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東那頭,這個時候,雖然輜重已進入了府州,解救了府州當前的危急,然而宋軍又遭遇了困境:夏軍仗著人馬多,已經將府、麟兩邊的聯係切斷,一下將宋軍分割為數塊。
如今處在北麵的宋軍,西麵這邊,是當初謝營使和展昭率領的三千禁軍的人馬,東麵是崔起、韓煦的幾百人馬。韓煦之前往府州運送輜重的時候,受了箭傷,跳進黃河的時候,幸而被劉進及時救起,才救迴來性命。
雖然韓煦的箭瘡不致命,在寒冬臘月裏被冷水一激,又患了風寒。這個時候被困在外麵,饑寒交迫暫且不說,又缺醫少藥,到現在箭瘡仍半好不好的。
當初王世基有言在先,借給展昭三千的禁軍,一旦運送完了輜重,必須立刻歸還迴來。眼看著輜重運進城已有了些時日,三千的禁軍,仍半根毫毛都沒看見歸還,王世基急得了不得,三五番捎信向馬洪索要。
馬洪也就迴複說,因為夏軍封鎖的原因,北麵那幾路人馬,跟大部已經斷了消息,對此事他也無能為力。一見馬洪推卸責任,世基又命人捎話與展昭,讓他盡快歸還人馬。對此展昭便迴複說,當初跟王相公講好的,輜重是從西門運送,府州城雖然有了輜重,又不是從西門進去的,那麽就還不算違約。縱然王世基幾次催討,那廝又不敢出來府州,當麵要人,誰管他呢。
既然那兩個都不肯好好說話,王世基又立刻派出去心腹的人馬,直接去找謝營使。對於當初上麵人怎麽商量的,謝營使完全不知情。
再說當初調撥人馬的時候,謝營使是拿著文書走的。這要迴了,隻有這麽一句口頭的指令,謝營使對此十分為難,隻好迴複世基說,被夏軍圍了這麽久,底下的那些兄弟們,都盼著打仗。要撤的話,最好有書麵的東西下來。
更何況因為夏軍的圍剿,當初的人馬,已經被拆成了好幾路,在四散紮寨,跟宋軍的大部也失去了聯絡,根本人馬就合不起來!尤其是這兩日,咱們被夏軍攆得到處跑,好幾次差一點被他們吃掉,處在這種情況下,想保存實力都已經艱難,誰能有把握安全進城!至此王世基除了上火,也沒有其他的辦法了。
這個時候,夏軍已經將宋軍的人馬分割成數塊,府州那頭先暫時不管,把主力立刻調去了南邊,猛攻麟州,欲圖把麟州一舉拿下。因為夏軍的攻勢甚猛,馬洪與馬鐵、秦通、唐華、蔣興、胡奇等幾個,立刻分兵幾路,從幾個方向同時支援。
除了正麵支援的以外,馬洪又下令,叫周平、於貴、王達等零散的人馬,憑借熟悉的地勢,輔助正麵的人馬,遊擊敵後,不時侵擾夏軍的糧道。
眼看著戰事已進入膠著,是成是敗就在眼前,這個時候,夏軍這邊已分兵兩路:一路繼續去猛攻麟州,好吸引宋軍的大部來救;另一路人馬於當路設伏,專一伏擊來援的宋軍。馬洪大軍在南麵被纏住,正與夏軍激戰的時候,北麵一時就顧不上聯係。
如今已經是隆冬的時節,宋軍仍在北麵的人馬,雖然被夏軍分割了,仍舊在雪地裏往來遊擊,不時侵擾夏軍的糧路。展昭這廝,這時候身邊隻一百餘人。在躲避夏軍圍剿的間隙,無意間發現,無定河對麵,有一處夏軍的營寨。
這處營寨設在對岸,雖然外麵看起來普普通通,與別的營寨沒什麽異樣。然而時間稍微一長,就發現這裏不對勁:這處營寨,不時有夏軍的車隊經過,往來搬運輜重的不少。看他們車上裝載的東西的形製,不像是軍糧,倒像是冬服、軍械之類的,因此眾人就猜測說,這個地方,應該是夏軍的一座軍械庫。
管他是什麽!既然這營寨已經被盯上,自然就沒有被放過的道理。展昭為了偷襲得手,立刻與其他幾處的人馬送信,叫他們趕緊過去商議。
這個時候,崔起和韓煦那兩個,正在寨裏麵閑談呢。崔起一麵吃著飯,一麵說道:“你發現沒?夏軍困了咱這麽久,卻沒有什麽實際的進展!若說沒藏訛龐不擅長打仗,倒也罷了。這成甫克成沒發揮實力!”
