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海關方向,不管是李自成、吳三桂或者是多爾袞,都並沒有想到,就在山海關發生激烈戰鬥的時候,京師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吳三桂為了催促多爾袞盡快出兵,答應盟誓剃發。
多爾袞對吳三桂如此痛快地表態,並剃發,願意盟誓,不由得大喜,就在威遠台設下儀仗,吹螺,殺白馬祭天,宰烏牛祭地,向天行禮,歃血訂盟,斬衣折箭為誓,表示雙方恪守諾言,此後絕不反悔。
儀式舉行完畢,吳三桂把他所率諸將引見給多爾袞。他考慮到時間萬分緊迫,吳兵來不及剃發,便對吳三桂說:“你迴去,可令你的兵士用白布係在肩上,作為記號。不然,同是漢人,無法分辨,恐致誤殺。”
說完,令吳三桂先行,他隨後傳令清軍準備入關。
吳三桂率隨從將士疾馳,返迴關城,果斷地下令開城門。於是,山海雄關的東大門洞開,迎接著它的新主人的到來。
過了不一會兒,隻見浩浩蕩蕩的清軍分作兩路,如兩股洪流,飛奔而來:左翼是英王阿濟格,統萬餘騎兵,從北水門入;右翼是豫王多鐸,統萬餘騎兵,從南水門入。多爾袞自率主力三萬餘騎兵殿後,從關中門入。餘部仍駐歡喜嶺。
當清軍正在大規模進關時,吳三桂按約定先率五萬餘眾出戰,直奔石河西而去。
李自成指揮大軍已在石河西岸的紅瓦店一帶擺開決戰的陣勢。北自山,南至海,綿亙二三十裏,陣如一字長蛇,麵向山海關,展開了一舉奪關的態勢。
李自成帶少數隨從人員,還有崇禎太子等,立馬於西北角一座高崗上,在他的背麵,燕山峰巒聳峙;在前麵,向西南至山海關,向南至海,展現出一片寬闊的平川地帶,石河流貫其間,它從燕山穀底流出,南入大海。
時值四月下旬,正是它的枯水季節,水勢淺緩,清澈見底,人馬涉水,如履平地。李自成立馬於高崗,戰場全貌,盡收眼底。
此刻,他的心情起伏不定。他起自西北高原,而躍馬縱橫於中原大地,征戰已十多年,出生入死,經曆了多少血戰!
剛到山海關時,他並不把關寧軍放在眼裏,曾說過:“吳三桂兵僅三千,我三十萬,以一百人捉一人,可用靴尖踢倒!而且吳三桂與北虜久相仇殺,必不相救,即使來救,北虜住滿洲,衣糧馬匹器械,尚須整頓而來,也得曠日累月。
出征前,他還許下諾言:“等攻下山海關,我再即位。”
然而他低估了關寧軍的戰鬥力,也沒想到清兵會來得如此之快,因此全不提防。
可是,他從二十一日與關寧軍首次戰石河,已感到遼東邊兵是他與明兵作戰以來所遇到的最強勁的對手之一。他已意識到,今後的命運,成敗決於一戰。
為了保證這次戰役的決定性勝利,他已把全部軍隊包括精銳都投入了戰場,盡管他已傾注了全力,可不知道為什麽,想著即將到來的大戰,心中仍不免有幾分擔心!
決戰終於爆發了!
關寧軍呐喊著飛馳過河。忽然刮起了大風,飛沙走石,塵土蔽空,刮得對麵不見人。關寧軍的呐喊聲,伴著狂風怒號聲,不顧一切地直衝大順軍右翼的後部。大順軍毫不畏懼地迎了上去,一場空前的血戰開始了。
吳三桂複仇心切,見到大順軍分外眼紅,又有清兵的後援,勇猛倍增,鼓噪全軍奮擊。吳三桂親自出馬,他的大將吳國貴提刀躍馬,身先陷陣,被吳三桂激勵起來的士卒個個奮勇,無不一當百,在陣中奮力衝突。
大順軍毫不示弱,奮勇進擊,前者死,後者繼進,以優勢兵力對關寧軍實行三麵包圍。
關寧軍拚力反擊,東西馳突。關寧軍向左突,大順軍的號旗左指,迅即進圍;關寧軍向右突,大順軍的號旗向右指,再進圍,吳三桂再衝開……
如此反複,陣數十交,圍開複合!
