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堂自作了一首道:
九月末攜友賞菊
高樓聚客人相催,
亂花遍地入眼醉。
菊黃蟹肥秋影濃,
白露霜葉添金風。
重陽新釀正當時,
何不痛飲三百杯?
一飲捶碎黃鶴樓,
再飲倒卻鸚鵡洲。
侍兒金杯頻頻勸,
且盡千樽莫停飲。
醉後解韁任君去,
由他世俗怪眼看。
亦曾空手入白刃,
也學鄧展注漢書。
俄而放馬歸山林,
不及踏碎橫山雪。
願酬知己輕生死,
我輩笑問不平事。
然諾一出撼五嶽,
事了拂衣去江湖。
龍光一射衝牛鬥,
紫氣氤氳五千裏。
丈夫恩仇須快意,
豈圖青史再留名。
玉宇樓台乘風冷,
路盡江頭扁舟來。
興起拔刀上昆侖,
高歌揚帆過瀚海。
夢裏舉袖邀明月,
風起波鱗汴水白。
當下眾人唱和了數首。今日這個筵上,有玉堂的外宅之父劉公。因她的女兒精通音律,近日來在玉堂的跟前甚得意。劉公借著女兒的關係,在府上討了個門館的職事,也一塊兒來了。因見別人都吟詩作賦,他也作了一篇道:
問英雄風流何在?江東錦九郎處。樓台水榭通天闕,飛橋相望跨欄杆。菊海鋪成,天宮勝景。燈輝碧景,水泉映月,隻道是人間仙界。我輩唿朋喚友,簪花弄影,追星逐月,馳騁駿馬,斥叫三班行首牽繩。直唾道:蠅營進取之夫,怎似我睥睨天下。
這老兒是個經常在府上走動的人,那些消息知道的多。因聽說玉堂等人跟展昭不和,故意在其中揚白抑展,借此來討主人的歡心。眾人本來還擊節唱和,突然聽了這幾句,都聽了擊節,交頭接耳,議論紛紛,麵麵相覷,都呆了臉,齊來看玉堂。
一時之間,底下人什麽狀態的都有:一個劉公作了這詞兒,滿麵得意,正等著叫誇。賓客們一半看傻了眼,正等著玉堂說話呢。有的人不知道這“三班行首”到底是誰,正在打聽。還有的才剛沒覺得沒什麽不妥,因為眾人都停了擊節,正奇怪呢。還有的因為憋不住了,偷偷在那邊笑出聲的。
見這個情形,玉堂幹笑了兩聲後,站起來道:“今天大家也盡興了,多些列位的捧場。
天色也不早了,吃了這杯,大家就散吧。下次找機會咱們再聚!”說畢滿斟了藍橋風月,叫眾人把盞同飲了一杯。
到了次日,劉公才剛到門館坐下,見玉堂的小廝清茗來了,手裏麵東西沉甸甸的,這不用說,必然是玉堂的賞賜到了,不是金的就是銀的,看分量足足能有二百兩!
劉公樂孜孜把清茗迎進來,拉著他坐,口裏一疊聲叫使女倒茶。這還不算,劉公從袖子裏又拿出來十兩銀子,一個勁往清茗的手裏塞,不要都不行。
隻聽見清茗說話道:“劉太公,你先別著急拉我的衣服,也別塞錢,你等我把我話說完了!”劉公便道:“怎麽,十兩的銀子你嫌少麽?憑著我與主管的交情,多給你一塊兩塊的,倒也無妨。隻是我眼下看中了一套房屋,著急錢使,等下一次有了我多給你!”
清茗拽著衣服又道:“我把實話說與你:才剛主人吩咐說,讓你拿了這二百兩金子,就迴去吧!”劉公好奇了問話道:“這個九郎,果然是七竅玲瓏的心肝兒,能未卜先知。他怎麽知道我要買房?我老漢活了半輩子,做的最對的一件事兒,就是把女兒給對了人!“”
劉公還準備說什麽,隻聽見清茗解釋道:“劉太公,你聽錯了主人的意思了!他的吩咐,是讓你拿著這二百兩金子,領著女兒迴鄉吧!典身文書什麽的,我也一並帶了來,你女兒現在已經是自由身了,你領著走吧。”因這個話兒,劉公一時間呆了半晌,以為是自己聽錯了。不得已清茗隻好又複述了一遍。
劉公立刻跳將起來,口內罵道:“原來是這麽迴事啊!我素日以為,姓白的那廝是條大蟲,沒有不敢做的事,想不到居然也膽小如鼠!虧了他那八尺的身材,原來是慣會鑽鼠洞的!我們父女早離了他,倒也幹淨!”
