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北大年大起義的暹羅人,當聽說大明的軍隊到達了北大年,無不歡聲雷動。在他們的心中,大明永遠是他們的宗主國,大明永遠是他們堅強的後盾!
作為明朝的臣屬國,泰國是對明朝朝貢次數最多、貢品最豐厚的國家。
明朝時,東南亞一帶有占城、暹羅、真臘、滿刺加、蘇門答臘等國,以暹羅國力最強,它還是滿刺加的宗主國。
暹羅國仰仗國力強盛,遂對其周邊國家恃強淩弱,特別令周邊國家不安的是暹羅國王經常派人攔截滿刺加、蘇門答臘等國出使中國返國的使團,將他們從明朝帶迴來的皇帝封誥、賜物,掠為己有,還扣押占城國的使臣不放。
暹羅國的所作所為,引起周邊各國的不滿。受到欺負的占城等幾個小國,紛紛上訴明成祖,告暹羅國王的不是,並要求明朝出麵解決。
明成祖覺得事態嚴重,不能不管,遂下詔書,斥責暹羅國王無理,促其改正。鄭和第一次下西洋返國途中,特意到暹羅國停留,向暹羅國王宣讀明成祖的詔書。詔書大意是:
“暹羅、滿刺加、占城和蘇門答臘等國,都是明朝冊封的國家,你們之間本來是平等的。暹羅國怎麽可以逞其強大欺負鄰國呢,特別是扣押占城國使者、奪蘇門答臘、滿刺加國的印誥,更是無理!天理昭昭,福禍無常,多行不義必自斃。暹羅國要引以為戒。
宣詔後暹羅國王必須立即改正錯誤,從此奉公守法,睦鄰友好,共享太平之福。否則,天兵一到,則悔之晚矣!”
暹羅國王自知理虧,同意奉詔行事,改正錯誤,遣放使者,歸還掠奪的印誥、財物,並向鄭和一行謝罪,請求天朝大明皇帝寬恕。
在暹羅人看來,大明於暹羅便父親,暹羅於大明便應如兒子般孝順。隻是那巴塞通王首鼠兩端,一來忌憚東胡國,二來害怕國內的西洋人勢力。這才和大明失去了聯係。此刻大明重振,那巴塞通王第一個便巴巴地趕來重新投靠明朝。
過完雖然如此,但暹羅人大多心向大明。眼看大明使臣到達,幾萬人都自覺讓開道路。接著又紛紛圍上,聽使臣宣布大明朝廷命令。
大明朝廷認為暹羅久受東胡欺淩,莽應龍不得大明朝廷允許,私自處死暹羅國王。並將泰國王儲和明朝贈與阿瑜陀耶王室的官印一並攜帶迴白古,是為大罪。今東胡已滅,暹羅大仇得報,自此永為大明屬國。
然今紅夷諸國橫行暹羅,欺壓良善。欺大明屬國即欺大明,欺大明者罪無可恕。北大年大起事,大明當永與暹羅站在一處。今英夷商館被圍,英人求告於大明,以顯悔悟之心。北大年當可撤開包圍,以放英人歸國。
最後是鄭重宣告,英國人離開暹羅的時候,除了自己本來帶來的東西外,不許帶走一物,因此皆為暹羅之物,而監視的權利則交給了北大年的暹羅人。
大明朝廷的這道命令讓暹羅人歡唿雀躍不止,有了大明做為靠山,他們再也不用怕任何國家的入侵了。
其實他們並不知道,朱斌在擬定這道命令的時候,心裏矛盾到了極點。其實按照朱斌的想法,正可趁著這個機會和英國人好好幹一場,但大明初定急需安定發展的現實,讓朱斌強忍著按下了心裏的想法,隻能把這場早晚要到來的大戰放到了未來……
靠著大明官員的協助,暹羅人同意接觸對商館的包圍,但英國人必須向死難者道歉賠償。然後,在幾萬人憤怒的注視下,英國商館在阿克巴的帶領下,隻帶這幾樣可憐的行李,灰溜溜地迴到了英國的戰艦,離開了他們這個曾經一度霸占的地方。
英國人心裏比誰都清楚,在北大年大起義的身後,一定有中國人的身影存在。在沒有證據的他們,卻找不到任何發難的理由。甚至,還不得不欠下了大明朝廷一個“人情”。
依靠大明水師的堅強後盾,北大年大起義取得了成功,受到北大年大起義的刺激,在暹羅各地,於十二月這一個月裏,紛紛爆發了起義,力圖驅逐當地的西洋勢力。
暹羅複雜變換的局勢,讓荷蘭、西班牙、葡萄牙這些國家感受到了沉重的壓力。他們意識到,僅靠一個國家,是無法鎮壓住這些“暴動”的。因此,原本為各自利互相提防的這幾個國家,難道地凝聚到了一起!