韓煦便就笑了道:“成甫那廝雖然粗,他又不傻:如今是沒藏訛龐掌權,一戰不勝,隻落個懲處。表現得沒藏訛龐還擅長用兵,那麽距死期就不遠了。”
對此崔起便評價道:“是這麽迴事!這一仗成甫克成打勝了,沒藏訛龐那一邊,會大大誇獎他一番,然後成甫便悄沒聲死了。若成甫克成沒打好,挨一通數落,在眾軍麵前抬不起頭來,迴去了仍舊還好好活著。要我說幸虧他們內部不合,不然這一次咱們就險了!”
正說著間,突然有報:“展指揮那邊有急事,說是商議反攻的事情,急需要人馬,請韓知寨趕緊帶人馬去一趟!”韓煦聽了這個話兒,立刻叫崔起、劉進在家守寨,自己率領一半的人馬,躲過了夏軍幾道的封鎖,就到了西麵。
韓煦到了西麵的時候,正趕上馬洪派王達過來接頭,兩個人一塊兒就過來了。三個人在西麵碰了麵兒,立刻商議起對岸夏軍的軍械庫,以及如何打掉夏軍的軍械庫這件事兒。
這邊韓煦詢問道:“對岸夏軍堡寨的情況,你們摸清了沒有?他們大約有多少人馬?”展昭迴道:“據我們觀察,對麵駐紮的的人馬,大概能有一千以上,但是不超過一千五百人。而且對麵的堡寨,隔一段時間,就有騎軍沿著河兩岸往來哨探。他們出來哨探間隔的時間,都不固定,時早時晚。”
韓煦便道:“既然這樣,拔掉這一處堡寨,單咱們兩家的人馬不夠。謝營使那邊有消息麽?”展昭便就迴複道:“已經在趕來的路上了。趁他還沒來,咱們先說說怎麽先拔掉他們的耳目。”說到這時,展昭指著地圖上幾處道:“除了那些明哨以外,紅線的地方,還有他們的暗哨。一旦人馬過去了,必須先把這幾處抹掉。”
對於如何渡河這事兒,展昭便就開口道:“倘若咱們坐船過去,目標太明顯,容易被崗哨發現了暴露。安穩起見,隻能趁夜色先派出去一撥人,遊到無定河對岸,抹掉崗哨,然後再招唿大軍渡河。”
對這個提議,韓煦根本不同意。展昭便問:“之前咱們商量的時候,你不是也同意迂迴無定河,然後直取夏軍的後路?怎麽現在又反對了?”
韓煦便道:“當初提這個計策的時候,還沒上凍,渡河還可以。現在是個什麽季節?天寒地凍先不說,河裏麵到處都漂著浮冰。穿著單衣,在白天的時候都熬不住,你說你要趁黑夜渡?不是我潑你的冷水,十有八九會全軍覆沒!”
展昭又道:“咱們的人馬被圍在幾處,不能動彈,南麵的大軍又在交戰。說一句實話,現在戰況對宋軍很不利,每天死的人數不勝數。若等到冰消雪融再反攻,恐怕已經失去了最好的時機。現在去斷了夏軍的後路,豈不讓戰事早早結束?”
韓煦便就爭辯道:“我並沒說,咱們要等到‘冰消雪融’。緩一兩日,找一個更加妥當的法子,不更好麽?!”展昭迴道:“有句話說,‘兵貴神速’,兩日內誰知道會發生什麽?不如讓我們試一試!”
