旁邊的王達正睡不著呢,見周平和韓煦在說話,就在旁邊睜著眼聽。一聽見韓煦需要人送信,立刻爬起來說道:“隻俺便去,誰敢爭搶?”見此韓煦便迴複道:“你若要去,那麽我就寫一封信。你去了東京,按我說的找一個人,把這封書信捎帶與他,那人自然會幫忙。”
周平見韓煦答應了,便叮囑道:“你去的話,必須得依我三件事,都答應了才行。不然我就勸韓知寨換人!”王達一聽見這話兒就急了,不願意道:“我去這事兒,上頭韓知寨都準了,怎麽半路上讓你給攔了?!哥哥你誠心跟俺過不去!”
韓煦便道:“先不要著急,去東京送信事關重大,容不得疏失,你周哥哥也是為了大局考慮。你先聽聽他說什麽!”
周平於是說話道:“頭一件事,就是一路上必須早起晚歇,不能讓閑事耽誤了路程!”王達便道:“這個自然。咱們都火燒眉毛了,我能在路上隻顧著耍麽?你快說第二件!”
周平又道:“第二件就是到東京之前不準吃酒,不準跟別人亂說話!你把那封信藏好了,萬一丟了這事兒就完了!”王達又道:“你們放心,這封信路上我貼肉藏著。就算把包裹弄丟了,一路上要飯也到了東京!”
周平繼續說第三件道:“第三件就是不能惹事!趕路要緊,在路上不管遇著了什麽,都別問別管,隻管趕路!三件事情都依得時,才能放行。”王達聽說了立刻道:“哥哥不要小看人,隻要俺做成了這件大事,休說三件,就算三百件也都依得!”
時間飛快,轉眼就到了早上了。周平、王達迴去的時候,韓煦命人撥了二十匹馬,還有一應的器械和糧米,讓周平和王達帶迴去,交付五柳村眾人使用,叫暫且支應。
二人立刻感激道:“早聽說韓知寨為人義氣,這麽一看,果然是名不虛傳呐!他自己寨裏的也不算多,卻肯撥這些與俺們!”周、王兩個人一路迴來,說了一路韓煦的好話。
等兩人迴到了五柳村,發現丁貴早一步,在他們之前就迴來了。當下眾人說話起來,原來崔起和丁貴去府州時,在半路上遇到了一支宋軍,崔起和他們有事情,丁貴一個人就迴來了。眾人商量了一番後,叫二娘守家,周平、丁貴帶一隊人馬,護著王達,趁著今晚的夜色,把王達送到了黃河的西岸。
月亮下看時,在沿河岸巡查的夏軍還不少。周平朝後麵一招手,立刻好幾個伴當出來,
將羊皮筏子推下水中。河岸上早就伏有夏軍,此時聽見水聲響,這廝們急忙趕過來,把箭矢爭先恐後朝水裏麵射去。
才剛推皮筏的幾個人,都是河邊長大的,在黃河裏麵也是把好手。沒等到箭矢挨著呢,早就翻身跳到了河裏,一眨眼人就看不見了。找不著人,夏軍隻好朝著才剛有人的地方,一股腦亂射。
周平一行人在夏軍背後,趁他們往水裏射箭的工夫,立刻就出擊。射箭的射箭,用槍、用刀的都使了器械,沒多久這一股夏軍就被殲滅。這一場仗贏得漂亮,好幾個忍不住在黑影裏誇讚道:“韓知寨的器械,果然比咱們自己的強!”“要不說人家是正規軍?肯定比咱們草台班子的強!俺也得了副好甲了!”
見眾人嚷嚷,周平立刻喝止道:“嚷嚷什麽?故意把蕃子引來麽?快點幹活!”這個時候,才剛跳進水裏的兩個,已經從遠處遊過來,眾人幫著拉他們上岸。還有人跳到水裏麵,
把皮筏重新推迴來,送王達過河。
因王達要走了,周平和丁貴兩個人,免不了又要囑咐幾句,王達拍著胸脯道:“哥哥們放心,一切都在兄弟的身上。”
東京那邊,自從玉堂來了後,很是快活了一段時間。成天價尋朋覓友狩獵筵飲,白家九郎的名聲,早就傳到外麵了。一時間斜帽人爭仿,笙歌動汴京。一連幾個月玩耍下來,玉堂與東京紈絝們處得膩了,當初玩耍的那片心,漸漸便歇了。
玉堂遂就換了住處,一個人從西華門外搬到了靠麗景門定力院旁邊的一所宅院裏住下,每日坐了車兒,沿相國寺、州橋過來,經興行街、浚義橋,至開封府北拐,然後再往東去謫仙樓,到晚仍舊再坐了車迴來。
家中仆役意欲躲懶,勸他把襖廟旁邊的房屋收拾了,搬過去住。現如今天氣漸漸冷了,在那裏住,每天還可以多睡些。玉堂不聽這些勸,自有盤算:早晚兩趟,沿街自家的買賣行情,就能知道個七八分。
到了月底看一下總賬,心裏便如明鏡一般。就算白日裏吃酒會友,正事也一點兒不耽誤。再說自己又是個閑職,過上十天半個月,點一次卯,再沒有別事。
這一日玉堂出門早,在自家的店鋪裏坐了一會兒,看他們賣茶。鄰居有一個七十八歲的老頭子,進門來光顧。店裏麵火家都忙成了一團,個個腳不沾地的,偏偏這老頭子說話費勁,行動一步一步挪,誰有工夫兒招唿他?
