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頭待製問話畢,接著又來見米行的行老。這事兒眾人不用愁,因知州提前就有了安排,此時早就已經準備好了。行老陳數這個廝,買賣的數目都在他肚裏,天天琢磨。
每日陳州進、出的糧食,百姓一日能消耗多少,根本不用去故意記,早已經滾瓜爛熟了。因此包待製詢問的時候,陳數立即就對答如流,比衙門的那幫夯貨們,可強得太多。
因陳數在包待製跟前交代得好,又自告奮勇要帶頭借糧,表現得不錯,知州餘深就答應說,迴頭與陳數寫個匾,掛在他店鋪的牌額上,算是表彰。
眼見時間已到了正午,正是安排筵席的時候。趁著這熱鬧兒,今日這筵席,由鍾翰、孫炳這兩個安排,答謝眾人。米商裏麵,功勞最大的當屬陳數,筵席上特意簪了一頭的花,飲到濃處,免不了又站起來高亢激昂陳詞了一番。
筵罷便迴。甫一迴家,家中主管迎著陳數,口裏一疊聲誇讚道:“果然主人行事英明!前兩天您老發了話,叫把買賣先停一停,底下好多人還不明白。如今怎樣?今天包待製派人來察訪,問了本處的米價,高價嚴懲。這一日下來,米糧商賈被拿了無數!”
這事兒陳數早料到了,因此對於主管的匯報,不慌不忙的,迴複便道:“我早說什麽!這錢晚一日賺無妨,如今是什麽時候了?風頭尖上還不知收斂,瞪著瞎眼隻知道數錢,他們那是活夠了!明天你去與底下說,讓他們把米價動一動,重新開張吧,就說咱們的貨來了。”
除去這件,還有一件事報與陳數:有人報與包待製,說官倉故意虛放賑米。鬥子、倉官盡吃拿了,一並將司糧參軍師寶林咬了出來。昨夜下大雨的空兒,指揮使趙詢親自將師寶林從被窩裏拿了。
陳數聽說這個話,口內亦罵:“那廝們將糧米挪出去賣了,庫裏還有個屁的存糧!也隻好虛放賑米再收上來,蒙混地過關。愚夫膽大,無本萬利的買賣,他弄得倒好!那夯貨們自己蠢,打量那包拯也是個呆子,糊弄就過!不怕死就合該拿他!”
陳數早就與餘知州有隙,這包待製來了陳州不幾天,看他著手收拾餘深,簡直過癮!若不是因為立場不合,包拯那廝,很合他陳二官人的胃口,十分值得結交一番!
眼見得一日已經過去,天色已晚了。伴當來報,說章鵬、劉昶兩個做東,在迎賓樓置辦了一個筵席,叫眾人晚上都過去。這兩日的事情實在太多,是應該聚在一處商議了。
那邊陳數還沒到呢,其他人幾乎已集齊了。因為提到借糧的事兒上,免不了說起來白天的情景,然後眾人又說到陳數:上頭給他定的數不少,那廝這一次挨宰得不輕!
有人背後裏嘀咕道:“籬牢犬不入,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姓陳的但凡肯低些頭,也不至於被咬住了不放。衙門裏頭的那些廝,無事他要要打打秋風,見陳數一鬥米賣三貫的價錢,娶一個姬妾恁地賣弄,就知道這廝賺的不少,不吃他吃誰?”
