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之鎖院之製,是在正式引試之前,將考官們“鎖”入貢院,相當於軟禁,同時學子們正式引試也在貢院之中。


    整個廣南西路隻有桂州一個解試考場,所有廣南西路的學子均集中在桂州參加發解試,隻不過。。。


    隻不過整個廣南西路根本就沒有貢院,隻好用孔廟代替,也就是說學子們引試均在桂州孔廟之中。


    “啪嗒”一聲,李三堅手中的包裹落入了泥水之中。


    又是孔廟。。。李三堅簡直無語了,靈山縣縣學在孔廟之中,可發解試考試還是在孔廟之中,李三堅這輩子與孔廟結下了不解之緣。


    隻不過桂州孔廟要比靈山縣的孔廟要大的多得多。


    山魁連忙將包裹從地上撿了起來,用衣袖使勁將包裹之上的泥水擦去,心痛的擦了一遍又一遍,要知道這可是李三堅整整一天的吃食。


    每日引試要從卯時考到申時,也就是說若每日試題若申時學子還不納卷,立即逐出考場。


    李唐之時還允許秉燭夜考,可宋是不允許的,連蠟燭等等照明之物均不允許帶入考場。


    卯時未到,因是在下雨,天空陰雲密布,沒有一絲光亮,數百學子提著各種照明之物已經聚集在了孔廟之前,等待開院。


    此前眾學子已將家狀、保狀等官牒交予官府審核,取得了發解試的資格。


    “哈哈,詠才兄,你如何是眼圈發黑啊?難道昨日夜宿柳巷,徹夜鶯歌不成?”


    “潑才,胡說八道,小爺我昨日溫習了一夜的功課呢。”


    孔廟之前人頭攢動,眾學子均是提著照明之物站在雨中,神情各異,恐懼者有之,興奮者有之,坦然自若者有之,借著插科打諢緩解自己緊張心情者有之。


    曾公民緊張得臉色煞白煞白的,雨具打歪了,雨水落在肥臉之上都渾然不知。


    “東林,你如此緊張做甚?”李三堅安慰道。


    李三堅話雖如此,其中自己心中也是挺緊張的。


    這畢竟是李三堅第一次參加如此重要的考試,是來到這個世上第一次見到朝廷貢舉,這是一次決定自己命運的大比,甚至決定李三堅全家命運的大比,李三堅如何不緊張?


    “為國為民遴萃拔秀,弘文弘德選賢舉能。”李三堅隨後輕輕的念著大門兩側的一幅對聯,借此緩解一下緊張的心情。


    此處暫為解試之地的孔廟視野倒是開闊,環山繞水的,背後遠處是層巒疊嶂的山峰,青溪環繞,位置高爽。


    這就是所謂的風水極佳之地吧?李三堅心中暗道。


    李三堅想的沒錯,一般貢院或者暫時選做貢院之地幾乎都是風水寶地,因為選在風水好、有靈氣的地方,才有可能人才輩出,官員們才會治績斐然。


    夫人物鍾於山川之秀,地理陰陽之說,聖人不廢焉!異才將倍出矣!


    “開院!”李三堅正胡思亂想之時,忽然大門打開,一名監門官大喝道,將李三堅嚇了一跳。


    “開院!”監門官手下數十名兵丁大聲應和道。


    等待已久的眾學子聞言就向大門湧起,相互擁擠,蜂擁而入。


    眾學子除了少數人之外,年齡都不大,也就是十餘歲的少年,身體較為孱弱,不過隻要家境稍好之人都有奴仆跟隨的,於是眾奴仆護送著自家主子向裏擠去。


    一場奴仆護主進院大戰隨即展開,眾奴仆推推搡搡、罵罵咧咧的,護送著自家主子前行。


    地上落滿了各種雨具、照明等物,甚至有人被擠倒在地,渾身沾滿了泥漿,跟個泥人一般。


    要知道考場之內的位置也是極為重要的,若靠近淨桶行文解經,豈不是一篇其臭無比的文章?科舉之路也許就到此為止了。。。


    山魁怒吼一聲,展開雙臂,如劈波斬浪般的向裏擠去,身強力壯的山魁一人護送兩人,將李三堅與曾公明護送到了大門口。


    山魁也隻能送到此地了,奴仆們是不允許進入考場的。


    李三堅為了選擇一間位置極佳的號舍,拖著曾公明拚命向裏擠去。


    。。。。。。。。


    須臾,廟中一處高樓響起了一陣鍾鼓之聲,此次廣南西路發解試主考官胡文海、徐斌,監視官尹莫川及其幕職官,另外還有一些胥吏走進了考場。


    數日的鎖院,胡文海等人早已擬定了考題。


    對於廣南西路的貢舉發解試來說,出題是異常艱難的,若題目太難,湊不足解額,如此會被人笑掉大牙的,最關鍵的是治績也會受影響的,若題目太簡單,將一些不具備真材實料之人解往京師參加省試,有可能全部被黜落不說,且因學識淺薄,也會被人恥笑的。