激戰在繼續進行,炮聲如雷,箭矢如雨。李自成立馬觀戰,屢下號令,連營並進,隨著時間地推移,關寧軍逐漸失去進攻的勢頭……
正當關寧軍與大順軍酣”,難解難分之時,多爾袞才進入關城,聽得西邊喊殺聲震耳,金鼓大作,驚天動地,風助喊殺與鼓聲,直震百裏,戰場上的飛丸亂射,已散落到城內數裏許的廟堂附近。
但是他不想馬上參戰,他要看看大順軍的虛實,更主要的是,他要利用關寧軍打頭陣消耗大順軍的實力,使清軍以逸待勞。
於是他召集諸王貝勒、貝子及出征的諸大臣,說道:“你們不能越伍躁進,大順軍不可輕擊,須各努力,破此,大業就會成功。”
接著,他部署兵力,清將士向海的方向鱗次布列,衝擊大順軍的陣尾。《。陣首已被關寧軍咬住,兩頭進攻,使大順軍無法合圍。
部署完畢,清軍待命。多爾袞繼續觀陣,尋找戰機。
戰鬥已持續到中午,關寧軍激戰半日,已筋疲力盡,眼看支持不住了。多爾袞看得十分清楚,抓住戰機,突然下令突擊,蓄銳待戰的清軍聞令,如弦上之箭,一下子飛也似地衝了出去。
三吹角,三聲呐喊,以正白旗騎兵為先鋒,數萬鐵騎從關寧軍的右側插入,恰似萬馬奔騰不止,慣於騎射的清兵,從馬上發射出一批批箭矢,像飛蝗一樣密集地射向大順軍,刀槍並舉,劍光閃爍,銳不可當。
李自成發現白旗一軍已衝破大順軍陣勢,下令後軍迎擊。可是,大順軍也已鏖戰半日,處於疲憊狀態,加之損傷不少,戰鬥力急劇下降。
而清軍鐵騎正以旺盛的銳氣,勇猛衝鋒,其勢如風卷潮湧,鐵騎所至,無不披靡。吳三桂軍得到清軍增援,頓時振作起來,與清軍展開聯合作戰,戰場形勢迅即改觀。
李自成不知吳三桂從哪來的援軍,正在驚異之際,有一僧人急忙跪在他的馬前,說:“執白旗的騎兵不是關寧兵,必是滿洲兵,大王趕快迴避。”
李自成色變,但卻沒有說一句話,策馬下崗西走。
李自成治軍頗嚴,不得命令,誰也不敢後退。大順軍仍在拚搏,大將劉宗敏一直在戰場上廝殺,也中箭負傷。
當沙塵散開後,一發現帶發辮的騎兵,都驚唿:“滿兵來了!”
大順軍陣勢頓時崩潰,丟戈棄弓矢,忽拉拉地敗退下來,自相踐踏,一片混亂。
關寧軍和滿清聯軍窮追猛打,大順軍死傷累累,活著的競相逃跑。約有一頓飯的工夫,隨著塵沙遠去,石河戰場頃刻變得空曠寥廓。
清軍、關寧軍跟在大順軍之後,一直追擊四十裏才收兵。有一部分大順軍跑到城東海口處,被清軍追上,逐一斬殺,而投海淹死的又不知有多少!
石河之戰,是一場拚實力、拚消耗的空前規模的血戰,打得十分慘烈。大順軍死數萬人、大帥十五人。關寧軍死傷也不少。
雙方留下的屍體已彌滿遍野,溝水盡赤,被遺棄的輜重、軍械到處都是。石河西的紅瓦店一帶是交戰最為激烈的地方,那裏的慘狀簡直讓人不忍目睹……
“二十年前戰馬來,石河兩岸鼓如雷。至今河上留殘血,夜夜青磷照綠苔……”
關門一場血戰,其結果改變了清朝、李自成、吳三桂的各自命運。這一點,他們當時都已經意識到了這場戰略決戰的勝負對自己意味著什麽。
多爾袞曾說過,大業成否在此一戰;李自成也知成敗在此一戰;而吳三桂的命運係於清朝,榮損與俱。清朝是很幸運的,由於種種的偶然,在無意中得到了一個特大的碩果!
