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佑並不是單純某一學派的人,而是在很多的學派中都學習過,本來像是荀佑這樣東學一點西學一點的是蠻不討人喜歡,可是在文化界裏麵,有才華才學品德的人是十分受人尊重喜愛的,所以實際上荀佑和一些學派的領導高層關係都很好。這一迴南王處發生的事情陸寧華雖然沒有告訴荀佑,可是荀佑的那些往來的朋友們卻是給了他寄了書信。
對於陸寧華沒有告訴他南王的事,荀佑並沒有什麽責怪的意思,他們和岑鈺師廉甚至於陸父陳或都是不一樣的,他們隻是單純的鑽研詩書典籍,若是和平時期參與朝政兼濟天下並沒有什麽,不過這亂世他們這些大儒都是不會直接參與世事的。主要還是立場的問題,且不說效忠的主公是否品行端正,就說亂世必須的陰謀陽謀的手段,還有對臣民所必要的強征斂稅都十分的不符合他們的價值觀,哪怕自己心裏頭很清楚是必須的也一樣。
還有他們的學生也是一個問題,做到大儒這個位置上的,手裏都有幾十號幾百號的學生,或許因為各自的理念或者家族的問題,在不同的主公下做事,他們這些做老師的如果是在別的主公下做事,那他們的學生到時候麵對麵又應該如何自處?更何況年齡的問題他們也不可能像是年輕人一樣有精力了。所以大多數的名士大儒都隻是在自己所在的勢力中掛一個號,不問世事而已。
南王手下倒是因為他王爺的身份有些例外,因為在他自立門戶之前手中就有了固定的臣屬,而那些大儒也已經在他手下做事了,再說掛號不參與就不切實際了,所以才會有現在的這檔子事。
也是因為這一點,荀佑即便是再憤怒也都隻能像是其他人一樣給南王發書譴責斥罵而已,可是要隻是這樣荀佑他這個向來護短的人怎麽可能會甘心,而其他人也不可能會甘心。
按南王的行事,若是真的有一天他登上了皇位,那麽這個天下還會有文人的一席之地嗎?難不成要讓一群武夫治理?笑話!
找來陸寧華倒也不是要陸寧華幫他什麽忙,這件事情在荀佑看來其實是他們文士和南王之間的矛盾而已,他並不想將陸寧華扯進來。荀佑在錦山這麽久,也知道陸氏發展的很快,如今已經可以抵擋住魏氏的進攻。可是這一點並不代表陸氏就可以腹背和兩大勢力為敵。
見到陸寧華荀佑沒有直接開口說他的事,而是詢問起如今陸氏的情況。他一直呆在錦山,自從精英衛從錦山中分割出去之後,一直封閉的錦山對於外麵的消息就落後了許多。陸寧華對荀佑並沒有任何
隱瞞,畢恭畢敬的一一迴答,沒有一點主公的樣子,仿若她隻是單純的荀佑學生而已。
問完之後荀佑又考校了陸寧華的學問,發現陸寧華學問退步之後眉頭緊緊地皺了起來,想起陸寧華現在的身份倒也沒有對陸寧華責怪什麽,隻不過是喟歎一聲。而後才對著陸寧華道:“我若是寫一本東曲和相禮的遊記,可有礙?”