同時,他們也看到,要想穩定住暹羅日益緊張的局麵,永遠無法饒開中國這個龐大的帝國,而中國的十萬大軍,正在東胡一帶大量集結,以黑雲壓境之勢,隨著都在準備著向暹羅發動一場最大規模的進攻。
西洋人早把暹羅看成了自己的勢力範圍,他們不容許中國再重新插手暹羅的事物。但眼前的一切卻不得不讓他們清醒過來。荷蘭、西班牙和葡萄牙這幾個國家都是明軍的手下敗將。況且,這次大明是有備而來,整整十萬軍隊讓他們倍覺恐懼。
在這樣的情況下,西、荷、葡三國於十二月中旬召開會議,並邀請了法國人參加。在激烈的爭吵之中,四國通過了與中國人談判,一起解決暹羅局勢的決議。
當邀請書送到大明軍營的時候,鄭天瑞卻不緊不慢地告訴使者,自己的一切行動,都必須要得到朝廷的允許才可進行,因此,請四國官員耐心等候,自己即日便派使者赴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中國人慢吞吞的姿態,讓這些紅夷國家急得嘴上冒泡。眼下暹羅各地的起義,已成星火燎原之勢。紅夷本身就不多的軍隊,簡直就成了救火隊員,不停的在各個地方奔來跑去……
在他們的一再催促之下,終於等到了讓他們能長長鬆上一口氣的消息,大明皇帝已經答應了談判的要求,並以鄭天瑞為正使,李定國為副使,參與與紅夷國家的會議。
可是關於會議的地方,又成為了雙方爭議的焦點。紅夷認為應放在暹羅的阿瑜陀耶城進行,可中國方麵卻堅決反對。鄭天瑞的理由非常簡單,自己是堂堂的定南伯,南征軍大元帥,本來與紅夷進行什麽談判就已經很委屈了,現在又哪裏還有屈尊前往的道理。
爭論了整整一天,鄭天瑞最後板著臉告訴對方,要談就談,不談請便,本定南伯軍務繁忙,就沒有空再來進行什麽談判了。
他的最後通牒傳迴阿瑜陀耶城後,被逼無奈的西洋人隻得答應了將談判地點放在白古的要求……
景平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這一天白古忽然出現了許多長相奇特的西洋紅夷。
昔日的東胡王宮,現在已經成為了東胡縣的縣衙門。這座縣衙,隻怕是普天下最氣派的一座縣城衙門了。而雙方的談判,也正放在了這裏進行。
荷蘭特使古治列,西班牙特使威爾遜,葡萄牙特使羅克多和法國特使比高上校,在這裏已經足足等了半個時辰。正當他們耐心逐漸消失幹淨的時候,鄭天瑞和李定國這兩位大明朝廷指定的談判官員,這才終於出現在了這裏。
“抱歉,抱歉,東胡才迴我大明懷抱,要處理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累得諸位久等,實在是對不起大家了。”那鄭天瑞滿麵春風地道,隻不過他的神色間可看不到半點道歉的意思。
等通譯把話翻譯了遍後,法國人比高聳了聳肩:“鄭將軍,讓客人久等,這是很不禮貌的行為。我想中國人從來都以禮儀之邦自居,您這樣的做法,很讓我們失望。”
鄭天瑞還未說話,邊上李定國已是麵色一沉:“你是誰?”
