儋州中和鎮南郊一處名為桄榔林的地方。


    此處是荒郊野外,一片荒蕪,蚊蟻滋生、環境惡劣,並且是沒有任何房屋,當然也無人居住。


    不過目前此處卻是人聲鼎沸,無數黎家百姓擔土背石,正在對三座剛剛修建起的三座房屋做最後的整飭。


    蘇軾父子被逐出官舍之後就來到了桄榔林,儋州百姓不忍蘇軾父子風餐露宿,就自發的為蘇軾修建了三座簡陋的房屋,讓蘇軾父子有一處棲身之所,李三堅及其族人也在其中。


    令人驚奇的是建屋人群之中還有一些兵丁,這些兵丁當然不是宋軍之中最精銳的禁軍,而是些半農半兵的廂兵、鄉兵。


    “如此之多的蚊蠅,該如何是好啊?”李三堅看著一群又一群的蚊子,苦惱的道。


    此處靠近一處水塘,蚊蟻滋生,幾乎是伸手就能握住一大把蚊蟲,使得李三堅苦惱不已,卻又無可奈何。


    “堅哥兒,隻有多種些香茅、羅勒、貓薄荷等草木了,待來年也許就會好多了。”一旁幫忙的高二說道。


    李三堅聞言點頭道:“哥哥知道的真多。”


    高二聞言得意的笑道:“你哥哥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奇卜占卦等等,是無所不精、無所不曉啊,當年在京師之時,人稱高半仙呢。”


    “哈哈”李三堅聞言不由得笑了起來。


    李三堅心中明白高二是厚著臉皮自我吹噓,李三堅已經知道了高二是浮浪破落戶出身,原為東京開封府一名潑皮無賴,後因得罪了官宦人家,就投在了蘇軾門下做了蘇軾的貼身仆從。


    高二頗有一些詩詞歌賦的功底,寫的一手好字,並且還會使槍弄棒,要不然蘇軾也不會收留高二的。


    雖然高二出身卑賤,但李三堅心中沒有半點瞧不起高二的意思。


    高二千裏迢迢跟隨主人來到如此荒蠻之地,此使得李三堅對高二是打心眼裏敬佩。


    高二出身卑賤,李三堅也好不到哪裏去,同樣是出身微賤,於是哥倆是同病相憐,並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兄弟。


    。。。。。。。


    “道之,此子如何?”蘇軾撚著胡須,落下了一枚棋子後問道。


    蘇軾因年齡老邁,無法幫忙建屋,於是坐在遠處與一名老友對弈。


    “東坡先生,你是說此枚棋子還是那個人?”張中笑問道。


    張中字道之,年四十餘歲,東京開封府人氏,原為習武之人,後讀書習字,並於熙寧三年科舉及第。


    張中為人忠直敢言,因此得罪了朝中權貴,被貶黜到了儋州,任知昌化軍事一職。


    張中景仰蘇東坡的品格和才華,同情他的遭遇,蘇軾在儋州之時,張中一直對蘇軾照顧有加,此時聽聞蘇軾被逐出了官舍,於是就不顧得罪上官的風險,派兵前來協助李三堅等人修建蘇軾的居所。


    “棋又如何?人又如何?”蘇軾問道。


    “棋是好棋啊,我百思不得破解之法。”張中看著棋盤笑著答道:“人也是挺不錯的,小小年紀就敢與朝廷官吏據理力爭,並將他們說得啞口無言的,我聽聞後是倒是感到有些驚奇啊,真是有點意思呢!”


    “嗬嗬,確實有點意思。”蘇軾微笑道。


    “後生可畏也!”張中接著說道:“最關鍵的是此子對百姓是胸懷仁慈之心,對自己師長也是極為恭順,僅憑此兩處,我就認為此子將來也許有出息啊。”


    “道之謬讚了。”蘇軾說道:“小小年齡,就如此鋒芒畢露,未必就是好事啊。木秀於林,風必摧之,不知收斂之人,如何能夠成就大事?”


    “大事?東坡先生所說大事乃為何事?”張中疑惑的問道。


    蘇軾搖了搖頭,微笑不答。


    張中不明白蘇軾之意,不過將蘇軾不想說,於是也不便刨根問底了。


    “道之,你行舉就不怕受到牽連嗎?”片刻之後,蘇軾開口問道。


    張中動用兵丁,幫助蘇軾修建居所,若此事被上峰知曉,必然會受到牽連,對此,兩人都是再明白不過的。


    “大不了罷官免職,迴鄉種田,又有何妨?”張中笑道:“況且此地已是天涯海角,再壞又能壞到哪裏去?”


    蘇軾聞言頓時與張中相視而笑。


    “師父,師父,房屋已初建成,可以入住了。”正在此時,李三堅興衝衝地的跑過來說道。


    “放肆。”蘇軾見狀嗬斥道:“又忘了禮節了?”