沒想到荀佑要說的是這個,陸寧華倒是愣住了,沒有馬上給荀佑一個答複,而是深思了好一陣子:“如果隻是想留著傳世,夫子隨便寫皆可,若是給外邊人看的……大概除了有關鹽鐵軍務的,大多數都是沒關係的,夫子若是寫完,最好還是給我先看看。”
南王那兒的事情對文人的影響以陸寧華的耳目那是清清楚楚,荀佑在這個時間點上做這個事情十有□是和南王有關係的。陸寧華並沒有追問荀佑他要做什麽,他之前一開始就問清楚陸氏現在的情況,那麽以她夫子的智慧必然是不會讓她難做的。
時光輕去,又過了一年。期間王韶和成賀又占領了兩座城池,因為鄭銘那裏一直都沒有什麽動靜,他們遇到的魏氏阻力比預想中要大很多。陸寧華收過幾次王韶和成賀的詢問書函,她倒是清楚鄭銘這段時間做什麽,倒是很冷靜的按兵不動,隻是讓王韶和成賀如常做而已。
匪軍當初割出來的三座城如今已經徹底掌握在陸寧華的手中。隻是匪軍當初付出了如此大的代價,並沒有給自己換來了多大的轉機改變。在祖軍層層推進之下,最終很出人意料的忽然兵敗如山倒。匪軍戰敗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來,出人意料的隻是這個時間速度和方法而已。
匪軍的滅亡並不算死於祖軍的兵馬之下的,而是匪軍那些被他們強行抓來吃不飽穿不暖的士兵們終於忍無可忍拔刀反了。陸寧華的消息收到的很快,幾乎是在祖軍反應過來的時候陸氏的兵馬也馬上行動,一直囤積在匪軍地界三座城池的人馬傾巢而出,毫不客氣的一口氣占了八座城池。一整個匪軍地界也就十七個城池大小,他們和匪軍打的半死半活,不知道傷亡了多少人,最後隻可憐巴巴的占了六座城,祖軍的幾個首腦差點沒有噴血。
可是他們卻也奈何不了陸氏如何,甚至於連找陸氏講理也不敢,消滅了匪軍之後,他們祖軍就是最為弱小的一個,其他勢力對於他們都是老虎,他們壓根不敢去捋任何一個的胡子,讓人有借口發兵。占了六座城之後,他們裏麵就顫顫巍巍的縮起來,生怕陸氏的人占地占紅了眼,不分青紅皂白就打了過來。
說實話,閆伏確實是有這個打算,如果不是陸寧華下了命令,他肯定就直接打過去,裝作眼花把他們當作匪軍的人了之類的,總之先把地方占了再說,諒他們也不敢和他說一個不字。
如果是別的勢力,陸寧華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閆伏刷手段了,隻是祖軍還真的不需要她汙名聲去占這麽一點便宜。而且祖軍能夠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至少實力還是有的,真的把人逼急了,咬一口那也是很疼的。
事情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其實祖軍裏麵所有人都挺後悔的,他們老老實實本本分分做生意就是了,何必來湊什麽逐鹿天下的熱鬧,看現在的情況,不要說他們投入的本了,恐怕連命能不能剩下都是問題。祖軍那些商人們打了打算盤差點沒愁死,陸寧華布下的那些在後院裏麵吹枕邊風的狼牙衛姑娘們就起作用了。淒淒艾艾的哭訴,讓祖軍的那些大佬們收手繼續做老實本分的生意人,反正如今還在的勢力也沒有一個會正眼瞧他們的,到時候無論哪一個勢力一統天下了,他們自願散夥也總是會留些情麵,不會過多為難之類的話。
現在動搖的人已經是蠻多的了,當然頑固野心派也不是沒有,對於這一類人陸寧華沒打算手軟,該背下的殺招都背下了,隻等待時機取他們性命。
而南王處經過這一年的時光推移情況並沒有什麽好轉,反而是氣氛越來越緊張。南王那些文臣雖然事情都照做不誤,隻是負責軍務那部分的官員卻都是遞了辭呈,南王若是不準,那就申請調離。不準調離那麽士兵們要麵對的就是發黴的饅頭,穿不暖的衣服,還有快要腐爛的兵器。
南王無可奈何,最後負責軍務的都是抽調一部分武將負責。而這一部分職務需要的官員數量並不算少,抽的人多了,不可避免的在邊關上指揮參戰的人就少了,陳氏趁機崛起,重新搶迴了自己三座城池。這之前陳氏被南王打壓慘了,再加上之前已經是不死不休徹底決裂,陳氏這一迴翻身可是毫不客氣,直接就寫了書信給南王,好好的將南王嘲笑了一番。氣的南王把自己的書房都砸了。
而這……還不算完!