這場決戰的失敗者李自成,對他而言,是一場真正的悲劇,也是大順軍的大悲劇。但是李自成的之敗,歸根到底,是他進北京後一係列的失誤所造成的!
他出征山海關,失之輕率,沒作準備,就匆匆出師,已伏下了失敗的因素。軍隊的士氣已不如前。進北京後,恣意淫掠,身各懷財物,誰人還有鬥誌……
當一聽說清兵將至,已生怯心,而剛一接戰,即潰逃不敢戰,這些加在一起,終於招致了大順軍的全線潰敗!
一場關係命運的決戰,山海關大戰就這樣悲壯地結束了。
而在此次大戰之前,大明王朝的曆史被大順軍給翻過去了,經此一戰之後,清軍則把大順軍的曆史給翻過去了,屬於自己的曆史的新紀元,看起來即將開始。
而吳三桂作為大明臣民的曆史業已終結。從此,他要為新主人,滿清,譜寫另外一篇嶽章!
但是,曆史從則這裏開始轉彎,開始走向另一條道路,開始了完全不同的曆史。這一場的血戰,將注定無論是李自成,還是吳三桂和滿清,將永遠沒有勝利者!
……
李自成率大順軍餘部,自山海關向永平撤退,於當天晚上退到永平,收攬潰散的士卒,重新集結兵力,又得數萬人!
一方麵,他力圖保存大順軍的力量;而另外一方麵,阻擊清、吳軍的追擊。李自成為了贏得撤退的時間,緩解清、吳軍的追擊,又使出了他一貫使用的伎倆,特派明降官張若麒赴吳三桂軍中議和。
正在緊追不舍的吳三桂,接受了李自成議和的要求,其條件是李自成必須歸還崇禎的太子和兩王;速離京師,奉太子即位而後罷兵。
而李自成表示隻要允許他不受阻礙地迴到北京,一定把太子送到吳三桂的軍中。
吳三桂當即同意,便停止了對大順軍的追擊,率部返迴山海關。
吳三桂明知其父尚在李自成手中,卻不提以交還其父為條件,相反,堅持要朱太子和兩王。這不能不使人強烈地意識到,吳三桂心中別有長圖;將太子掌握自己手中,獲護駕擁立之大功,且能以此號召天。
顯然,索要太子遠比索要其父的價值不知要大多少倍!
但是,這畢竟是誤吳三桂與李自成的一廂情願,多爾袞豈能放過大順軍?他的目標是徹底消滅大順軍,以便奪取整個中原。毫無疑問,他不可能允許吳三桂以得崇禎太子為交換條件,放棄對大順軍的追擊。
恰恰相反的是,他要遵循既定方針,乘勝進軍,不給大順軍喘息的時間,防止他們逃離北京,攜帶大量財物而去。
雖說他急於進軍,也慮及到他和他的八旗將士及關寧軍連日跋涉與苦戰,需要暫作小憩。所以,他於山海關之戰當天晚上在追擊大順軍一段路程以後,也返迴到山海關,他們不進城裏,卻選了離山海關五裏靠近戰場的地方宿營。
清軍從關門大戰中繳獲了大量的戰利品。多爾袞用此戰利品,大賞諸將士。
吳三桂獲得了最高獎賞,多爾袞以順治帝的名義,封他為平西王,賞賜玉帶、蟒袍、貂裘、鞍馬、玲瓏、撒帶、弓矢等物;又令吳三桂以下各將領,及山海關城內吳軍皆剃發。
吳三桂受封為平西王,標誌著他徹底降清。
他從請兵、獻關、與清軍聯合作戰,到受封為王,是一個短促而複雜的過程。而從吳三桂方麵來說,他是在形勢的迫使下,才走上了降清這條路,用大順軍的鮮血換來了一頂王冠。
從多爾袞方麵來說,他巧妙地利用了當時的形勢和三桂處境困難,有步驟,而又迅速地誘迫吳三桂不得不就範,吳三桂被招降和受封為王,這是多爾袞一次巨大的勝利!(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
