小小的石橋共有二百餘座,其中不乏有些如洛陽橋、安平橋等等大型石橋。
李三堅等四人就是由泉州北部洛陽橋進入泉州的。
洛陽橋橫跨洛陽江之上,是粵、閩北上京師的陸路交通孔道。
宋皇佑五年至嘉佑四年,洛陽橋由當時的泉州知州,被貶至杭州的提舉洞霄宮蔡京的祖父蔡襄主持興建的。。。
洛陽橋又名萬安橋,是由蔡襄主持興建,前後曆六年之久,建成了這座跨江接海的大石橋,長約三百多丈,寬不到兩長,其上有橋墩四十六座,兩側有五百個石雕扶攔及二十八尊石獅,兼有七亭九塔點綴其間,另有石將軍分立兩端,橋的南北兩側種植鬆樹七百棵。
“駕。。駕。。。駕。。。”
“快閃開,快閃開!”
洛陽橋為泉州進出的主要橋梁,橋上當然不少的行人、商販,可此時橋上忽然奔過來四騎,一邊大聲吆喝著,一邊縱馬疾馳。
要知道平日裏是不允許在橋上騎馬的,因此行人們猝不及防,一邊大聲咒罵,一邊是紛紛避讓。
奔馳在洛陽橋上的四匹健馬為官馬,其上有官府的標記,但馬上騎士卻是個個身披蓑衣,頭戴鬥笠,且滿臉風塵之色,卻也分不清這些人的身份,分不清他們是否為官府之人,隻有個別心細之人才從他們身上的刀劍看出了一些端倪。
因此行人當然並無人攔著他們,這萬一是什麽緊急軍情,豈不是會獲阻攔軍機傳遞的大罪?
“哎喲!”此時一名身穿薄羅輕衫的年輕女子,正欣賞著洛陽橋附近煙雨朦朧的美景,一名小使女撐著一柄精美的油紙傘替年輕女子遮蔽著雨點風雨。
兩人正站在橋上之時,健馬疾馳而來,兩人慌忙向一旁躲避,可女子腳小,同時還保持著優雅的觀景姿勢。。。此時忽起變故,兩人躲閃不及,一起跌倒,薄羅輕衫的女子甚至還扭傷了腳踝,半蹲在地上摸著腳踝,臉呈痛苦之色,精美的油紙傘也骨碌碌的滾落到了橋下。
“登徒子。。。莽漢!”小使女氣得七竅生煙,從地上爬起來就對著馬上的騎士嬌聲嗬斥道。
此時為首的一名騎士聞言轉過頭來,滿臉歉意的向著半蹲在地上的女子點了點頭後,就縱馬衝進了城中。
這是一張年輕的麵孔,雖滿臉風塵之色,卻掩飾不住其英俊的麵目,英俊之中還帶著剛毅的神情。
薄羅輕衫女子見了之後,心中忽然感到異常的害羞,慌忙低下頭去,繼續摸著自己的腳踝。。。
“樺姐兒,你沒事吧?”小使女隨後扶起薄羅輕衫女子後,關心的問道。
“我。。。我。。。沒事,快扶我迴去,嗯。。。好痛呀!”薄羅輕衫女子站起身來,又觸碰到了傷處,不由得呻吟了一聲。
“哼,迴去告訴老爺,定要拿下他們治罪。”小使女一邊扶著薄羅輕衫女子,一邊哼道。
“算了,他們大概。。。大概是有什麽急事吧?快迴去吧。”薄羅輕衫女子聞言搖頭道。
這些人穿著打扮明顯是外鄉之人,並非泉州本地的,那麽這些人到底是什麽人?竟敢在鬧市之中縱馬疾馳,也不怕撞傷人嗎?
“賊子哪裏去了?”
“快追,快追。”
“追上他們,定將這些擾民賊子拿下治罪。”
普通百姓不敢攔住,可守城的巡檢、軍卒卻大唿小叫的追趕著四騎,定要將他們全部拿下嚴加懲處。
。。。。。。。。。。
“站住!做什麽的?”
“休得擅闖衙門!”
“來人啊,有人闖衙造反啦!”
李三堅心急如焚,冒著疾馳的健馬傷人的危險,與姚輿等三人快馬加鞭的趕往泉州州衙,是後有追兵,前有堵截。
李三堅趕至州衙之時,就跳下健馬,直接闖進了州衙,駭得州衙門口的看守兵丁與衙中胥吏大喊大叫的。
平日裏州衙煌煌大堂又有何人敢如此闖入?普通百姓們見之均是繞道而走,看都不敢多看幾眼,若有訟狀的百姓也是老老實實的候在州衙之外,等候傳喚。
因此泉州州衙諸官吏是猝不及防,傻愣愣的看著李三堅等四人大踏步的闖了進來,待反應過來之後,就連唿拿人。
“噗!”姚輿在一名州衙胥吏頭上敲了一記後笑道:“造反?造什麽反?哪裏有那麽多的反造?快快進去通報,知州相公到了!”
“知州相公?哪個知州相公?來。。。。”被敲打的胥吏摸著腦袋稀裏糊塗的問道。
姚輿、許彪二人隨後捧出了李三堅的敕牒、告身等物。
“告朝議大夫、直龍圖閣李三堅奉敕權知泉州事,符到公行,建中元年二月十八日。李三堅。。。李。。。李知州?”數個胥吏見狀靠近之後一起,一起讀完告身之上的字後,隨後一齊驚道。
“哪位。。。哪位是李知州啊?”一名胥吏隨後結結巴巴的問道。
四人之中,就數姚輿年齡最大,因此胥吏們一起看向了姚輿。
“某便是!”李三堅隨後答道:“州衙的人去哪裏了?”
李三堅等人來到泉州州衙之後,感到有些奇怪,按常理,一州之衙門不說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的,但也不至於像目前如此這般,衙內衙外止寥寥十數人?
“小的們拜見知州相公,相公一路辛苦了!”李三堅亮明身份之後,泉州州衙人等一齊出來施禮道。
“諸位免禮!”李三堅接著問道:“州衙之人去了哪裏?為何衙門如此冷清?”
“迴知州相公的話,通判相公等人去了常平倉。”一名州衙胥吏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