等弄清了這人的身份後,李定國變色怒道:“我大明和三國談判,關你法國什麽事情?出去,大明不歡迎你這樣的客人!”
“先生,你這樣的態度是對我的侮辱!”比高憤怒地站了起來,比劃著叫嚷道:“我們法國的二十艘戰艦就停泊在海麵上,你將為你侮辱法國將領的行為而付出代價!”
鄭天瑞的麵色一下就沉了下來:“我大明水師上百艘戰艦就停在你的邊上。隻要我一聲令下,你那二十艘戰艦就再也無法迴去,海底將是你們最後的歸宿。無論哪個外國人在我大明的領土上放肆,我都要讓他永遠記得慘痛的教訓!”
比高怔在了那裏,還沒有人敢對自己這麽說過話。他本來隻是想憑借武力出言恫嚇而已,誰想到中國強硬的態度反而將了自己一句。現在的比高,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荷蘭特使古治列趕緊出來打圓場道:“息怒,請大家都克製一下自己。鄭將軍,比高上校是我們專門請來的客人,請您不要生氣。如果沒有別的事的話,我想我們的談判可以開始了吧!”
“鄭將軍,李將軍。”威爾遜清了清嗓子,說道:“我們在阿瑜陀耶王朝的經商和傳教,都是與阿瑜陀耶王朝簽署過協議的。但現在阿瑜陀耶王朝各地所發生的暴民暴動,卻嚴重影響到了我們的利益。而有跡象表明,這一切都與大明帝國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你說的是暹羅吧。”鄭天瑞不緊不慢地說道:“首先,我得告訴你,我大明是個公正之國,你們和暹羅的事情,我們並沒有參與其中,而且,我們還很仁慈地幫助英國人撤離了北大年。再者,我還可以告訴你,暹羅從來都是我大明的屬國,你們不經大明的允許,便私自與暹羅簽訂什麽通商協議,不是侵犯了你們的利益,而是侵犯到了我大明的利益。大明即使對暹羅發起進攻,協助暹羅人把你們趕出去,也是正義之戰。我十萬大軍明天就可以進入暹羅,但是我們並沒有這樣做,我想為什麽大家心裏都清楚!”
幾個使者互相看了一眼,臉上都有些尷尬。葡萄牙特使羅克多說道:
“鄭將軍,您誤解了威爾遜先生的意思。我國和大明雖然在過去存在著一點誤會,但彼此還是有很多來往的,我聽說我們的傳教士馬葛利正在貴國武英王手先做事。我想,這正是兩國友好的表現方式……”
“那麽你想我們為你們做些什麽呢?”鄭天瑞看著他冷冷地道。
眼看中國將軍的語氣有些鬆動,羅克多很有些興奮地道:
“這樣,我們隻想請大明的軍隊按兵不動,鎮壓暴民叛亂的事情就交給我們來做好了。另外,鑒於我們目前兵力的不足,我們正在請國內向這裏增兵。可是,貴國的上百艘戰艦正巡視在海麵之上,我想為了不必要發生誤會,請貴國艦隊暫時撤離這裏……”
“不可能。”還沒有等他說完,鄭天瑞就搖了搖頭:“我大明水師在此是為了援救大明的子民,還大明子民沒有撤離幹淨之前,我們絕不會撤離這裏。同時……”
他看了一眼那些紅夷,忽然大聲說道:“傳武英王帥令!”
明軍的將領紛紛站了起來,那些紅夷使者顯得有些慌亂,隻聽鄭天瑞說道:
“忠勇武英王令:自即日起,東胡一帶明軍全部進入戰備時期。任何想要通過大明軍隊實際控製之陸地、水路者,必須得到大明軍隊最高級將領允許,否則,即視為敵對軍隊,大明軍隊有權利在任何時候,任意情況下殲滅之!”
“末將等謹奉帥令!”