吳三桂為了催促多爾袞盡快出兵,答應盟誓剃發。
多爾袞對吳三桂如此痛快地表態,並剃發,願意盟誓,不由得大喜,就在威遠台設下儀仗,吹螺,殺白馬祭天,宰烏牛祭地,向天行禮,歃血訂盟,斬衣折箭為誓,表示雙方恪守諾言,此後絕不反悔。
儀式舉行完畢,吳三桂把他所率諸將引見給多爾袞。他考慮到時間萬分緊迫,吳兵來不及剃發,便對吳三桂說:“你迴去,可令你的兵士用白布係在肩上,作為記號。不然,同是漢人,無法分辨,恐致誤殺。”
說完,令吳三桂先行,他隨後傳令清軍準備入關。
吳三桂率隨從將士疾馳,返迴關城,果斷地下令開城門。於是,山海雄關的東大門洞開,迎接著它的新主人的到來。
過了不一會兒,隻見浩浩蕩蕩的清軍分作兩路,如兩股洪流,飛奔而來:左翼是英王阿濟格,統萬餘騎兵,從北水門入;右翼是豫王多鐸,統萬餘騎兵,從南水門入。多爾袞自率主力三萬餘騎兵殿後,從關中門入。餘部仍駐歡喜嶺。
當清軍正在大規模進關時,吳三桂按約定先率五萬餘眾出戰,直奔石河西而去。
李自成指揮大軍已在石河西岸的紅瓦店一帶擺開決戰的陣勢。北自山,南至海,綿亙二三十裏,陣如一字長蛇,麵向山海關,展開了一舉奪關的態勢。
李自成帶少數隨從人員,還有崇禎太子等,立馬於西北角一座高崗上,在他的背麵,燕山峰巒聳峙;在前麵,向西南至山海關,向南至海,展現出一片寬闊的平川地帶,石河流貫其間,它從燕山穀底流出,南入大海。
時值四月下旬,正是它的枯水季節,水勢淺緩,清澈見底,人馬涉水,如履平地。李自成立馬於高崗,戰場全貌,盡收眼底。
此刻,他的心情起伏不定。他起自西北高原,而躍馬縱橫於中原大地,征戰已十多年,出生入死,經曆了多少血戰!
剛到山海關時,他並不把關寧軍放在眼裏,曾說過:“吳三桂兵僅三千,我三十萬,以一百人捉一人,可用靴尖踢倒!而且吳三桂與北虜久相仇殺,必不相救,即使來救,北虜住滿洲,衣糧馬匹器械,尚須整頓而來,也得曠日累月。
出征前,他還許下諾言:“等攻下山海關,我再即位。”
然而他低估了關寧軍的戰鬥力,也沒想到清兵會來得如此之快,因此全不提防。
可是,他從二十一日與關寧軍首次戰石河,已感到遼東邊兵是他與明兵作戰以來所遇到的最強勁的對手之一。他已意識到,今後的命運,成敗決於一戰。
為了保證這次戰役的決定性勝利,他已把全部軍隊包括精銳都投入了戰場,盡管他已傾注了全力,可不知道為什麽,想著即將到來的大戰,心中仍不免有幾分擔心!
決戰終於爆發了!
關寧軍呐喊著飛馳過河。忽然刮起了大風,飛沙走石,塵土蔽空,刮得對麵不見人。關寧軍的呐喊聲,伴著狂風怒號聲,不顧一切地直衝大順軍右翼的後部。大順軍毫不畏懼地迎了上去,一場空前的血戰開始了。
吳三桂複仇心切,見到大順軍分外眼紅,又有清兵的後援,勇猛倍增,鼓噪全軍奮擊。吳三桂親自出馬,他的大將吳國貴提刀躍馬,身先陷陣,被吳三桂激勵起來的士卒個個奮勇,無不一當百,在陣中奮力衝突。
大順軍毫不示弱,奮勇進擊,前者死,後者繼進,以優勢兵力對關寧軍實行三麵包圍。
關寧軍拚力反擊,東西馳突。關寧軍向左突,大順軍的號旗左指,迅即進圍;關寧軍向右突,大順軍的號旗向右指,再進圍,吳三桂再衝開……
如此反複,陣數十交,圍開複合!