又一個道:“他們在城南幾家櫃坊的買賣,全都掛靠在陳數的名下,賺了錢來,陳數與他們二八開,陳數得二,他們得八,陳老二心裏麵不快活,又不敢明說,吃醉了背地裏也是要罵。”
還有人道:“你們聽說了沒有?通判家兒子闖了禍,前幾天被差人捉住關了。這小子性情不像通判,倒是很像他這個叔叔。”正說著間,便聽說陳數的車子已到了樓下,馬上他就該上來了。眾人便立即停了議論,見陳數上樓,全都站起來道一個喏。
過來的人裏麵,除了這些客人外,本處有名的花魁娘子閻都惜、唐師師亦都來了,在座上溫酒陪著話兒,眾人仍舊不開懷。一個便道:“窮廝們裏麵,又蠢又壞的實在不少,著實可憐他們不得。前番我那裏施粥時,許多人吃多都撐得吐了,因不見底,轉迴頭又吃,糟蹋了多少!哪肯剩給別的人。”
又一個道:“好逸惡勞慣出了甜頭,心便壞了,每日想著鬥你下去,他好上來坐這個位置。你以為把米賑出去,他們就記著你的好兒?他們嫌你出少了,恨不得將財主剝皮食肉。”
左手的一個接話道:“若不與時,便結了仇了。他們太過急功近利,從不想要計畫鋪設,一做點什麽馬上就得見到錢。依他們時,幹脆討一個狐仙的老婆,將富戶家裏的錢搬自家去。”
之所以這廝這麽說,因他家裏麵母親病重,他阿舅生怕姐姐一病死了,沒處沒有地方揩油,借著“伏侍姐姐”的名義,一天跑過來兩三迴。吃阿舅攛掇,母親在他麵前三五迴哭,意思要分錢。也不顧自家的買賣不好周轉,阿舅那裏分少了不行。
若沒有這事兒,看在是母親兄弟的份上,買賣那邊又缺人手,本想著叫表兄弟幾個過來幫忙,既然他們這樣眼淺,出完這些錢以後,這門親戚也作罷,以後幹脆不來往算了。
又一個道:“受恩不報的也多了,欲求不得反成了仇怨的也不是沒有。你以為成日在一處吃酒狎妓,便成了知己,你幫了他們,便就義氣,別人道你是好漢了?恐怕沒人肯感恩,他們管這叫劫富濟貧,天經地義。哪一日你倒了楣,他們隻會在旁笑罵,早就盼著有這一天了。”
當下眾人說笑了一會,都言說如今天災,看著窮人的慘樣子,這錢也不是舍不得。這年月打秋風的也多了,天知道這錢拿出去,最後又進了哪個的袋裏。白花花的銀子就恁地出去,心有不甘。若不出時,卻又吃人看他不起。即便是筆筆都有來龍去脈,也免不了不滿要抱怨。
唐師師今夜不歡喜,將臉別到一邊去,故意與旁人說笑,裝作不去看陳數。一時不見了陳數的人,兩隻眼又急忙到處找。終於見陳數與何節在屏風後麵說話時,師師方才入了定,繼續與別人說笑去了。
師師心裏麵想甚麽,陳數自然都知道。她想著陳數娶她迴去,將城南的買賣轉與她做。不是陳數不舍得,婦人省得甚麽買賣!陳數又不是什麽閑人,恁多的事情等著他做,沒空閑陪伴飲酒取樂。
娶她迴去,旁人難免不過來偷嘴,陳數寧願每月花大價錢養她在外麵。另外還有個重要的原因:因為她在,相公們那邊有甚麽消息,商賈們私下的許多事兒,陳數總是能先知道。
當下眾人吃一迴酒,說一些閑話,正事卻又都不提。師寶林庫裏的那些糧米,沒賣與別人,隻是賣與了章鵬、劉昶這兩個,這事兒陳數早知道,隻是他們怕人問,往外都不肯說。若是合起來肯商議,眾人主意自然要出,往後有甚麽事時,相互都能幫襯提點。
既然他們都隱瞞,陳數如何開這個話頭?座上眾人的情形,陳數已看得明白了:大事當前人不齊心,各有盤算,各家的事情,還是需要各自操心。當晚吃得不痛快,早早眾人便散了。
陳數的車馬才迴來,有主管來報說,前日燒了棚子的那家,兩口兒算了算損失,估價大約值一百兩,問陳數要。聽見這數,陳數且走且罵道:“一個挑擔賣飲子的破草棚,一吊錢都是算多了,他也敢要一百兩!他以為財主都是傻的麽!”