鄭天瑞微笑著看著那些紅夷,笑道:“我大明的態度很明確,你們在暹羅的事,我們不管,但我們的事,尤其是軍隊的事,你們最好也別插手,否則,犯我大明者必誅之!”(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作為明朝的臣屬國,泰國是對明朝朝貢次數最多、貢品最豐厚的國家。
明朝時,東南亞一帶有占城、暹羅、真臘、滿刺加、蘇門答臘等國,以暹羅國力最強,它還是滿刺加的宗主國。
暹羅國仰仗國力強盛,遂對其周邊國家恃強淩弱,特別令周邊國家不安的是暹羅國王經常派人攔截滿刺加、蘇門答臘等國出使中國返國的使團,將他們從明朝帶迴來的皇帝封誥、賜物,掠為己有,還扣押占城國的使臣不放。
暹羅國的所作所為,引起周邊各國的不滿。受到欺負的占城等幾個小國,紛紛上訴明成祖,告暹羅國王的不是,並要求明朝出麵解決。
明成祖覺得事態嚴重,不能不管,遂下詔書,斥責暹羅國王無理,促其改正。鄭和第一次下西洋返國途中,特意到暹羅國停留,向暹羅國王宣讀明成祖的詔書。詔書大意是:
“暹羅、滿刺加、占城和蘇門答臘等國,都是明朝冊封的國家,你們之間本來是平等的。暹羅國怎麽可以逞其強大欺負鄰國呢,特別是扣押占城國使者、奪蘇門答臘、滿刺加國的印誥,更是無理!天理昭昭,福禍無常,多行不義必自斃。暹羅國要引以為戒。
宣詔後暹羅國王必須立即改正錯誤,從此奉公守法,睦鄰友好,共享太平之福。否則,天兵一到,則悔之晚矣!”
暹羅國王自知理虧,同意奉詔行事,改正錯誤,遣放使者,歸還掠奪的印誥、財物,並向鄭和一行謝罪,請求天朝大明皇帝寬恕。
在暹羅人看來,大明於暹羅便父親,暹羅於大明便應如兒子般孝順。隻是那巴塞通王首鼠兩端,一來忌憚東胡國,二來害怕國內的西洋人勢力。這才和大明失去了聯係。此刻大明重振,那巴塞通王第一個便巴巴地趕來重新投靠明朝。
過完雖然如此,但暹羅人大多心向大明。眼看大明使臣到達,幾萬人都自覺讓開道路。接著又紛紛圍上,聽使臣宣布大明朝廷命令。
大明朝廷認為暹羅久受東胡欺淩,莽應龍不得大明朝廷允許,私自處死暹羅國王。並將泰國王儲和明朝贈與阿瑜陀耶王室的官印一並攜帶迴白古,是為大罪。今東胡已滅,暹羅大仇得報,自此永為大明屬國。
然今紅夷諸國橫行暹羅,欺壓良善。欺大明屬國即欺大明,欺大明者罪無可恕。北大年大起事,大明當永與暹羅站在一處。今英夷商館被圍,英人求告於大明,以顯悔悟之心。北大年當可撤開包圍,以放英人歸國。
最後是鄭重宣告,英國人離開暹羅的時候,除了自己本來帶來的東西外,不許帶走一物,因此皆為暹羅之物,而監視的權利則交給了北大年的暹羅人。
大明朝廷的這道命令讓暹羅人歡唿雀躍不止,有了大明做為靠山,他們再也不用怕任何國家的入侵了。
其實他們並不知道,朱斌在擬定這道命令的時候,心裏矛盾到了極點。其實按照朱斌的想法,正可趁著這個機會和英國人好好幹一場,但大明初定急需安定發展的現實,讓朱斌強忍著按下了心裏的想法,隻能把這場早晚要到來的大戰放到了未來……
靠著大明官員的協助,暹羅人同意接觸對商館的包圍,但英國人必須向死難者道歉賠償。然後,在幾萬人憤怒的注視下,英國商館在阿克巴的帶領下,隻帶這幾樣可憐的行李,灰溜溜地迴到了英國的戰艦,離開了他們這個曾經一度霸占的地方。
英國人心裏比誰都清楚,在北大年大起義的身後,一定有中國人的身影存在。在沒有證據的他們,卻找不到任何發難的理由。甚至,還不得不欠下了大明朝廷一個“人情”。
依靠大明水師的堅強後盾,北大年大起義取得了成功,受到北大年大起義的刺激,在暹羅各地,於十二月這一個月裏,紛紛爆發了起義,力圖驅逐當地的西洋勢力。
暹羅複雜變換的局勢,讓荷蘭、西班牙、葡萄牙這些國家感受到了沉重的壓力。他們意識到,僅靠一個國家,是無法鎮壓住這些“暴動”的。因此,原本為各自利互相提防的這幾個國家,難道地凝聚到了一起!