激戰在繼續進行,炮聲如雷,箭矢如雨。李自成立馬觀戰,屢下號令,連營並進,隨著時間地推移,關寧軍逐漸失去進攻的勢頭……
正當關寧軍與大順軍酣”,難解難分之時,多爾袞才進入關城,聽得西邊喊殺聲震耳,金鼓大作,驚天動地,風助喊殺與鼓聲,直震百裏,戰場上的飛丸亂射,已散落到城內數裏許的廟堂附近。
但是他不想馬上參戰,他要看看大順軍的虛實,更主要的是,他要利用關寧軍打頭陣消耗大順軍的實力,使清軍以逸待勞。
於是他召集諸王貝勒、貝子及出征的諸大臣,說道:“你們不能越伍躁進,大順軍不可輕擊,須各努力,破此,大業就會成功。”
接著,他部署兵力,清將士向海的方向鱗次布列,衝擊大順軍的陣尾。《。陣首已被關寧軍咬住,兩頭進攻,使大順軍無法合圍。
部署完畢,清軍待命。多爾袞繼續觀陣,尋找戰機。
戰鬥已持續到中午,關寧軍激戰半日,已筋疲力盡,眼看支持不住了。多爾袞看得十分清楚,抓住戰機,突然下令突擊,蓄銳待戰的清軍聞令,如弦上之箭,一下子飛也似地衝了出去。
三吹角,三聲呐喊,以正白旗騎兵為先鋒,數萬鐵騎從關寧軍的右側插入,恰似萬馬奔騰不止,慣於騎射的清兵,從馬上發射出一批批箭矢,像飛蝗一樣密集地射向大順軍,刀槍並舉,劍光閃爍,銳不可當。
李自成發現白旗一軍已衝破大順軍陣勢,下令後軍迎擊。可是,大順軍也已鏖戰半日,處於疲憊狀態,加之損傷不少,戰鬥力急劇下降。
而清軍鐵騎正以旺盛的銳氣,勇猛衝鋒,其勢如風卷潮湧,鐵騎所至,無不披靡。吳三桂軍得到清軍增援,頓時振作起來,與清軍展開聯合作戰,戰場形勢迅即改觀。
李自成不知吳三桂從哪來的援軍,正在驚異之際,有一僧人急忙跪在他的馬前,說:“執白旗的騎兵不是關寧兵,必是滿洲兵,大王趕快迴避。”
李自成色變,但卻沒有說一句話,策馬下崗西走。
李自成治軍頗嚴,不得命令,誰也不敢後退。大順軍仍在拚搏,大將劉宗敏一直在戰場上廝殺,也中箭負傷。
當沙塵散開後,一發現帶發辮的騎兵,都驚唿:“滿兵來了!”
大順軍陣勢頓時崩潰,丟戈棄弓矢,忽拉拉地敗退下來,自相踐踏,一片混亂。
關寧軍和滿清聯軍窮追猛打,大順軍死傷累累,活著的競相逃跑。約有一頓飯的工夫,隨著塵沙遠去,石河戰場頃刻變得空曠寥廓。
清軍、關寧軍跟在大順軍之後,一直追擊四十裏才收兵。有一部分大順軍跑到城東海口處,被清軍追上,逐一斬殺,而投海淹死的又不知有多少!
石河之戰,是一場拚實力、拚消耗的空前規模的血戰,打得十分慘烈。大順軍死數萬人、大帥十五人。關寧軍死傷也不少。
雙方留下的屍體已彌滿遍野,溝水盡赤,被遺棄的輜重、軍械到處都是。石河西的紅瓦店一帶是交戰最為激烈的地方,那裏的慘狀簡直讓人不忍目睹……
“二十年前戰馬來,石河兩岸鼓如雷。至今河上留殘血,夜夜青磷照綠苔……”
關門一場血戰,其結果改變了清朝、李自成、吳三桂的各自命運。這一點,他們當時都已經意識到了這場戰略決戰的勝負對自己意味著什麽。
多爾袞曾說過,大業成否在此一戰;李自成也知成敗在此一戰;而吳三桂的命運係於清朝,榮損與俱。清朝是很幸運的,由於種種的偶然,在無意中得到了一個特大的碩果!