    因而胡文海等人絞盡腦汁,終於擬定了合適的考題。


    考官們進來之後,交頭接耳的眾學子頓時就安靜了下來。


    隨後考官宣讀聖旨,宣布本次貢舉正式開始。


    之後就是數百名學子在考官的帶領之下,冒雨參拜孔聖人石像,此為必不可少的步驟之一。


    眾學子跟隨考官們參拜孔聖之後就來到了貢舉考場。


    號舍?哪裏有號舍?李三堅此時才發覺自己完全被某些東西騙了,宋貢舉考場根本不是隔成一間間的號舍,根本沒有供學子們靜心行文的單獨空間。


    貢舉考場就是一間大屋,因是臨時作為考場,因而還有些簡陋。


    考場廊屋四周用木柱支撐,中間連成一片,學子們就坐在在中間應試,敞亮倒是敞亮,就是廊屋之外些許雨點飄了進來,打濕了坐在邊上的學子的衣襟。每人麵前有一張矮小的桌幾,其上擺放了一些筆墨紙硯。


    學子們擠在一起,眼神好的還能看到鄰桌之人所寫的文章,甚至可以交頭接耳,不過這種可能性不大,因為四周布滿了監視官吏,像防賊一般盯著眾學子。


    並且學子的座位並不是你想坐哪裏就坐哪裏,而是早就被胥吏們按名冊安排好了,李三堅與曾公明相隔兩個桌幾,兩人隻能用“擠眉弄眼”來交流。


    隨後胥吏就大聲宣讀考場之製,並正式開始引試。


    第一場引試就是試本經,所謂試本經就是釋經義,從各種經書之中摘選一些經文,讓學子們釋義。


    此時十道經文已經高高掛在了堂中,此十道經文分別摘自《論語》、《孟子》等經書,考題倒不是很難,這些經文均是常見的經文,並且容易理解,學子們隻要熟讀經書,並根據前人的注疏釋義即可。


    李三堅研磨完畢,並提筆將題目抄寫在了紙上。


    為何不是摘自《三經新義》?李三堅邊抄邊暗暗納悶。


    目前貢舉內容不是《三經新義》、《字說》為主嗎?為何此十道題目沒有一道摘自《三經新義》、《字說》?


    難道考官們覺得《三經新義》、《字說》釋義太難?李三堅心中暗道。


    要知道李三堅重點溫習的就是《三經新義》、《字說》。


    其實李三堅猜錯了,目前朝廷之中是章惇、蔡卞等新黨當政,此時新黨打擊舊黨,也就是元佑黨人,元佑黨人幾乎都被逐出了朝廷,逐出了中樞,外放到了外地為官。


    越是元佑黨籍骨幹越貶黜得厲害,貶黜的越遠。


    胡文海等人被視作元佑黨人,因而被貶黜到了廣南如此荒涼之地為官,他們均恨透了新黨,恨透了新學,如此胡文海等人出題怎麽能夠摘自《三經新義》、《字說》?


    隻不過胡文海等人並不是元佑黨人骨幹,因而隻是貶黜,並未一貶到底。


    “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此為第一道題目,摘自《論語》述而篇。


    這句話理解起來很簡單,就是春秋末年,天下大亂。孔子慨歎世人不能自見其過而自責,對此,他萬分憂慮。他把道德修養、讀書學習和知錯即改三個方麵的問題相提並論,在他看來,三者之間也有內在聯係,因為進行道德修養和學習各種知識,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及時改正自己的過失或“不善”,隻有這樣,修養才可以完善,知識才可以豐富。


    孔子話裏話外就是擔憂與憤怒,恨不得一肩挑盡天下憂,恨不得天下立即恢複禮製。人人知禮、守禮。人心不古,世態炎涼等等現象立即消失。


    不過此僅為孔子的理想或者願望,但這種理想或願望是不可能實現的,人心的貪欲就決定了此等願望是不可能實現的,李三堅對此頗不以為然的。


    不過雖李三堅不以為然,但也未將駁斥孔子這句話的意思寫下來,若如此,李三堅估計立刻就會被趕出考場。


    駁斥聖人之言,在這個世上大多數人是接受不了的,因而李三堅隻有老老實實的將孔子的本意寫在了紙上,中規中矩的。


    李三堅正在認真答題之時,忽然耳邊傳來呯呯兩聲巨響,李三堅嚇了一跳,連忙轉頭看去,隻見兩名士子暈倒在地,倒在了地上,墨汁沾滿了一身。


    不知道是因為天熱,還是因為緊張的緣故。。。。


    “抬下去救治。”主試官胡文海皺眉吩咐胥吏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時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雪山飛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雪山飛機並收藏宋時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