原來東街裏有一家著了火的,本來就貧,一家老小沒了營生,看著可憐。陳數一時發了善心,問問燒沒了多少,這錢陳數能替他出了。誰知道這家一開口,絲毫沒跟陳數客氣,直接就報了個一百兩的價錢。既然碰上了這樣的人,這事兒陳數便懶得再管。本來陳數想做一個好人,也做些行善積德的事兒,怎奈世人總不與機會。
有主管與陳數出主意道:“小人倒是有一個主意:主人聽說過‘素心禪師’麽?”這名兒陳數似有些熟,口內便問道:“莫不是把家財分出去周濟人,自己去做了和尚的那個?”
主管便道:“就是這人。後來因為他學問好,有人薦他去迴龍寺,做這個迴龍寺寺裏的住持。怎奈這廝佛學的迂了,做了這個主持後,非要將寺裏的廟產賣掉,去周濟百姓。合寺的僧眾不願意,直接將禪師趕出門去。
聽人說現如今這禪師沒住處,自己在山上找了個石洞,在石洞裏住著化齋念佛。咱們與其去周濟那家被燒的,惹那些閑氣,不如去周濟這一位呢,還能博一個好名聲。”
這主意陳數馬上同意,口內便道:“你還別說,這主意比我有頭腦!我堂堂陳州米行的行老,不能讓菩薩活活餓死,發話下去,派人去送他兩擔米!去的時候,擔子頂上擺上一個豬頭,紅花要大,那個老禿兒沒見識,看見了這個,肯定能樂得找不到北!”
話未說完,陳數突然想起來道:“忘了這是個和尚了,也罷,倒是省了我的一個豬頭。去的時候,得敲鑼打鼓得過去送,多讓人看見,不能白瞎了我的東西。”這邊陳數說得細,主管在旁邊細細地聽著,聽見了還時不時點一下頭。
陳數不忘了囑咐道:“擔子上一溜都纏上紅花,找兩個機靈的在後麵跟著,耳朵豎起來聽他講。花十兩銀子雇個秀才,他講的什麽記下來,抄在明天的小報上。
到時候別忘了叮囑秀才:他說的好話全記下來,可以往好的上再添加些——反正旁邊也沒人聽見,誰又去追究這種事兒。壞的全都不用記,就當沒有這個話。送完了迴來,去街上挨門告訴一遍,就說菩薩餓的快要死了,別人都沒有管他的,是咱發善心救活了他。這件事情好好辦,辦好了有賞!”
每日陳州進、出的糧食,百姓一日能消耗多少,根本不用去故意記,早已經滾瓜爛熟了。因此包待製詢問的時候,陳數立即就對答如流,比衙門的那幫夯貨們,可強得太多。
因陳數在包待製跟前交代得好,又自告奮勇要帶頭借糧,表現得不錯,知州餘深就答應說,迴頭與陳數寫個匾,掛在他店鋪的牌額上,算是表彰。
眼見時間已到了正午,正是安排筵席的時候。趁著這熱鬧兒,今日這筵席,由鍾翰、孫炳這兩個安排,答謝眾人。米商裏麵,功勞最大的當屬陳數,筵席上特意簪了一頭的花,飲到濃處,免不了又站起來高亢激昂陳詞了一番。
筵罷便迴。甫一迴家,家中主管迎著陳數,口裏一疊聲誇讚道:“果然主人行事英明!前兩天您老發了話,叫把買賣先停一停,底下好多人還不明白。如今怎樣?今天包待製派人來察訪,問了本處的米價,高價嚴懲。這一日下來,米糧商賈被拿了無數!”
這事兒陳數早料到了,因此對於主管的匯報,不慌不忙的,迴複便道:“我早說什麽!這錢晚一日賺無妨,如今是什麽時候了?風頭尖上還不知收斂,瞪著瞎眼隻知道數錢,他們那是活夠了!明天你去與底下說,讓他們把米價動一動,重新開張吧,就說咱們的貨來了。”
除去這件,還有一件事報與陳數:有人報與包待製,說官倉故意虛放賑米。鬥子、倉官盡吃拿了,一並將司糧參軍師寶林咬了出來。昨夜下大雨的空兒,指揮使趙詢親自將師寶林從被窩裏拿了。
陳數聽說這個話,口內亦罵:“那廝們將糧米挪出去賣了,庫裏還有個屁的存糧!也隻好虛放賑米再收上來,蒙混地過關。愚夫膽大,無本萬利的買賣,他弄得倒好!那夯貨們自己蠢,打量那包拯也是個呆子,糊弄就過!不怕死就合該拿他!”