一聽見劉公說出些不好的來,清茗立刻急了道:“劉太公,如今已今非昔比了。你老生氣,也不用在我的跟前撒嬌,這些沒用!看在以往的情分上,咱們兩家好說好散。你隻管罵,把以往的情分罵沒了,金子我可就不給了!”
劉公憤憤的接了金子,這時候心智已迴來了,心裏隻道:“出了這事兒,必然是有人看見我女兒受寵,背地裏眼紅嫉恨我們。故意讒言讒語的,在姓白的跟前搬弄是非。”這個時候才明白過來,早已經晚了。
此時已不是府裏的人了,當值的那些主管們,立刻變成了另一幅臉兒,一遍遍攆,不準閑人繼續逗留。沒奈何劉公隻得匆忙收拾了東西,帶著女兒出去了。
玉堂到晚迴家,還沒進門呢,早就有家人迎過來,替他把韁繩接過去。隻聽見背後有一聲罵道:“姓白的!趕人不要趕上,英雄不可使盡!怎的如此無禮,叫門下任意罵俺指揮!”
玉堂轉過臉看時,卻是石元彪、趙震等幾個人。原來昨日玉堂席上的事情,都頭們已聽見消息了,五個人在一塊兒商議道:“指揮丁憂不在東京,姓白的就蹬鼻子上了臉,想故意找茬!龍衛的人,豈是那麽好欺負的?!咱們都走,一塊兒去問他!”
玉堂在商賈堆裏麵混了半年,見識了諸般手段嘴臉,跟他們一比,這些軍中的夥伴們簡直天真到可愛,因此他也並不計較,招手兒笑道:“我道是誰,原來是幾位都頭啊,快裏麵請。”遂叫人將五人請至家中,安排筵席。
不等人問,早有清雲在解釋道:“眾位請容小人解釋:罵行首那廝,是我家主人外宅之父,在家中做個門館職事。那老兒素日因女兒得寵,一向自大,誰知道昨日他竟然自作主張,做出那一篇東西來。
不知道內情的聽見了,還以為我們是故意的,出去一傳,讓東京人以為,俺主人是那等狹隘小氣之人,這不是壞了名頭麽!為這事兒我主人很生氣,已經把他給攆走了。都頭若不信,你們隻管去打聽打聽!”
玉堂之前為這個外宅,一連幾個月,要星星不給夠月亮,隻要是從她嘴裏說出來的,幹什麽都行,誰讓他稀罕人家呢。後來因為一件小事,那劉娘子與李主管的老婆鬧得不好,劉娘子撒嬌撒癡的,硬逼著叫玉堂將李主管撤換掉,不願意他們一家在跟前礙眼,換她父親劉公做這個主管。
那個時候,玉堂隻是隱約覺得不好,頭一次沒有立刻答應,允諾說要考慮一下,其他的並沒怎麽多想。到這一次,他坐在那裏,在賓客群裏看見劉公表現的時候,一時間突然心生厭惡,覺得之前自己是眼瞎心缺,當了幾個月的傻兒凹,怎麽會看上這麽戶人家!
轉瞬之間,玉堂由當初“好”!“好”!“好”!“買”,“買”,“買”的傻兒凹變成了諳熟人心的商賈,什麽理智都迴來了,好像突然睡醒了的人,發現之前是睡在泥裏,忍不住那氣。
本來是平常的一件事兒,一聽見被清雲戴了頂高帽兒,這帽子玉堂立刻就接了,好像清雲說的是真的。李清等幾個都頭那邊,聽見了清雲的解釋後,都齊聲道:“殿使原來這麽高義,我們還能怎麽說?如今咱們幾個先和了!日後有哪個敢說殿使,在背後說長道短的,俺們幾個人先不饒他!”