同時,他們也看到,要想穩定住暹羅日益緊張的局麵,永遠無法饒開中國這個龐大的帝國,而中國的十萬大軍,正在東胡一帶大量集結,以黑雲壓境之勢,隨著都在準備著向暹羅發動一場最大規模的進攻。
西洋人早把暹羅看成了自己的勢力範圍,他們不容許中國再重新插手暹羅的事物。但眼前的一切卻不得不讓他們清醒過來。荷蘭、西班牙和葡萄牙這幾個國家都是明軍的手下敗將。況且,這次大明是有備而來,整整十萬軍隊讓他們倍覺恐懼。
在這樣的情況下,西、荷、葡三國於十二月中旬召開會議,並邀請了法國人參加。在激烈的爭吵之中,四國通過了與中國人談判,一起解決暹羅局勢的決議。
當邀請書送到大明軍營的時候,鄭天瑞卻不緊不慢地告訴使者,自己的一切行動,都必須要得到朝廷的允許才可進行,因此,請四國官員耐心等候,自己即日便派使者赴京。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中國人慢吞吞的姿態,讓這些紅夷國家急得嘴上冒泡。眼下暹羅各地的起義,已成星火燎原之勢。紅夷本身就不多的軍隊,簡直就成了救火隊員,不停的在各個地方奔來跑去……
在他們的一再催促之下,終於等到了讓他們能長長鬆上一口氣的消息,大明皇帝已經答應了談判的要求,並以鄭天瑞為正使,李定國為副使,參與與紅夷國家的會議。
可是關於會議的地方,又成為了雙方爭議的焦點。紅夷認為應放在暹羅的阿瑜陀耶城進行,可中國方麵卻堅決反對。鄭天瑞的理由非常簡單,自己是堂堂的定南伯,南征軍大元帥,本來與紅夷進行什麽談判就已經很委屈了,現在又哪裏還有屈尊前往的道理。
爭論了整整一天,鄭天瑞最後板著臉告訴對方,要談就談,不談請便,本定南伯軍務繁忙,就沒有空再來進行什麽談判了。
他的最後通牒傳迴阿瑜陀耶城後,被逼無奈的西洋人隻得答應了將談判地點放在白古的要求……
景平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在這一天白古忽然出現了許多長相奇特的西洋紅夷。
昔日的東胡王宮,現在已經成為了東胡縣的縣衙門。這座縣衙,隻怕是普天下最氣派的一座縣城衙門了。而雙方的談判,也正放在了這裏進行。
荷蘭特使古治列,西班牙特使威爾遜,葡萄牙特使羅克多和法國特使比高上校,在這裏已經足足等了半個時辰。正當他們耐心逐漸消失幹淨的時候,鄭天瑞和李定國這兩位大明朝廷指定的談判官員,這才終於出現在了這裏。
“抱歉,抱歉,東胡才迴我大明懷抱,要處理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累得諸位久等,實在是對不起大家了。”那鄭天瑞滿麵春風地道,隻不過他的神色間可看不到半點道歉的意思。
等通譯把話翻譯了遍後,法國人比高聳了聳肩:“鄭將軍,讓客人久等,這是很不禮貌的行為。我想中國人從來都以禮儀之邦自居,您這樣的做法,很讓我們失望。”
鄭天瑞還未說話,邊上李定國已是麵色一沉:“你是誰?”