這場決戰的失敗者李自成,對他而言,是一場真正的悲劇,也是大順軍的大悲劇。但是李自成的之敗,歸根到底,是他進北京後一係列的失誤所造成的!
他出征山海關,失之輕率,沒作準備,就匆匆出師,已伏下了失敗的因素。軍隊的士氣已不如前。進北京後,恣意淫掠,身各懷財物,誰人還有鬥誌……
當一聽說清兵將至,已生怯心,而剛一接戰,即潰逃不敢戰,這些加在一起,終於招致了大順軍的全線潰敗!
一場關係命運的決戰,山海關大戰就這樣悲壯地結束了。
而在此次大戰之前,大明王朝的曆史被大順軍給翻過去了,經此一戰之後,清軍則把大順軍的曆史給翻過去了,屬於自己的曆史的新紀元,看起來即將開始。
而吳三桂作為大明臣民的曆史業已終結。從此,他要為新主人,滿清,譜寫另外一篇嶽章!
但是,曆史從則這裏開始轉彎,開始走向另一條道路,開始了完全不同的曆史。這一場的血戰,將注定無論是李自成,還是吳三桂和滿清,將永遠沒有勝利者!
……
李自成率大順軍餘部,自山海關向永平撤退,於當天晚上退到永平,收攬潰散的士卒,重新集結兵力,又得數萬人!
一方麵,他力圖保存大順軍的力量;而另外一方麵,阻擊清、吳軍的追擊。李自成為了贏得撤退的時間,緩解清、吳軍的追擊,又使出了他一貫使用的伎倆,特派明降官張若麒赴吳三桂軍中議和。
正在緊追不舍的吳三桂,接受了李自成議和的要求,其條件是李自成必須歸還崇禎的太子和兩王;速離京師,奉太子即位而後罷兵。
而李自成表示隻要允許他不受阻礙地迴到北京,一定把太子送到吳三桂的軍中。
吳三桂當即同意,便停止了對大順軍的追擊,率部返迴山海關。
吳三桂明知其父尚在李自成手中,卻不提以交還其父為條件,相反,堅持要朱太子和兩王。這不能不使人強烈地意識到,吳三桂心中別有長圖;將太子掌握自己手中,獲護駕擁立之大功,且能以此號召天。
顯然,索要太子遠比索要其父的價值不知要大多少倍!
但是,這畢竟是誤吳三桂與李自成的一廂情願,多爾袞豈能放過大順軍?他的目標是徹底消滅大順軍,以便奪取整個中原。毫無疑問,他不可能允許吳三桂以得崇禎太子為交換條件,放棄對大順軍的追擊。
恰恰相反的是,他要遵循既定方針,乘勝進軍,不給大順軍喘息的時間,防止他們逃離北京,攜帶大量財物而去。
雖說他急於進軍,也慮及到他和他的八旗將士及關寧軍連日跋涉與苦戰,需要暫作小憩。所以,他於山海關之戰當天晚上在追擊大順軍一段路程以後,也返迴到山海關,他們不進城裏,卻選了離山海關五裏靠近戰場的地方宿營。
清軍從關門大戰中繳獲了大量的戰利品。多爾袞用此戰利品,大賞諸將士。
吳三桂獲得了最高獎賞,多爾袞以順治帝的名義,封他為平西王,賞賜玉帶、蟒袍、貂裘、鞍馬、玲瓏、撒帶、弓矢等物;又令吳三桂以下各將領,及山海關城內吳軍皆剃發。
吳三桂受封為平西王,標誌著他徹底降清。
他從請兵、獻關、與清軍聯合作戰,到受封為王,是一個短促而複雜的過程。而從吳三桂方麵來說,他是在形勢的迫使下,才走上了降清這條路,用大順軍的鮮血換來了一頂王冠。
從多爾袞方麵來說,他巧妙地利用了當時的形勢和三桂處境困難,有步驟,而又迅速地誘迫吳三桂不得不就範,吳三桂被招降和受封為王,這是多爾袞一次巨大的勝利!(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qidian,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