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逋與三羊川距離近,因此來得比別人快些兒。本指望讓別人和宋軍先打起來,他跟著胡亂射幾箭,迴去也好向野利交差。誰成想別人距離遠,這個時候還都沒到,恐怕得他打頭陣,這就壞了。


    眼看就到了三羊川邊上,敦逋立刻減慢了馬速,然後詢問下麵道:“咱們與宋軍距離多遠?”迴話的道:“迴稟族長,宋軍在三羊川紮寨呢,距他們已不到五裏了!”敦逋立刻叮囑道:“宋人一向奸猾的很,怎麽可能沒防備?黑燈瞎火的,小心埋伏!”因這個話兒,眾人立刻減慢了馬速,都警覺起來,隨時準備要持械反擊。


    敦逋又問起來友軍道:“西麵郭斯敦那一邊,現在還沒有動靜麽?”迴話的道:“郭斯敦族長出發晚,恐怕還得一會才過去。”敦逋立刻發話道:“停下,停下,咱們暫且等一等西麵,兩家一塊兒進攻吧!”因這個話兒,眾人立即停下來,等著讓郭斯敦打頭陣。


    敦逋的意圖,劉滬這邊可不知道。一聽說青雞川方向的夏軍來了,不給這廝們站穩的機會,宋軍立刻就開始反擊。隨著山穀間一聲哨響,無數支箭簇射過來。青雞川排頭的幾個人,應聲落馬。


    真是說什麽怕什麽,一看見宋軍真有埋伏,已經射損了幾個人,埋伏的宋軍已衝殺出來,敦逋第一個撥轉馬頭,直接往青雞川方向就逃了。


    連族長都溜了,剩下的打贏了也沒有賞賜,又都不傻,誰肯繼續替夏軍賣命?因此都跟著族長學,也撥馬要走。因突然一擠,被自家踩踏傷損的人馬,比宋軍射落的還多了幾個。


    還沒開打呢,北麵這一路的人馬,自己就走了。從來沒見過這種事兒,宋軍遂就懷疑說,這一路蕃人是故意使詐,事先在路上設好了埋伏,哄宋軍追趕,其實在半路上已設好了埋伏。


    不然的話,大老遠過來挨上幾箭,調頭就走,除非領頭的是個傻子,這事兒根本說不通,因此宋軍也不去趕他。


    北麵敦逋才走了不久,西麵這頭,揆吳川人馬隨即也到了。本來按郭斯敦族長的意思,跟北麵青雞川的人馬聯合起來,兩路同時去夾擊宋軍。誰知道敦逋那個廝,太不經打,一仗還沒有開始呢,才幾箭就被嚇掉了魂兒,撒腿兒就跑了。


    揆吳川一行遇到的,是宋軍設在西麵的人馬。西麵由劉滬親自指揮,借助三羊川有利的地勢,連續阻住了兩番的攻擊,揆吳川人馬攻不下。友軍那邊,敦逋的人馬早沒了影兒了,也沒法按原計兩路夾擊,郭斯敦人馬也隻好撤了。


    這個時候的三羊川,戰事仍舊沒有停。因北麵、西麵的人馬都走了,一萬的敵軍,走掉的就有五六千,讓宋軍的壓力登時減輕。其他一些小族的人馬,人數又不多,哪個還繼續逞強呢?都沒怎麽太出力,這廝們立刻撥轉馬頭,也跟著撤了。眼看時間已到了子時,繼續與宋軍對峙的,隻剩下夏軍兩路正規的人馬。


    那些幫手不頂用,全都逃得沒影了,這個時候夏軍的人數,隻剩下了三千人。單單隻有三千的人馬,就好說了。劉滬借助地利的優勢,幾番將夏軍的進攻打退。眼看宋、夏交戰了半宿,宋軍的防禦仍沒被撼動。


    這個時候,水洛寨鐸廝那已經派出來人馬,正在往三羊川這邊趕了,夏軍得到了消息後,害怕被內外夾擊了,也隻好撤了。等到天明,劉滬這邊的人馬,終於和鐸廝那的人馬碰上了,有他們帶頭兒,劉滬率領著所部的宋軍,終於順利來到了水洛。


    早先的時候,秦、渭邊上的蕃人不合,隻是各族之間的事情,縱然打仗,講和也是常有的事兒。為了對付吐蕃人,眾人還經常聯合起來,一塊兒禦敵。


    如今的情勢已不同了:因為昨夜的那一場仗,青雞川、揆吳川等地的蕃人,明顯已站到了夏軍那頭兒,一塊兒來圍攻宋軍的人馬。為這事兒上,黨留人與郭斯敦族、穆寧等族的人馬,已分成了兩個不同的陣線。這一次是徹底撕破了臉,再沒有緩和的餘地了。


    因劉滬來,水洛寨鐸廝那這個廝,帶著結公、路羅甘等地的族長,以及一幹大小的蕃官,眾人一塊兒出寨來迎接。


    一見了麵兒,鐸廝那率領本部大小的蕃官,一塊兒來拜。鐸廝那隨身還帶著已經寫好的納地投誠的文書,以及一應的文書印鑒,見了宋使,也趕緊就奉上。對那些文書印鑒之類的東西,劉滬並不是太感興趣,反而對鐸廝那十分讚賞,一見麵他就笑了道:“我早就聽說過族長的大名,今日一見果然是英雄!當年房當嵬卜在天都山,到處殘殺宋人的時候,是族長甘冒風險庇護他們,令人敬佩。黨留和宋人親如兄弟,這一天早就該來了!”