陳數早就與餘知州有隙,這包待製來了陳州不幾天,看他著手收拾餘深,簡直過癮!若不是因為立場不合,包拯那廝,很合他陳二官人的胃口,十分值得結交一番!
眼見得一日已經過去,天色已晚了。伴當來報,說章鵬、劉昶兩個做東,在迎賓樓置辦了一個筵席,叫眾人晚上都過去。這兩日的事情實在太多,是應該聚在一處商議了。
那邊陳數還沒到呢,其他人幾乎已集齊了。因為提到借糧的事兒上,免不了說起來白天的情景,然後眾人又說到陳數:上頭給他定的數不少,那廝這一次挨宰得不輕!
有人背後裏嘀咕道:“籬牢犬不入,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姓陳的但凡肯低些頭,也不至於被咬住了不放。衙門裏頭的那些廝,無事他要要打打秋風,見陳數一鬥米賣三貫的價錢,娶一個姬妾恁地賣弄,就知道這廝賺的不少,不吃他吃誰?”
又一個道:“他們在城南幾家櫃坊的買賣,全都掛靠在陳數的名下,賺了錢來,陳數與他們二八開,陳數得二,他們得八,陳老二心裏麵不快活,又不敢明說,吃醉了背地裏也是要罵。”
還有人道:“你們聽說了沒有?通判家兒子闖了禍,前幾天被差人捉住關了。這小子性情不像通判,倒是很像他這個叔叔。”正說著間,便聽說陳數的車子已到了樓下,馬上他就該上來了。眾人便立即停了議論,見陳數上樓,全都站起來道一個喏。
過來的人裏麵,除了這些客人外,本處有名的花魁娘子閻都惜、唐師師亦都來了,在座上溫酒陪著話兒,眾人仍舊不開懷。一個便道:“窮廝們裏麵,又蠢又壞的實在不少,著實可憐他們不得。前番我那裏施粥時,許多人吃多都撐得吐了,因不見底,轉迴頭又吃,糟蹋了多少!哪肯剩給別的人。”
又一個道:“好逸惡勞慣出了甜頭,心便壞了,每日想著鬥你下去,他好上來坐這個位置。你以為把米賑出去,他們就記著你的好兒?他們嫌你出少了,恨不得將財主剝皮食肉。”
左手的一個接話道:“若不與時,便結了仇了。他們太過急功近利,從不想要計畫鋪設,一做點什麽馬上就得見到錢。依他們時,幹脆討一個狐仙的老婆,將富戶家裏的錢搬自家去。”
之所以這廝這麽說,因他家裏麵母親病重,他阿舅生怕姐姐一病死了,沒處沒有地方揩油,借著“伏侍姐姐”的名義,一天跑過來兩三迴。吃阿舅攛掇,母親在他麵前三五迴哭,意思要分錢。也不顧自家的買賣不好周轉,阿舅那裏分少了不行。
若沒有這事兒,看在是母親兄弟的份上,買賣那邊又缺人手,本想著叫表兄弟幾個過來幫忙,既然他們這樣眼淺,出完這些錢以後,這門親戚也作罷,以後幹脆不來往算了。
又一個道:“受恩不報的也多了,欲求不得反成了仇怨的也不是沒有。你以為成日在一處吃酒狎妓,便成了知己,你幫了他們,便就義氣,別人道你是好漢了?恐怕沒人肯感恩,他們管這叫劫富濟貧,天經地義。哪一日你倒了楣,他們隻會在旁笑罵,早就盼著有這一天了。”
當下眾人說笑了一會,都言說如今天災,看著窮人的慘樣子,這錢也不是舍不得。這年月打秋風的也多了,天知道這錢拿出去,最後又進了哪個的袋裏。白花花的銀子就恁地出去,心有不甘。若不出時,卻又吃人看他不起。即便是筆筆都有來龍去脈,也免不了不滿要抱怨。