玉堂那廝,三教九流無所不交。他若樂意,三杯下肚,開場說幾句直白話兒,就都熟了,三兩言就能讓人引他為知己。不少人都道玉堂古怪:隻許他自己罵人,就算更難聽的話兒,那廝也能說出來。家人若自作主張代罵了,那就是犯了他的忌諱,他便逐去。時常有那恨他又和他好的,也有那愛他又棄他去的。多人於他是又氣又愛,正難琢磨。
當夜眾人吃了一醉,臨走的時候,每人都還有禮品相送。府上又是大方的,出手闊綽打點到位。這一次眾人都商議好了,下一次有空兒,再聚在一塊兒迴請玉堂。
韓煦那邊,自從他去了麟州後,知州苗繼宣命其為建寧寨知寨。但見晨煙暮靄,春煦秋陽,逡巡已經過了半載。韓煦因賀玉堂之喜,信中亦寄了首詩道:
朝飲蘭墜露,夕餐菊落英。
天高飛雁過,暮雨侵寒城。
山行梧落葉,階深聽鳴蟲。
風過秋染草,白雲過汴京。
因為得知展平之事,韓煦特意使心腹將校劉進,來了趟太原。展昭將劉進迎入家中,劉進拿著韓煦的話兒,勸說便道:“知寨聽說了令兄之事,甚為哀痛,恨無緣能見最後一麵。都監雖然是知寨的表兄,情義上與親兄弟不差半分。知寨兩次要過來,怎奈夏人每每來襲,走脫不開,隻好隔水遙祭,不然必定親自來看!
知寨特意囑咐說:‘生滅相續,如水成冰,冰還成水。逝者已登仙界,早晚終能有相見的那日。’有兄弟們在,叫指揮不要太傷心,保重身體要緊。”
劉進在寨內有事情,不能在外麵久待,當天就匆忙趕迴了。見了韓煦,劉進將太原那邊情形細細說了一遍,言說無甚大礙,韓煦便就放心下來。又過了幾日,府州城突然有報說,知州折繼閔已經病逝,繼閔弟折繼祖繼代為知州。眾人無不唏噓道:“今日折廣孝一沒,河東又去一柱也!”
九月末攜友賞菊
高樓聚客人相催,
亂花遍地入眼醉。
菊黃蟹肥秋影濃,
白露霜葉添金風。
重陽新釀正當時,
何不痛飲三百杯?
一飲捶碎黃鶴樓,
再飲倒卻鸚鵡洲。
侍兒金杯頻頻勸,
且盡千樽莫停飲。
醉後解韁任君去,
由他世俗怪眼看。
亦曾空手入白刃,
也學鄧展注漢書。
俄而放馬歸山林,
不及踏碎橫山雪。
願酬知己輕生死,
我輩笑問不平事。
然諾一出撼五嶽,
事了拂衣去江湖。
龍光一射衝牛鬥,
紫氣氤氳五千裏。
丈夫恩仇須快意,
豈圖青史再留名。
玉宇樓台乘風冷,
路盡江頭扁舟來。
興起拔刀上昆侖,
高歌揚帆過瀚海。
夢裏舉袖邀明月,
風起波鱗汴水白。
當下眾人唱和了數首。今日這個筵上,有玉堂的外宅之父劉公。因她的女兒精通音律,近日來在玉堂的跟前甚得意。劉公借著女兒的關係,在府上討了個門館的職事,也一塊兒來了。因見別人都吟詩作賦,他也作了一篇道:
問英雄風流何在?江東錦九郎處。樓台水榭通天闕,飛橋相望跨欄杆。菊海鋪成,天宮勝景。燈輝碧景,水泉映月,隻道是人間仙界。我輩唿朋喚友,簪花弄影,追星逐月,馳騁駿馬,斥叫三班行首牽繩。直唾道:蠅營進取之夫,怎似我睥睨天下。
這老兒是個經常在府上走動的人,那些消息知道的多。因聽說玉堂等人跟展昭不和,故意在其中揚白抑展,借此來討主人的歡心。眾人本來還擊節唱和,突然聽了這幾句,都聽了擊節,交頭接耳,議論紛紛,麵麵相覷,都呆了臉,齊來看玉堂。
一時之間,底下人什麽狀態的都有:一個劉公作了這詞兒,滿麵得意,正等著叫誇。賓客們一半看傻了眼,正等著玉堂說話呢。有的人不知道這“三班行首”到底是誰,正在打聽。還有的才剛沒覺得沒什麽不妥,因為眾人都停了擊節,正奇怪呢。還有的因為憋不住了,偷偷在那邊笑出聲的。
見這個情形,玉堂幹笑了兩聲後,站起來道:“今天大家也盡興了,多些列位的捧場。
天色也不早了,吃了這杯,大家就散吧。下次找機會咱們再聚!”說畢滿斟了藍橋風月,叫眾人把盞同飲了一杯。
到了次日,劉公才剛到門館坐下,見玉堂的小廝清茗來了,手裏麵東西沉甸甸的,這不用說,必然是玉堂的賞賜到了,不是金的就是銀的,看分量足足能有二百兩!