等弄清了這人的身份後,李定國變色怒道:“我大明和三國談判,關你法國什麽事情?出去,大明不歡迎你這樣的客人!”
“先生,你這樣的態度是對我的侮辱!”比高憤怒地站了起來,比劃著叫嚷道:“我們法國的二十艘戰艦就停泊在海麵上,你將為你侮辱法國將領的行為而付出代價!”
鄭天瑞的麵色一下就沉了下來:“我大明水師上百艘戰艦就停在你的邊上。隻要我一聲令下,你那二十艘戰艦就再也無法迴去,海底將是你們最後的歸宿。無論哪個外國人在我大明的領土上放肆,我都要讓他永遠記得慘痛的教訓!”
比高怔在了那裏,還沒有人敢對自己這麽說過話。他本來隻是想憑借武力出言恫嚇而已,誰想到中國強硬的態度反而將了自己一句。現在的比高,站也不是,坐也不是。
荷蘭特使古治列趕緊出來打圓場道:“息怒,請大家都克製一下自己。鄭將軍,比高上校是我們專門請來的客人,請您不要生氣。如果沒有別的事的話,我想我們的談判可以開始了吧!”
“鄭將軍,李將軍。”威爾遜清了清嗓子,說道:“我們在阿瑜陀耶王朝的經商和傳教,都是與阿瑜陀耶王朝簽署過協議的。但現在阿瑜陀耶王朝各地所發生的暴民暴動,卻嚴重影響到了我們的利益。而有跡象表明,這一切都與大明帝國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你說的是暹羅吧。”鄭天瑞不緊不慢地說道:“首先,我得告訴你,我大明是個公正之國,你們和暹羅的事情,我們並沒有參與其中,而且,我們還很仁慈地幫助英國人撤離了北大年。再者,我還可以告訴你,暹羅從來都是我大明的屬國,你們不經大明的允許,便私自與暹羅簽訂什麽通商協議,不是侵犯了你們的利益,而是侵犯到了我大明的利益。大明即使對暹羅發起進攻,協助暹羅人把你們趕出去,也是正義之戰。我十萬大軍明天就可以進入暹羅,但是我們並沒有這樣做,我想為什麽大家心裏都清楚!”
幾個使者互相看了一眼,臉上都有些尷尬。葡萄牙特使羅克多說道:
“鄭將軍,您誤解了威爾遜先生的意思。我國和大明雖然在過去存在著一點誤會,但彼此還是有很多來往的,我聽說我們的傳教士馬葛利正在貴國武英王手先做事。我想,這正是兩國友好的表現方式……”
“那麽你想我們為你們做些什麽呢?”鄭天瑞看著他冷冷地道。
眼看中國將軍的語氣有些鬆動,羅克多很有些興奮地道:
“這樣,我們隻想請大明的軍隊按兵不動,鎮壓暴民叛亂的事情就交給我們來做好了。另外,鑒於我們目前兵力的不足,我們正在請國內向這裏增兵。可是,貴國的上百艘戰艦正巡視在海麵之上,我想為了不必要發生誤會,請貴國艦隊暫時撤離這裏……”
“不可能。”還沒有等他說完,鄭天瑞就搖了搖頭:“我大明水師在此是為了援救大明的子民,還大明子民沒有撤離幹淨之前,我們絕不會撤離這裏。同時……”
他看了一眼那些紅夷,忽然大聲說道:“傳武英王帥令!”
明軍的將領紛紛站了起來,那些紅夷使者顯得有些慌亂,隻聽鄭天瑞說道:
“忠勇武英王令:自即日起,東胡一帶明軍全部進入戰備時期。任何想要通過大明軍隊實際控製之陸地、水路者,必須得到大明軍隊最高級將領允許,否則,即視為敵對軍隊,大明軍隊有權利在任何時候,任意情況下殲滅之!”
“末將等謹奉帥令!”
鄭天瑞微笑著看著那些紅夷,笑道:“我大明的態度很明確,你們在暹羅的事,我們不管,但我們的事,尤其是軍隊的事,你們最好也別插手,否則,犯我大明者必誅之!”(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