玉堂從賬本裏抬起頭,嘴裏麵胡亂問了一句。老頭子似乎有些耳背,對著玉堂隻管道:“你說什麽?”不得已玉堂又重複了一遍,費了老半天口舌,終於和玉堂說明白,原來要稱兩斤茶。
這時候正趕上清茗過來,玉堂一邊看著賬,一麵指揮清茗道:“你問問他要什麽茶,然後給他稱兩斤。”原來玉堂白問了半天,要什麽根本沒聽清,老子立刻著急起來,直接衝玉堂發火道:“你這後生是剛來的火家?我就住在街東頭,一說姓王的都知道。年年都在你家買,怎麽你們還不記得?!”
清茗立刻迴複道:“你這老兒恁沒有分曉:我家這店鋪出去的茶,每個月怎麽不得有上千斤?偶爾賣一斤兩斤的,哪個能記得?”
老頭子立刻氣罵道:“隻要我進了你家的門兒,大小就是一個主顧,嫌少了你們就別賣!現在的後生,一個個眼睛都生在頭頂上,見人就分個三六九等。當年打下來開封城,也有我家上輩的功勞,哪有你們商賈的事兒?!到現在好處都讓你們得了,賺了銀子,就不認人了,隻知道伏侍有錢的了!”
一聽見老頭子絮叨起來,玉堂瞪了清茗一眼,叫他別說,自己與老頭子說話道:“市井常見的那幾樣,都在這裏。東麵那幾樣價格公道,東西還行,你看著挑。”
老頭子來迴看了一通,怕買錯了,口裏隻道:“等我迴去問孫子。”等腿腳兒剛要邁出去,老頭子總算想起來什麽,從懷裏掏出一張紙來,讓玉堂按照紙條上麵的字兒,給他稱足,又想讓玉堂替他裝。
一看老頭這麽麻煩,玉堂招手兒叫清茗時,怎奈老頭兒對清茗有意見,嫌他不尊重老年人,不用他動手。玉堂把臉兒皺成了一團,忙推辭道:“我忙著呢,你有時間,就自己慢慢裝著吧!”沒有個幫的,老頭子隻好自己慢慢裝。
等裝好了,老頭兒出門看見了熟人,立刻與熟人告狀道:“現在的這些年輕人,買他的東西,連茶都不肯給裝了,看不起咱們老頭子!”
這話兒玉堂不愛聽:價錢少給他算了一半,按進價給的,這些他們看不見;讓他自己裝個茶,轉臉兒就告狀!怎麽他們看見了騙子,就因為騙子們好聲好氣的過來貼合,這些老頭子立刻就信了!說一句實話,除了想弄點好處的,兀誰耐煩理老的和小的?交談都費勁!
好不容易等玉堂忙完,去了東華門外的聚賢樓,一個人正坐在聚賢樓上,頭上金圈玉鈿三叉冠,足上翡翠雲縫錦跟靴。穿一領定州圈翡翠五色緙絲綠袍,係條嵌寶銀銙帶,掛一把玉靶壓衣刀,軒窗大敞,正在飲酒。小廝清雲過來報說,有橫渠先生門下的幾個儒生,過來拜訪。
玉堂遂就問他道:“卻是哪個橫渠先生?”清雲迴道:“說橫渠先生主人不知道,若說是張載,必然聽過。他們去年在太學旁邊賃了房舍,設了學館,近日來銀錢艱難,一個個窮得凍猴也似,依小人看,此番必定是來籌錢的。”玉堂忽然想起來,好像聽歐陽說起過張載,這人在東京有些名氣,似乎在訓教上有些見地。
既然清雲提起來張載了,玉堂問了清雲情狀,預估下他們缺的數目,不過是一季的衣裳錢。左右今日又無事,玉堂也想著見識下他們家那些說服訓教的本事,便命清雲請他們進來。
這些儒生們進來後,開頭先是稱頌玉堂一番,然後便推自家的學問。講起話來,無非是光大儒學、教化民眾的一番說辭,並不提錢。談到濃時,玉堂心疑遂問道:“既然你們這麽說,為人師表的就沒有壞的?”