    本來鐸廝那還認為說,昨夜戰事激烈的時候,水洛寨這邊顧忌太多,發兵得有些太遲了。一見了麵兒,宋朝那邊肯定會怪罪。誰知道今天一見麵兒,劉滬根本沒提這事兒,反而談起以前的交情,說一些“親如兄弟”這種話,人家這是肚量大!為此鐸廝那慚愧不說,而且還立刻下保證:黨留人這次是徹底下定了決心,真的願意攜土歸宋。


    當下兩個人攜了手兒,同進去寨內。因為宋使的到來,水洛寨百姓爭相來看,人人麵上喜,個個笑臉迎,路兩旁夾道歡迎的無數,鼓樂之聲不絕於耳。當日水洛寨大擺宴席,樂師奏的是宋朝的樂聲,庖丁獻的是宋朝的飲食。鐸廝那麾下的一幹人馬,正從四麵八方湧來,爭著過來給宋使接風。


    酒至三巡,族長鐸廝那當著宋、蕃兩邊的麵兒,評價夏軍那邊道:“元昊那廝素來無信,對小族隻會威脅、打壓,不值得投靠。宋朝對俺們如同兄弟,今天劉押監一過來,水洛寨從此就安穩了!”


    其實鐸廝那這番話兒,是有感而發。這些年見慣了夏軍的行事,不單是水洛寨上下都這麽想,連邊上投夏的許多部族,也這麽認為。隻不過夏軍勢力大,迫於壓力才不得不投,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劉滬此來,雖然半路上遇到些兇險,到底這事兒是辦成了,鐸廝那人馬已歸順了宋朝。事不宜遲,劉滬立刻派出人,迴去向鄭戩報喜去了。


    過不多久,鄭戩那頭便傳迴來消息,朝廷已經派了人下來,商議來接收水洛了。來的人裏麵,有鹽鐵副使魚周詢、宮苑使周惟德、都轉運使程勘,都到了邊上,一塊兒來商討鑄造錢幣等事務。


    因為水洛寨距離宋地不近,又有夏軍在附近虎視眈眈。為了水洛寨能夠長守,宋人還特意建議說,要幫他們修築水洛城。這個消息一出來,合寨頓時歡騰起來。因為劉滬的功勞,朝廷升他為內殿崇班。鄭戩還特意派了著作佐郎董士廉,來水洛幫助劉滬建水洛城。


    誰知道事情不湊巧:正在水洛城修築的時候,陝西四路都總管鄭戩,升任禮部侍郎去了,由韓琦繼任陝西四路經略安撫使。


    對韓琦來說,修築水洛城這件事兒,太不靠譜。水洛城距離宋地太遠不說,就算這座城築好了,也四麵受敵。要想守住這麽座孤城,人馬損失不用說,根本他就守不住。既然根本守不住,而且築城還花費甚巨,還又分散了大量的人力,何必勞民傷財呢。因此韓琦發書渭州,叫把修築水洛城這事兒停下。


    渭州知州尹洙這廝,因為得到了韓琦的文書,立刻派涇原路副都部署狄青率領人馬,去水洛城告訴劉滬說,停止築城。既然上官有差遣,狄青這邊也就聽令,率人去水洛城傳令去了。


    狄青人馬趕到的時候,正好劉滬不在官署,在外麵領著人築城呢。著作佐郎董士廉,見狄青率領人馬過來,立刻將狄青一行人迎進門來。


    一進門狄青便問道:“劉押監今天在不在?知州那邊有急事傳遞。”士廉立刻迴複道:“部署且坐,先吃杯茶。押監如今巡視在外,容下官親自出去叫他。”


    董士廉是個精細的人,在出發去找劉滬之前,已經向隨行的打聽了眾人此行的目的,知道是上麵不許築城,急忙飛跑著出了官署,與劉滬眾人商議去了。


    這個時候,劉滬、鐸廝那、李景平、李佑等人,正忙忙活活的,指揮著眾人築城呢。如今黨留人已經投宋,又趕著幫水洛城修築防禦,到處是一派興盛的景象。好幾個小族看著眼饞,也一塊加入黨留人,跟著一塊兒投宋了。如今的形勢一派大好,上到族長、下到蕃戶,一個個臉上笑眯眯的,連睡覺都做著好夢呢。


    一聽見董士廉告訴說,上麵已經來了人,不許眾人再繼續築城,所有人全都吃了一驚。


    渭州知州尹洙的話兒,別說鐸廝那琢磨不透,連劉滬自己也鬧不明白:這次黨留人投過來,對蕃、宋兩邊都是件好事兒。這城一旦築好了,失望的隻能是那些夏軍,還有投靠夏軍的蕃人,怎麽自己人還阻止呢?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關山屹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雲山縹緲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雲山縹緲中並收藏關山屹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