劉公樂孜孜把清茗迎進來,拉著他坐,口裏一疊聲叫使女倒茶。這還不算,劉公從袖子裏又拿出來十兩銀子,一個勁往清茗的手裏塞,不要都不行。
隻聽見清茗說話道:“劉太公,你先別著急拉我的衣服,也別塞錢,你等我把我話說完了!”劉公便道:“怎麽,十兩的銀子你嫌少麽?憑著我與主管的交情,多給你一塊兩塊的,倒也無妨。隻是我眼下看中了一套房屋,著急錢使,等下一次有了我多給你!”
清茗拽著衣服又道:“我把實話說與你:才剛主人吩咐說,讓你拿了這二百兩金子,就迴去吧!”劉公好奇了問話道:“這個九郎,果然是七竅玲瓏的心肝兒,能未卜先知。他怎麽知道我要買房?我老漢活了半輩子,做的最對的一件事兒,就是把女兒給對了人!“”
劉公還準備說什麽,隻聽見清茗解釋道:“劉太公,你聽錯了主人的意思了!他的吩咐,是讓你拿著這二百兩金子,領著女兒迴鄉吧!典身文書什麽的,我也一並帶了來,你女兒現在已經是自由身了,你領著走吧。”因這個話兒,劉公一時間呆了半晌,以為是自己聽錯了。不得已清茗隻好又複述了一遍。
劉公立刻跳將起來,口內罵道:“原來是這麽迴事啊!我素日以為,姓白的那廝是條大蟲,沒有不敢做的事,想不到居然也膽小如鼠!虧了他那八尺的身材,原來是慣會鑽鼠洞的!我們父女早離了他,倒也幹淨!”
一聽見劉公說出些不好的來,清茗立刻急了道:“劉太公,如今已今非昔比了。你老生氣,也不用在我的跟前撒嬌,這些沒用!看在以往的情分上,咱們兩家好說好散。你隻管罵,把以往的情分罵沒了,金子我可就不給了!”
劉公憤憤的接了金子,這時候心智已迴來了,心裏隻道:“出了這事兒,必然是有人看見我女兒受寵,背地裏眼紅嫉恨我們。故意讒言讒語的,在姓白的跟前搬弄是非。”這個時候才明白過來,早已經晚了。
此時已不是府裏的人了,當值的那些主管們,立刻變成了另一幅臉兒,一遍遍攆,不準閑人繼續逗留。沒奈何劉公隻得匆忙收拾了東西,帶著女兒出去了。
玉堂到晚迴家,還沒進門呢,早就有家人迎過來,替他把韁繩接過去。隻聽見背後有一聲罵道:“姓白的!趕人不要趕上,英雄不可使盡!怎的如此無禮,叫門下任意罵俺指揮!”
玉堂轉過臉看時,卻是石元彪、趙震等幾個人。原來昨日玉堂席上的事情,都頭們已聽見消息了,五個人在一塊兒商議道:“指揮丁憂不在東京,姓白的就蹬鼻子上了臉,想故意找茬!龍衛的人,豈是那麽好欺負的?!咱們都走,一塊兒去問他!”