旁邊的王達也附和道:“被蕃廝們圍了這麽久,也沒有一個合適的法子,遲兩天就能想出來麽?叫我說,就按照指揮的法子辦吧!你不試試,咋就就知道不行了?渡河老爺頭一個報名!”
因展昭和王達都讚成,“暫緩渡河”的這個話兒,韓煦便有些鬆動了,隻是韓煦告訴說,這一趟必須得他親自去。王達立刻勸阻道:“韓知寨箭瘡和風寒都沒好,讓俺們替你走這遭吧,你隻管在後麵指揮就行!”
看見韓煦還猶豫,展昭便就安慰道:“你放心,我的身體好得很,一點兒不怕冷,渡河保準能成功。這一次,我隻帶上十個人過去,倘若不行,損失的人馬能少些。”
當下商量完怎麽渡過河,怎麽奪取兵器庫,下一步的事情也商量了:一旦把兵械庫給奪到手裏,夏軍那邊,必然不能善罷甘休,人馬肯定要集中過來,重新奪迴這個堡寨,同時將宋軍一舉全殲。
為這件事上,必須要想好下一步策略。人數上宋軍不占優勢,就算奪了這處堡寨,人馬不夠,很快也能守不不住。處在重重的包圍下,也不可能把軍械運走。照這樣算,隻好一把火全給他燒掉。
一旦把軍械庫燒掉後,宋軍必須要及時撤走,以免被夏軍包圍了吃掉。這樣一來,就需要有人在半路上策應。為這事上,韓煦和展昭商議了說,事成之後要分兵兩路:一路由韓煦親自率領,直接從東北小路上撤走。叫崔起提前帶領一百人馬,在此處設伏,等夏軍的追兵趕來時,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接應韓煦的人馬撤退。
另一路便由謝營使帶領,從西南麵撤。這裏也埋伏一支人馬,接應謝營使安全撤退。到底由哪個負責接應,等到謝營使人來了再說。當下幾個人商量已定,隻等著謝營使人馬過來。
如今處在北麵的宋軍,西麵這邊,是當初謝營使和展昭率領的三千禁軍的人馬,東麵是崔起、韓煦的幾百人馬。韓煦之前往府州運送輜重的時候,受了箭傷,跳進黃河的時候,幸而被劉進及時救起,才救迴來性命。
雖然韓煦的箭瘡不致命,在寒冬臘月裏被冷水一激,又患了風寒。這個時候被困在外麵,饑寒交迫暫且不說,又缺醫少藥,到現在箭瘡仍半好不好的。
當初王世基有言在先,借給展昭三千的禁軍,一旦運送完了輜重,必須立刻歸還迴來。眼看著輜重運進城已有了些時日,三千的禁軍,仍半根毫毛都沒看見歸還,王世基急得了不得,三五番捎信向馬洪索要。
馬洪也就迴複說,因為夏軍封鎖的原因,北麵那幾路人馬,跟大部已經斷了消息,對此事他也無能為力。一見馬洪推卸責任,世基又命人捎話與展昭,讓他盡快歸還人馬。對此展昭便迴複說,當初跟王相公講好的,輜重是從西門運送,府州城雖然有了輜重,又不是從西門進去的,那麽就還不算違約。縱然王世基幾次催討,那廝又不敢出來府州,當麵要人,誰管他呢。