作者有話要說:……如果沒有加班的話,我這周雙更補欠賬……
對於陸寧華沒有告訴他南王的事,荀佑並沒有什麽責怪的意思,他們和岑鈺師廉甚至於陸父陳或都是不一樣的,他們隻是單純的鑽研詩書典籍,若是和平時期參與朝政兼濟天下並沒有什麽,不過這亂世他們這些大儒都是不會直接參與世事的。主要還是立場的問題,且不說效忠的主公是否品行端正,就說亂世必須的陰謀陽謀的手段,還有對臣民所必要的強征斂稅都十分的不符合他們的價值觀,哪怕自己心裏頭很清楚是必須的也一樣。
還有他們的學生也是一個問題,做到大儒這個位置上的,手裏都有幾十號幾百號的學生,或許因為各自的理念或者家族的問題,在不同的主公下做事,他們這些做老師的如果是在別的主公下做事,那他們的學生到時候麵對麵又應該如何自處?更何況年齡的問題他們也不可能像是年輕人一樣有精力了。所以大多數的名士大儒都隻是在自己所在的勢力中掛一個號,不問世事而已。
南王手下倒是因為他王爺的身份有些例外,因為在他自立門戶之前手中就有了固定的臣屬,而那些大儒也已經在他手下做事了,再說掛號不參與就不切實際了,所以才會有現在的這檔子事。
也是因為這一點,荀佑即便是再憤怒也都隻能像是其他人一樣給南王發書譴責斥罵而已,可是要隻是這樣荀佑他這個向來護短的人怎麽可能會甘心,而其他人也不可能會甘心。
按南王的行事,若是真的有一天他登上了皇位,那麽這個天下還會有文人的一席之地嗎?難不成要讓一群武夫治理?笑話!
找來陸寧華倒也不是要陸寧華幫他什麽忙,這件事情在荀佑看來其實是他們文士和南王之間的矛盾而已,他並不想將陸寧華扯進來。荀佑在錦山這麽久,也知道陸氏發展的很快,如今已經可以抵擋住魏氏的進攻。可是這一點並不代表陸氏就可以腹背和兩大勢力為敵。
見到陸寧華荀佑沒有直接開口說他的事,而是詢問起如今陸氏的情況。他一直呆在錦山,自從精英衛從錦山中分割出去之後,一直封閉的錦山對於外麵的消息就落後了許多。陸寧華對荀佑並沒有任何
隱瞞,畢恭畢敬的一一迴答,沒有一點主公的樣子,仿若她隻是單純的荀佑學生而已。
問完之後荀佑又考校了陸寧華的學問,發現陸寧華學問退步之後眉頭緊緊地皺了起來,想起陸寧華現在的身份倒也沒有對陸寧華責怪什麽,隻不過是喟歎一聲。而後才對著陸寧華道:“我若是寫一本東曲和相禮的遊記,可有礙?”