眾人也就迴複道:“為師的雖然也有賢愚,一心為的也都是學生。反而學生們怕訓教,一下子明白不了先生的苦心。”玉堂聽見了冷笑而已。
周平見韓煦答應了,便叮囑道:“你去的話,必須得依我三件事,都答應了才行。不然我就勸韓知寨換人!”王達一聽見這話兒就急了,不願意道:“我去這事兒,上頭韓知寨都準了,怎麽半路上讓你給攔了?!哥哥你誠心跟俺過不去!”
韓煦便道:“先不要著急,去東京送信事關重大,容不得疏失,你周哥哥也是為了大局考慮。你先聽聽他說什麽!”
周平於是說話道:“頭一件事,就是一路上必須早起晚歇,不能讓閑事耽誤了路程!”王達便道:“這個自然。咱們都火燒眉毛了,我能在路上隻顧著耍麽?你快說第二件!”
周平又道:“第二件就是到東京之前不準吃酒,不準跟別人亂說話!你把那封信藏好了,萬一丟了這事兒就完了!”王達又道:“你們放心,這封信路上我貼肉藏著。就算把包裹弄丟了,一路上要飯也到了東京!”
周平繼續說第三件道:“第三件就是不能惹事!趕路要緊,在路上不管遇著了什麽,都別問別管,隻管趕路!三件事情都依得時,才能放行。”王達聽說了立刻道:“哥哥不要小看人,隻要俺做成了這件大事,休說三件,就算三百件也都依得!”
時間飛快,轉眼就到了早上了。周平、王達迴去的時候,韓煦命人撥了二十匹馬,還有一應的器械和糧米,讓周平和王達帶迴去,交付五柳村眾人使用,叫暫且支應。
二人立刻感激道:“早聽說韓知寨為人義氣,這麽一看,果然是名不虛傳呐!他自己寨裏的也不算多,卻肯撥這些與俺們!”周、王兩個人一路迴來,說了一路韓煦的好話。
等兩人迴到了五柳村,發現丁貴早一步,在他們之前就迴來了。當下眾人說話起來,原來崔起和丁貴去府州時,在半路上遇到了一支宋軍,崔起和他們有事情,丁貴一個人就迴來了。眾人商量了一番後,叫二娘守家,周平、丁貴帶一隊人馬,護著王達,趁著今晚的夜色,把王達送到了黃河的西岸。
月亮下看時,在沿河岸巡查的夏軍還不少。周平朝後麵一招手,立刻好幾個伴當出來,
將羊皮筏子推下水中。河岸上早就伏有夏軍,此時聽見水聲響,這廝們急忙趕過來,把箭矢爭先恐後朝水裏麵射去。
才剛推皮筏的幾個人,都是河邊長大的,在黃河裏麵也是把好手。沒等到箭矢挨著呢,早就翻身跳到了河裏,一眨眼人就看不見了。找不著人,夏軍隻好朝著才剛有人的地方,一股腦亂射。
周平一行人在夏軍背後,趁他們往水裏射箭的工夫,立刻就出擊。射箭的射箭,用槍、用刀的都使了器械,沒多久這一股夏軍就被殲滅。這一場仗贏得漂亮,好幾個忍不住在黑影裏誇讚道:“韓知寨的器械,果然比咱們自己的強!”“要不說人家是正規軍?肯定比咱們草台班子的強!俺也得了副好甲了!”
見眾人嚷嚷,周平立刻喝止道:“嚷嚷什麽?故意把蕃子引來麽?快點幹活!”這個時候,才剛跳進水裏的兩個,已經從遠處遊過來,眾人幫著拉他們上岸。還有人跳到水裏麵,
把皮筏重新推迴來,送王達過河。
因王達要走了,周平和丁貴兩個人,免不了又要囑咐幾句,王達拍著胸脯道:“哥哥們放心,一切都在兄弟的身上。”
東京那邊,自從玉堂來了後,很是快活了一段時間。成天價尋朋覓友狩獵筵飲,白家九郎的名聲,早就傳到外麵了。一時間斜帽人爭仿,笙歌動汴京。一連幾個月玩耍下來,玉堂與東京紈絝們處得膩了,當初玩耍的那片心,漸漸便歇了。
玉堂遂就換了住處,一個人從西華門外搬到了靠麗景門定力院旁邊的一所宅院裏住下,每日坐了車兒,沿相國寺、州橋過來,經興行街、浚義橋,至開封府北拐,然後再往東去謫仙樓,到晚仍舊再坐了車迴來。
家中仆役意欲躲懶,勸他把襖廟旁邊的房屋收拾了,搬過去住。現如今天氣漸漸冷了,在那裏住,每天還可以多睡些。玉堂不聽這些勸,自有盤算:早晚兩趟,沿街自家的買賣行情,就能知道個七八分。
到了月底看一下總賬,心裏便如明鏡一般。就算白日裏吃酒會友,正事也一點兒不耽誤。再說自己又是個閑職,過上十天半個月,點一次卯,再沒有別事。
這一日玉堂出門早,在自家的店鋪裏坐了一會兒,看他們賣茶。鄰居有一個七十八歲的老頭子,進門來光顧。店裏麵火家都忙成了一團,個個腳不沾地的,偏偏這老頭子說話費勁,行動一步一步挪,誰有工夫兒招唿他?