既然那兩個都不肯好好說話,王世基又立刻派出去心腹的人馬,直接去找謝營使。對於當初上麵人怎麽商量的,謝營使完全不知情。
再說當初調撥人馬的時候,謝營使是拿著文書走的。這要迴了,隻有這麽一句口頭的指令,謝營使對此十分為難,隻好迴複世基說,被夏軍圍了這麽久,底下的那些兄弟們,都盼著打仗。要撤的話,最好有書麵的東西下來。
更何況因為夏軍的圍剿,當初的人馬,已經被拆成了好幾路,在四散紮寨,跟宋軍的大部也失去了聯絡,根本人馬就合不起來!尤其是這兩日,咱們被夏軍攆得到處跑,好幾次差一點被他們吃掉,處在這種情況下,想保存實力都已經艱難,誰能有把握安全進城!至此王世基除了上火,也沒有其他的辦法了。
這個時候,夏軍已經將宋軍的人馬分割成數塊,府州那頭先暫時不管,把主力立刻調去了南邊,猛攻麟州,欲圖把麟州一舉拿下。因為夏軍的攻勢甚猛,馬洪與馬鐵、秦通、唐華、蔣興、胡奇等幾個,立刻分兵幾路,從幾個方向同時支援。
除了正麵支援的以外,馬洪又下令,叫周平、於貴、王達等零散的人馬,憑借熟悉的地勢,輔助正麵的人馬,遊擊敵後,不時侵擾夏軍的糧道。
眼看著戰事已進入膠著,是成是敗就在眼前,這個時候,夏軍這邊已分兵兩路:一路繼續去猛攻麟州,好吸引宋軍的大部來救;另一路人馬於當路設伏,專一伏擊來援的宋軍。馬洪大軍在南麵被纏住,正與夏軍激戰的時候,北麵一時就顧不上聯係。
如今已經是隆冬的時節,宋軍仍在北麵的人馬,雖然被夏軍分割了,仍舊在雪地裏往來遊擊,不時侵擾夏軍的糧路。展昭這廝,這時候身邊隻一百餘人。在躲避夏軍圍剿的間隙,無意間發現,無定河對麵,有一處夏軍的營寨。
這處營寨設在對岸,雖然外麵看起來普普通通,與別的營寨沒什麽異樣。然而時間稍微一長,就發現這裏不對勁:這處營寨,不時有夏軍的車隊經過,往來搬運輜重的不少。看他們車上裝載的東西的形製,不像是軍糧,倒像是冬服、軍械之類的,因此眾人就猜測說,這個地方,應該是夏軍的一座軍械庫。
管他是什麽!既然這營寨已經被盯上,自然就沒有被放過的道理。展昭為了偷襲得手,立刻與其他幾處的人馬送信,叫他們趕緊過去商議。
這個時候,崔起和韓煦那兩個,正在寨裏麵閑談呢。崔起一麵吃著飯,一麵說道:“你發現沒?夏軍困了咱這麽久,卻沒有什麽實際的進展!若說沒藏訛龐不擅長打仗,倒也罷了。這成甫克成沒發揮實力!”
韓煦便就笑了道:“成甫那廝雖然粗,他又不傻:如今是沒藏訛龐掌權,一戰不勝,隻落個懲處。表現得沒藏訛龐還擅長用兵,那麽距死期就不遠了。”
對此崔起便評價道:“是這麽迴事!這一仗成甫克成打勝了,沒藏訛龐那一邊,會大大誇獎他一番,然後成甫便悄沒聲死了。若成甫克成沒打好,挨一通數落,在眾軍麵前抬不起頭來,迴去了仍舊還好好活著。要我說幸虧他們內部不合,不然這一次咱們就險了!”