沒想到荀佑要說的是這個,陸寧華倒是愣住了,沒有馬上給荀佑一個答複,而是深思了好一陣子:“如果隻是想留著傳世,夫子隨便寫皆可,若是給外邊人看的……大概除了有關鹽鐵軍務的,大多數都是沒關係的,夫子若是寫完,最好還是給我先看看。”
南王那兒的事情對文人的影響以陸寧華的耳目那是清清楚楚,荀佑在這個時間點上做這個事情十有□是和南王有關係的。陸寧華並沒有追問荀佑他要做什麽,他之前一開始就問清楚陸氏現在的情況,那麽以她夫子的智慧必然是不會讓她難做的。
時光輕去,又過了一年。期間王韶和成賀又占領了兩座城池,因為鄭銘那裏一直都沒有什麽動靜,他們遇到的魏氏阻力比預想中要大很多。陸寧華收過幾次王韶和成賀的詢問書函,她倒是清楚鄭銘這段時間做什麽,倒是很冷靜的按兵不動,隻是讓王韶和成賀如常做而已。
匪軍當初割出來的三座城如今已經徹底掌握在陸寧華的手中。隻是匪軍當初付出了如此大的代價,並沒有給自己換來了多大的轉機改變。在祖軍層層推進之下,最終很出人意料的忽然兵敗如山倒。匪軍戰敗明眼人都可以看得出來,出人意料的隻是這個時間速度和方法而已。
匪軍的滅亡並不算死於祖軍的兵馬之下的,而是匪軍那些被他們強行抓來吃不飽穿不暖的士兵們終於忍無可忍拔刀反了。陸寧華的消息收到的很快,幾乎是在祖軍反應過來的時候陸氏的兵馬也馬上行動,一直囤積在匪軍地界三座城池的人馬傾巢而出,毫不客氣的一口氣占了八座城池。一整個匪軍地界也就十七個城池大小,他們和匪軍打的半死半活,不知道傷亡了多少人,最後隻可憐巴巴的占了六座城,祖軍的幾個首腦差點沒有噴血。
可是他們卻也奈何不了陸氏如何,甚至於連找陸氏講理也不敢,消滅了匪軍之後,他們祖軍就是最為弱小的一個,其他勢力對於他們都是老虎,他們壓根不敢去捋任何一個的胡子,讓人有借口發兵。占了六座城之後,他們裏麵就顫顫巍巍的縮起來,生怕陸氏的人占地占紅了眼,不分青紅皂白就打了過來。
說實話,閆伏確實是有這個打算,如果不是陸寧華下了命令,他肯定就直接打過去,裝作眼花把他們當作匪軍的人了之類的,總之先把地方占了再說,諒他們也不敢和他說一個不字。
如果是別的勢力,陸寧華也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讓閆伏刷手段了,隻是祖軍還真的不需要她汙名聲去占這麽一點便宜。而且祖軍能夠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至少實力還是有的,真的把人逼急了,咬一口那也是很疼的。
事情發展到現在這個地步,其實祖軍裏麵所有人都挺後悔的,他們老老實實本本分分做生意就是了,何必來湊什麽逐鹿天下的熱鬧,看現在的情況,不要說他們投入的本了,恐怕連命能不能剩下都是問題。祖軍那些商人們打了打算盤差點沒愁死,陸寧華布下的那些在後院裏麵吹枕邊風的狼牙衛姑娘們就起作用了。淒淒艾艾的哭訴,讓祖軍的那些大佬們收手繼續做老實本分的生意人,反正如今還在的勢力也沒有一個會正眼瞧他們的,到時候無論哪一個勢力一統天下了,他們自願散夥也總是會留些情麵,不會過多為難之類的話。
現在動搖的人已經是蠻多的了,當然頑固野心派也不是沒有,對於這一類人陸寧華沒打算手軟,該背下的殺招都背下了,隻等待時機取他們性命。
而南王處經過這一年的時光推移情況並沒有什麽好轉,反而是氣氛越來越緊張。南王那些文臣雖然事情都照做不誤,隻是負責軍務那部分的官員卻都是遞了辭呈,南王若是不準,那就申請調離。不準調離那麽士兵們要麵對的就是發黴的饅頭,穿不暖的衣服,還有快要腐爛的兵器。
南王無可奈何,最後負責軍務的都是抽調一部分武將負責。而這一部分職務需要的官員數量並不算少,抽的人多了,不可避免的在邊關上指揮參戰的人就少了,陳氏趁機崛起,重新搶迴了自己三座城池。這之前陳氏被南王打壓慘了,再加上之前已經是不死不休徹底決裂,陳氏這一迴翻身可是毫不客氣,直接就寫了書信給南王,好好的將南王嘲笑了一番。氣的南王把自己的書房都砸了。
而這……還不算完!
作者有話要說:……如果沒有加班的話,我這周雙更補欠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