    李三堅張大了嘴巴,楞了半響後,斂衣施禮道:“門生拜見師父,拜見張太尉。”


    “何事?”蘇軾問道。


    “門生請師父入住新居。”李三堅低聲說道。


    真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監,李三堅心中暗暗嘀咕,又不是我沒有住的地方。


    李三堅完全不明白這個世上為何如此注重禮節,寧可餓死、窮死、累死,也不會忘了禮節。。。


    禮節能當飯吃嗎?


    “辛苦你了。”蘇軾臉上終於露出了一絲笑容。


    “師父說哪裏話?此為門生應當應分的。”李三堅說道。


    蘇軾聞言點頭道:“堅兒今後有何打算?”


    打算?蘇軾忽然開口問到此事,李三堅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如何迴答?


    李三堅的打算就是應試科舉,擺脫家中貧困的境地,甚至有可能的話,擺脫賤民的身份,不過一時之間,李三堅不知道該如何向蘇軾表明自己的想法。


    “學生此生此世,願侍奉在恩師左右。”李三堅想了想後說道。


    李三堅知道蘇軾一直憂自己不夠穩重,跳脫脫的,於是李三堅此時就言不由衷了。。。


    “說真話。”蘇軾說道。


    蘇軾說罷,忍不住微笑了起來,不過因李三堅在低頭答話,並未看見蘇軾露出的笑容。


    “這。。門生想離開此地。。。”李三堅隨後支支吾吾的答道。


    “如何離開?”蘇軾接著問道。


    蘇軾與李三堅師徒時間也不短了,如何不明白李三堅的心意?李三堅勤奮讀書,無非就是為了今後有機會金榜題名。


    李三堅聞言抬頭看著蘇軾答道:“門生手無縛雞之力,隻有。。。隻有貢舉這條路了。”


    “科舉?”蘇軾聞言撚須說道:“你以為貢舉是件輕鬆之事嗎?就憑你不值一提的些許文采嗎?你知道天下有多少士子欲鯉魚跳龍門嗎?你知道天下又有多少人終其一生,均踏不過這道門坎嗎?”


    “門生雖愚鈍,但也明白十年窗下無人問的道理,明白吃的苦中苦,方為人中人的道理,不過無論如何,門生都要一試,就算碰得頭破血流,門生也願意一試。”李三堅冷靜的答道。


    “彩”蘇軾尚未答話,張中讚道:“人就該有些誌氣,如此今後也許方能有所成。”


    蘇軾瞪了張中一眼,對李三堅輕聲說道:“堅兒,科舉之路是條坎坷、荊棘之路,就算你能夠金榜題名,仕途之路也同樣如此,這個世間多少英雄豪傑倒在了這條路上,對此,你還願意一試嗎?”


    “門生願意。”李三堅毫不猶豫的答道。


    除了讀書這條路,李三堅根本想不出其他的道路。


    為了自己的娘親,李三堅也要走上這條路,李三堅心中暗道。


    蘇軾聞言看了李三堅片刻後說道:“你走吧。。。”


    李三堅聞言頓時就楞住了,連忙問道:“恩師,你這是何意?您讓門生去哪裏?”


    “外出求學,還能去哪裏?”蘇軾答道。


    “外出求學?”李三堅詫異的說道:“聖人雲,父母在,不遠遊,恩師,門生娘親健在,實在是無法外出啊。”


    李三堅別的不知道,但知道蘇軾的文采在這個世上是鮮於有人匹敵的,如此,還需要外出求學嗎?


    “嗬嗬”蘇軾聞言笑道:“聖人亦雲,遊必有方,不外出遊學,如何能夠博采百家之長?學業如何能有所成?至於你的娘親,我會讓過兒照顧的,你就放心吧。”


    “這。。。”李三堅聞言仍是猶豫不決,自己這小身板,還不到十五歲就外出遊學,沒準就路上夭折了。。。


    最關鍵的是自己家中貧困,如何有多餘的錢財供外出遊學?說不定出去沒多久就餓死在了半路之上。。。


    同時對於李三堅這樣貧困人家,根本就沒有馬車、驢車之類的,完全憑兩條腿走路,瓊台、嶺南道路如此難行,且瘴疫彌漫,如何能夠外出遊學?


    不行,打死也不能出去,李三堅心中暗道,難道蘇軾是如此心狠之人?李三堅此時心中對蘇軾頗有怨言。


    。。。。。。。。


    “這孩子年齡尚幼,你這又是何必啊?”李三堅走後,張中問道。


    蘇軾聞言答道:“原因老夫已經說過了,鋒芒畢露,此非長久之道,讓他出去受些挫折,明白這個世道的艱難,此對他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話雖如此,可他畢竟還是個孩子,我從前還聽說他是個癡呆兒,從來沒有出過遠門,若半路之上。。。豈不是可惜了?”張中搖頭問道。


    “玉不琢不成器。”蘇軾說道:“並且不外出求學,如何才能夠科舉應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宋時雪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雪山飛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雪山飛機並收藏宋時雪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