玉堂在商賈堆裏麵混了半年,見識了諸般手段嘴臉,跟他們一比,這些軍中的夥伴們簡直天真到可愛,因此他也並不計較,招手兒笑道:“我道是誰,原來是幾位都頭啊,快裏麵請。”遂叫人將五人請至家中,安排筵席。
不等人問,早有清雲在解釋道:“眾位請容小人解釋:罵行首那廝,是我家主人外宅之父,在家中做個門館職事。那老兒素日因女兒得寵,一向自大,誰知道昨日他竟然自作主張,做出那一篇東西來。
不知道內情的聽見了,還以為我們是故意的,出去一傳,讓東京人以為,俺主人是那等狹隘小氣之人,這不是壞了名頭麽!為這事兒我主人很生氣,已經把他給攆走了。都頭若不信,你們隻管去打聽打聽!”
玉堂之前為這個外宅,一連幾個月,要星星不給夠月亮,隻要是從她嘴裏說出來的,幹什麽都行,誰讓他稀罕人家呢。後來因為一件小事,那劉娘子與李主管的老婆鬧得不好,劉娘子撒嬌撒癡的,硬逼著叫玉堂將李主管撤換掉,不願意他們一家在跟前礙眼,換她父親劉公做這個主管。
那個時候,玉堂隻是隱約覺得不好,頭一次沒有立刻答應,允諾說要考慮一下,其他的並沒怎麽多想。到這一次,他坐在那裏,在賓客群裏看見劉公表現的時候,一時間突然心生厭惡,覺得之前自己是眼瞎心缺,當了幾個月的傻兒凹,怎麽會看上這麽戶人家!
轉瞬之間,玉堂由當初“好”!“好”!“好”!“買”,“買”,“買”的傻兒凹變成了諳熟人心的商賈,什麽理智都迴來了,好像突然睡醒了的人,發現之前是睡在泥裏,忍不住那氣。
本來是平常的一件事兒,一聽見被清雲戴了頂高帽兒,這帽子玉堂立刻就接了,好像清雲說的是真的。李清等幾個都頭那邊,聽見了清雲的解釋後,都齊聲道:“殿使原來這麽高義,我們還能怎麽說?如今咱們幾個先和了!日後有哪個敢說殿使,在背後說長道短的,俺們幾個人先不饒他!”
玉堂那廝,三教九流無所不交。他若樂意,三杯下肚,開場說幾句直白話兒,就都熟了,三兩言就能讓人引他為知己。不少人都道玉堂古怪:隻許他自己罵人,就算更難聽的話兒,那廝也能說出來。家人若自作主張代罵了,那就是犯了他的忌諱,他便逐去。時常有那恨他又和他好的,也有那愛他又棄他去的。多人於他是又氣又愛,正難琢磨。
當夜眾人吃了一醉,臨走的時候,每人都還有禮品相送。府上又是大方的,出手闊綽打點到位。這一次眾人都商議好了,下一次有空兒,再聚在一塊兒迴請玉堂。
韓煦那邊,自從他去了麟州後,知州苗繼宣命其為建寧寨知寨。但見晨煙暮靄,春煦秋陽,逡巡已經過了半載。韓煦因賀玉堂之喜,信中亦寄了首詩道:
朝飲蘭墜露,夕餐菊落英。
天高飛雁過,暮雨侵寒城。
山行梧落葉,階深聽鳴蟲。
風過秋染草,白雲過汴京。
因為得知展平之事,韓煦特意使心腹將校劉進,來了趟太原。展昭將劉進迎入家中,劉進拿著韓煦的話兒,勸說便道:“知寨聽說了令兄之事,甚為哀痛,恨無緣能見最後一麵。都監雖然是知寨的表兄,情義上與親兄弟不差半分。知寨兩次要過來,怎奈夏人每每來襲,走脫不開,隻好隔水遙祭,不然必定親自來看!
知寨特意囑咐說:‘生滅相續,如水成冰,冰還成水。逝者已登仙界,早晚終能有相見的那日。’有兄弟們在,叫指揮不要太傷心,保重身體要緊。”
劉進在寨內有事情,不能在外麵久待,當天就匆忙趕迴了。見了韓煦,劉進將太原那邊情形細細說了一遍,言說無甚大礙,韓煦便就放心下來。又過了幾日,府州城突然有報說,知州折繼閔已經病逝,繼閔弟折繼祖繼代為知州。眾人無不唏噓道:“今日折廣孝一沒,河東又去一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