玉堂從賬本裏抬起頭,嘴裏麵胡亂問了一句。老頭子似乎有些耳背,對著玉堂隻管道:“你說什麽?”不得已玉堂又重複了一遍,費了老半天口舌,終於和玉堂說明白,原來要稱兩斤茶。
這時候正趕上清茗過來,玉堂一邊看著賬,一麵指揮清茗道:“你問問他要什麽茶,然後給他稱兩斤。”原來玉堂白問了半天,要什麽根本沒聽清,老子立刻著急起來,直接衝玉堂發火道:“你這後生是剛來的火家?我就住在街東頭,一說姓王的都知道。年年都在你家買,怎麽你們還不記得?!”
清茗立刻迴複道:“你這老兒恁沒有分曉:我家這店鋪出去的茶,每個月怎麽不得有上千斤?偶爾賣一斤兩斤的,哪個能記得?”
老頭子立刻氣罵道:“隻要我進了你家的門兒,大小就是一個主顧,嫌少了你們就別賣!現在的後生,一個個眼睛都生在頭頂上,見人就分個三六九等。當年打下來開封城,也有我家上輩的功勞,哪有你們商賈的事兒?!到現在好處都讓你們得了,賺了銀子,就不認人了,隻知道伏侍有錢的了!”
一聽見老頭子絮叨起來,玉堂瞪了清茗一眼,叫他別說,自己與老頭子說話道:“市井常見的那幾樣,都在這裏。東麵那幾樣價格公道,東西還行,你看著挑。”
老頭子來迴看了一通,怕買錯了,口裏隻道:“等我迴去問孫子。”等腿腳兒剛要邁出去,老頭子總算想起來什麽,從懷裏掏出一張紙來,讓玉堂按照紙條上麵的字兒,給他稱足,又想讓玉堂替他裝。
一看老頭這麽麻煩,玉堂招手兒叫清茗時,怎奈老頭兒對清茗有意見,嫌他不尊重老年人,不用他動手。玉堂把臉兒皺成了一團,忙推辭道:“我忙著呢,你有時間,就自己慢慢裝著吧!”沒有個幫的,老頭子隻好自己慢慢裝。
等裝好了,老頭兒出門看見了熟人,立刻與熟人告狀道:“現在的這些年輕人,買他的東西,連茶都不肯給裝了,看不起咱們老頭子!”
這話兒玉堂不愛聽:價錢少給他算了一半,按進價給的,這些他們看不見;讓他自己裝個茶,轉臉兒就告狀!怎麽他們看見了騙子,就因為騙子們好聲好氣的過來貼合,這些老頭子立刻就信了!說一句實話,除了想弄點好處的,兀誰耐煩理老的和小的?交談都費勁!
好不容易等玉堂忙完,去了東華門外的聚賢樓,一個人正坐在聚賢樓上,頭上金圈玉鈿三叉冠,足上翡翠雲縫錦跟靴。穿一領定州圈翡翠五色緙絲綠袍,係條嵌寶銀銙帶,掛一把玉靶壓衣刀,軒窗大敞,正在飲酒。小廝清雲過來報說,有橫渠先生門下的幾個儒生,過來拜訪。
玉堂遂就問他道:“卻是哪個橫渠先生?”清雲迴道:“說橫渠先生主人不知道,若說是張載,必然聽過。他們去年在太學旁邊賃了房舍,設了學館,近日來銀錢艱難,一個個窮得凍猴也似,依小人看,此番必定是來籌錢的。”玉堂忽然想起來,好像聽歐陽說起過張載,這人在東京有些名氣,似乎在訓教上有些見地。
既然清雲提起來張載了,玉堂問了清雲情狀,預估下他們缺的數目,不過是一季的衣裳錢。左右今日又無事,玉堂也想著見識下他們家那些說服訓教的本事,便命清雲請他們進來。
這些儒生們進來後,開頭先是稱頌玉堂一番,然後便推自家的學問。講起話來,無非是光大儒學、教化民眾的一番說辭,並不提錢。談到濃時,玉堂心疑遂問道:“既然你們這麽說,為人師表的就沒有壞的?”
眾人也就迴複道:“為師的雖然也有賢愚,一心為的也都是學生。反而學生們怕訓教,一下子明白不了先生的苦心。”玉堂聽見了冷笑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