唐師師今夜不歡喜,將臉別到一邊去,故意與旁人說笑,裝作不去看陳數。一時不見了陳數的人,兩隻眼又急忙到處找。終於見陳數與何節在屏風後麵說話時,師師方才入了定,繼續與別人說笑去了。
師師心裏麵想甚麽,陳數自然都知道。她想著陳數娶她迴去,將城南的買賣轉與她做。不是陳數不舍得,婦人省得甚麽買賣!陳數又不是什麽閑人,恁多的事情等著他做,沒空閑陪伴飲酒取樂。
娶她迴去,旁人難免不過來偷嘴,陳數寧願每月花大價錢養她在外麵。另外還有個重要的原因:因為她在,相公們那邊有甚麽消息,商賈們私下的許多事兒,陳數總是能先知道。
當下眾人吃一迴酒,說一些閑話,正事卻又都不提。師寶林庫裏的那些糧米,沒賣與別人,隻是賣與了章鵬、劉昶這兩個,這事兒陳數早知道,隻是他們怕人問,往外都不肯說。若是合起來肯商議,眾人主意自然要出,往後有甚麽事時,相互都能幫襯提點。
既然他們都隱瞞,陳數如何開這個話頭?座上眾人的情形,陳數已看得明白了:大事當前人不齊心,各有盤算,各家的事情,還是需要各自操心。當晚吃得不痛快,早早眾人便散了。
陳數的車馬才迴來,有主管來報說,前日燒了棚子的那家,兩口兒算了算損失,估價大約值一百兩,問陳數要。聽見這數,陳數且走且罵道:“一個挑擔賣飲子的破草棚,一吊錢都是算多了,他也敢要一百兩!他以為財主都是傻的麽!”
原來東街裏有一家著了火的,本來就貧,一家老小沒了營生,看著可憐。陳數一時發了善心,問問燒沒了多少,這錢陳數能替他出了。誰知道這家一開口,絲毫沒跟陳數客氣,直接就報了個一百兩的價錢。既然碰上了這樣的人,這事兒陳數便懶得再管。本來陳數想做一個好人,也做些行善積德的事兒,怎奈世人總不與機會。
有主管與陳數出主意道:“小人倒是有一個主意:主人聽說過‘素心禪師’麽?”這名兒陳數似有些熟,口內便問道:“莫不是把家財分出去周濟人,自己去做了和尚的那個?”
主管便道:“就是這人。後來因為他學問好,有人薦他去迴龍寺,做這個迴龍寺寺裏的住持。怎奈這廝佛學的迂了,做了這個主持後,非要將寺裏的廟產賣掉,去周濟百姓。合寺的僧眾不願意,直接將禪師趕出門去。
聽人說現如今這禪師沒住處,自己在山上找了個石洞,在石洞裏住著化齋念佛。咱們與其去周濟那家被燒的,惹那些閑氣,不如去周濟這一位呢,還能博一個好名聲。”
這主意陳數馬上同意,口內便道:“你還別說,這主意比我有頭腦!我堂堂陳州米行的行老,不能讓菩薩活活餓死,發話下去,派人去送他兩擔米!去的時候,擔子頂上擺上一個豬頭,紅花要大,那個老禿兒沒見識,看見了這個,肯定能樂得找不到北!”
話未說完,陳數突然想起來道:“忘了這是個和尚了,也罷,倒是省了我的一個豬頭。去的時候,得敲鑼打鼓得過去送,多讓人看見,不能白瞎了我的東西。”這邊陳數說得細,主管在旁邊細細地聽著,聽見了還時不時點一下頭。
陳數不忘了囑咐道:“擔子上一溜都纏上紅花,找兩個機靈的在後麵跟著,耳朵豎起來聽他講。花十兩銀子雇個秀才,他講的什麽記下來,抄在明天的小報上。
到時候別忘了叮囑秀才:他說的好話全記下來,可以往好的上再添加些——反正旁邊也沒人聽見,誰又去追究這種事兒。壞的全都不用記,就當沒有這個話。送完了迴來,去街上挨門告訴一遍,就說菩薩餓的快要死了,別人都沒有管他的,是咱發善心救活了他。這件事情好好辦,辦好了有賞!”