正說著間,突然有報:“展指揮那邊有急事,說是商議反攻的事情,急需要人馬,請韓知寨趕緊帶人馬去一趟!”韓煦聽了這個話兒,立刻叫崔起、劉進在家守寨,自己率領一半的人馬,躲過了夏軍幾道的封鎖,就到了西麵。
韓煦到了西麵的時候,正趕上馬洪派王達過來接頭,兩個人一塊兒就過來了。三個人在西麵碰了麵兒,立刻商議起對岸夏軍的軍械庫,以及如何打掉夏軍的軍械庫這件事兒。
這邊韓煦詢問道:“對岸夏軍堡寨的情況,你們摸清了沒有?他們大約有多少人馬?”展昭迴道:“據我們觀察,對麵駐紮的的人馬,大概能有一千以上,但是不超過一千五百人。而且對麵的堡寨,隔一段時間,就有騎軍沿著河兩岸往來哨探。他們出來哨探間隔的時間,都不固定,時早時晚。”
韓煦便道:“既然這樣,拔掉這一處堡寨,單咱們兩家的人馬不夠。謝營使那邊有消息麽?”展昭便就迴複道:“已經在趕來的路上了。趁他還沒來,咱們先說說怎麽先拔掉他們的耳目。”說到這時,展昭指著地圖上幾處道:“除了那些明哨以外,紅線的地方,還有他們的暗哨。一旦人馬過去了,必須先把這幾處抹掉。”
對於如何渡河這事兒,展昭便就開口道:“倘若咱們坐船過去,目標太明顯,容易被崗哨發現了暴露。安穩起見,隻能趁夜色先派出去一撥人,遊到無定河對岸,抹掉崗哨,然後再招唿大軍渡河。”
對這個提議,韓煦根本不同意。展昭便問:“之前咱們商量的時候,你不是也同意迂迴無定河,然後直取夏軍的後路?怎麽現在又反對了?”
韓煦便道:“當初提這個計策的時候,還沒上凍,渡河還可以。現在是個什麽季節?天寒地凍先不說,河裏麵到處都漂著浮冰。穿著單衣,在白天的時候都熬不住,你說你要趁黑夜渡?不是我潑你的冷水,十有八九會全軍覆沒!”
展昭又道:“咱們的人馬被圍在幾處,不能動彈,南麵的大軍又在交戰。說一句實話,現在戰況對宋軍很不利,每天死的人數不勝數。若等到冰消雪融再反攻,恐怕已經失去了最好的時機。現在去斷了夏軍的後路,豈不讓戰事早早結束?”
韓煦便就爭辯道:“我並沒說,咱們要等到‘冰消雪融’。緩一兩日,找一個更加妥當的法子,不更好麽?!”展昭迴道:“有句話說,‘兵貴神速’,兩日內誰知道會發生什麽?不如讓我們試一試!”
旁邊的王達也附和道:“被蕃廝們圍了這麽久,也沒有一個合適的法子,遲兩天就能想出來麽?叫我說,就按照指揮的法子辦吧!你不試試,咋就就知道不行了?渡河老爺頭一個報名!”
因展昭和王達都讚成,“暫緩渡河”的這個話兒,韓煦便有些鬆動了,隻是韓煦告訴說,這一趟必須得他親自去。王達立刻勸阻道:“韓知寨箭瘡和風寒都沒好,讓俺們替你走這遭吧,你隻管在後麵指揮就行!”
看見韓煦還猶豫,展昭便就安慰道:“你放心,我的身體好得很,一點兒不怕冷,渡河保準能成功。這一次,我隻帶上十個人過去,倘若不行,損失的人馬能少些。”
當下商量完怎麽渡過河,怎麽奪取兵器庫,下一步的事情也商量了:一旦把兵械庫給奪到手裏,夏軍那邊,必然不能善罷甘休,人馬肯定要集中過來,重新奪迴這個堡寨,同時將宋軍一舉全殲。
為這件事上,必須要想好下一步策略。人數上宋軍不占優勢,就算奪了這處堡寨,人馬不夠,很快也能守不不住。處在重重的包圍下,也不可能把軍械運走。照這樣算,隻好一把火全給他燒掉。
一旦把軍械庫燒掉後,宋軍必須要及時撤走,以免被夏軍包圍了吃掉。這樣一來,就需要有人在半路上策應。為這事上,韓煦和展昭商議了說,事成之後要分兵兩路:一路由韓煦親自率領,直接從東北小路上撤走。叫崔起提前帶領一百人馬,在此處設伏,等夏軍的追兵趕來時,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接應韓煦的人馬撤退。
另一路便由謝營使帶領,從西南麵撤。這裏也埋伏一支人馬,接應謝營使安全撤退。到底由哪個負責接應,等到謝營使人來了再說。當下幾個人商量已定,隻等著謝營使人馬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